第三章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

(一)行为疗法的简介及原理一、行为疗法的简介:行为疗法又名行为矫正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咨询的派别。
它是继精神分析疗法之后当今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二、基本治疗原理:采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通过设计某些特殊的治疗程序,逐渐纠正或者消除来访者的异常或不良行为,并建立起新的适应行为。
(二)行为疗法的理论来源行为疗法的理论来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的建立是通过刺激—反应反射而形成的。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接近且条件刺激恰好出现在无条件刺激之前。
1、条件反射的形成(巴甫洛夫实验)(一)刺激无条件刺激:在这个实验中,狗看见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
条件刺激:本来单独的铃声是不可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对狗来说,铃声属于一个中性刺激,当这个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肉)联结就变成了条件刺激。
(二)反应无条件反应: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分泌唾液称为非条件反应。
条件反应: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
(三)列表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2、条件反射的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3、条件反射的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4、条件反射的分化是指只对原来的刺激做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
有机体这种排斥不适当的刺激的能力就称为辨别作用。
例如铃声所发出的音调过高或过低,那么,就不会使狗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
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行为主义疗法的10种常用方法

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行为主义疗法的10种常用方法行为主义治疗是针对特殊的问题行为(不良行为或正常行为),运用提高目标行为(不良行为或正常行为)发生率或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的种种行为技术,以最终矫正问题行为的治疗方式,其理论基础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Skinner,BF)揭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A)和华生( Watson,J。
B)提出的学习理论以及法国精神病理学家让内( Janet,P。
MF。
)倡导的再教育理论。
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诊断行为主义治疗的特点在于:强调外在的看得见的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不操心引起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强调最近而不是过去的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即重视现有症状;强调根据行为改变的程度来评价疗效。
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诊断行为主义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把问题行为看作是习得性反应,是不良学习的结果,后者则看作是内心冲突不能解决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前者侧重于问题行为的矫正,用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来代替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后者则侧重于帮助病人对自己问题行为的“领悟”,一旦“领悟”,治疗便告结束;前者消除问题行为的方法是制定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的学习过程,后者则依赖分析、解释使病人对问题行为症结的领悟而最终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行为。
行为治疗具体的实施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十种: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减轻恐惧、焦虑、敏感的治疗方法。
因为治疗过程是有序而连续的,故称系统脱敏疗法,其原理是:恐惧、焦虑等神经症性症状起因于中性刺激(原来不会引起恐惧、焦虑反应)与恐惧、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演变成的较为稳固的恐惧、焦虑刺激,如果能将这种演变而成的恐惧、焦虑刺激与松弛反应多次结合,则就能逐渐削弱恐惧、焦虑刺激与恐惧、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减轻对恐惧、焦虑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使它们最终还原成不会引起恐惧、焦虑反应的中性刺激。
行为主义疗法

程序化训练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训练,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可操 作性。任务分析有助于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步骤,提高训 练效果。
03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
01
02
03
焦虑症
通过暴露疗法、放松训练 等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逐 渐面对和克服恐惧,减少 焦虑症状。
02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强化与惩罚
强化
通过给予正向激励来增加期望行 为的出现频率。强化物可以是物 质的、社会的或精神的,例如赞 扬、奖励或正面反馈。
惩罚
通过施加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不 期望行为的出现。惩罚可以是体 罚、责备、剥夺某种权利或给予 负面反馈等。
模仿学习
观察与模仿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模式来学习。模仿学习在人类社会行 为习得中扮演重要角色。
行为主义疗法
目录
•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 行为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 行为主义疗法的优势与局限 • 行为主义疗法案例分析
01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心理学治疗方法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通过操 纵环境刺激和反应来改变个体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强调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改变,注 重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强化作用,通 过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 技术手段实现行为改变。
历史与发展
起源
行为主义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 美国,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
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发展
第三节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
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 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 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 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 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 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 以防发生意外。
25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
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 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 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 ,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 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 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 化的作用。 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 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 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 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 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 一定的型态。
14
四、行为疗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靶行为”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确定强化物和干预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27
四、强化疗法
1、行为塑造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 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 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 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 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 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 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 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 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心理咨询之行为主义疗法3

