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能描述典型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酸溶液具有某些共性的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前延伸】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是酸、碱、盐还是氧化物。
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钙、氧化铁、硫酸、硝酸银、氯化钡、氧化铜、硫酸锌、2.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色,遇碱变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色,遇碱变色。
4.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探究】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与反应,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色,无色酚酞溶液__________ (精讲点拨)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是指可溶性的酸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性酸(如硅酸)等除外。
2.与活泼金属反应(自主学习)认真观察“课前延伸”3中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1).从反应的基本类型看:它们都属于(2).能与酸反应的金属都是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金属。
(3).从反应的速率看: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它们的决定的。
(4).若等质量这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从生成氢气的质量来看____>____>____>,这是由它们的和决定的(5).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溶液为______色。
(6).观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特征,可总结出:酸 + 金属→ +(精讲点拨)浓硫酸与硝酸具有氧化性,不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验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中三个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写出化(点拨)(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而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得溶液为_______色。
(2).氧化铜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得________色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

第十章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常见的碱教学目标: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演示: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学生疑问: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2、密封。
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能。
1、哇!真厉害!看看书本上怎么说……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
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材料引入: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2)一、常见的酸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常见酸和碱的第2课时,在第1节课中我们已初步了解了两种重要的酸盐酸和硫酸,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复习原有与酸有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并最后引导出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本节课的重点是酸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和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有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第3课时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习帮助。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认识常见的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具有共同性质的微观原因;4.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三、重点及难点重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难点:对酸的相关性质化学方程戒指书写;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实验探究一【实验1】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和锌粒、铜片,分别放入到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实验目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不同的金属与相同的酸反应的速度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论】1.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过渡】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人们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课件展示】课件第4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注意: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过渡】镁、锌、铁的活动性都在氢的前面,所以都能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请同学们写出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小结: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学生认真回忆酸碱指示剂遇酸溶液的变色情况.思考酸还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归纳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情况.
学生书写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类别.由硫酸亚铁的构成情况思考盐的组成.
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
A.CuSO4B.NaOH
C.CO2D.NaCl
2( )
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
3、下列物质中,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 )
6、向放有铁锈的钉子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铁锈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金属与酸的反应.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盐与酸的反应.
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氯离子的鉴别.
认真听讲,理解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引出酸的化学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思考:
(1)盐酸能除去铁锈吗?如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生锈的铁器在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锈时,能否长时间浸泡?为什么?
四、稀酸与盐的反应
1、回顾:
(1)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类别.
2HCl + CaCO3= CaCl2+ H2O + CO2↑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3、探究稀盐酸、稀硫酸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学会用酸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酸的化学性质【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复习:1、紫色的石蕊溶液和无色的酚酞溶液分别滴入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显示什么颜色?2、现有蒸馏水、盐酸和石灰水瓶无色溶液,如何把它们检别开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回答提问、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等感性活动,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你知道哪些物质是酸?(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常用的酸有盐酸和硫酸外,还有硝酸,同时还要提出: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酸类物质,如食醋中醋酸和水果中柠檬酸等)诧异对酸充满了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误区。
实验教师出示盐酸、硫酸各一瓶,让学生看、摸、闻。
观察、填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点评板书]一、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的酸理解、掌握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我探究加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过渡设置情景酸的种类很多,有其共性,但有些酸还有些特殊性,下面我们介绍的浓硫酸就非常有“个性”。
板书]2.浓硫酸的腐蚀性对浓硫酸产生兴趣引出对浓硫酸的介绍下面我们再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8-5]观察得出结论: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学生将实验结论联系到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浓硫酸的浓度很高,我们要得到较稀的硫酸应该怎么稀释呢?实验8-6学生观察、理解和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发烫。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常见的酸)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酸一、教学目标1.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三、教学过程【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写出所学过的有酸参与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与交流】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Zn+H2SO4=ZnSO4+H2↑④Fe+H2SO4=FeSO4+H2↑⑤Mg+2HCl=MgCl2+H2↑……【过渡】反应①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③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所以盐酸和硫酸是我们在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酸,另外硝酸和醋酸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那么这些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吧!【实验探究】(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注意闻气味的正确操作)【实验记录】【交流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出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总结与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的盐酸小液滴。
【交流讨论】现在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你知道该如何区分它们吗?【总结与交流】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黏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刺激性气味等。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52页表格内容,总结硫酸和盐酸各有什么用途?【总结】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盐酸和硫酸。
盐酸常用于金属除锈、制造含氯的药物,如生活中的洁厕灵等。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用以帮助消化。
硫酸也可用于金属除锈,还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还可以用作实验室里的干燥剂。
【交流讨论】两试剂瓶分别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过一段时间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与交流】浓盐酸易挥发,溶解的氯化氢气体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word文档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酸【核心素养】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酸的通性,并学会物质的归类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难点: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幻灯片:“教师在整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发现有两瓶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蒸馏水和稀盐酸溶液,你能帮助老师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它们的身份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有哪些方法?2.组织、引导、指导、促使学生利用桌面上的药品和仪器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药品:紫色石蕊试液、锌、铁、镁等金属、大理石、生锈的铁钉学生们鉴别酸溶液和蒸馏水方案很多,如:①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学生知道石蕊试液遇酸变红);②锌、铁、镁等金属(锌、铁、镁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③可以用大理石(学生知道大理石中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④可以用生锈的铁钉(有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还有学生想到用闻气味的方法……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鉴别方案一一写在黑板上。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议。
得出可行的方案。
我已经将这两瓶溶液分别标上A,B的字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酸酸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的原因。
【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学习酸碱指示剂,从简单的实验中了解了酸溶液和和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知道了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对酸和碱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常见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关于酸的腐蚀性可结合具体物质来介绍。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协作,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
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又能使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2.通过活动探究能简单归纳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思考其用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强化生活和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浓盐酸、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稀盐酸、稀硫酸、生锈铁钉、花布、白纸、木片、玻璃片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类比分析,引起反思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提问〉你知道的酸有哪些?盐酸、硫酸、醋酸、果酸等。
……你知道它们有哪些性质吗?激发兴趣〈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各一瓶。
引入课题
观察实物,归纳物理性质仔细观察
〈提问〉打开瓶盖有何现象深入思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提问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瓶口为什么会出现白雾?产生的白合作学是什么
〈总结〉浓盐酸的挥发自学能〈自学〉盐酸、硫酸的用阅读并总用〈提问〉浓盐酸、浓硫酸敞口置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和溶质应用能思考、讨论、发言量分数各自怎么变化?应如何放置?
作业布置5页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课后复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见两种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的腐蚀性,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本课的容量大,又是第一次同时学习同类的两种物质,而学生的探究活动与交流又可能有一些不可预见性的事情发生。
因此有些实验教师做,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发言,适时进行阶段性小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两种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进而总结出酸的相似性。
本节课做到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