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01-04T15:06:48.9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3期作者:彭静[导读] 长沙仁和医院妇产科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长沙仁和医院妇产科 410004【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组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
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则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征较为复杂,病因主要为妇女的内分泌系统功能与神经功能系统失调所致,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1]。
常规西医疗法主要采用激素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往往伴有多种不良反应,且治疗较为麻烦,故患者的接受率较差[2]。
近年来,中医疗法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为了分析中医辨证方案在该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次研究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具有经血淋漓不尽或忽然大下等症状;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归脾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桂枝、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
其性味辛甘,归经脾经。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下面将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阐述。
归脾汤的药理作用是通过补益脾胃,温通经络的方式,调整女性内分泌,改善子宫内膜的状态。
归脾汤中的桂枝有温经通络、调和营血的作用;茯苓可以益气健脾、增强体液代谢;甘草具有补气和中益阳的作用;生姜可以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大枣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这些药物的综合作用有助于调整失衡的内分泌,改善子宫内膜的增生和腺体分泌的异常状况。
归脾汤在临床应用中一般是作为辅助治疗使用,常与其他中药方剂或者西药结合使用。
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归脾汤可作为调理体质和改善症状的辅助治疗药物。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和疗程,一般需要连续服用数个月或更长时间。
根据一些临床研究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子宫出血的频率和量,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还表明,归脾汤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患者的反复发作。
需要注意的是,归脾汤并不适用于所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特别是对其中的某些药物过敏的人士。
对于严重出血或其他病情复杂的患者,需要结合具体病因和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归脾汤可能需要与其他药物或手术治疗相结合使用。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它通过调整内分泌、改善子宫内膜状态,达到减少出血、改善症状的目的。
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遵医嘱服用,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6例观察及治疗体会

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6例观察及治疗体会【关键词】中医疗法;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体会青春期功血简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脑下部和脑垂体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卵巢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和调节反应。
该疾病多见于13~18岁女性,青春期功血约占其它方面出血20%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不规则阴道出血。
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常因情绪波动、劳累和经期运动量过大,嗜食生冷辛辣而诱发。
若患者出血过久、量多,常发生昏倒,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该病,除采用止血,输血的应急方法外,还有必要使用中医疗法调经治疗。
减少其青春期功血对少女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和发育等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引起广大家长的强烈关注。
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青春期功血患者16例,经过中医疗法的治疗,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青春期功血患者16例,均符合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特征,并经过确诊,排除精神病。
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史,年龄13~18岁,平均14.2岁:病程28~246天,平均94.3天。
