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全解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唐】韩愈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柳子厚,字元青,江苏省姑苏县人,生于公元1865年,卒于公元1929年。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兼医生,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他是中国首届北洋政府教育部部长,为清末民初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柳子厚自幼聪颖过人,十岁时已通晓《四书五经》。
年少时,他读完《泰西学概论》后,受到科学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启发,决心投身于教育事业,改变中国的现状。
柳子厚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大力推崇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素质教育,并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认为知识分子要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负起责任。
他在清末民初的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柳子厚曾担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部长,推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包括实行普通教育制度、兴办技术学校和农村小学、设立奖学金等。
他还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和生产相结合,提倡学以致用、实践锻炼为主的教育方法。
柳子厚在教育事业之外,还涉足医学。
他自学医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并在上海长海医院担任院长。
他提倡中西医结合,并在医学教育和医疗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教育和医学领域,柳子厚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关心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他积极投身社会事务,呼吁社会改革和民主革命。
他主张“协商主义”,提出国家治理应以协商为基础,重视各阶层的参与和民主化建设。
然而,柳子厚的一生并不平坦。
他在政治上遭受到了很多困扰和压力,受尽非议和迫害。
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后,他的政治立场被人们所非议,不被接受,一度陷入困境。
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默默努力。
柳子厚去世后,他的墓志铭上写道:“致力于教育、医学、社会改革与政务,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句话恰如其人,概括了他一生的奉献与努力。
柳子厚的理念和思想,在中国教育界以及社会发展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追忆柳子厚,我们不仅仅是回顾一个杰出的教育家和政治家的生平事迹,更是要借鉴他关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昌黎墓志第一 古今墓志第一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解读

昌黎墓誌第一古今墓誌第一——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解读昌黎墓誌第一古今墓誌第一——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解读墓志铭这种文体,是记载死者的世系、爵里,生平及卒葬年月与子孙状况,刻凿于石、埋入坟墓以资纪念的。
墓志铭一般分两个组成部份:前面叙事的为“志”,后面缀以韵语,称为“铭”。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虽然两人在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上稍有龃龉,但在文学主张上却遥相呼应,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旗手。
两人私交也颇深,友情笃厚。
元和十四年(8l9)柳宗元死于柳州,韩愈撰《祭柳子厚文》,称赞其文才,悲悯其遭遇。
元和十五年(820)七月韩愈53岁在袁州刺史任上又写了这篇墓志铭。
是韩愈晚年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倒并非因为它是一位古文运动倡导者给另一位古文运动大名人写的墓志铭,以“名”来吸引人,而是在文章里体现了韩愈对朋友的公允并充满了真挚的友情。
正因如此,在韩愈生平为人写过的不少墓志铭中,唯《柳子厚墓志铭》这一篇不同于一般的应酬敷衍,而是一篇真情发自肺腑、字句精心结撰的力作。
全文共分六节。
第一节叙述柳宗元的家世,着重突出先人的德操,用以衬托柳宗元的为人。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瑷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讳宗元:名宗元。
讳有“避”的意思。
古人尊敬死者,忌讳直呼其名。
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讳。
墓碑、墓志上对死者通常要称名称官衔,因柳宗元是老友、好友、朋友平昔以字相呼,所以韩愈在这儿也称他的字而不用衔名。
拓跋魏侍中:拓跋是姓,用以区别于三国时的曹魏。
拓跋魏即北魏,因为皇室是鲜卑拓跋氏,所以可叫拓跋魏。
侍中是当时显要的官职,号称“小宰相”,柳宗元祖先任此职,说明柳家是北魏以来的士族,并非如有些人说是什么新兴的庶族。
济阴公:柳庆在拓跋魏时封平齐公,其子柳旦,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据《隋书.柳旦传》记载)。
柳子厚墓志铭

