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
PTA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PTA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大纲2011-07-06 浏览:【引言】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我国PTA产能最近几年增长迅速,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之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PTA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
近几年来,在下游聚酯涤纶行业产能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国内PTA产能急速扩张。
产能从2002年330万吨/年增加到2011年1月底的1591万吨/年,年均增长率21%。
同时,国内PTA产量也随着产能不断增长,据统计,2010年我国PTA产量达1445万吨。
从PX工业看,"十二五"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国内PX 生产能力从2005年的269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817万吨,十年增长了2倍,国内满足率从59%提高到76%,但由于下游PTA项目已成为当前石化行业投资热点之一,预计"十二五"我国PTA将继续快速发展,从而拓展了PX的市场空间。
认为,新建PTA项目的上马,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促进中国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景光明。
【目录】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简介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聚酯纤维(PET)和聚酯树脂。
而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就是生产PTA的设备,通常由反应器、分离塔、加氢装置、空气预热器、冷却器和闪蒸塔等部分组成。
PTA装置的主要流程为:将对二甲苯(PX)加入反应器中,在加热后与空气一同进入反应器,经反应生成PTA。
产生的PTA随后会被送入分离塔,利用不同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挥发度差异分离。
最终得到高纯度的PTA产品。
反应器反应器是PTA装置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将PX和空气充分混合并反应成PTA。
反应器通常为立式圆柱体容器,内部有多个搅拌器,可帮助提高反应速率和混合效果。
反应器还需配备多个加热器、冷却器和温度控制器,保证反应器内温度在合适范围内。
分离塔PTA装置生产的PTA产品经过反应后含有多个组分,其中杂质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导致产品无法回收利用。
分离塔主要用于分离产品中的不同组分,使得纯度达到要求。
分离塔通常为竖直筒状的设备,内部有多个塞板或填料层,可帮助提高物料分离效果。
加氢装置加氢装置主要用于消除反应器与分离塔之间的氧气,因为氧气可能影响PTA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空气和PX进入反应器后,氧气通常需要先被消耗掉,然后才能让PX和空气开始反应。
加氢装置一般为一个小型反应器,主要由加氢催化剂、加氢管和控制器构成。
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主要用于加热空气,使其温度接近反应器内的温度,更易于产生反应。
空气预热器一般为管壳式器件,主要由内部的高效换热管和外部的壳体组成。
冷却器冷却器主要用于冷却反应器内的产物和废气,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冷却器通常为管壳式或板式装置,通过内部的冷却管和外部的冷却介质,将反应产物冷却至足够低的温度。
闪蒸塔闪蒸塔通常作为分离塔的补充设备,用于将分离塔顶部的溶剂蒸汽和分离塔底部溶剂相对应的液体分离。
闪蒸塔主要由塔身、塞板和物料进出口组成。
以上是PTA装置中的主要部分及其功能介绍。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摘要精对苯二甲酸(PTA)英文名称: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分子式C6H4(COOH)2 。
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约在 300℃升华,自燃点680℃。
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冰醋酸和氯仿。
低毒,易燃。
其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0.05g/L~12.5g/ L。
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等化纤产品和其它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关键词: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常压吸收分离干燥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常压汽提系统加氢反应过滤I / 29目录摘要 (I)前言 ······································································································- 1 -第一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 2 -1.1 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2 -1.2 我国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3 -第二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5 -2.