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对苯二甲酸平均粒径测定法初探
精对苯二甲酸的灰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精对苯二甲酸的灰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陈达;薛月霞【摘要】讨论了用GB/17531标准方法测定精对苯二甲酸中灰分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结果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以及分量之间相关性的计算,求出精对苯二甲酸中灰分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表述.【期刊名称】《合成技术及应用》【年(卷),期】2008(023)003【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精对苯二甲酸;灰分;不确定度评定【作者】陈达;薛月霞【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PTA生产中心,江苏,仪征,211900;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PTA生产中心,江苏,仪征,21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5.1灰分是精对苯二甲酸(PTA)的一个重要质量定等指标[1],正确地测试与表述十分重要。
目前,中国石化行业标准[1]规定采用国家标准《GB/T7531有机化工产品灰分的测定》[2]测定PTA中的灰分含量。
该测定方法是一个经典的质量分析法,操作过程虽然简单,但是由于各测量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使得不确定度的评定复杂很多。
笔者采用GB/T7531标准方法测定PTA中的灰分,按照JJF1059-1999[3]对 PTA中的灰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并讨论了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关性,求出了采用GB/T7531方法测定PTA灰分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表述。
1 试验1.1 仪器和设备铂金坩埚;高温炉,温度可达625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电炉;干燥器。
1.2 PTA灰分的测量步骤1.2.1 恒重坩埚将洁净的空坩埚置于(600±25) ℃的高温炉中灼烧适当时间(一般为30 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重。
重复灼烧、称重,直至两次质量之差小于0.000 3 g。
1.2.2 灰化样品称取100 g左右PTA样品于坩埚内,在电炉上加热使其完全炭化。
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PTA)班级: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姓名:DAYHL摘要: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快速增长, 单套装置规模越来越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也日新月异。
着重论述了PTA的工艺技术和新的研究合成方法,以提高PTA装置的技术水平, 实现产业的绿色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讨论了国内外精对苯二甲酸的市场,以及市场分析,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字:现状、PTA、合成、新路线、发展、应用、趋势一、精对苯二甲酸的需求现状1.国外产能及消费世界PTA 需求近几年增长率约为5.4%,2014 年将达到4 620 万t。
2010 年供给过剩40 万t,预测到2014 年供给过剩将达到420 万t。
PTA 主要生产地和需求地是亚洲,从近几年世界PTA 贸易量的趋势来看,亚洲地区的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西欧地区、北美地区贸易量呈下降的趋势。
在全球,PTA 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占PTA 总消费量的98%以上。
2 .国内产能及消费近几年,随着国有聚酯生产技术的开发成功,国内新建聚酯装置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民营资本、外资不断加入聚酯行业,同时,国家对东南亚出口实行“零关税”,促使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纺织和服装出口需求增大,国内PTA 下游聚酯产能的扩大,棉花大量的社会游资投机操作等因素,引起PTA 市场价格一直处在高位,民营和外资等投资主体新建了多套PTA 装置,打破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对PTA 行业的垄断地位。
[1]二、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性质对苯二甲酸是苯二甲酸异构体中的一个,两个羧基处于苯环的对位,化学式为p-C6H4(COOH)2。
