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提纲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分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 物质的内部结构
a)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b)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c) 常见物质的化学特性及用途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a) 光的传播方向
b)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c) 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4. 机械运动与力学基础
a)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b)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c)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产生原因及作用
5. 声的传播与感知
a) 声波的特性
b) 声音的产生和传导
c) 声音的感知和处理
6. 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a)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互动
b)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c) 动植物的分类和生境
7. 地球与宇宙
a)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构造
b) 日、月、地球等的运动及其影响
c) 星座、行星等的基本特征
8. 化学热与能量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b) 热力学定律及应用
c) 能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9. 电的基本理论
a)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与关系
b) 能量转换与电功率
c) 电路设计及其应用
10. 计量学与实验方法
a) 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b) 实验步骤的规划和实施
c) 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
科学人版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科学复习提纲4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第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要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第2节实验和观察主要容1.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2.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仔细的观察其中产生的现象,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准确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09纳米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比如0.5米3=500升3.测量工具及步骤:量筒、量杯;先选用合适的量筒或量杯,加入液体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刻度尺测量特殊方法介绍:测量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第4节温度的测量(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1.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烧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8.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可用下列方法: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量出体积,再把被测物体放入烧杯中,量出被测物体与水的体积,再用被测物体与水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等于被测物体的体积。
)9.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10.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1.温度的结构有哪些?(①玻璃泡、②玻璃管、③液体)1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3.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4.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15.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7。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1.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1.1科学思维特点(观察、归纳、假设、实验、推理)1.2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1.3科学研究过程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1物质的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物质的分类3.生物多样性与进化3.1物种的多样性3.2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3.3进化过程与证据4.细胞与生物4.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2细胞的组成与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4.3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新陈代谢、自我复制)5.粒子运动与热学知识5.1粒子模型(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排列与运动)5.2温度与热量5.3热学性质(导热、热膨胀、热传递)6.声与光6.1声的产生与传播6.2光的产生与传播6.3光的反射与折射7.地球与地理知识7.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自转、公转)7.2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7.3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8.物质的变化与反应8.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8.2物质的变化与守恒8.3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9.生物与环境9.1生态系统与生物圈9.2生物的功能与适应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9.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科学技术与社会10.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0.2科学技术的应用(医学、农业、能源)10.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提纲
引言: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门学科,我们在学习科学的同
时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规律,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
1. 物质种类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2. 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运动和力学
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和匀加速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3. 力的作用:重力、弹力、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三、能量和能量转换
1.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电能、光能、化学能和核能
2. 能量转换:动能转换为势能、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光能转换为电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等
四、光学
1. 光线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
2. 镜子成像:平面镜、凸镜和凹镜
3. 光的折射:透明介质中的折射和全反射
五、电学
1. 电路:电源、导体、开关、负载、电流和电阻
2. 电流的效应:电解和电感
3. 电源的分类:干电池和蓄电池
六、声学
1. 声波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3. 共鸣体验:共振和谐波
七、化学
1. 元素和化合物:合成气、单质、分子和离子
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原子的组合和化学反应
3. 物质的酸碱性: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结论:本文总结了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内容涵盖物质的性质、运动和力学、能量和能量转换、光学、电学、声学和化学。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丰富自己的视野。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针对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本文档总结了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研究。
第一章科学的开端1. 人类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时开始进行科学实践?人类在观察自然现象和抽象思考时开始进行科学实践。
2. 历史上哪些人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历史上有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伽利略、牛顿等人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3. 对照试验与连续试验的区别是什么?对照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一个变量进行的实验,连续试验则是在逐步改变变量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第二章生命的奥秘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什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生物分类学的目的是什么?生物分类学的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演化变化。
3.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是脂质。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1. 什么是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
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3. 酸与碱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酸与碱的共同特征是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第四章微观世界1. 伏马普洛波夫定理是什么?伏马普洛波夫定理是描述光电效应的一个公式。
2. 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包含的粒子数被称为什么?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包含的粒子数被称为摩尔数。
3. 制冷剂是如何实现制冷的?制冷剂利用物质在相变时放热吸热的特性实现制冷。
第五章物质的变化1. 化学反应条件有哪些?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2.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
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是什么?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能量,但自身不参与化学反应。
第六章能量的转换1. 能量是什么?能够做功的物质所具有的属性被称为能量。
2. 能量与功有什么关系?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功是物体发生运动的表现形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方法:-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按物质的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物。
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第二节物质纯净与混合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物质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组成,物质性质不确定。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3. 均质混合物与非均质混合物的特点:- 均质混合物组成均匀,无法用肉眼看出组分;- 非均质混合物组成不均匀,可以用肉眼看出组分。