心理咨询之行为主义疗法3系统脱敏法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症的治疗。
系统脱敏法的变式快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动化脱敏法情绪性意象法快速脱敏法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其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
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
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人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
接触脱敏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
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
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
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自动化脱敏法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1.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2.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3.录音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4.自动化脱敏法可用于对即将接受接触脱敏、快速脱敏和冲击治疗的病人的准备中,也可以作为其它脱敏法的一个补充,在其它脱敏治疗的间歇期作为一种家庭作业而采用。
此外,对于非恐怖症患者,例如对即将到来的临床检查和治疗而感到有些紧张不安的病人,自动化脱敏法也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系统脱敏法,亦称为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
由沃尔帕创立。
治疗原理基于对抗条件反射。
沃尔帕曾对此作了简明的概括:“如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亦即使用放松方法以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地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最后不再恐惧。
具体方法是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实施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1、系统脱敏法对焦虑症、恐惧症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效果会更明显。
2、在进行逐级放松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在前一个等级的焦虑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厌恶疗法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还可用于酒精滥用、药物瘾癖、同性恋及各种性欲倒错者;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疗法。
初期,心理学家把注射阿朴吗啡用作厌恶性的刺激;随后采用了痛性电击作为厌恶性刺激,还可以采用巨声、恶臭、烟熏或呼吸窒息药等;近年来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腕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实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1、能够应用正强化时,尽量不用厌恶疗法。
即使采用厌恶刺激,这些刺激应该是没有严重副作用的。
2、应用厌恶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厌恶刺激的量的大小。
不能因为太小,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因为量过大,对患者产生身心伤害。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通过认知重构技术,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创伤事件,减少负性自我评 价。
04
CHAPTER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挑战
实证支持的局限性 尽管行为主义治疗在某些领域取 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它的有效性 在某些情况下并未得到充分的实 证支持。
技术更新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心理咨询学的不断进步,行 为主义治疗理论需要不断更新和 发展其技术和方法以保持其有效 性。
理论基础
01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建立在人类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行为
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应用领域
02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旨在通过干预手段
改变不良行为和情绪反应。
相互促进
03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人类行为研究的深入,同时行
为研究也为治疗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对人类行为研究的贡献
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
通过系统脱敏疗法,逐步 暴露患者于社交场合,帮 助其克服对社交的恐惧。
广泛性焦虑
利用放松训练和认知重构 技术,减轻患者对未来的 担忧和紧张情绪。
惊恐障碍
通过暴露疗法和呼吸控制 训练,减少惊恐发作的频 强迫行为产生厌恶 感,从而减少洗涤次数。
CHAPTER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在心理咨 询中的应用
咨询过程
建立关系
评估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干预
结束咨询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强调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建 立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咨询师应展示出专业、 友善和耐心的态度,以 使来访者感到舒适和安 全。
通过收集详细的信息和 观察行为,咨询师评估 来访者的问题,并确定 需要关注和改变的具体 行为。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行为主义治疗模式