分子量为166.13,为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可燃。
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自燃点680℃,燃点384~421℃,升华热98.4kJ/mol,燃烧热3225.9kJ/mol,闪点 >110℃,密度1.55g/cm3。
精对苯二甲酸粒径分布标准

精对苯二甲酸粒径分布标准
精对苯二甲酸(PTA)的粒径分布标准通常以纳米级为单位进行描述。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PTA粒径分布标准:
1. 纳米级分布:在纳米级分布中,PTA颗粒的直径范围通常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精确的分布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调整。
2. 均匀分布:在均匀分布中,PTA颗粒的直径分布非常均匀,没有明显的聚集或分散现象。
这种分布通常适用于需要高质量和稳定性能的应用。
3. 偏态分布:在偏态分布中,PTA颗粒的直径主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而其他范围的颗粒数量较少。
这种分布常用于特定的应用,如催化剂或纳米材料的制备。
4. 宽分布:在宽分布中,PTA颗粒的直径分布非常宽,从几纳米到数十纳米甚至更大的范围都有。
这种分布通常用于需要更广泛尺寸范围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PTA粒径分布的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进行定制,上述仅为一种常见的参考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粒径分布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评估和确定。
PTA产品技术简介

PTA(精对苯二甲酸)产品技术说明一概述 PTA(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的重要原料,对苯二甲酸是无色针状结晶或无定型粉末(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有刺激性,粉尘具有爆炸性,在常温下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会发生爆炸,其最低爆炸浓度为0.05克/升。
分子量166.13,密度1.510克/厘米3,比热0.2873卡/克•度,升华热23.5千卡/克分子,熔点(在封管中)425℃,升华点402℃,能溶于碱溶液,稍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
对苯二甲酸具有羧酸的一般性质,因此能和乙二醇作用生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二质量标准 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 简称PTA),因为我国进口的PTA品牌原料比较多,故下表1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说明.PTA质量指标PTA Quality Specification序号名称 unit/单位标准值Specification1 Acid No. 酸值 mg Koh/g 675±2APPEARANCE 外观 WHITE POWDER2 Moisture 水份 PPM 20000max3 4-CBA 4羧基苯甲醛 PPM 25max4 DMF.color 色值(在5%DMF溶液中的色相) APHA 10max5 Ash 灰份 PPM 6max6 Metals 金属总含量 PPM 10max7 b-value 黄色度 / 1.2max8 Alkali Transmittance 碱/透射率 % 86min9 heat resistance 热电阻 % 95min10 Delta-Y 黑白度 / 7max11 P-Toluic Acid P-T酸 PPM 170max12 Particle size 粒径颗粒直径目 130±2013 Na 钠含量 PPM 1max14 APHA color 色度 / 10max三、PTA各项质量指标对聚酯生产的影响 由于PTA属于聚酯生产的两大重要原料之一,各个质量指标对聚酯生产、下游产品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下面针对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对聚酯生产的具体影响作些简单的阐述。
激光衍射法在精对苯二甲酸粒度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间 的 粒 度 分 布 情 况 , 天 津 石 化 化 工 部 聚 酯 生 产 要 求 考 察
2 5 0 m~ 4 0 0 m 及大 于 4 0 0 m的体 积 ( 个 数) 百分 比 ,测 定结果 显 示 2 5 0 m~ 4 0 0 m 的体积百分 比小于 2 0 % ,大 于 4 0 0 m 的 小 于 5 %,个 数百 分 比几 乎为 零 , 由此 反 映 出 P T A的颗 粒直 径 8 0 %以上 小 于2 5 0 i n ,2 5 0 m 以上 的大颗粒所 占比例不到 2 0 %。 4 . 激 光衍射 法与筛 分法 的比较 分别用 激光衍 射法和 筛分 法测 定 P T A试 样的 平均粒 径 ,测定结 果 显示激光 衍射 法 测得 的平均 粒径 均 大于筛 分 法测 定 的平均 粒径 。这 是
