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提纲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分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 物质的内部结构
a)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b)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c) 常见物质的化学特性及用途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a) 光的传播方向
b)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c) 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4. 机械运动与力学基础
a)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b)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c)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产生原因及作用
5. 声的传播与感知
a) 声波的特性
b) 声音的产生和传导
c) 声音的感知和处理
6. 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a)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互动
b)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c) 动植物的分类和生境
7. 地球与宇宙
a)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构造
b) 日、月、地球等的运动及其影响
c) 星座、行星等的基本特征
8. 化学热与能量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b) 热力学定律及应用
c) 能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9. 电的基本理论
a)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与关系
b) 能量转换与电功率
c) 电路设计及其应用
10. 计量学与实验方法
a) 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b) 实验步骤的规划和实施
c) 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主要用途: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五、酒精灯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作为初中学科之一,科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七年级科学上册而言,其中的知识点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第一节:物质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物质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物理性质4.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二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性质2.物质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等3.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二章:材料的世界第一节:材料和材料的分类1.材料的概念2.材料的分类和特点3.金属的性质和使用4.非金属的性质和使用第二节:材料的提取和加工1.材料的提取和选用2.金属的提取和加工3.非金属的提取和加工4.水的净化和加工第三章:生物的特征第一节:生物现象的观察和分类1.生物现象的观察2.生物的分类3.线虫、蜗牛、蛇、鸟等的分类第二节:细胞及其特征1.什么是细胞2.细胞的种类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和动物的特征1.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2.动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3.昆虫、鱼、鸟、兔、猫等的生活习性第四章:地球运动和季节变化第一节: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1.什么是地球的运动2.影响季节变化的因素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意义4.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睡眠第二节:地球的旋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和偏转2.地球的公转和轨道3.日食、月食和日月食第五章:天体研究第一节:星座、星系和黑洞1.什么是星座2.银河系、星系和星团3.黑洞的概念和成因4.太阳系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行星和卫星1.行星的概念和分类2.卫星的概念和分类3.行星和卫星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并理解初中科学学习的内容。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燃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可分为燃烧和无烟燃烧-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原子组成,不可分解,例如氧气、氮气-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可以分解,例如水、二氧化碳3. 空气和氧气- 空气中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氧气的重要性:维持燃烧、支持呼吸等生命活动4. 精细研究物质- 纯净的物质:只包含一种组分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提纯技术:如过滤、蒸馏等方法分离物质5. 强化电流和化学反应- 电流概念:带电粒子的流动- 强化电流:通过调节电池数量和连接方式实现-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6. 可燃物质和非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非可燃物质:不具有燃烧性质的物质,如金属、玻璃等7. 火焰的形成- 火焰产生的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火焰结构:内部蓝色区域和外部亮黄色区域8. 物质的压缩性和压强- 物质的压缩性:气体物质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固体和液体的压缩性较小-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量,分为大小压强和大小压力的关系9. 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观察:使用感官器官进行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条件和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理性思考、逻辑分析等10. 科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实验: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观察和记录,验证假设- 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和推理,深入了解科学现象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重要背诵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内容为基本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建议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笔记
一、生物学
1.植物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受到光、水、气温、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制造自
己所需的能量。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但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等独有的结构。
3.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等。
二、物理学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牛顿三定律是机械运动研究的重要基础。
2.声能和光能
声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传播方式是波动传播。
光能是电磁波,传播速度快,可分为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3.电学
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场力和磁场等的学科,其中直流电和交流电是电学中的常见概念。
三、化学
1.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不能分解成其它物质的单质。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2.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组成和数量关系的简写方式。
化学方程式则是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数量和分子式。
3.原子结构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学好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微观粒子组成,包括分子、原
子和离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如融化、沸腾,化学变化如燃烧、腐烂。
三、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包括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四、简单机械与能量
1.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2. 能量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五、地球与宇宙
1.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固体表面、大气层和磁场。
2. 宇宙
宇宙是包括所有物质和能量的空间,由无数星系、恒星、行星等组成。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七年级科学上册涵盖了许多知识点,本文将详细介绍所有知识点,以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科学。
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结论等步骤。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一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热量、温度、热容量等,以及热力学循环、热力学效率等内容。
4. 分子运动理论分子运动理论是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理论。
学生需要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如温度、压力、分子间距等,以及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5. 酸碱与盐酸、碱、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盐的制备和性质等内容。
