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热爱和尊重。
03
第三单元
单元介绍
1 2
主题
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精选了三篇 课文,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编排特点
本单元课文包括了古诗和现代文,让学生从不同 角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 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阅读能力和文 化素养。
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课文二《十六年前的回忆》
内容介绍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后的经历和自己的心情 变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
重点词句
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包括“忆”、“捕”、“冠”、“嚼”等 生字词,以及“那年春天”、“就把我带走了”等名句。
思想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家庭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遭遇,反 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文特点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的民俗风情,既有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有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表达。
课文一《北京的春节》
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老舍先生以朴实自然的语言,介绍了北京人过春 节的风俗习惯,描绘了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 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严谨,以时间为顺序,情感饱满,字里行间透露 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文章通过描述邱少云在执行任务时所 面临的艰难险阻,表现了他坚韧不拔 、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对于革命事 业的忠诚和热爱。
课文二《狼牙山五壮士》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的英勇事迹。
文章通过描绘五壮士在抗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的精神,展现 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时的团 结和勇气。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12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12张PPT)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笔记,涵盖了《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古诗的全方位解读。首先呈现了各诗的原文,并配有作者的生平简介,如刘禹锡被誉为‘诗豪’,杜牧则以写景抒情见长,王安石则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兼文学家。接着,对每首诗进行了逐句的诗意解释,如《浪淘沙》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江南春》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书湖阴先生壁》则‘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夸张手法,‘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虚指用法等。最后,总结了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如《浪淘沙》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江南春》表达了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书湖阴先生壁》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赛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彩色的翅膀》(共32张PPT)

(赛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彩色的翅膀》(共32张PPT)

特别——特殊 端详——打量 赞叹——赞美 残存——残留
灰心——丧气 晃荡——晃动 抚养——抚育 沉闷——沉郁
沉闷——活跃 艰苦——舒适 紧闭——张开 公开——隐藏 成熟——稚嫩 喜爱——讨厌 波涛起伏——风平浪静
【描写人的身材的词语】 腰弓背驼 身强体壮 骨瘦如柴 身材魁梧 体态轻盈 五大三粗 小巧玲珑 身材苗条 膀大腰圆 虎背熊腰 大腹便便 背阔胸宽
随堂演练
1.给加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打:①揭;②从;③停;④击;⑤探。
(1)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③ )
(2)巨浪把小瓜都打掉了。
(④)
(3)一打开箱子,它们就全飞跑了。 ( ① )
(4)小高打家乡带回了一箱昆虫。
(②)
(5)我向站长打听到了西瓜的来历。 ( ⑤ )
说明海岛条件艰苦,连昆虫也没有。战士们不断总结西 瓜不结瓜的原因,表明他们改变海岛的决心。从侧面表现了 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 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 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 一起播种下去。
战士们播种的不仅仅是蔬菜种子,还有他们建岛 爱岛的真情。战士们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 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7 彩色的翅膀
R 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 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重 点)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难 点)
新课导入
宝石岛(中国西沙群岛别称)一般指西沙群岛。西沙群岛, 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华光礁、 东岛、中建岛等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 暗礁暗滩。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第5单元全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第5单元全部)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 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 确实是我写的。
“我看这首诗糟 糕透了。”父亲把 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 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 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 来。
说一说: 假如你是巴迪的好朋友,看到 巴迪扑到床上痛苦地哭了,你会说:
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有什么感受?
欲: 快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
初闻涕(tì )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 )阳。
注释
读一读,演一演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按 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几 部分?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由 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 这两部分组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朗读第1—14自然段,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 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 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 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 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 我有什么反应?请用不同的线条 画出有关母亲、父亲、“我”的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词句, 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 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 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 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 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 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精品课件(共51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精品课件(共51张PPT)
远大追求(对光明心 驰神往)
高尚品格(不顾影自 怜、不孤芳自赏)
课文主题
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 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 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 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 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分节朗 读课文,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
读到______时,我仿佛看到花儿_______。
美丽
永远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当礼物
自由
快乐
理清课文的思路。
“我”是什么(1—4) “我”每天都在做什么(5—7)
课文品读
思考与交流: 作者对花有哪些
奇特的想象?你最喜 欢花的哪一种形象?
指花谢。 探究“我”是什么 指花开。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1. 读一读纪伯伦的《组歌》中的另外两 首《浪之歌》和《雨之歌》。
2. 试着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 “草”的自述。
4* 花之歌
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 嫩作家、杰出的画家,被称为“艺 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 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 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泪与笑》《沙与沫》等。
字词识记
qiónɡ
苍穹