法进行 了比较 ,开发 了几种新 的分析模式 。结果表 明,激光粒度法可测定出精对苯二 甲酸颗粒的各种分布形式,测定方法简便 、快速 ,测定结果重 复性 好 ,准确度高 ,对射 法
精 对苯 二 甲酸 ( P T A ) 是重 要 的有机 化工 原料 ,主要 用于 生产 聚 酯产 品 ,是 聚 酯 生产 中的 主要 原 料 。P T A粒径 的大 小 和 粒度 分 布 情 况 ,对 聚酯 的生 产过程 有着 直接 的 影响 ,一 方面 影 响酯化 反应 的 的速 率 ;另一 方 面影 响浆料 的粘 度 和稳 定 性 Ⅲ 。为此 ,作为 一 项重 要 的质 量指 标 ,P T A 的生 产 企业 和用 户 都需 要对 P T A产 品 的粒 度进 行测 定 和控 制 ,需 要掌 握其粒 度分 布情 况 ,以调 整生产 。P T A粒 度 一般 采用 筛分 法进行 测定 ,该 法的优 点 是原理 简 单 ,设备 价格 低廉 ;缺 点是 非 球形 颗粒通 过筛 子 的情 况 取决 于颗 粒的 取 向 ,另试样 在振 动过 程 中 易 产生 静 电,会附着 在金属 筛上 , 不 易通过 筛孔 ,产生 一定 的测量误 差 。 再有 ,该方 法测定 时间较 长 ,测定 一个样 品需 两个多 小时 。 激光 衍射 法是近 2 O 年 来发展起 来 的一种粒度 测定 方法 ,该法 具有
聚酯原料PTA粒径与原料投用比例的探讨

收稿日期:2020 ̄03 ̄13ꎮ作者简介:栾振磊(1989 ̄)ꎬ男ꎬ河南周口市人ꎬ大学本科ꎬ学士学位ꎬ助理工程师ꎬ现从事化纤工作ꎮdoi:10.3969/j.issn.1008 ̄8261.2020.03.011聚酯原料PTA粒径与原料投用比例的探讨栾振磊(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ꎬ江苏苏州215228)摘要:聚酯装置利用先进的聚酯生产技术ꎬ以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ꎬ以乙酸锑㊁乙二醇锑或三氧化二锑等为催化剂ꎬ经连续酯化(2釜)㊁连续缩聚(3釜)生成纤维级聚酯(PET)ꎮ因为精对苯二甲酸为固态粉末ꎬ乙二醇为液态ꎬ因此精对苯二甲酸粒径尺寸直接影响聚酯熔体的特性黏度ꎮ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径ꎬ又称粒度或者直径ꎮ当被测颗粒的某种物理特性或物理行为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或组合)最相近时ꎬ就把该球体的直径(或组合)作为被测颗粒的等效粒径(或粒度分布)ꎮ关键词:PTAꎻ粒径ꎻ粒径常数中图分类号:TQ245.1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8 ̄8261(2020)03 ̄0037 ̄030㊀前言自2004年开始ꎬ随着熔体直纺的大规模投产ꎬ涤纶半消光常规产品在市场的冲击下开始逐步由常规品种向差异化产品转型ꎬ未转型或无法转型的常规熔体直纺只能继续优化工艺ꎬ提升品质㊁减少成本ꎮ经过长时间优化总结ꎬ现在各个公司已经形成聚酯纺丝定期交流攻关㊁纺丝假捻定期交流攻关ꎮ通过分析聚酯原料PTA的粒径ꎬ总结一些数据ꎬ希望能为聚酯㊁纺丝生产分析带来一些帮助ꎮ1㊀物检分析由于精对苯二甲酸粒径尺寸直接影响聚酯熔体的特性黏度ꎬ从而影响聚合反应ꎬ因此聚酯㊁纺丝对PTA的粒径比较重视ꎬ聚酯现在是以物检化验室分析的PTA粒径分布来调整PTA配比ꎮ纺丝针对聚酯聚合㊁熔体特性黏度ꎬ以PTA粒径的表面积进行计算得出一个粒径常数:即ꎬ各个粒径的表面积然后按物检室分析的粒径分布比例进行求和(S=4πR2=πD2)ꎬ以我公司聚酯2019年3月份某上市厂家PTA取样数据为例ꎬ粒径常数X=πꎮD2=π45ˑ45ˑ3.07+π53ˑ53ˑ11.48+π74ˑ74ˑ27.8+π105ˑ105ˑ18.34+π149ˑ149ˑ30.3+π210ˑ210ˑ4.18+π250ˑ250ˑ5.73=1608048.67πꎮ表1㊀某上市厂家PTA取样数据Table1㊀PTAsamplingdataofalistedmanufacturerPTA厂家各筛网粒径分布/%45μm53μm74μm105μm149μm210μm250μm粒径常数某上市厂家A3.0711.4827.8018.3430.304.185.731608048.67π某上市厂家B3.8016.7922.7419.7429.853.364.531491016.70π某上市厂家C4.6217.8922.8916.5129.294.245.331537353.19π㊀㊀通过聚酯PTA分析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各个厂家PTA各个时期的PTA粒径常数ꎬ汇总成曲线如下:某上市厂家A:2018年10月份㊁2019年3月份聚酯粒径常数有明显波动ꎬ2018.10 ̄2019.3期间比较稳定ꎮ(2018年10月份之前波动比较大)见图1ꎮ图1㊀某上市厂家AFig.1㊀AlistedmanufacturerA㊀第33卷第3期㊀2020 ̄05㊀聚酯工业㊀PolyesterIndustryVol.33No.3㊀May.2020㊀某上市厂家B:2018年5月份PTA粒径常数明显下降(下降后上下偏差也变小)ꎬ之前波动比较大ꎮ见图2ꎮ图2㊀某上市厂家BFig.2㊀AlistedmanufacturerB某上市厂家C:2017年12月份㊁2018年6月份PTA粒径常数明显上升(上升后上下偏差也变小)见图3ꎮ图3㊀某上市厂家CFig.3㊀AlistedmanufacturerC某上市厂家D:2017年10月份PTA粒径常数明显上升ꎬ之后一直缓慢下降(至2018年12月份换料结束)见图4ꎮ图4㊀某上市厂家DFig.4㊀AlistedmanufacturerD㊀㊀汇总发现各个厂家PTA粒径基本在2018年6月份之后趋于稳定ꎬ参照2018年6月份之后数据得出各品种PTA粒径表面积常数平均值如下:某上市厂家A:1503958π某上市厂家B:1708894π某上市厂家C:1534835π某上市厂家D:1487488π某上市厂家E:1546148π(2019年1~3月)某上市厂家F:1428638π(2019年3月份)通过对比我公司纺丝部某装置生产ꎬ2018年7.13 ̄7.31㊁6.6 ̄6.28ꎬ2019年5月份生产比较好(期间粘度平均值0.6428~0.6432ꎬ黏度大于0.643有利于纺丝2车间生产ꎬ尤其是假捻2车间后加工㊁但粘度小于0.643有利于纺丝1车间生产ꎬ建议稳定在此区间)ꎬ通过PTA配比计算出生产稳定期间的PTA粒径表面积常数分别为:12941996π㊁12938817π㊁13058985π㊁12041620π㊁12869761π㊁13190314π㊁12316077π㊁12463449π(介于12000000π ̄13000000π)ꎮ鉴于纺丝部PTA比例以某上市厂家B㊁某上市厂家A㊁某上市厂家C为主ꎮ以我公司为例ꎬ假设某上市厂家B比例为aꎬ某上市厂家A为bꎬ某上市厂家C为(8 ̄a ̄b)12000000π<1503958aπ+1708894bπ+1534835(8 ̄a ̄b)π<13000000π即:-278680<174059b ̄30877a<7213200.177a ̄1.6<b<4.144+0.177a以某上市厂家B比例为例列出PTA计算配比如表2ꎮ表2㊀PTA计算配比Table2㊀PTAcalculationratio某上市厂家B1234567某上市厂家A1.8 ̄4.52 ̄4.52.25 ̄4.752.25 ̄4.75 ̄0.5 ̄5 ̄5.5 ̄5 ̄42 ̄5.5某上市厂家C2.5 ̄5.51.5 ̄40.25 ̄2.750 ̄2.750 ̄30 ̄20 ̄1㊀㊀公司2019年8月至10月聚酯PTA粒径常数曲线如下ꎮ通过聚酯PTA分析报表数据ꎬ带入粒径常数公式绘制曲线如上图ꎬ可以看出在2019.09.30 ̄2019.10.01的A厂家PTA粒径常数明显低于其他PTAꎬ在2019.10.12的A厂家PTA粒径常数也明显低于其他PTAꎮ图5㊀PTA粒径常数Fig.5㊀PTAparticlesizeconstant㊀83㊀聚酯工业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3卷㊀表3㊀聚酯PET分析日报表数据Table3㊀PolyesterPETanalysisdailyreportdata2019.09.30A厂家8.3512.8432.2922.8716.811.833.861176704.542019.09.30A厂家8.6112.1433.6823.7316.061.723.401142452.932019.10.01A厂家8.1212.5733.6923.8515.631.693.381131786.972019.10.01B厂家8.8614.1218.3122.9820.545.809.161695247.712019.10.01C厂家8.1211.4421.4923.7724.254.396.501566073.882019.10.02D厂家3.9318.6422.9817.4025.385.407.201629842.852019.10.04D厂家4.2515.0621.6716.2929.576.157.951774113.292019.10.12B厂家8.9014.1118.3122.9420.565.919.041692489.812019.10.12B厂家10.4514.0218.4021.7220.985.548.671652593.892019.10.12A厂家8.7913.3632.3822.3816.501.923.781166224.782019.10.12A厂家8.3512.8432.2922.8716.811.833.861176704.54㊀㊀图6㊀酯一DEG含量Fig.6㊀EsterDEGcontent表3是公司聚酯PET分析日报表数据ꎬ其中酯一DEG绘制曲线如图6ꎬ可以看出在2019.09.30~2019.10.01聚酯酯一的DEG含量偏低ꎬ在2019.10.11~2019.10.12的酯一DEG含量仍然偏低ꎮ从PTA上可以看出2次波动趋势㊁极值点基本一致ꎬ反映在酯一DEG曲线上趋势一致ꎬ纺丝㊁假捻染色对色结果也都趋于偏浅ꎮ2次波动均是A厂家PTA在投料使用后发生的ꎬ且A厂家PTA粒径分析报表中的大颗粒粒径比例明显与其他PTA不同ꎮ2㊀结语1)通过我公司2019年聚酯的2次DEG波动ꎬ对应的PTA粒径常数绘制成图表发现ꎬ在聚酯DEG发生波动时ꎬ对应的PTA粒径常数曲线也出现了波动ꎬ且时间吻合ꎬ聚酯查找原因均出在PTA原料上ꎬ对比发现异常原料的粒径常数与正常PTA粒径常数差异很大ꎮ2)针对目前市场PTA厂家高度集中ꎬ化纤企业在PTA主要供料商面前话语权比较低ꎬ导致企业商贸不得不增加一部分贸易商ꎬPTA原料会出现一部分小厂家原料ꎬ配比时经常出现更换现象ꎬPTA粒径常数可以作为一种分析手段来指导聚酯PTA配比ꎬ尤其是以一种或几种作为主要PTAꎬ其他PTA小比例变更ꎬ因此根据PTA粒径常数公式可以来指导聚酯PTA配比ꎬ减小更换比例造成的波动ꎮ这个经验公式只是在聚酯负荷㊁原料不做大的调整情况的理论总结ꎬ主要还是分析PTA粒径常数ꎬ希望对于今后纺丝聚酯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ꎮ参考文献:[1]㊀李允成ꎬ徐心华.涤纶长丝生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ꎬ2002.DiscussiononPTAparticlesizeofpolyesterrawmaterialandtheproportionofrawmaterialusedLUANZhen ̄lei(JiangsuShenghongTechnologyCo.ꎬLtd.