本组全部患者的检查项目主要为:测得基础体温均为单相6例,测得基础体温子宫内膜增殖6例,其他类型的患者4例。
1.1临床表现:头晕、浑身乏力、食欲不振、阴道出血不规则、月经量不一且月经一般比正常时间要长。
治疗方法:本组的全部16例患者给予中医疗法自拟安宫汤,自拟安宫汤的主要主要成分为:补骨脂25g,菟丝子15g,仙鹤草20g,龙骨18g,牡蛎15g,旱莲草12g,女贞子20g,生地10g,贯众12g,茜草8g,用水煎服,兼脾肾阳虚者加鹿角霜、乌贼骨及陈棕炭个15g,兼血瘀阻滞者加益母草30g,香附10g,以及三七粉3g,日1剂。
1个疗程是连用1个月,需服用自拟安宫汤治疗1~3个月。
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2疗效判定标准:1.2.1治愈:患者使用药物5天之内止血,月经的量和周期完全正常,且此种情况可以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1.2.2好转:患者在使用药物5天之内基本止血,月经量和周期完全正常,但3个月之内出现反复:1.2.3无效:患者在使用药物5天之内没有止血,月经的量和周期没有改变。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药治案二例

志 ,0 2年 1 20 O期 :6 1
冠心 病属 祖 国 医学 “ 痹 ” 心痛 ” 畴 , 病机 总 属 于本 虚 胸 “ 范 其 标实 , 作期 以标 实 为主 , 期 以本 虚 为 主 , 虚 为 阴 阳气 血 发 缓解 本 所亏虚, 标实为瘀血、 寒凝、 痰浊、 气滞交互为患, 临床上本虚多 以气 虚为 主 , 有 阴 虚 、 兼 阳虚 、 虚 , 实多 以瘀 血 阻 滞 为 主 _ 。 血 标 4 J 气为 血帅 , 则 血行 , 虚则 无 力 推 动 血 行 , 气行 气 由此 而致 瘀 血 阻 络; 阴虚则 营 阴不 荣脉 道 而致 心脉痹 阻 ; 为 “ 痹 ” 心 痛 ” 故 发 胸 “ , 拟益 气养 阴 , 活血 化瘀 为基 本 治 疗 法则 , 中 白参 补 益 心 气 , 方 使 气旺 血行 , 强 心 肌 收 缩 力 , 强 心 肌 泵 血 功 能 , 参 活 血 祛 增 增 丹 瘀, 降低 血黏 度 , 改善 冠脉 及 诸 血 管循 环 , 为 君 药 , 龙 清 热 、 共 地 镇 痉 、 尿解 毒 , 利 现代研 究 地龙 煎 剂 具 有 溶 栓 和抗 凝 作 用 , 蚓 蚯 冻干粉 除 了有 尿激 酶样 溶 栓作 用 外 , 尚有 直 接 催 化 纤维 蛋 白水 解 的作 用 , 养 阴生 津 , 肺 清 心 , 为 臣药 , 芎 活 血 行 气 , 麦冬 润 共 川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3)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归经汤【来源】刘炳凡,《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酸枣仁、五灵脂炭、蒲黄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用法】每日1剂,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方解】脾主统血,脾旺则水谷精微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虚则运化失常,五脏受累,冲任失养,即所谓“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
故本方用四君(参、苓、术、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则经行流畅;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须赖阳气之温煦,而后才能补给,故以当归补血汤(归、芪)益气生血;气耗津伤,心气受损,故以大枣、桂圆肉、远志、枣仁以养血宁心;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
刘氏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亦即“通因通用”之法,其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三钱,水酒调服,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
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为“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载:“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
”此乃刘氏之经验结晶。
【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加减】凡体质素虚,因平时过劳致心脾虚损,使血失流摄,血量愈来愈多,有血崩之势者宜用本方,以扶养心脾为主,用三炭使血归其经乃立方主旨。
如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白芍各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仙鹤草、白茅根各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小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砂仁各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五首 更年期子宫内膜过厚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五首1.功血平【处方组成】黄芪、当归、生地、丹皮、红鸡冠花、益母草、旱莲草、地榆炭、川续断、牡蛎、菟丝子、仙鹤草、花蕊石、三七、阿胶各适量。
【治疗方法】制成口服液,每次服250ml,每毫升含生药0.9g。
漏证者250ml,每日1次;崩证者每次服250ml,每日2次,3个经期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固冲,滋阴养血,收敛镇摄止崩。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运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76例,年龄12~53岁,平均35.15±8.96岁;病程10天~2年,平均0.5年;其中排卵性功血55例,无排卵性功血21例,漏证69例,崩证7例。