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上游产业······························································- 5 -2.2 精对苯二甲酸的下游产业······························································- 5 -第三章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 6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 ····································································- 6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用途······························································- 6 -第四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 7 -第五章产品方案及规格···········································································- 8 -5.1 产品方案······················································································- 8 -5.2 主要产品规格···············································································- 8 -第六章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技术······················································- 9 -6.1 国外工艺技术现状 ········································································- 9 -6.2 国内的工艺技术选择 ··································································- 10 -第七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 ·········································- 11 -7.1 反应历程简介·············································································- 11 -7.1.1 对二甲苯氧化 ···································································- 11 -7.1.2对苯二甲酸精制·································································- 12 -7.2 工艺流程简述·············································································- 12 -7.2.1 空气压缩机·······································································- 12 -7.2.2 100 单元---母液储存罐····················································- 12 -7.2.3 200 单元--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及常压吸收。
精对苯二甲酸建筑用途

精对苯二甲酸建筑用途精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简称PT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它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关键原料。
PET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高性能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建筑设备中。
精对苯二甲酸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PET纤维的制造上。
PET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磨性,被广泛用于地毯、织物和装饰材料中。
地毯是建筑中常见的地面装饰材料,采用PET纤维制造的地毯不仅具有耐磨性和耐污性,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舒适感。
此外,PET纤维也可以用于制作窗帘、沙发面料等装饰材料,增加建筑内部的美观度和舒适性。
精对苯二甲酸还可以用于PET板材的制造。
PET板材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明性和耐候性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的隔断、天花板、幕墙等领域。
PET板材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观,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阻隔紫外线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护建筑内部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精对苯二甲酸还可以用于制造PET薄膜,广泛应用于建筑设备的保护覆盖和隔离层。
PET薄膜具有优异的透明性、柔韧性和耐候性,能够有效保护建筑设备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
例如,PET薄膜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保护覆盖层,能够防止外界灰尘、水汽和紫外线对电池板的侵蚀,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精对苯二甲酸还可以用于制造PET泡沫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隔音、隔热和防震领域。
PET泡沫材料由于其轻质、柔软和隔音性能,常用于建筑墙体、屋顶和地板的隔音、隔热处理,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节能性能。
同时,PET泡沫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
精对苯二甲酸作为PET的重要原料,在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ET纤维、PET板材、PET薄膜和PET泡沫材料等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美观度和舒适性,还增强了建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防护性能。
有关对苯二甲酸(PTA)项目环评审核要点

有关对苯二甲酸(PTA)项目环评审核要点一、对对苯二甲酸的理化、毒性和有关标准分子式为C8H6O4,结构式为,白色针状或无定型固体,不溶于沸水(120度水中溶解度0.07%),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受热不熔化,但在300度高温下可升华。
由于溶解度低,不熔,因此虽具有二元羧酸特征反应,但反应较难进行。