ꎬSuzhouꎬ215228ꎬChina)Abstract:ThepolyesterplantusesadvancedpolyesterproductiontechnologyꎬPTAandegasrawmaterialsꎬantimonyacetateꎬantimonyglycolorantimonytrioxidesascatalystsꎬthroughcontinuousesterification(2reactors)ꎬcontinuouspolycondensation(3reactors)toproducefibergradepolyester(PET).BecausePTAisasolidpowderandglycolisaliquidꎬtheparticlesizeofPTAdirectlyaffectstheintrinsicviscosityofpolyestermelt.Thesizeofparticlesiscalledparticlesizeꎬalsoknownasparticlesizeordiameter.Whenthephysicalpropertiesorbehaviorsofthetestedparticlesaremostsimilartothehomogeneoussphere(orcombination)ofacertaindiameterꎬthediameter(orcombination)ofthesphereistakenastheequivalentparticlesize(orparticlesizedistribution)ofthetestedparticles.Keywords:PTAꎻparticlesizeꎻparticlesizeconstant93第3期栾振磊:聚酯原料PTA粒径与原料投用比例的探讨。
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5g/100mLDMF色度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doc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XXXXX—XXXX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5g /100mL DMF色度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Determination of colourity of 5g /100mL DMF solution of 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for industrial use-Specotrometric method(报批稿)XXXC-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振兴,邬蓓蕾,华正江,王栋,王豪,徐善浩。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精对苯二甲酸5g/100mL DMF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精对苯二甲酸5g/100mL DMF溶液色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精对苯二甲酸5g/100mL DMF溶液的色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43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 方法提要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精对苯二甲酸5g/100mL DMF溶液在39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将其吸光度乘以常数150换算成Hazen单位—铂-钴色号的色度。
4 试剂和材料4.1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纯。
4.2 称量纸。
5 仪器和设备5.1 分光光度计:带5cm吸光池。
5.2 天平:感量为0.01 g 。
5.3 超声波:频率53 Hz。
5.4 容量瓶:25mL。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中PTA粒径的智能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中PTA粒径的智能控制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98b67075ef7ba0d4b733b05.png)
专利名称: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中PTA粒径的智能控制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钱锋,邢建良,杜文莉,王振新,颜学峰,乔一新,王建平
申请号:CN200410014996.8
申请日:20040525
公开号:CN1589955A
公开日:
200503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中PTA粒径的智能控制方法;即首先选取PTA精制单元加氢反应器温度及其出料流量、第一结晶器的液位及其温度、第二结晶器的液位及其温度作为产品粒径软测量系统的输入变量,建立主要操作参数对PTA粒径的影响关系。
然后通过对过程数据的实时、连续采集,得到PTA粒径的软测量值。
根据当前粒径软测量值与设定值间的偏差,采用程序控制策略对第一结晶器的液位、压力,第二结晶器的液位、压力进行实时自动控制,以得到符合要求的PTA产品粒径。
申请人: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10048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区新华路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