结果:痊愈63例(82.89%),好转9例(11.84%),无效4例(5.26%),总有效率为94.74%。
【经验体会】功血属中医崩漏范畴,本病成因不外虚、热、瘀。
虚者责之脾肾,热者肝郁化火或阴虚生热,瘀者多系瘀阻胞宫。
功血平口服液具有补虚清热、化瘀的功效,从处方组成来分析,方中以滋肾补肾,养血收敛止崩为主,其重点是补先天为根本,尤其以滋阴养血止崩为偏重。
因此,本方所治患者病因应为肾虚,虚火扰乱胞宫所致,对止血、缩短经期、恢复月经周期有明显作用。
方中黄芪、当归、阿胶益气生血,使气旺血充;当归伍益母草、三七参养血活血、祛瘀生新,行而不聚;生地、丹皮、红鸡冠花凉血化瘀,使虚火得清,实火得泻,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旱莲草补肾阳而止血;佐牡蛎、地榆炭、仙鹤草可增其止血之功;川断、菟丝子合黄芪补脾肾、固冲任。
该方塞流澄源并举,固本清热并用。
另外方中生地、丹皮、旱莲草、阿胶、川续断、菟丝子、仙鹤草、当归等药补肾气,滋肾阴,又能养血以制血;配以花蕊石、牡蛎、地榆炭、红鸡冠花镇潜止崩,补敛相合,不仅能止如崩若漏之功血,还能除潮热汗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益母草、三七可理血行血止血;用甘温之黄芪,一可补中益气升陷以摄血,又可补气以生血。
全方脾肾同补,尤以补先天为主;调节阴阳,而以滋阴为重;补敛相合,补为前提;标本兼顾,治本为根本。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四首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四首妇女月经失去其正常有规律的周期,代之以不同频率的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内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与妊娠、炎症、肿瘤及全身疾病无关的子宫出血,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临床上以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过频、月经量过多,或月经周期延长、月经持续不净为基本特征。
是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本病临床分为两类。
一类为无排卵型功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或于闭经一段时间后又发生月经样出血,或完全不规则出血;另一类为排卵型功血,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者月经周期缩短,或经前点滴出血和月经量多。
黄体萎缩不全者,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血断续不止。
前者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后者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
西医治疗主要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及促排卵等方法。
并要区别排卵型和无排卵型,治疗中还须根据出血量、时间及上次出血时间的关系、病人体质差异区别用药。
治疗可分阶段进行,对青、中年患者以达到排卵为目标,更年期患者则以血止后调节周期和减少出血量为重点。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中医“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等范畴。
本病的形成,原因多端,病变非一脏一腑,常是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其中主要为虚、热、瘀所致。
虚者,主要为肾虚、脾虚。
肾虚禀赋不足,天癸初至,肾气稚弱,冲任未盛,不能调摄经期,制约经血;或因房劳伤肾,或因冲任、胞宫受损;或因年老肾气渐衰,皆可导致肾气亏虚,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或因肾虚阴损,虚火动血等而致崩漏。
或忧思过度,饮食劳倦等损伤脾气,脾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
热者,主要为素体阳盛,或素性抑郁,郁久化火,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内生实热,或感受热邪,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而成崩漏;或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生热,虚火内炽,扰动血海,冲任失约,故经血非时妄行。
瘀者,可由情志所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血瘀,热灼血滞,瘀血形成阻滞冲任,血不归经而致本病。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辩证治疗

1 . 2 . 2 判定两组治 疗方法 的临床疗效 ,主要 分为显效 、有效和无 效。 显效指患者 经过治疗乏力 、腹胀以及肝 区转 阴等临床症状消失 ,肝 功 能恢复 了正常 ;有效指 患者经过治疗乏力 、腹胀以及肝 区转 阴等临床 症状有所 改善 ,肝 功能出现异常 的指标和治疗之 前相 比降低 了5 0 %以
观察组经过治疗 显效 的患者 占6 2 例 ,有效 的患者 占1 2 例 ,无 效的 患者 占 2 例 ,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为9 6 . 8 %;对照组经过治疗 显效的患者
占4 6 例 ,有效的患者 占1 6 例 ,无效 的患者 占l 4 例 ,临床疗 效总有效率 为8 1 . 6 %,观察组 的临床疗效 明显高于 对照组患者 ( P < O . 0 5 ) ;两组
患者 在治疗前后肝功 能指标的改善情 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 ,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如表 1 所示 ,两组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均没有 出现明
显 不 良反应。
【 2 ] 萧焕 明, 池晓 玲 杨志敏, 等. 犀泽 汤治疗 慢性 乙型肝 炎4 O 例疗 效观
察[ J ] . J } 缶 床 和实验 医学杂志 , 2 0 0 9 , 1 3 ( 1 1 ) : 2 4 2 ・ 2 4 3 .