主要化学反应为:(1)酯化和缩聚反应,如对苯二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和缩聚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这类反应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2)与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也是重要工程聚酯。
(3)与1,4二羟甲基环己烷反应,生成的酯,经缩聚后,工业上用于生产聚酯纤维。
(4)与乙二醇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该反应是工业上大规模生产聚酯的基础。
对苯二甲酸的毒性较小,对皮肤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大鼠经口LD50为6.0g/kg。
燃点680度,对苯二甲酸的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低爆炸浓度0.05g/L。
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mg/m3,前苏联规定空气中允许浓度为0.1mg/m3。
二、生产方法及产业政策对苯二甲酸(TPA)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合成路线多种,已公元化的有;苯酐转化法、甲苯歧化法、二甲苯氧化法等。
随着石化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二甲苯,使得以对二甲苯氧化制TPA方法成为当今世界工业生产最主要的方法。
氧化法又可分为直接氧化法、高温氧化法、低温氧化法、氧化酯化法及改良方法等,目前为世界上许多公司用于工业生产的主要是阿莫柯(Amoco)法。
这种高纯度对苯二甲酸生产工艺大体分为两种,即对二甲苯(PX)空气氧化制得粗对苯二甲酸,再加氢精制工艺和仅通过PX氧化,生成PTA,主要区别是:前者所含杂质4—羟基苯甲醛(4—CBA,或PCBA)<25mg/kg,后者为200—300mg/kg。
目前世界上已工业化的主要TPA生产方法主要来源于5个公司,即AMOCO、ICI、三井、三菱和Montedison/Enichem/Inea公司,我国引进的PTA生产工艺主要如下:(1)高温、中温氧化液相加氢精制工艺又称Amoco法,由美国Amoco公司开发,美国BP-Amoco、Dupont-ICI、日本三菱(MPC)公司和三井油化公司等拥有该技术在美、意、日等国采用,我国燕山石化公司、上海金山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珠海35万吨/年PTA、厦门东联石化40万吨/年PTA装置、中外合资宁波大榭岛60万吨PTA装置等均采用此工艺。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引言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聚酯纤维、塑料、涂料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PTA的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反应过程、精制过程等。
原料准备PTA的主要原料为苯和甲醇。
苯通常由石油加工中分离得到,而甲醇则可以通过甲烷或煤制气得到合成。
在生产中,苯和甲醇经过脱色、脱氧、脱硫等处理步骤,以提高反应的纯度和效率。
反应过程PTA的生产通常采用氧化反应,具体过程如下:1.氧化反应:苯和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粗对苯二甲酸。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选择,这些参数的控制对于反应的效果至关重要。
2.结晶分离:粗对苯二甲酸通过结晶分离的方式,将杂质和未反应物进行分离。
结晶分离通常采用溶剂结晶法或冷却结晶法,其中冷却结晶法是常用的工艺。
3.回收利用:在结晶分离的过程中,除了得到纯度较高的PTA产品,还可以回收利用未反应的苯和甲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精制过程得到的粗对苯二甲酸需要进行进一步精制,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精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脱色处理:将粗对苯二甲酸通过脱色剂(如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杂质和色素。
脱色处理可以提高产品的外观和纯度。
2.活化处理:经过脱色处理后的对苯二甲酸需要进行活化处理,以去除吸附在表面的杂质和脱色剂,恢复对苯二甲酸的活性。
3.结晶分离:活化处理后的对苯二甲酸通过结晶分离的方式,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未反应物。
结晶分离的条件和工艺与前面的过程相似。
4.干燥和包装:最后,得到的精制PTA产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水分,然后进行包装,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准备、反应过程和精制过程。
通过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和采用适当的精制工艺,可以获得高纯度和高质量的PTA产品。
PTA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将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是对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PTA装置概况与流程说明

- --一、装置概况〔一〕概况本装置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生产纤维级精对苯二甲酸的成套装置,简称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
PTA为精对苯二甲酸的英文名称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的缩写。
本装置是成套引进装置,合同情况如下:合同号:CGD—78416签字日期:1978年12月22日生效日期:1979年1月22日承包商:西德法兰克福/(梅因)鲁奇矿物油技术专利商:美国标准油公司(印第安那)的阿莫柯化学公司生产规模:年产45万吨精对苯二甲酸价格:设备材料及技术效劳费305,495,200DM专利费 19,466,667US$工程投资 61105.46万元本装置产品主要作为聚酯原料,与仪征化纤公司同期向西德吉玛公司引进的54万吨/年聚酯装置相配套。
由于1981年国民经济调整,装置一度停缓建,1983年11月我方与卖方签订了"修改合同协议书",延续合同关系至1985年10月。
1985年6月装置正式开工兴建,并于89年9月试车一次成功。
1995年PTA装置逐步实施改造至1997年形成了60万吨/年的规模并达标。
2012年3月,新一轮的PTA节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PTA装置由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区、公用区及灰浆沉降区三局部组成。
