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柳子厚墓志铭》word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阅读次数:315]
设计人:罗宏涛审核人:刘增杰使用时间:2012.10 班名:组名:姓名:&nbs...
•柳子厚墓志铭(苏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688]
课题:柳子厚墓志铭教学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
•柳子厚墓志铭(语文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989]
教学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第一章:课文简介1.1 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宗元:字东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
了解《柳子厚墓志铭》的写作背景:柳宗元为其好友子厚所作的墓志铭,反映了柳宗元对子厚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1.2 课文梗概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厚的生平事迹、人格特点以及柳宗元对其的评价。
1.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把握课文主题和情感。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关键语句和词汇的含义。
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柳宗元生平简介介绍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分析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等。
2.3 柳宗元与韩愈的关系介绍柳宗元与韩愈的友谊,以及两人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
第三章:课文解读3.1 课文逐句解析分析课文每一句的意思,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式。
3.2 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其为人也孝悌”、“至于信友,情好绸缪”等。
3.3 课文内容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柳宗元对子厚的评价和感慨。
第四章:问题讨论4.1 柳宗元为何写作《柳子厚墓志铭》?引导学生思考柳宗元写作《柳子厚墓志铭》的原因,理解其对子厚的深厚友谊。
4.2 柳宗元对子厚的评价有哪些方面?分析课文中柳宗元对子厚的评价,包括子厚的人格特点、品行等。
4.3 《柳子厚墓志铭》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柳子厚墓志铭》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拓展阅读5.1 推荐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推荐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如《江雪》、《渔翁》等,以加深对柳宗元文学风格的理解。
5.2 比较阅读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比较阅读柳宗元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如韩愈、杜甫等,探讨其间的异同。
5.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柳子厚墓志铭》为灵感的短文或诗歌,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学案1.3 柳子厚墓志铭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柳子厚墓志铭目标定位 1.了解墓主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下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1.背景探寻此文是元和十五年韩愈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时所作。
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冬卒于柳州,这年韩愈移袁州,写了《祭柳子厚文》,第二年又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虽然对柳宗元所依附的王叔文集团深为不满,但与柳宗元私交甚好,此文表达出对柳宗元遭贬的同情和对他去世的深切悼念。
在韩愈所写的众多的墓志铭中是优秀之作。
对柳宗元在性格上的弱点,作者也委婉地指示出来。
2.文学常识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要叙说主人公的家世、生平、思想、文章、才艺、志向等,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
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铭是韵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讳.饰()②奴婢.()③明媚.() ④崭.然()⑤踔.厉() ⑥穷裔.()⑦涯涘.() ⑧顾藉.()⑨诩.诩() ⑩相侔.()⑪廉悍.() ⑫慕.悦()⑬酒肆.( ) 答案 ①huì ②bì ③mèi ④zhǎn ⑤zhuó ⑥yì⑦sì ⑧jiè ⑨xǔ ⑩móu ⑪hàn ⑫mù ⑬sì2.古今异义①虽少年,已自成人..古义:今义:②死不恨.古义:今义:③无辞以白其大人..古义:今义:答案 ①古义:成才。
今义:成年人。
②古义:遗憾。
今义:仇恨。
③古义:古称父母。
今义:指成年人。
3.一词多义①始⎩⎨⎧长曰周六,始.四岁 庭中始.为篱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质⎩⎪⎨⎪⎧其俗以男女质.钱 则使归其质.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黑质.而白章 援疑质.理③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皆以子厚为.师 何辞为.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④因⎩⎪⎨⎪⎧ 因.其土俗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利乘便 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帖以试 因.循守旧 变法者因.时而化答案 ①才/当初/开始/曾经 ②抵押/人质/刑具/质地/问、质问 ③做/治理/当做,作为/句末表诘问/给/作为④依照/依据/趁机/于是/沿袭/顺应4.词类活用①率常屈.其座人: ②例.出为刺史: ③遵从而家.焉: ④不自贵重..顾藉: 答案 ①使动用法,使……折服。
柳子厚墓志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
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
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侧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柳子厚墓志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知道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楚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进程:一、简介。
1、介绍柳宗元:参见教材P92“柳宗元小传”。
2、介绍碑文:碑文自古以来,在情势上不拘一格,几种常用的碑文有:(一)墓碑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能够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
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题名:题名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题名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样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样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美和哀悼。
起先,一样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题名: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题名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
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柳宗元及其作品《柳子厚墓志铭》的背景。
2. 理解墓志铭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解释墓志铭的概念和作用。
3. 阐述《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墓志铭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柳宗元的了解。
2. 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3. 讲解墓志铭的定义和作用。