答率 的影响 [ J ] . 中华中医药学 刊, 2 0 0 9 , 1 5 ( 1 2 ) : 2 3 4 — 2 3 5 . [ 5 ] 王俐琼 , 张 玮, 王磊 , 等. 慢 性乙型 肝炎 患者 情绪 改变与 中医证 型相 关性初 探 [ J ] . 中西医结合肝 病杂志 , 2 0 0 9 , 1 0 ( 6 ) : 2 5 1 — 2 5 2 . [ 6 】 袁 虹, 曹廷 智, 刘 红, 等. 3 0 2 例乙型 肝 炎肝 硬 化患 者 中医证候 学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疑难急重病证,属祖国医学“崩漏”病范畴。
病因病机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严重紊乱,致冲任不固,子宫藏泻无度。
其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的虚实夹杂、寒热并见错综复杂的证候。
辨证时必须谨慎审阅,仔细推敲,知常达变;施治时,塞流治标,复旧治本,澄源贯穿始终,充分运用中医因人治异的辨治特色。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还迎借鉴现代诊断技术为我所用,指导辨证用药,疗效显著。
现将多年来临床辨治本病的体会归纳如下。
1塞流重在澄源
塞流虽为患者治标之法,但必须以澄源为基础,审因论治,方可奏效。
据临床辨治体会将出血期分为三型:
气虚型月经淋沥不尽或暴下不止,血色淡,质乔蟆,面色苍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摄血,多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味,重用生黄芪60~100g,当归10g,益气养血止血。
气虚重者加党参15~30g,补气固脱,出血时间较长、有血快者,加三七3g活血止血,对于出血日久者,为防外邪入里化热,一般加生地以滋阴凉血。
血热型月经淋沥不尽或量多势急,初期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便结、舌红少苔。
随着失血过多或淋沥日久可见气血亏虚的征象,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舌淡等。
因热随血泻,出血一段时间后,从症状上看已无明显热象,但从脉象上血热与气血亏虚有明显的差别:血热者脉细数有力或滑数有力,而气虚则脉细或细数按之无力,遇此情况迎细加推敲,去伪存真。
治疗血热者,宜选用清滋之品,如丹皮、生地、白薇、炒黄芩、茅根之类,至于苦寒降泄之黄连、栀子等则宜慎用,以免苦寒伤阴。
临床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犀角用水牛角代替,用量30~50g,以清热凉血止血,生地10~20g养阴清热,芍药10g,丹皮10g两药既能凉血又挎螈淤,以达止血不留淤的目的。
常加茜草10g,乌贼骨30g,茜草活血化淤又可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又能消淤,二药合用能收能通,止血而不留淤。
血淤型初期经色暗红有血快,小腹疼痛,舌可见紫黯,脉细涩或沉细,随失血时间延长或失血过多见舌质色淡而无紫黯,脉象亦很少见涩脉,其辨证依据为出血时间较长,经色有紫黯血快。
其治疗采用化淤止血的原则,常用生化汤加减。
生化汤温经化淤,加益母草10g,制香附10g以行气活血缩宫止血,出血量多或出血日久,气血亏虚者,加人参10~20g补气固脱。
2调周重在通闭
崩漏血止后建立稳定的月经周期是治崩漏的重要一环。
而调整月经周期,
关键在通闭。
功血一般先有数周或数月闭经,继之以暴崩急下,或漏下不止,造成月经紊乱,如此交替出现。
闭,是由于缺少孕激素的作用,而使子宫内膜不能呈分泌期反迎,同时由于雌激素分泌偏高或时间过长,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过长反迎。