生产装置区包括中央控制室、总降变配电站、贮罐区、脱离子水生产系统、氢氮压缩及贮存系统等设施。
公用区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维修站、综合维修站、化学品仓库、压缩空气站、堆场等。
装置占地总面积17.9万平方米。
PTA装置共引进设备1202台,工艺管道22.4万米,引进仪表9568台(件),调节控制回路630余套。
PTA60万吨改造时,改造和新增设备290台件,增加工艺配管2万米,阀门700台,铺设电缆50000米,增加仪表调节回路100条,电气设备200台。
经改造后仪表控制系统全部改为DCS控制。
新一轮的PTA节能改造工程,改造和新增设备122台〔套〕,增加工艺配管16263米,阀门1407台,铺设电缆、光缆125610米,增加仪表设备757台。
精对苯二甲酸简介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也称为Pure Terephthalic Acid。
它呈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状,约在300°C升华,自燃点680°C。
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冰醋酸和氯仿。
PTA具有低毒性和易燃性,其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PTA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片等化纤产品和其它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此外,PTA还可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酰(PBT),这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耐热性和电气特性的高分子材料。
在工业生产中,PTA的提炼过程相对复杂,首先需要通过石油加工得到石脑油,再从中提炼出MX(混二甲苯),进一步提炼出PX (对二甲苯)。
然后,用PX、醋酸和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粗对苯二甲酸。
最后,通过加氢精制去除杂质,得到精对苯二甲酸产品,即PTA成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石化医药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二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
一、项目分析
目前,我国PTA生产工艺主要有BP Amoco、invista、三井油化、三菱化学和eastman等。
该项目采用invista公司工艺生产PTA,主要工艺包括氧化和精制两步。
二、项目概况
项目组成可以表达:项目基本组成、工程的先进性、产业政策符合性。
项目组成应完整,包括厂区主体工程、公用辅助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如有部分设施需要依托场外工程,应说明依托工程的可行性、可靠性、与本项目的同步性及环境影响评价情况等。
三、工程分析
明确:清晰的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主要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图,项目水平衡、主要物料平衡表及各项平衡表,主要物料流向。
本案例主要工序:
氧化工序,以主要原料的流向为顺序叙述各单元的工艺过程。
二甲苯、锰、钴等污染物的产生、去向和消耗量、平衡。
源强分析:“三废”污染物的产生节点及排放量,主要污染因子、浓度、排放速率。
分析情景:正常、非正常工况。
说明非正常工况的产生原因、可能性、频率以及处理处置措施。
废气排放方式: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
按生产装置、储运设施说明无组织排放源的产生过程和无组织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四、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1.现状评价因子:考虑项目和区域特点选择。
大气特征因子:苯、二甲苯、甲醇、醋酸、醋酸甲酯、溴甲烷、溴化氢等。
危废:危废焚烧炉,考虑二噁英。
地表水特征因子:石油类、苯、二甲苯、甲苯、丙烯酸、苯酚、氰化物、溴化物、钴和锰等。
2.现状监测:按导则开展,同时考虑引用长期监测资料,可引用区域例行监测、规划环评的监测资料。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明确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是否具有环境容量。
如没有,应采取区域削减措施,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
4.评价标准:
不断更新的环境质量标准:注意及时更新,并在报告中给予考虑。
部分污染因子没有环境质量标准:参考相关标准,要慎重。
5.地表水:敏感要素,关注目前受纳水体水质状况,特别是特征因子背景值、排放口下游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分布(包括拟调整)和地表水系图,为制订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五、污染防治措施
总体:结合废气、废水、废物具体特定确定。
1.废气:
氧化废气的处置,可能存在苯、溴甲烷等污染物,焚烧处理后的尾气应洗涤净化后排放,应关注无组织排放废气,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与成品的储存和污水处理厂等无组织排放气体的控制措施,醋酸、醋酸甲酯的嗅阈值很低,特别关注异味物质的排放扰民问题,可采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废气吸收、洗涤、催化氧化组合技术,通过流程图清晰地表达出来。
2.废水:
原则:清污分流,尽可能回用,减少新鲜水耗。
废水特点: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含PAT、醋酸以及酸性中间物、锰、钴等,具有难降解的特点。
采用合理措施处理。
注意:清洁雨水送园区前设置在线监测或监控池。
3.危险废物:
送有资质单位处理,说明配套工程依托的可行性、可靠性及与本项目建设的同步性。
本项目的危废经自建焚烧炉处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4.地下水:
防控原则: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渗、水质监控和应急处理,关注分区方案的合理性、防渗措施的可靠性,监控点设置的合理性(地下水上下游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设置);根据生产装置区的物料特点,做好管道及排水沟的防腐工作,可采取分区防渗、防渗措施较严格、设置应急监控井。
5.环境风险防范
