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主题二
人教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导语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二、语文要素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想法,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
不要刻意讲授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
3.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作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第七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一主题,编排了《夜宿山寺》《敕勒歌》两首古诗和《雾在哪里》《雪孩子》两篇经典文章,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本单元课文侧重通过图文对照开启对学生的想象训练,仿照课文句式发挥想象说话,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为中高年级借助文字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与艺术之美奠定基础。
课文编排《古诗二首》中的《夜宿山寺》《敕勒歌》是古人对自然景象的叹咏,将童话般的想象和浪漫诗心蕴藏于大自然瑰丽的景色之中,让人入情入境。
《雾在哪里》《雪孩子》都是科普童话,文中蕴含了关于雾、雪等自然科学常识。
《雾在哪里》把自然现象雾化身为淘气的孩子,把雾的特点和儿童捉迷藏的生活对接,想象充满了童趣;《雪孩子》展现了至真至善的人性美,富有美感的文字与诗意的表达让想象充满美好与纯真。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这一语文要素贯穿了整个单元,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从夸张和比喻中看到诗人的想象力,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习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从事物的特点出发,把雾想象成一个顽皮的孩子;《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把雪想象成一个勇敢的孩子,感受美好的心灵。
《雾在哪里》为《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学写拟人句做了很好的铺垫,把一个抽象的词语想象成形象的画面;《雪孩子》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写话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把静态的一幅图,想象成连续的动态故事。
从在《古诗二首》中感受想象的魅力,到在《雾在哪里》中学习想象的方法,再到在《雪孩子》中交流想象,最后在《语文园地》中学习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在单元“奇妙的想象之旅”学习主题中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一)我爱大自然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爱,而藏在我内心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我爱的对象。
总之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的一切!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
她把四季风景送给了人类。
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日炎炎的盛夏,天高气爽的深秋,还是银装素裹的寒冬,都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裁缝。
她挥动自己神奇的剪刀,为森林、山峰裁剪出一套又一套的衣服。
首先,她给它们做了一套浅绿的衣装,让春姑娘为它们穿上;接着,她又做了一条色泽鲜艳的裙子,让夏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她又做了金黄色和银白色的大衣,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
就这样,一套又一套神奇而美丽的衣装,给大地、森林、山峰增添了光彩。
大自然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她派松树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她让绿叶告诉人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求回报的道理;她又叫小草告诉人们顽强生存的道理。
人类在这位神奇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大自然像一位慈母。
她抚育弱不禁风的小花,锻炼身体强壮的大树。
她让人们在树下乘凉,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她让人们摘树上的果子,她让人们畅饮河里的清水……人类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成长,她也心甘情愿地去奉献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严父。
他在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时从不宽容。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我才爱大自然,爱它的神奇、善良和美丽。
1.【日积月累】读一读,填一填,记一记。
暖风阵阵的()烈日炎炎的()天高气爽的()银装素裹的()弱不禁风的()身体强壮的()2.【内容探究】读文章,填一填。
(1)文章把大自然分别比作魔法师、裁缝、老师、慈母、严父。
(2)大自然的特点是:神奇、善良和美丽。
我认为大自然还有这样的特点:3.【拓展想象】你会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自然的风大自然里,谁是最自由的呢?也许是它。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个整体平均分给几个人,或者比较两个部分大小的情况?”(如分水果、比较两块蛋糕的大小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分数的奥秘。
1.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
2.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4.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分数的学习,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将具体问题抽象成分数形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在同分母分数比较和运算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推理和分析,增强解决问题的条理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方法,通过直观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规律。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熟练掌握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
主要由《古诗二首》《雾在哪里》和《雪孩子》3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故事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通过入情入境的想象,感受想象的美好与纯真。
2.本单元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
”
《古诗二首》引导先观察插图,再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和草原的辽阔;《雾在哪里》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雪孩子》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美好心灵。
另外,初步学会不出声的默读。
由于是第一次提到,起步阶段,主要学着读时不出声。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伟大的品格”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
其中,《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黄继光》从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气概;《挑山工》表现了普通劳动者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诺曼底号”遇难记》与《黄继光》《挑山工》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心情相对于品质而言比较波动、表面。
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这是相对于心情而言更加稳定、本质的。
所以在分析人物品质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全面思考,结合当时的情境、主人公的言行去分析,让学生能够受到人物伟大品格的感染。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三首》;熟读美德名言(一)(二);2.过程与方法:找出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来初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哈尔威船长、黄继光、挑山工、圣地亚哥的人物品质中,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单元课文,初步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学会找出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来初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内容】1.“一主”教材:《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
2.《新主题阅读》:《单元小诗》《老人与海》(节选),《馒头的故事》。
3.《你读我诵》:《塞下曲》《诚实童子》,美德名言(一)(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乘坐时空穿梭机,开启一段时空之旅,去认识八位伟人。
初中历史三下第七单元大单元任务群设计

初中历史三下第七单元大单元任务群设计1. 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近代社会的变迁”,主要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3 单元内容:本单元共包含5课,分别是:-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军阀割据与民主革命2. 大单元任务群设计2.1 任务群一: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任务一: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任务二: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2 任务群二: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影响任务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任务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3 任务群三:戊戌变法及其影响任务一: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任务二: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4 任务群四: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任务一: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辅助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五年级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2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园地》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背诵《渔歌子》。
2.借助图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体会作者隐居后的怡然自得以及对优美春色的喜爱。
2.补充作者资料,了解写作意图。
3.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1.再读思考:“斜风细雨不须归”按道理来说,下雨了,人们应该赶紧回家才对,为什么这位渔夫不回家,反而在雨中继续垂钓呢?
