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专题提升练:18 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 Word版解析版

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

(时间:90分钟分值:90分)

1.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以“中国梦”为对象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6分)

中国梦,有宠辱不惊、熟视岁月如流的博大胸襟;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以‘中国梦’为对象续写”,就是要求所续写的句子的话题要与画线的句子的话题“中国梦”一致;“续写两句话”“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是要求所续写的两句话要与画线的句子的句式相同或相近。

[答案](示例)中国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倔强品格中国梦,有策马扬鞭、登高望远的宏大气魄

2.参照上下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句子。(6分)

清风,从水上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____①____;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____②____,我们又该留下点什么?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和寻梦的足迹;____③____;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灿烂的星光!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在理解语段意义的基础上,找到仿写的基准句。①处前后两个句子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可以判断基准句为“清风,从水上掠过,留下粼粼波纹”“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句式结构为“从……中(上、下等)……过,留下+AABC式短语”。补写的句子要围绕“阳光”来写,同时还要注意基准句中“清风——水——波纹”“岁月——树林——年轮”之间的逻辑关系。②处前面的“那么”表示顺着上文作出的判断,所以②处填写的句子应从上文找基准句。②处后面的“留下”对应语段前三句中的第3小句,“朋友”对应“清风”“阳光”“岁月”,②处对应“从水上掠过”“从……中(上、下等)……过”“从树林中走过”。语段末尾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对比可以确定③处的句式结构是“我们应当留下(偏正短语)和……(偏正短语)”。

[答案](示例)①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②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③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和张扬的个性

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

《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等革命文学著作,描绘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英勇奋战的形象。

材料:

《东周列国志》《齐民要术》《牡丹亭》《三国演义》《梦溪笔谈》《长生殿》《隋唐演义》《西厢记》《天工开物》。

[解析]本题是限定话题式仿写题。弄清示例的句式特点是做题的前提,示例的前半句列举三部“革命文学著作”,后半句解说此类“革命文学著作”的特点。题干要求“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这需要考生把材料中的九部作品合理地分成三类,每类三部,再分别解说这三类著作的特点。如把《东周列国志》《三国

演义》《隋唐演义》归为历史演义著作,再解说其特点,句式要与所给示例相同。

[答案]①《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演义著作,写出了中华儿女崇尚英雄、渴望统一的愿望。②《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古代科技著作,展现了中华儿女追求科学、探索技术的精神。③《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等古典戏剧著作,唱出了中华儿女珍惜爱情追求幸福的心声。

4.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材料:

诚信建功抗争

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挥金戈破巨浪

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

[解析]第一步:观察示例。示例是按照中国传统美德“孝顺”的标准选择了“卧冰求鲤”“叨陪鲤对”两个故事,并且按照“敬养母”“聆父训”的先后顺序排列。仿写的句子必须要与示例句式一致。第二步:以第一组材料“诚信、建功、抗争”为标准,分别对第二、三组材料进行准确分类。第三步:分别按照第二组材料的编排顺序对第三组材料进行排序,确定先后顺序。如“闻鸡起舞”对应“挥金戈”,“击楫中流”对应“破巨浪”;“尾生抱柱”对应“轻生死”,“立木取信”对应“重然诺”;“破釜沉舟”对应“诛暴秦”,“军民抗倭”对应“御外侮”。第四步:仿照示例格式写出答案。所仿写的三个句子无先后之分,只要分类且排序准确即可。

[答案]闻鸡起舞,击楫中流,挥金戈破巨浪,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建功意识。

尾生抱柱,立木取信,轻生死重然诺,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诚信意识。

破釜沉舟,军民抗倭,诛暴秦御外侮,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抗争意识。

5.把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长句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6分)

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的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和乐(涵润着群体

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启示着现实人生的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解析]本题所给长句中的“礼和乐”的定语(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较长,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陈述句。两个括号中分别对“礼”“乐”的解释,可以改写成分别以“礼”“乐”为主语的短句。原来的句子主干部分也可处理成单句。最终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

[答案]①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②“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③“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④礼和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6.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6分)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解析]作答本题可以把第一句“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作为基准句,也可以把第二句“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作为基准句,然后把其他句子调整成与基准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如果以第一句为基准句,其他句子要增删词语或调换顺序改成“……不是最×的,最×的是……”的句式;如果以第二句为基准句,其他句子要改成“最×的不是……,而是……”的句式。

[答案]最高的不是天空,而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而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

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意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6分)

示例: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没有结出的果实而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解析]分析示例可以看出,要仿写的句式应该是“如果你是……,何必为……。如果你是……,何必为……。如果你就是你,那就……”。由此可知,考生在仿写句子时,要先确定描写的对象,比如高山、流水、天空、大地等,然后说明作为“高山、流水、天空、大地”的你应该如何做,最后写“如果你就是你”这一句时要体现淡然的心态。

[答案]如果你是太阳,何必为一丝温热的消散而哀伤。

如果你是月亮,何必为乌云遮挡住面庞而惆怅。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淡然地等待,不急不慌。