原则:预防为主,合理确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可操作的事故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及事故发生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水环境风险:解决下游居民饮用水问题,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级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与园区联动。
运行中建立监控网络,加强环境应急监测。
关闭废水排放口值下游约12km河段范围内的取水口,由市水务局统一供水,制定了相应的居民饮水保障方案。
6.清洁生产标准
参照《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清洁生产分析:结合国内外同行业实际情况,从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性、能源和资源利用、污染控制、同类装置对比、循环经济等方面分析。
注意:即使符合相关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属于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同时,吨产品取水量、废水量、cod产生量、水重复利用率也要进行核算和比较,如有差距,需要进一步降低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六、环境影响预测
1.原则:按相关导则开展,重点关注预测因子、模型选择、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同时考虑区域污染源增量。
重点关注特征因子的环境影响。
若预测结果不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时,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优化措施和区域削减措施。
2.大气:预测因子、模型、参数选择合理,应突出在非正常工况条件下异味物质环境影响分析,提出异味扰民的措施,关注污水处理厂可能存在硫化氢、氨、醋酸甲酯的无组织排放。
3.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根据环保部环函[2009]24号文附图给出两种距离的最大包络线及其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
4.地表水:
预测正常、非正常工况下项目排水、园区排水的影响范围及对下游保护目标的影响,同时考虑最不利工况。
七、结论
1.产业政策符合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所在城市总规划、相关控制性规划要求、园区准入条件、产业定位、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等相关要求。
2.总量:so2、no x、cod、nh3-n,需有明确的总量来源,核算总量。
3.公众参与
重点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注重合法性、真实性、代表性、有效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写要求》(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51号)等文件。
八、环评需关注的方面
(一)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选址是制约化工项目环评评审的重要因素,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环保部要求(《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化工石化等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必须在依法设立、环保基础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内布设。
符合园区产业政策、环境准入条件、规划环评等相关要求。
(二)区域环境现状
数据:园区例行监测、规划环评及部分已有项目数据、监测报告数据。
(三)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物:氧化系统的有机废气和工艺废水。
氧化系统的有机废气:吸收、洗涤、催化氧化组合技术回收物料,大部分返回氧化系统重新参与化学反应,生产过程中母液返回生产系统。
常压吸收塔排气:经尾气碱洗塔二次洗涤后排放。
工艺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含pta、醋酸以及酸性中间物、锰、钴等,具有难降解的特点。
措施:预处理+厌氧+二段好氧生化+砂滤,工艺成熟。
厌氧段沼气送锅炉做燃料综合利用。
废水回用: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和无机盐,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组合流程,处理后废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
(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原则: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和所在区域环境特点,识别评价因子,合理确定个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根据导则要求开展环境影响预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五)环境风险评价
环评和环境管理的重点。
环境风险识别:从环境风险源、扩散途径、保护目标三方面识别。
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在环境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开展环境风险预测评价,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开展环境风险预测评价。
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需具有针对性,对措施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充分论证。
案例中所在园区排污口位于嘉陵江,环境封信啊主要集中在地表水,应采取最严格的环保措施,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设置足够容积的废水事故池。
出现事故时立即关闭废水出口,启用事故池,并进行相应的限产、停产,确保项目事故废水不出场,杜绝废水事故排放对嘉陵江水质及下游保护目标产生影响。
(六)环境管理要求
关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1号),重点关注vocs的产生、排放及细颗粒物潜体物的产生节点及排放量,提出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