4. 强调《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提问学生对墓志铭的理解。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2. 掌握并运用相关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1. 分析《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意和主题。
2. 探讨作品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1. 解析法:分析文本内容和相关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步骤:1. 分配阅读材料:分发《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本。
2. 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手法。
4. 分享和总结:邀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问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和手法的理解。
第三章:文学鉴赏方法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内容:1.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文本。
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主题分析、人物描写分析、情节结构分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问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高中语文3柳子厚墓志铭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3 柳子厚墓志铭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赏析】柳永此作,是描写落魄游子孤独凄凉的漂泊之情,但却将环境置于“长安古道”,让情绪带上浓重的历史色彩;置于乱蝉鸣柳,四天低垂,一派凄景之中。
“归云”借指昔日之恋人。
佳人一去音讯全无,又未预约再会地点,料定此生已无重见之日。
孤寂到连昔日的酒友也寥寥无几。
全词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戚感受和对功名、宦途的心灰意冷,进行了很有感染力的宣泄。
1.探寻背景此文是元和十五年韩愈任袁州刺史时所作。
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冬卒于柳州,这年韩愈移官袁州(今江西宜春),写了《祭柳子厚文》,第二年又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虽然对柳宗元所依附的王叔文集团深为不满,但与柳宗元私交甚好,此文表达出对柳宗元遭贬的同情和对他去世的深切悼念。
在韩愈所写的众多的墓志铭中是优秀之作。
对柳宗元在性格上的弱点,作者也委婉地指示出来。
2.文体知识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用以记载死者的世系、生平及其后代状况,并刻在石板上放入墓中。
3.作者轶事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
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
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其意思是说,播州不是人能居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
于是,柳宗元“请於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即向朝廷请求,上奏书给皇帝,愿用自己的任所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
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1.字音讳.饰(huì)奴婢.(bì)明媚.(mèi) 崭.然(zhǎn)踔.厉(zhuó) 穷裔.(yì)涯涘.(sì) 顾藉.(jiè)诩.诩(xǔ) 相侔.(móu) 廉悍.(hàn) 慕.悦(mù) 酒肆.(sì) (shì)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讳.宗元:避讳,古代称死者名字时前面加“讳”,以示尊敬。
柳子厚墓志铭学案

第3课柳子厚墓志铭目标定位 1.了解墓主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下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1.背景探寻此文是元和十五年韩愈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时所作。
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冬卒于柳州,这年韩愈移袁州,写了《祭柳子厚文》,第二年又写了这篇《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虽然对柳宗元所依附的王叔文集团深为不满,但与柳宗元私交甚好,此文表达出对柳宗元遭贬的同情和对他去世的深切悼念。
在韩愈所写的众多的墓志铭中是优秀之作。
对柳宗元在性格上的弱点,作者也委婉地指示出来。
2.文学常识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要叙说主人公的家世、生平、思想、文章、才艺、志向等,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
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铭是韵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讳.饰()②奴婢.()③明媚.() ④崭.然()⑤踔.厉() ⑥穷裔.()⑦涯涘.() ⑧顾藉.()⑨诩.诩( ) ⑩相侔.( ) ⑪廉悍.( ) ⑫慕.悦( ) ⑬酒肆.( ) 答案 ①huì ②bì ③mèi ④zhǎn ⑤zhuó ⑥yì⑦sì ⑧jiè ⑨xǔ ⑩móu ⑪hàn ⑫mù ⑬sì2.古今异义①虽少年,已自成人..古义:今义:②死不恨.古义:今义:③无辞以白其大人..古义:今义:答案 ①古义:成才。
今义:成年人。
②古义:遗憾。
今义:仇恨。
③古义:古称父母。
今义:指成年人。
3.一词多义①始⎩⎨⎧长曰周六,始.四岁 庭中始.为篱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质⎩⎪⎨⎪⎧其俗以男女质.钱 则使归其质.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黑质.而白章 援疑质.理③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皆以子厚为.师 何辞为.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④因⎩⎪⎨⎪⎧ 因.其土俗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利乘便 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帖以试 因.循守旧 变法者因.时而化答案 ①才/当初/开始/曾经 ②抵押/人质/刑具/质地/问、质问 ③做/治理/当做,作为/句末表诘问/给/作为④依照/依据/趁机/于是/沿袭/顺应4.词类活用①率常屈.其座人: ②例.出为刺史: ③遵从而家.焉: ④不自贵重..顾藉: 答案 ①使动用法,使……折服。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柳子厚墓志铭》的背景知识,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色。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柳宗元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原文:学习《柳子厚墓志铭》全文,理解课文大意。
1.2.2 背景知识: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墓志铭的意义。
1.2.3 重点词语:学习和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墓志铭”、“文采”、“政绩”等。
1.2.4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节奏。
2.1.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特色。
2.1.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解释文意。
2.1.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2.2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2.2.3 讲授法: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3.1.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表现。
3.1.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1.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评价标准3.2.1 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团队协作。
3.2.2 课后作业:作业按时完成,字迹工整,答案正确。
3.2.3 单元测试:成绩达到预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学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子厚墓志铭
学习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知识补充:
【题解】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
私交甚深,友情笃厚。
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
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
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
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
墓志铭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学习过程:
活动一:文本研读
一、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以事
第二段:逮有子证据率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屈
第三段:用事者例出务记览泛滥停蓄
第四段:不足因其教禁质钱子本相侔令书其佣比一岁
第五段:亦在遣中白其大人拜疏以柳易播改刺连州士穷乃见节义亦可以少
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故坐废退贵重顾藉推挽穷裔自持
第七段:立然诺尽竟
第八段:嗣
2、朗读、翻译全文。
二、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写死者家世。
(二)(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
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三)(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
布置作业:通译全文,整理重点实词。
活动二、拓展延伸
讨论一、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为人的?摘出具体语句。
(文后练习三)明确:主要从他为人的品格、学业成就和做官的政绩等方面加以介绍。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样的为人?选取文章精彩语段,说说柳宗元令你敬佩的
地方,赏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提示:第四段——为政才能高,选取典型事例;传播文化的功劳,他人拜其为师,衬托手法。
第五段——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选取典型细节,对比写法。
讨论二、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请你勾画出两三处,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对比的具体作用。
明确:教参251页
讨论三、略议文学创作的规律“文穷而后工”这一规律。
作者说“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你能“辨之”吗?和同学交流你的意见。
作者是倾向于“为将相于一时”未必是得。
如果被排斥的时间不长,如果困厄不沉重,柳未必能下苦功学习,寄情于文章,取得流传于后世的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
司马迁说过,富贵而名摩灭者,不可胜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说的正是这一道理。
文穷而后工,这是文艺创作的一条规律。
历史多少豪杰志士的成就证明了这一点,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屈原、苏轼、梅尧臣、曹雪芹等等。
四、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143--145页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①柳奭(shì) ②褚(zhě)遂良
B.①逮(dài)其父时②踔(chuō)厉风发
C.①涯涘(sì)②相侔(móu)
D.①涿(zhuó)州②自诩(xǔ)
2.下列句中加点的“尝”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
A.尝例召至京师
B.尝贻余核舟一
C.卧薪尝胆
D.未尝识书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是( A )
A.何陋之有
B.交口荐誉之
C.一时皆慕与之交
D.具答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约不时赎,子本(子息,利息)相侔,则没为奴婢
B.落陷阱,不一引手(伸出援手)救,反挤之
C.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很快成功)立见成就
D.又将经纪(经营料理)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而自肆(尽情享受)于山水间
B.其俗以男女质(抵押)钱
C.请于朝,将拜(授官)疏应为上奏
D.亦可以少(略微)愧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
A.出入经史
..停蓄
..百子 B.为词章,泛滥
C.虽重得罪
..,仅如毛发比
..,死不恨 D.一旦临小利害
7.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因其土俗因,根据按照②因拔刀斫前奏案因:连词,表承接关系,意思是于是、就。
斫:砍出自《赤壁之战》,意思就是:(孙权)于是就拔出刀砍在了面前的桌案上。
B.①无辞以白其大人以,来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自己的国家。
《察今》
C.①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况且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且,况且
D.①士穷乃见节义乃,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然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①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②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C.①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①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9.这篇文章着重写了柳子厚的高尚品行和治理地方的政绩。
选出分别表现子厚“人品”和“政绩”的一组( C )
A.①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②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B.①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②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C.①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②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D.①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②其尤贫力不能者……则使归其质
二、阅读完成下面1—5题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
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自肆于山水间肆:尽情享受B.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
C.请于朝,将拜疏拜:授官D.亦可以少愧矣少:略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出入经史百子B.为词章,泛滥停蓄
C.虽重得罪,死不恨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3.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因其土俗 B.以无辞以白其大人
因拔刀斫前奏案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且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D.乃士穷乃见节义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宗元高风亮节的一项是()
①吾不忍梦得之穷④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②子厚与设方计⑤虽重得罪,死不恨
③请于朝,愿以柳易播⑥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柳宗元早年博览群书,辩才无碍,见识高迈,名声远扬,显贵政要争着使他成为自己的门生。
B.衡山和湘水以南应考进士的人,都拜子厚为师,曾受其点拨的学子的文章均很出色。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移风易俗,制定了有效稳妥的措施,废除了男女质钱的陋俗,受到百姓拥护。
D.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听到刘禹锡被贬到播州,主动请求朝廷将他们二人所贬之地对调,结果朝廷接受了他的请求。
参考答案:
1.C(C拜:敬词)
2.D(A.出入:征引;B.泛滥: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势纵横;C.得罪:获罪)3.C(A.因:依据|于是;B.以:来,连词|用介词;C.且:况且;D.乃:才竟然)4.C(②表现柳宗元的政绩及其人道主义精神;④表现柳宗元的才华;⑥写作者所处时代的小人的拙劣表现)
5.D(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