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教学设计 (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学会简单的“平仄”读法。

2、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平仄”读法教学过程:一、设疑揭题、解题1.猜字:元日是什么意思?(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元:首、始,一年之中的最开始,第一天。

)二、多种形式,读出“新”的韵律读正确、流利:1.自主学习。

出示活动要求: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展示交流。

读出节奏:1.古诗,古人写出来后常常把它谱成曲,它是可以唱的,很有节奏感。

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诗文吗?2.学生练习读。

3.指名读,师生点评。

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

5.引入“平仄”读法。

(1)补充:诗中一声、二声作为平声,这样的字读得拉长、平缓些;把三声、四声作为仄声,这样的字读得短促一些。

(出示带有平仄标记的诗文,师生一起练读。

)(2)学生模仿练习读全诗,读好“平仄”变化。

(3)指名读,点评。

(4)学生练习再次边打节拍边读诗,引导学生读好整体节奏和韵味。

(5)生齐读。

三、揣摩言意,读出“新”的美好过渡:把字读对,把句读通顺,把文读流畅,不算真正地会读古诗,会读的人能读出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想挑战吗?出示活动要求:赛一赛,谁能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1.朗读诗文,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用笔圈出与春节习俗相关的词语。

2.诗人眼中的春节和我们的春节场景一样吗?说说诗人眼中春节的特点。

3、作者的情感也包含在这首诗的一个字中。

揭示诗眼“新”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第【2】篇〗《元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3个,写字4个。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第1篇】《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教学准备:课件,卡片,音乐教学过程:《元日》教学设计执教者:黄灿提前贴课题和诗人。

一、诵读激情。

1、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又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有意思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齐读题目。

2、趣解诗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日”指的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吗?生:农历的正月初一师:她告诉了我们在哪一天。

还有人愿意说一说吗?这一天也就是……生:每一年的第1天。

师:我们把它称为生:春节。

师:大诗人王安石写下这首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些美好的场景?生:想!二、朗读明意1、自读古诗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34页,读之前请你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流利读通顺,开始吧。

师:同学们读地非常认真,谁能来展示展示?生读师:他读得很正确,特别是这首诗中的几个生字新词都读准了,咱们也来试一试,每个词读两遍。

生读2、梳理字词(1)识字游戏师:真好!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他们吧!如果灯笼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师:这一小组的同学可真棒,他们都是识字大王,我们给他掌声吧。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元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春节元旦)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一)、一读:读正确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元日》篇1一、教学目标: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生答:春节。

2、孩子们,你们喜欢春节吗?春节和平日有什么不同?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一)解诗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看到课题《元日》,你有什么问题?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个词语。

“元日”就是“元旦”吗?解释:元就是第一,起始的意识。

元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个节日---春节。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写在题目前面。

(板书:春节)二、读诗文1、打开课文,读一读《元日》。

注意,听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第二,反复朗读,一直读到这首诗顺口了,流利了为止。

2、(按照自己的节奏度,不要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反复读。

)(读书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个状态,非常好。

3、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孩子不着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吗?请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读正确、清楚没有?好,开始。

4、读得真好,字字落实。

比如:屠苏的苏是平舌音,她读准了吗?总把的总也是平舌音,她也读准了,声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读准了,这叫一丝不苟。

真好。

5、来,谁来教大家教再读这几个词语(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哪位同学再来读读这首诗。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元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

(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

(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

(学生各抒己见)附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第1篇】《元日》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杨秋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并会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2.通过小组合作,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2.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2.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1)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3)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小结:放鞭炮、贴春联、贴“富”字、贴窗花、拜大年等等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

这种风俗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气习尚。

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学习了王安石《元日》以后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二)学习新课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3)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2.品读古诗,读出韵味(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①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②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优质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优质教学设计三篇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了。接下来我要发出第二关挑战[出示:挑战二]。
2、引导学法:同学们,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看一看,这首诗里你有哪些词语不明白的?[出示全诗,相机点击词语]
3、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说)是的,我们一般有三个途径解决:[出示:(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找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请教别人。]
4、现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词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吗?[出示诗歌]
集体交流。[相机出示“屠苏”、“曈曈日”、“桃符”的解释]
5、理解了重点词意,现在就请你准备迎接挑战,说说诗句的意思。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学一起讨论。
6、交流理解诗意:[出示全诗]
(1)第一句:
A、谁来挑战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评:人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一阵阵暖流。
是啊,就像春天里的风一般给你带来温暖。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谁来吟一吟这句诗?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可是只有饮这屠苏酒时是先幼后长!不相信?有诗为证:“不觉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这正是因为新春开元,年轻人又长了一岁,充满着朝气和活力。长辈们希望他们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为!回忆一下,大年初一,长辈们常会怎样祝福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第1篇】《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教学准备:课件,卡片,音乐教学过程:《元日》教学设计执教者:黄灿提前贴课题和诗人。

一、诵读激情。

1、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又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有意思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齐读题目。

2、趣解诗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日”指的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吗?生:农历的正月初一师:她告诉了我们在哪一天。

还有人愿意说一说吗?这一天也就是……生:每一年的第1天。

师:我们把它称为生:春节。

师:大诗人王安石写下这首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些美好的场景?生:想!二、朗读明意1、自读古诗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34页,读之前请你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流利读通顺,开始吧。

