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8篇

《元日》教学设计8篇《元日》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
你联想到什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屠曈换符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12、过年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元日》教学设计2一、教材简析:《元日》,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春节是农历岁首,故称“元日”。
《元日》就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是涉及春节期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温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元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春节元旦)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一)、一读:读正确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精品教材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精品教材教案《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精品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精品教材教案一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标: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通诗歌。
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
1.孩子们,当这些词语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想到了什么? ——过春节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放爆竹、贴春联和福字、拜大年)2.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宋代诗人王安石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叫做《元日》。
(板书)读题。
3.解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什么意思?指哪一天?古人认为春节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再读课题。
4.想听听这首诗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二、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1.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自己读读这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人们放起了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
诗中的哪个词就是指“鞭炮”呀?(爆竹) 你们知道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时刻最响?为什么?那一时刻,新旧更替,这个“除”的意思就是----更换。
这里的“岁”是什么意思?年,哪些成语或诗句也曾用到岁?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读了这句诗,你一定想起了自己在除夕夜放鞭炮的情景,能给大家说说吗?从这鞭炮声中,你仿佛听出了什么?是啊!这响亮的爆竹声充满了喜庆和希望,这响亮的爆竹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春。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元日》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日》教学设计篇1【目标预设】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查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拜年、收压岁钱、包饺子、买年画、贴倒福、守岁、蒸年糕、)2、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者需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过春节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适度回忆,并适时引导到要学古诗上来,这样使之有较强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3、出示古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理解题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
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
我们也把这一天称为“三元”。
5、读课题。
读出你的感情。
(老师看你满脸兴奋,你为什么这样读?)【设计意图】过春节时每个人的心情无疑都是快乐的,让学生带着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诗题,这样为全诗的学习打下一个感情基调。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3、学生读生字:爆、屠、童、换、符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
(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元日》篇1一、教学目标: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生答:春节。
2、孩子们,你们喜欢春节吗?春节和平日有什么不同?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一)解诗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看到课题《元日》,你有什么问题?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个词语。
“元日”就是“元旦”吗?解释:元就是第一,起始的意识。
元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个节日---春节。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写在题目前面。
(板书:春节)二、读诗文1、打开课文,读一读《元日》。
注意,听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第二,反复朗读,一直读到这首诗顺口了,流利了为止。
2、(按照自己的节奏度,不要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反复读。
)(读书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个状态,非常好。
3、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孩子不着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吗?请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读正确、清楚没有?好,开始。
4、读得真好,字字落实。
比如:屠苏的苏是平舌音,她读准了吗?总把的总也是平舌音,她也读准了,声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读准了,这叫一丝不苟。
真好。
5、来,谁来教大家教再读这几个词语(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哪位同学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三首之元日》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之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生字,会写“旧、符”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元日》。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含义。
2.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和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谈论春节的习俗,引出古诗。
2.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认读生字,强调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准节奏。
3.精读古诗
(1)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解释“爆竹”“一岁除”“屠苏”的意思。
②想象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的场景。
(2)体会“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理解“曈曈日”“新桃换旧符”的含义。
②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4.总结升华
(1)总结全诗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春节的欢乐。
5.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经历。
《元日》教案(精选15篇)

《元日》教案(精选15篇)《元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导读〈〈元日〉〉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朗读诗句,背诵诗句,了解诗句的大意。
2.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进,导入释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课题),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元日”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有谁知道?(汇报指点)大家预习过课文,大体上知道了课文是描写新春佳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元日”并非现在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或过年。
现在“元旦”“新年”一般指农历的一年之首,就是农历1月1日,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课题,那就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出示幻灯片,播放、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2.提问:现在我们已经能正确流利的把诗读出来了,接下来该懂诗句的意思了。
那么要弄懂诗句的意思,方法有哪些呢?(查资料,字典解释每一个字词、再解释句子,问老师)3.小组自学诗句的意思,汇整,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1.品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1)诗人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点的事物来描写春节热闹景象?(板书: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2)全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描绘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张灯节彩、欢度佳节的情景,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3)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看资料(幻灯片)王安石(1021—1086)北京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任宰相时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在他的心目中,新法犹如春风般吹向千家万户,为的是老百姓能减少税收,增加收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天下太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元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
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
(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
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
这是2012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篇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
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
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
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
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
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桃符,关于桃符还有一个神话故事。
(放桃符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桃符(示图),后来就是指春联。
3、再来看看这些词,红色的是需要我们会写的,看看有没有你认为难写的字?指导爆字。
(在田字格里写)
4、谁来读读这首诗?(正音)1-2名
5、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齐读)。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
(2)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4)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
(齐读)
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
2、学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1)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那千门万户瞳瞳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迎红日)
(2)从这首诗里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换桃符)
(3)你能把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吗?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
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
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
读这首小诗。
谁愿意读?
真好,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新年新气象,还有更深刻的用意。
当时宋朝社会很贫穷,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积极改革,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幸福。
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
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和插图)
不看板书,你还能背吗?那闭上眼睛试一试吧!
同学们这么短时间就背下来了,真了不起。
四、适度拓展,积累语言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诗人为此写了诗句。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宋代苏东坡的诗(课件:守岁)老师给同学们读一下。
你看看这首诗讲了过年的一种习俗是什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过年有许多习俗,我们在十二单元里将继续学习。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