8.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据其内容所拟的上联补写出下联。(6分)

习近平同志认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对当代年轻人提出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也提出过“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十六字诀”。“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

上联:激扬少年时,勤学修德,起于三寸之坎

下联:

[解析]首先下联与上联在内容上要相关,上联写了青年的努力奋斗,下联也应该是关于青年努力奋斗的内容,然后注意上下联需结构一致,字数相等。由所给材料可推知,“少年时”对“青春日”,“勤学修德”对“明辨笃实”,“三寸之坎”对“万仞之深”,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答案]无悔青春日,明辨笃实,以就万仞之深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面向世界、兼容并蓄、开襟怀迎宾朋,合肥是当之无愧的开放之都。

材料:

生态文明创新

环抱巢湖强化科研风清气正城湖共生聚揽人才包公故里

拥烟波宜人居重能力求先进继传统崇法治

[解析]作答本题,考生需要注重分析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给出的示例的句意和句式特点,二是给出的材料需进行合理的逻辑分类。首先,分析示例的特点,示例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前后存在对应关系,即“面向世界”对应“开襟怀”、“兼容并蓄”对应“迎宾朋”,第二部分用“开放”来总结该句话的第一部分。其次,对材料内容进行分类。与“生态”相关的材料内容有“环抱巢湖”“城湖共生”“拥烟波宜人居”;与“文明”相关的材料内容有“风清气正”“包公故里”“继传统崇法治”;与“创新”相关的材料内容有“强化科研”“聚揽人才”“重能力求先进”。最后,调整语序。比如以与“文明”相关的材料为例,从“继传统崇法治”的角度分析,这一类的两个词语的语序应该是“包公故里、风清气正”。

[答案]环抱巢湖、城湖共生、拥烟波宜人居,合肥是当之无愧的生态之都。

包公故里、风清气正、继传统崇法治,合肥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之都。

聚揽人才、强化科研、重能力求先进,合肥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都。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变换①②两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使它们所在的句子成为整句。(6分)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崖;①在跨步迈向更奇异的冒险之前,有的人已探得了瑰宝。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着,他们在奔波里冲击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②他们生命的终极意义在“无所息”里得以实现……最伟大的战士,都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们面带微笑,死得其所。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过标点的提示来确定基准句。①句前面的分号表明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所以①句的基准句为文段的第一句。根据两句的表述,可确定①句在改写时要调换顺序。同时根据基准句的特点,应去掉“已”和“之

前”,把“在”改成“又”。“执着”后面是由“他们”引出的两个句子,句式结构相同,而且②句后面是省略号,其基准句应该向前找,由此可确定②句的基准句为其前两句,将其改成“在……里+谓语+定语+宾语中心语”的句式,同时需要承前省略主语。

[答案]①有的人探得了瑰宝,又跨步迈向更奇异的冒险②在“无所息”里实现生命的终极意义

1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A.反复拟人排比B.对偶拟人比喻

C.反复比喻夸张D.对偶排比夸张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春天的脚步近了”属于“拟人”修辞手法。“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像眼睛,像星星”是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1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有的人为一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是退却,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A.比喻排比借代B.反问排比设问

C.比喻借代拟人D.反问拟人设问

B[文段开头连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的时候,也会有逆境的时候。文段中运用“有的人……”的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后果。文段结尾是个设问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指出应该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

1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地流着。我喜爱夜的柔和、舒缓;我喜爱夜的安宁、静谧;我更喜爱夜使一切浮华和喧嚣退去,让我们重新找到了自己。

A.拟人比喻排比B.借代夸张排比

C.比喻反复夸张D.反复拟人对偶

A[选段首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月夜的和谐之美。第二句把“月光”比喻成“银色的薄纱”,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胧美。第四句运用“我喜爱……”的排比句式,突出了作者对乡村月夜的喜爱。] 14.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4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在明确了题干的具体要求之后,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答案应形神兼备。所选的喻体应具有独特的意蕴,能够把本体所具有的特点表现出来,能给人以启发。第二,要注意形式方面的一致性,保持句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

[答案](示例)(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15.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依照文意续写后两节。(4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本题要求续写《做人》一诗,而解题时,首先,要理清句式“做……的人/不一定……/但……”;其次,要注意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后,要注意“不一定……”与“但……”句意的相对。

[答案](示例)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16.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4分)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例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且四个句子构成了排比。仿写时要形神兼备:“形”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相似或相同;“神”指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答案](示例)小学是一首童谣,中学是一首流行歌曲,大学是一首钢琴曲,社会是一部交响乐。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辞运用、句式仿写等能力。仿写时首先要注意与例句“……犹如……,……却无……,……而不……”的格式保持一致;其次,例句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句修辞要与之保持一致;最后,要注意意境保持一致。

[答案](示例)宽容犹如大海,阳光直射却无怨言,溪流汇入而不拒绝。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案]芝兰吐出淡淡的幽香,向你展示山谷的清高;浪花奏起欢快的乐章,向你讲述江河的博大;

禾苗擎起晶莹的露珠,向你报告丰收的希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