摇曳
zhuàn
鸣啭
读一读
yùn
孕育

馥郁
suō
比喻 排比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
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第一单元全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第一单元全部)


秀8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9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

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练习一
理解句子的方法:
1、读一读句子。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 (如果是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 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 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写出了它 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 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 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 生的宏伟追求。他也像石灰一样任
1、《石灰吟》的作者是( 于谦 )。 2、 吟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3、诗人用(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 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 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 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宁死不屈 不怕牺牲的精神和 (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 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
内容上
《竹石》 《石灰吟》
石灰吟:赞颂了石灰坚贞 竹石 : 叙述了竹 竹石表达了作者不流世俗 , 两袖清风的品格 . 不屈,不怕磨难,保持高尚 子扎根于岩石 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 , 正直高尚的思 节操的精神。表达了诗人 的景象,赞颂了 想品质。 一身正气 ,纯洁高尚的思 竹子坚贞不屈 想品质 。 的精神。 《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象征手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高度赞美
情趣
品性
主题概括
江南风光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拓展延伸
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对偶
课堂演练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课文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的“鸟”,使整个字结构稳定、平衡。
yīng
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大意: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诗时,应该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读后两句时,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中。
夸张
波涛汹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 套PPT课件
1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 你会空手而归吗?
2
3
山中访友
4
听录音,思考:作者在山中 拜访了哪些“朋友”?
5
6
思考:作者在山中拜 访了哪些“朋友”?
10
山泉:清凉 一面明镜
11
溪流:汩汩 唱和一首小诗
12
瀑布:飞流 金嗓子--有气势
13
悬崖: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14
白云: 悠悠 让天空充满宁静
15
云雀: 淘气 叽叽喳喳
16
落花: 芬芳清香
17
落叶:精致的纹理,蕴含生命的奥秘
18
石头:敲击,听见时间的回声
19
雷阵雨:侠客吼叫 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 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落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 应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 一 块石头······”这一层,应为石头就是有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 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 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 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 受。
32
33
2 山雨
34
35
作品简介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 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 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 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 喜爱之情。
36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 文读通顺。
水淋淋(lín) 倾吐(tǔ) 啼啭(zhuàn)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25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了桥的古老, 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的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 赞美和敬佩。
26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 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 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 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 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9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第一段:(1——4自然段)
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 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
第二段:(5——7自然段) 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
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 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第三段:(8——10自然段) 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
24
走出门,就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 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的写出了淋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 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 润心脾;也因为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 一丝甜蜜。这“走出门”的第一感受就与众不同,说明 “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 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8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 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 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应用拟人的方法,把“我” 和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 人称,读来倍受亲切、热情。
29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 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27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 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 成树的枝叶,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为树友,人和 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的 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 容的境界。
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 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 头—雷阵雨—归鸟
7
古桥:德高望重
8
树林:知己 闭上眼我变成了树……
9
小练笔:
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我靠在 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 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 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 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
30
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 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1
总结课文: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 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 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0
21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22
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 通常称之为什么?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 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1)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
(2) 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 构思新奇。
(3) 拟人手法的应用。
23
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 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 受出来?
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40
精读课文,并想作者听到了什 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 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 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 的颜色。)
41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 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
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37
词语积累
轻盈 歌谣 琴键 凝聚 滴落 余韵 飘然而起 奇妙无比
幽静 啼啭 倾吐 飘飘洒洒 轻捷柔软
湿润的山风 无字的歌谣 轻盈的云雾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 清新的绿色 奇妙无比的琴键 轻捷柔软的手指
38
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并给课文分段。 2、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 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3、作者主要描写了山雨的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