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梅花-王安石
一年级古诗-梅花-王安石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9
精选PPT课件
10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精选PPT课件
11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精选PPT课件
12
梅花
(宋)王安石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精选PPT课件
1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古诗诵读:
梅花
精选PPT课件
1
精选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
3
精选PPT课件
4
精选PPT课件
5
精选PPT课件
6
精选PPT课件
7
梅花
(宋)王安石
shù
墙 角 数 枝 梅,
líng
凌 寒 来。
(因为)
精选PPT课件
8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的梅花这首古诗的诗意

王安石的梅花这首古诗的诗意《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上开。
遥知不是雪,为存有暗香去。
注释1、凌寒:冒着寒冷。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晓得诗意墙角存有几枝梅花,正冒着寒冷独自对外开放。
为什么离看看就晓得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响起阵阵的香气。
赏析古人吟诵梅花的诗中,存有一首相当知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就是诗中“疏影斜斜水清深,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誉为咏梅的绝响。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携眷,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几棵梅养鹤,过着归隐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整体表现的不过就是瓦解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相同,他精妙地借予了林逋的诗句,却能够推陈出新。
你看看他写下的梅花,洁白例如雪,短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出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惧寒冷的高尚品性的赞许,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带出梅胜于雪,表明勇敢高尚的人格所具备的了不起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繁杂和艰困的局势下,积极主动改革,而不能获得积极支持,其寂寞心态和艰困处境,与梅花自然存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刻,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丝毫打磨的痕迹。
背景此诗的文学创作背景就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废黜,已经历了两次言二者两次再出任,非常难过。
王安石的梅花三首诗中梅花的含义及蕴含的禅机王安石在任时置身于一场风云变幻的斗争中,经历了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在受神宗积极支持不专又被守旧派反击论罪的情况下,了解到官场并非他子市之地。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通判归隐。
王安石虽然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但他并不是一个狭隘而偏执的陋儒,而是一个开放而自信的真儒。
他相信通过自身及友辈的努力,能够实现儒家的复兴,而不是靠排斥异端使自己获得成功。
他知道封闭保守只会让自己落后,所以他很想做一番改革。
可惜的是他很少得到支持,由于封建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力不从心”的他只好放弃,而认出世归隐为贤“使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考点详解:梅花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考点详解:梅花2013-12-13 09:19:57 来源:网络整理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古诗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古诗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关于雪的诗 古诗一年级上册

关于雪的诗古诗一年级上册
1.《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独酌》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5.《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诗词赏析-梅花(王安石)

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有用(661)没用(295)纠错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必背古诗解释及思想感情

必背古诗解释及思想感情1、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凌寒:冒着严寒暗香:指梅花的幽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2、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不及:比不上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雨景的诗,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5、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徒:白白地这首诗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6、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坐:因为、由于于:比赞美了深秋枫林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7、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8、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上:指逆江而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小学古诗:《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此诗语⾔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有深致,耐⼈寻味。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古诗:《梅花》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梅花》 宋代:王安⽯ 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译⽂】 墙⾓有⼏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指梅花的幽⾹。
【赏析】 此诗语⾔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有深致,耐⼈寻味。
“墙⾓数枝梅”,“墙⾓”不引⼈注⽬,不易为⼈所知,更未被⼈赏识,却⼜毫不在乎。
“墙⾓"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居简陋,孤芳⾃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开”,“独⾃”,语意刚强,⽆惧旁⼈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不倒。
体现出诗⼈坚持⾃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从⽼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梅花的洁⽩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分纯净洁⽩,但知道不是雪⽽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寻味。
暗⾹清幽的⾹⽓。
“为有暗⾹来”,“暗⾹”指的是梅花的⾹⽓,以梅拟⼈,凌寒独开,喻典品格⾼贵;暗⾹沁⼈,象征其才⽓谯溢。
⽴在僻静甚⾄冷清的墙⾓,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送去浓郁的幽⾹,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
扩展阅读: 王安⽯(北宋思想家、政治家、⽂学家、改⾰家) 王安⽯(1021年12⽉18⽇-1086年5⽉21⽇),字介甫,号半⼭,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出⽣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县)[1],北宋思想家、政治家、⽂学家、改⾰家。
庆历⼆年(1042年),王安⽯进⼠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描写梅花的古诗王安石

北宋诗人王安石描写梅花的古诗王安石的《梅花》是一首咏梅的体裁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整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王安石,希望大家喜欢。
《梅花》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 强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
“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 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 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 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
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
另外,梅似乎具 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
因而, “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 句1/7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 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 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角显得特别 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 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
“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 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
“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 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 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 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