6.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的周期性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元素周期性的规律,以及元素的周期性变化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等。
7. 动物和植物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过程,以及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的基本原理。
8.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生物的分类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和原因。
9.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10. 太阳系太阳系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运动和演化,以及与太阳系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进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收获。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科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关乎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上的科学课程内容相对基础,但十分重要。
以下是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的归纳。
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起源的理论漫游生命起源,地球生命起源理论,实验生命起源理论。
2. 进化论进化的基本概念,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的证据,人的起源。
二、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细胞呼吸的过程,外呼吸和内呼吸。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物质的基本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基础概念。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元素与化合物。
四、基础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区别,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 受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概念,力的单位,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天体运动和地理知识1. 太阳系和宇宙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分类,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宇宙的起源。
2.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原因。
3. 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理坐标,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活。
以上是七年级上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学好这些知识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为日后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1、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1、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2、使用方法: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3、原因: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1、主要用途:用于加热物质。
(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2、使用方法: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3、原因: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1、主要用途:量取液体体积(无零刻度)2、使用方法:①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②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3、原因:①防止破裂;②以免增大误差。
(七)、胶头滴管1、主要用途: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2、使用方法: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3、原因: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八)、小结1、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情况等)。
2、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
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和配制溶液是烧杯。
第3 节: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感官都可用来观察)3、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4、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间接(使用仪器)观察;5、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数据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6、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第4 节:科学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3、单位换算:1 千米=1000 米、1 米=100 厘米=1000 毫米1 米=106微米=109纳米一、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和量程。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
②使用中: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特殊长度的测量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没弹性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组合法(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适用于测硬币的直径。
3)累积法:适用于测一张纸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4)以轮代展—--替代以法:如:1.用刻度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L;2.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3.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 L。
3、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为L,然后除以一百。
4、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 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L,除以20。
5、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测叶子的面积。
二、物体体积的测量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单位换算:1 立方米=1000 升、1升=1立方分米 1 升=1000 毫升、1 毫升=1 立方厘米3、液体体积的测量:(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刻度都从下到上依次增大。
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上密下疏。
4、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选择量程适当的量筒。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5、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
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2-V1。
4、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又放不进量筒的物体(譬如鸡蛋)的体积呢?所用器材:鸡蛋、量筒、烧杯、彩色笔方法一:1 用量筒量出一满烧杯水的体积V12 将鸡蛋完全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让水流出3 再将鸡蛋拿出,测出剩余在烧杯中水的体积V24 鸡蛋体积= V1-V2方法二:1 量取适量的水V1放入烧杯中.2 将鸡蛋完全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彩色笔记下水面位置.3 将鸡蛋取出,用量筒往烧杯内倒水至标记处,量出水的体积V24 鸡蛋体积= V2-V15、如何测量不规则而易溶于水的物体(譬如冰糖)的体积呢?(小石块体积中水换成沙或糖)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单位: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 和100 之间分为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摄氏度。
注: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和内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零上温度如250C,读做二十五摄氏度。
零下温度如—800C,读做零下八十摄氏度或负八摄氏度。
注: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5、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所以体温计比温度计的准确度高;(3)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细管,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使用前要消毒,甩几下,体温计只升不降。
)★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5 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必须多次实验。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 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因为生物有许多基本特征,如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变异、能进化等。
★二、观察蜗牛:蜗牛有_视_觉、_触_觉、_嗅_觉、_味_觉,没有_听_觉。
第2 节: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③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