2.组织交流。
3.师总结:正因为“景美鱼肥”难怪渔夫就算淋雨也不想离开眼前的美景了。
4.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体会作者隐居后的怡然自得以及对优美春色的喜爱。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体会作者隐居后的怡然自得以及对优美春色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补充资料,了解《渔歌子》。
5.指导背诵。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文艺活动的种类。
2
环节三 体验 与 感悟
活动:1、请以“国际读书日”为主题 选择一种合适的校园文艺活动类型,并 写出策划方案。 2、请以学校五四青年节“放飞青春、 写出活动方案与节目结 激扬梦想”为主题设计一个文艺晚会的 构 节目结构。
通过实践,进一步巩 固所学知识点,达成 能力目标,强化教学 重点。
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明确课
题学习目标。
了解活动方案类别,完成 老师布置的任务。
结合老师的讲解内 容,通过实践练习, 巩固教学的重难点。
环节二 讲解 欣赏
与 感受
2.讲解设计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 (1)策划方案的基本结构 (2)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
了解设计方案的结构。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 理清活动设计的思 路以及方式方法。
3.讲解制作简易文艺活动方案的方法
1) 何人:主办、操作、参加
2) 何事;目的、内容、形式 3) 何时:开始、筹备、活动、结束 4) 何地:活动、办公、指挥
了解设计的相关内容与 设计方法。
5) 何种条件:经费、环境、后勤保障、
人员素质、设备技术
6) 操作:方式、应急方案
4、 讲解文艺活动的种类 1) 晚会 2) 竞赛
教学重点
文艺活动方案的类别
教学难点
设计文艺活动方案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法
教学资源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音频、(可根据代课教师需求调整教学资源)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部主任签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
环节一 导入 聆听 与 感知
1.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2.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 上写画。 3.鼓励学生多参与。 1.观看《我是歌手》视频。 2.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举办一场校园歌手大赛需要哪些准 备。 2)校园歌手大赛策划方案包括哪些部 分。
1.观看不同类型的晚会, 1.多渠道学习,了解
给予评价
活动的策划方式
2. 强 化 并 加 深 对 本
次课知识的掌握,为
2.学生相互交流,找出值 后 续 课 程 奠 定 扎 实
得借鉴的优点和长处。 的基础。
作
业
及
技
能
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形式设计活动方案
训
练
要
求
3
板
书
设
根据授课教师需要,自行编写
计
教 学 反 思
1.讲解活动方案的类别: (1)按照工作性质分类 (2)按工作内容分类 (3)按工作关系分类 请学生观看一个活动策划方案,根据不 同的分类方式找出相关的内容。
认真记录老师提出的要 求,并在每次课严格执 行。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 赏音乐的习惯。
1.敢看视频,思考问题。 1. 利 用 视 频 激 发 学
2.讨论、回答问题。
第七单元 音乐表现 主题二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课时
XXXX 年 X 月 X 日
第X周
2 星期 X
授课地点 编号
第 X、X 节
课题
第七单元
主题二 文艺创意活动策划
知识目标
1.了解文艺活动的种类 2.了解活动方案的内容。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不同种类的文艺活动的方案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环节四 拓展 与 延伸
1.引导学生了解校园联欢晚会的节目 1.回顾反思学习过程
编排原则 2.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活动策划
2.完成活动策划
1. 检 测 学 生 的 掌 握 情况 2.找差距,提升学生 职业综合素养。
3.归纳重点,提升修
养认识。Βιβλιοθήκη 课后拓展1、 观看不同类型的晚会和文艺活动。 2、 观看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