一旦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致使子宫内膜也随之发生不规则剥脱,便造成出血致崩漏。
可见,闭正酝酿着下一次的崩漏。
因而解决不了闭的问题也就解决不了崩漏和周期紊乱。
故调整月经周期治疗崩漏,通闭是重要一环,凡月经过期不至,或漏下不畅,或虽未过期,但据其基础体温单相无排卵,预见必定闭止不至者,均可采取通闭治法。
闭多由淤,无淤不闭,所以通闭首先迎祛淤。
即使少量出血、漏下不畅者,亦多淤滞为患,单纯止血每难取效。
然而要达祛勇Θ闭,决非易事,往往使用大量单纯活血化淤之品,不见来血,甚至对正在漏下淋漓的病人也不见其血量增多。
故祛淤之法亦当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若气虚者当益气活血,补而通之,方用人参养荣汤加鹿角霜、鸡血藤;阴虚血燥者,治宜养血清热调经,润而通之,常用加减一阴煎;气滞者当行气活血行而通之,常用膈下逐淤汤加减;肾气亏虚者治宜补肾益精,调理冲任,益而通之,用苁蓉菟丝子丸加紫河车、益母草。
3“复旧”重在因人而异
血止后“复旧”固本主要是益精血、补肾气,恢复肾气-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的正常功能活动,使月经正常。
然而不同年龄段各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必须针对盎同年龄特点,辨证论治,才能达“复旧”之目的。
青春期患者多因肾气稚弱,肾虚致肾不固,封藏失职,开阖无度,冲任失控而出现崩漏。
治疗时以肮肾益精,促其健康发育,建立稳定的月经周期为基本原则。
肾阴虚者宜滋阴补肾固冲,多用二至丸合左归丸;肾阳虚者,温阳益肾固冲,多用右归丸加黄芪、人参,佐以活血养血的鸡血藤补而不滞。
育龄期患者若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血淤者,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化淤,方用逍遥散合生化汤加减;若多次孕育,人工流产而伤肝肾者,治宜柔肝补肾,用四物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若欲孕育者,治疗要依据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促排卵,稳定月经周期。
将月经周期分四期治疗:经前期血海空虚,治宜补肝肾、益精血为主;经间期重阴转阳,冲任气血旺盛,治宜活血化淤,疏通冲任气血,激发兴奋肾阳,使之施泻而促其排卵;经前期为阴充阳长,治宜阴中求阳,温肾暖宫为主,辅以滋肾益阴之品;行经期为重阳化阴期,重阳则开,血海满盈而溢下,治宜活血调经,推动气血运行,子宫排血通畅。
通过中药人工周期的治疗,排卵正常,得以受孕。
围绝经期患者肾气已衰,天癸渐竭,此期不必强调恢复排卵功能,着重调节血量和禾摄冲任,治宜健脾补肾,以后天养先天。
多在经前、经后服六味地黄
丸加减,经期多用归脾丸加减。
此期还迎首先排除恶性啊变。
4衷中参西
在运用中药治疗崩漏时,一定要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手段排除胎产出血、生殖系肿瘤、生殖系炎症、血液病等所致的出血。
同时,借助西医诊断指导用药。
如崩漏出血期“B超”提示子宫内膜较厚,则参照西医诊断性刮宫的治法,首先给予活血祛淤的中药,使子宫内膜尽快脱落,以达止血的目的;“B超”提示子宫内膜薄,则以止血中药为主。
对于诊刮病理为单纯增生者,“复阳”阶段治以肮肾调冲,恢复卵巢排卵功能为主;对于分解欠佳者,月经后半期重用补肾温阳之品,以促进黄体功能。
综上所述,崩漏症病因病机复杂多变,证候真伪难辨,无论治标治本,必遵循审因论治原则,并结合现代诊断技术指导辨治,方可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