师:同学们读地非常认真,谁能来展示展示?生读师:他读得很正确,特别是这首诗中的几个生字新词都读准了,咱们也来试一试,每个词读两遍。

生读2、梳理字词(1)识字游戏师:真好!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他们吧!如果灯笼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师:这一小组的同学可真棒,他们都是识字大王,我们给他掌声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
二小南校范胜男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屠苏”“曈曈日”“桃符”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4、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体会诗人在除旧迎新是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屠苏、桃符、曈曈日的意思,感受过年的快乐与喜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提到饺子、新衣服、压岁钱你会想到什么?(春节),能说说去年你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放鞭炮、吃年夜饭喝洒、贴对联)
2、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
始的意思,那谁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春节的七言绝句,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96页,认真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3、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诗。

4、古诗有古诗的味道,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

出示断句符号,再指名1-2名同学读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看一看宋朝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一)
1、出示“爆竹”: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爆竹就是鞭炮,出示爆竹图片,寓意竹报平安。

学习”爆“: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组词、形声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呢?(师总结:爆竹用火点燃,点燃后火花四溅)
2、过年了,我们的年龄有什么变化呢?(长大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在欢闹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第一行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
学习“除”,怎么记?(翘舌音、加一加、换偏旁)
出示农民除草图:图中农民伯伯在干什么?(除草)
这里的除是什么意思?(去掉)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除”字?(除法)
3、在“除”中拆出来一个生字“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有什
么好方法记住它吗?(去偏旁、加一加、猜谜语)
每一年我们都希望有很多的食物吃不完,有很多的金钱花不完,所以过年
的时候我们会祝福别人“年年有余”,(出示词卡,齐读)猜一猜这里的“余”是什么意思呢?(剩下)
4、播放鞭炮声:伴着喜庆的鞭炮声,人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开心、欢快)
谁来试着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第一行?(指名读,点评,齐读)
(二)
1、过年后冬天就要过去了,马上迎来的是什么季节?(春季)
出示“春风送暖”:猜一猜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春风送来了温暖)
你还知道哪些与“春”有关的成语或词语吗?(回答后大屏幕出示词语和
成语,生开火车领读)
2、过年这么开心,人们吃饭的时候可以怎么庆祝一下呢?(喝酒)
出示屠苏:在古代春节时人们喝的酒是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
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学习“屠”(加一加、猜谜语、理解字义:宰杀、屠杀)
3、春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屠苏酒,既热闹又喜庆,谁能
读好第二行诗?(指名读)
出示前两行诗句: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再一次感受一下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喝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
(三)
1、文中哪个成语表示家家户户的含义呢?(千门万户)也可以说千家万户。

你还能说出带有千…万…的成语吗?(开火车领读,积累成语)
2、出示第三行诗句:谁能根据字形,猜一猜“曈”字的意思和什么有关?
(太阳)出示日出图片,曈曈指的是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字形来认识生字的意思,这也是学习生字的一
种方法。

3、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初升的红日照到了千家万户,给每家每户带来了光
明、温暖和希望,那么这句诗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
(四)
1、出示贴春联图片:观察图片中的人在干什么?(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读的时候应该先读右边再读左边,竖联读完了,再读横批。

你会读春
联上的内容吗?(同桌互读)
2、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漂亮的春联贴在门上,除旧迎新,同时也表达对新一年寄予的美好愿望。

在古时候也是一样,只不过人们在门上挂着的
是用来辟邪的两块桃木板,出示图片,这就是桃符,我们如今贴春联的习俗就
是由古代挂桃符演变而成的。

学习“符”。

(加一加、形声字、组词)为什么是竹字头呢?(生猜想)
出示古代符节图片:古代的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慢慢演变成用玉或
铜制作,兵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用的凭证,大家看这是一只什么动物?(虎)所
以兵符又叫做“虎符”。

跟老师读一读这些词。

3、从“符”中也能拆分出一个字,学习“付”。

这个字可以怎么记呢?
出示图片,付是会意字,像人用手把一件东西递交给另外一个人,组词交付、付钱。

4、每一年人们都要告别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学习“换”。

(字音、加一加、形声字、组词)同学们组的词真多,你们知道“换”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
思吗?
出示“换”字的不同含义:在字典中,“换”字有三种解释,找学生读一读,给下列词语中的“换”字找到一个准确的意思。

(换衣服、交换、换车、换钱、换牙)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
5、出示最后一行古诗:你能在这行诗中找到一对反义词吗?(新-旧)
学习“新”(组词、形声字)“新”字的部首是什么?斤字旁和斧头有关,“新”字本意是用斧子砍木头,现在多指与“旧”相对的含义。

学习“旧”:(加一加、组词)它的部首是什么呢?
你能说出一个含有这对反义词的成语吗?(除旧迎新)
6、出示插图: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你能不能说出宋朝人过春节时都做些什么呢?放爆竹、喝屠苏酒、迎接太阳、挂桃符
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开心、喜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四、游戏巩固生字
同学们这节课的生字学会了吗?开火车组词领读。

(爆竹声中巩固生字)除了本节课所学的词语,你还能想到哪些与过年有关的词语吗?
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
五、指导书写“余”
1、谁来说一说这个字应该怎么写才能写好?
2、教师虚宫格内示范指导书写。

3、学生写、展示、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