反应。
(一)乘汽车去机场,看到一前往机场方向的大指路牌。 (二)来到民航候机场大门口。 (三)进入候机大厅。 (四)办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机手续。 (五)进入安全检查口。 (六)队进入机场检票大门口。 (七)登上飞机的楼梯 (八)进入飞机舱内。 (九)坐上靠窗口的座位从窗口望见机翼与机场。
1、操作性技巧
①正增强法。
②负增强法。
③差别增强法。 ④消除法。
⑤反应塑形法。 ⑥惩罚法。
⑦分解法。
反应塑形法
第一,订立目标行为。 第二,选择有效的奖励刺激方式。 第三,找出与目标行为相似的行为 第四,奖励基本行为。 第五,逐步奖励近似目标的行为。 第六,如做出非近似目标行为时则停止奖励。
2、反应性技巧
2、行为的修正
a、确定行为修正目标(需要改变的行为或需要
建立的新的行为反应)
b、选择行为修正的治疗技术
C、实施行为修正计划
3、修正效果的评估 a、A B设计(前——后设计) b、A—B—A—B设计(逆转设计) c、多种基点设计 ① 跨行为设计 ② 跨主体设计 ③ 跨环境设计
(三)、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
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
一等级。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
对一个过份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
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
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
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
其他条件
第四步,实施冲击
(4)代币制
代币制又称标记奖酬法,是用象征钱币、奖状、
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四、行为疗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靶行为”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确定强化物和干预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如儿童偏食的 矫正
15
第三节: 第三节:行为疗法的具体技术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 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 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 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 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5
基本假设
第一,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 也是习得,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 应的行为。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行为变 化都是学习得来的。 第二,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 应性行为。
6
第二节: 第二节: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一、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1、条件反射的形成 2、条件反射的消退 3、条件反射的泛化 条件反射的泛化即条件反射形成后, 给有机体呈现类似于原先条件刺激的刺激 或情境,也会使有机体诱发出原先的条件 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3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 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 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 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 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 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 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 以防发生意外。
27
四、强化疗法
1、行为塑造法 、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 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 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 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 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 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 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 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 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第三章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行为治 行为疗法 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 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 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 矫正适应不良行为 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适应不良行为 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未,早期代表人物有前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华生,美国的斯金纳, 后来有英国的艾森克、南非的沃尔普、美国的班 都拉、贝克等人。行为疗法是继精神分析之后重 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16
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 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 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 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 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
17
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 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 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 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 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 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 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 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 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 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 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 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 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 就达到了。
29
代币制疗法不仅可用于个体,而且可在集 体行为矫治中实施。可以在医院,也可以 在学校中广泛使用,甚至可在精神病院、 在特殊教育的班级中以及在工读学校、管 教所和监狱中使用。临床实践表明,在多 动症儿童、药瘾者和酒癖者等的矫治中, 在衰退的精神病人的康复中代币制疗法都 有良好的效果。 Nhomakorabea30
五、生物反馈疗法
25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
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 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 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 ,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 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 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 化的作用。 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 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 会减轻。
9
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正性强化 1、一个行为发生 2、随着出现刺激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增加 3、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如孩子哭闹要糖,妈妈给糖 负性强化 1、一个行为发生 2、随着出现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降低 3、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如孩子哭闹,妈妈给糖
10
以上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在于: 正性强化增强了孩子要糖的行为 负性强化增强了妈妈给糖的行为,减少了 孩子哭闹的行为 行为消失 1、一个以前被增强的行为 2、不再导致具有强化的作用的结果 (除 去强化物) 3、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
26
满灌疗法的治疗步骤
(1)确立主要治疗目标。要认真找出引起 求治者恐怖焦虑的事物、人物或场景,以便安排 系统的主攻方向。 (2)向求治者讲明治疗的意义、目的、方 法和注意事项,要求高度配合,树立坚强的信心 和决心。尤其要求求治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不能 有丝毫回避意向和行为,且最好取得家属配合。 (3)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不断 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4)施治者可采用示范法,必要时随求治 者共同进行治疗训练,鼓励求治者建立自信,大 胆治疗,促进暴露。 (5)学会系统肌肉放松法等训练方法,在 作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满灌治疗。
2
第一节 行为疗法概述
一、历史起源 1、巴普洛夫:揭示了反应性条件反射 2、桑代克揭示了效果定律:对环境产生良好 效果的行为更可能在将来被重复。 3、华生把可观测的行为看成心理学特有的主 题。发动了心理学中称做行为主义的运动。 4、斯金纳:揭示了反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区别。
3
二、应用领域
22
使用厌恶疗法时应注意: 使用厌恶疗法时应注意:
(1)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 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 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治疗。并且,施治者一般应把厌恶疗法作为最后 一种选择。 (2)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 求治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 例如对一位同性恋者使用厌恶疗法,施治者 应将呈现厌恶刺激,限制在求治者的同性间性行 为表现的范围内;同时,让求治者形成对正常的 异性间性活动的愉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 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
7
4、条件反射的辨别 条件刺激的铃声过高或过低就不会使狗 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有机体这种排斥不适 当的刺激的能力就称为辨别作用。 5、华生的条件反射研究 华生的小奥尔波特实验
8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应答性行为受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受行 为结果影响。 (一)强化:是通过控制某种行为产生的 后果来增加 增加此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的 增加 方式。分为正强化、负强化。 (二)强化程序:是指被强化行为产生的 环境对该行为提供强化物的具体形式,包 括强化的频度、次数等。 连续强化、间断强化(固定比率、变动比 率、固定时间间隔、变动时间间隔)
18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 三个步骤: 1、放松训练 2 2、建立焦虑事件层级 3、实施系统脱敏
19
二、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 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 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 。厌恶疗法的使用,从资料看,确实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妇女为了避孕,故意延长哺乳时间,以 致小孩到了6~7岁仍未断奶。而此时,要使孩 子断奶,成人往往只能采用在乳头涂黄连或难看 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产生厌恶感,以达到 断奶的目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 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 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 进行反复强化。 三组儿童观察成 人攻击塑料假人。
13
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 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2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 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 象。 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 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 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 一定的型态。
20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 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 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 、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 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 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 行为。
21
厌恶治疗的形式
第一种是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 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 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 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 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 治者的同意。 第二种是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 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 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 ,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 境。 第三种是想象 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 想象 。 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 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 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