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乡村农村)

XX县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乡村农村)
XX县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乡村农村)

XX县XX村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农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达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二、发展原则:

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

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

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

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

5.注重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

搞活农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施村庄土地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

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李家源、阿东村建成布局合理、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整治振兴的示范村。

四、资金来源: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1.移民搬迁工程:XX万元300户XXXX万元

2.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约XXXX万元

3.旱改水项目:XXXX元XXXX亩XXX万元

4.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5.城乡发展建设项目

6.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

7.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8.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

9.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发展项目

10.其他政策性扶持项目

五、特色产业:

1.建立万亩新品种苹果基地

2.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

3.种植业

4.养殖业

六、乡村新格局:

新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乡村超市、医疗站、文化站、接待站、食堂、幼儿园、图书馆、公共浴室、文化体育广场、3A级公厕、沼气池、涝池、养殖场等。

村庄道路、居民区实现绿化、美化。

七、创新机制:

1.建立村民股份机制,成立股份合作经营公司,实行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土地、宅基地、房屋、规模生产资料等评估入股,经营公司全权负责各项经营活动,优先使用村里人才和劳动力。

2.经营公司与投资商建立联营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产品销路与市场问题。

3.经营公司与科研、大专院校建立协作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

八、规划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8】1号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依据省、市、县扶贫总体规划,结合XX村的实际现状,编制《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规划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规划背景

第二节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第三节村庄建设现状

第四节现状问题

第二章规划总则

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第一节产业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

第四章土地整治规划

第五章村庄总体规划

第六章村庄环境治理规划

第七章民居建设与改造技术

第八章村庄管理体制与机制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十章组织机构

XXX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镇域规划的深度 产业布局按一、二、三产业分别考虑,其中第一产业按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划分;第二、三产业不再细分。 基础设施内容包括:公路及村间路、10kV以上电力线、变电站、对外交通、通讯光缆、输水渠、给水泵站、排水设施等。 社会服务设施包括:卫生所、幼儿园、敬老院、小学、中学、供销社、农贸市场及批发市场、汽车停靠站等。 确定中心村用地发展方向和范围。 各类土地的面积、分布及土地利用结构。 小城镇镇域规划的成果 1、镇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两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附 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 2、镇域规划文本。规划文本采用条文形式写成,文本格式和文字要规范、准确、肯定。 3、镇域规划图纸。规划图纸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 规划图纸所表现的内容与要求要与规划文本相一致。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图比例尺一 般为1/5000~1/20000,具体应包括如下图纸: 镇域地理位置图(比例尺:视所在县、市的面积而定,一般为1/50000~1/100000)镇域现状图 镇域产业结构与规划布局图 镇域土地利用及基本农田保护图 镇域居民点规划布局图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如内容多,可按各专项分别出图) 镇域环境保护及综合防灾图 镇域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及绿地景观规划图 4、镇域规划说明书(含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内容包括现状概况、问题分析、规划意图、对策措施。具体编写内容如下: 工作简要过程 镇域基本情况 对以前与镇域发展相关规范的意见与评价 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方法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 镇域土地及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协调规划 镇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规划 镇域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与布局规划 镇域历史文物保护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 镇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镇区总体规划的深度 镇区总体规划基本按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度进行。其中用地布局和道路规划的内容比城

小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更加有效地协调指导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镇城镇发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特编制《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2014-2030)》。 ·第2条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是七号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七号镇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七号镇内,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各种专业规划,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 ·第4条规划范围 (1)镇域:七号镇域,总面积423平方公里,辖1个镇区、13个中心村。 (2)镇区:此次规划七号镇区分为生活区与工业区两个片区。 七号镇规划生活区范围为:东至现状村庄东侧堤坝,南至35KV变电站南,西至现状村庄以西200米,北至现状恒温库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七号镇规划工业区范围为:东至现状七号加油站,南至集通铁路以南570米,西至中国石油加油站以西340米,北至省际大通道以北280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6)《城市绿化条例》() (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9)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0)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 (11)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2)其他与七号镇社会、经济、文化及城镇发展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发展计划 (13)七号镇各有关部门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等 (14)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蒙古自治区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第6条规划原则 (1)坚持发展优势与形成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建设支柱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城镇。 (2)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创建优美舒适的环境。 (3)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百年大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城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构筑科学的指标体系,以“繁荣、健康、和谐”的宜居城市为本次规划的目标。 ·第7条规划期限

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V1

村庄规划电子数据成果汇交要求 1 成果内容要求 村庄规划成果汇交材料应包括:纸质的加盖县级主管部门公章的报送公文1份和提交资料清单1份、电子成果数据1份。 电子成果数据包括:规划文档、规划图件、规划表格、数据库成果、附件、其他成果。 1.1 规划文档 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读本等文档文件,采用PDF文件格式,内容简洁、清晰、美观。 文档文件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文件名称.pdf”的规则命名。 1.2规划图件 规划图件采用JPG文件格式,分辨率要求在300Dpi以上。图件内容详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文件要求。 栅格文件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图件名称.jpg”的规则命名。 1.3规划表格 规划表格采用EXCEL文件格式,表格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表名称.xls”的规则命名。 1.4数据库成果 数据库成果文件格式参照三调汇交版本的GDB格式,文件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村庄规划数据库.gdb”的规则命名。 1.5附件 采用PDF文件格式,包括相关部门、村集体、村民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情况、规划批复、备案证明等材料。 1.6其他成果 采用DWG格式,存放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果、国土空间布局规划图等。

2成果组织结构 报送的村庄规划电子成果数据以文件夹的形式组织,相应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文件夹下。电子成果目录结构见下图。目录名称中的“XXXXXX县级行政区”指“6位县级行政区代码+县级行政区名称”。 (1)“1矢量数据”:存放村庄规划数据库成果,数据库质量检查报告、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记录等相关数据库说明文档; (2)“2栅格数据”:存放村庄规划规划图件成果; (3)“3文档数据”:存放村庄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读本; (4)“4表格数据”:存放村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村庄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统计表、村庄规划近期重点项目表等表格成果。 (5)“5附件”:存放相关部门、村集体、村民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情况等其他材料; (6)“6其他成果”:存放CAD文件;其中,大比例尺地形图、国土空间布局规划图为必须提供文件。 (7)根目录下存放“规划基本信息.xls”和“成果资料清单.pdf”两个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