第三节纯净物质的提纯方法1. 浓缩与稀释:- 浓缩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溶质浓度增加,通常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实现;- 稀释是指将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通常通过加入溶剂实现。
2. 结晶法:- 把溶液慢慢冷却,溶质逐渐结晶出来,再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出纯净物质。
3. 用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能够吸附杂质,通过与杂质的物质性质不同实现提纯。
4. 蒸馏法:- 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通过加热使其局部汽化,再通过冷凝使其变回液体,实现分离纯净物质。
第四节溶液的组成1. 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浓溶液与稀溶液:-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高;-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低。
3.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超过了饱和度。
第五节溶液的分离1. 蒸发法:- 将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留下,实现分离。
2. 结晶法:- 将溶液慢慢冷却,溶质结晶出来,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溶质。
3. 沉淀法:- 利用溶液中溶剂加入其他物质时的反应产物成为沉淀,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 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 _______________ , 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______________ , 瓦特发明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可以这样说 :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在 ______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 多 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 推动社会的进步 , 协调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 做实验时 ,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______________ ,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 鸡蛋便会 ______________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 生鸡蛋会 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的过程 . 要测量 即长度单位 , 然后选用合适的进 6. 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 , 较大的还有 _____ ,较小的还有 ________ , ____ 等___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 ___________ 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 ,一般用 __________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 首先要看清它的 ___________ 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 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 ______________在水中,两次读数的 _____________ 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_ 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 ____ 或 ______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________ 温度计, ________ 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用 表示, 它的规定是 : 把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0,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物体的长度 , 先要规定 ____ 行测量.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和最小刻度 . 量液体时 ,视线在 0 到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 ,每一等份就表示 ________________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 使用前 ,要先观察温度计的 __________ ,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 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 . 测量时 ,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____________ , 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 ,则要使 __________完全浸没在 _________ 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 测量时 ,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 _________ 或 ________ 时,再读数 , 读数时温度计 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 . 读数时 , 视线应与 _________ 相平.纪录读数时 , 数字和 ________要写完整。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 , 用符号 _________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 ________ , 较小的单位有 __质量的大小完全由 决定 . 改变物和 , 都不会改15. 实验室里常用 _________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 常见的是 ______________ .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 (1)游码移到 ____________ , 天平放水平 . (2) 调平衡 , 用_________ 调节 .(3) 左盘放 ______ , 右盘放 __________ , 先放 ________ 砝码, 再加 ________ 砝码,最后移 _____ .(4) 读数, 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称量完毕 , 用 ______________ 将砝码逐个放回 ______ 内.17. 在自然界 ,任何有 ______________ 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 如日晷就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发明的 , 摆钟就是根据摆的_____________ 原理来工作的 .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 ________________ .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具有 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和变异等特征 .2. 判断动 , 植物的主要依据 : 一是生物体能否 ____________ , 二是是否能进行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___________ 外有无果皮包被, ___________ 外有无子房壁包被•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体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变物体质量的大小 .4. 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 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____________ ,最低等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 动物.5. 植物界里,最高等的植物是____________ 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 _________ 植物.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可用种子繁殖后代。
五类植物类群比较:6.7. 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三部分,头部有______ __,眼和口器,胸部长有 _________ 翅,___________ 足,身体,触角和____________ 都___________ .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________ 植物,也称是______________ 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_______ 植物;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_________ 植物;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_________ 植物;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_________ 植物9. 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10. 放大镜的主要构造是_________ ,使用时应__________ 被观察物体.放大镜能成_________ 的________ 像.1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A、使用时操作步骤:A.取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________ ,放在体前略 _________ .B.上镜: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取出目镜装在__ 上.C.对光:转动 _____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_________ , _________ 眼观察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当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 视野,对光完成• D.观察: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__________ ,用压片夹压住装片•眼看物镜,向前转动________________ ,使物镜和装片接近.眼看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双手转动_________________ 直到物象清晰为止.E.移像:反向移动装片。
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倍数的 _______________ .12. 生物体的结构:细胞____ 器官___________ 生物整体13. ________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_____ ,全部生命活动在____________ 内完成.1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部分.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___ ;具有遗传物质的是____________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1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__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__ __等,其中______ 是动,植物细胞间的主要区别.17. 组织: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 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细胞群叫组织.(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 ____ ,,和_(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生物体生长的原因:是细胞不断_______________ .生长和 _____________ 的结果.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和真菌:统称 _______ .细菌:属_ 有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种形态.真菌有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食用菌食用部分是地上菌丝形成的_______ 。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_______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__________ 左右,仅差_________ 。
2、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经纬网将地球分为若干个部分,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赤道将地球分为_______________ 两半球,西经____ 和东经____ 将地球对分成__________ 两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