பைடு நூலகம்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 人到了走投无路时,才表 人到了走投无路时, 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 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比得软脚病 现出节气。 现出节气。 1、 、 2、纳比笼中 、 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 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 3、比一岁 、 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等同)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等同),反 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 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 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 唯利是图、 唯利是图、 禽兽夷狄所不忍为, 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 重利轻义的 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小人的丑陋 嘴脸 评议世象) (评议世象)
这是对柳宗元遭遇的得 评价。 这是对柳宗元遭遇的得失评价。由于他 被贬,接触了下层人民的生活, 被贬,接触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创作出 了不朽的文章,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了不朽的文章,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于作者的人生是痛苦的,而于文学, 于作者的人生是痛苦的,而于文学,无疑又 是一大幸事。 是一大幸事。历史多少豪杰志士的成就证明了 这一点,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这一点,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屈原、司马迁、苏轼、曹雪芹等等。 屈原、司马迁、苏轼、曹雪芹等等。 屈原
, 年 十
柳 宗 元
柳 公 元 819 819 819 819 年 宗
当 了 十 年 司 马 , 公 元 817 817 817 817 817 817 817 817 年 ,
高中语文文言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柳子厚墓志铭韩愈【概述】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两人往来甚密,私交深厚。
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年,韩愈任袁州刺史)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
在韩愈写的不少悼念柳宗元的文字中,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概括交代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等,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成就。
韩愈满腔热情地颂扬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为人正直、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对他长期遭受贬谪之辱的坎坷遭遇,满怀同情;但对其遭贬谪的原因——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触犯朝廷——却措词隐晦,极尽回避,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
文章气势酣畅,情辞并茂,乃韩愈至真性情所发。
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文章通常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原文】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文言文柳子厚墓志铭翻译

原文:公之讳曰子厚,字曰宗元。
姓柳氏,河东人。
生于唐开元十年,卒于元和十四年,享年五十三。
公幼而聪颖,博览群书,尤好《左氏春秋》及《汉书》。
弱冠之年,举进士,擢第有声。
及第后,为监察御史里行,奉使出使,所至之处,皆以公正廉洁称。
元和中,以监察御史之职,迁为殿中侍御史。
时朝政不纲,公以直言极谏,屡被贬谪。
公虽遭困厄,而志节弥坚,未尝一日忘国忧民。
其在朝,必先忧国,后忧家;在家,必先忧民,后忧身。
公之政事,以清正廉洁著称。
在官一日,不苟且以求名,不营私以谋利。
公之德行,为世所重,人皆仰之。
及公没,天下痛悼,如丧亲戚。
公之子孙,皆承公之遗风,勤学不辍。
公之侄子厚,亦以文章知名于世。
公之墓,在河东之郊,今为纪念。
铭曰:河东子厚,生而聪颖。
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擢第有声,入仕有绩。
监察御史,廉洁自持。
直言极谏,屡遭贬谪。
志节弥坚,忧国忧民。
政事清正,德行昭著。
子孙承风,文章传世。
河东之郊,墓志铭立。
翻译:柳宗元的名字叫子厚,字宗元。
姓柳,河东人。
他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逝世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享年五十三岁。
子厚自幼聪慧,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尤其喜好《左传》和《汉书》。
成年后,参加进士考试,成绩优异,名声远扬。
及第后,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奉命出使各地,所到之处,都以公正廉洁著称。
元和年间,凭借监察御史的职位,升迁为殿中侍御史。
当时朝政混乱,子厚以直言进谏,多次遭到贬谪。
尽管遭遇困境,子厚的志节却更加坚定,从未有一天忘记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在朝为官时,他总是先忧虑国家大事,后忧虑家庭琐事;在家中,则先忧虑百姓疾苦,后忧虑个人生活。
子厚的政绩以清廉正直著称。
在官场一日,他从不为求名而苟且,不为谋私利而营私。
子厚的品德受到世人尊重,人们都敬仰他。
等到子厚去世,天下人悲痛哀悼,如同失去亲人。
子厚的子孙,都继承了子厚的遗风,勤奋学习,从未懈怠。
子厚的侄子柳子厚,也因文章而闻名于世。
子厚的墓地位于河东郊外,如今树立了墓志铭。
铭文曰:河东子厚,生而聪慧。
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高中语文文言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柳子厚墓志铭韩愈【概述】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两人往来甚密,私交深厚。
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年,韩愈任袁州刺史)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
在韩愈写的不少悼念柳宗元的文字中,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概括交代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等,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成就。
韩愈满腔热情地颂扬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为人正直、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对他长期遭受贬谪之辱的坎坷遭遇,满怀同情;但对其遭贬谪的原因——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触犯朝廷——却措词隐晦,极尽回避,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
文章气势酣畅,情辞并茂,乃韩愈至真性情所发。
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文章通常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原文】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柳子厚年少时就精锐敏捷,通 达事理。
?当他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他虽然 年纪轻,已经能够自己 独立成才, 能够考中进士,显露超凡的才能, 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
?那以后,他又应博学宏辞科目考 试合格,被授予了集贤殿正字的官 职。
?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 论往往以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 百家学说,言辞奋发,滔滔不绝, 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 折服;
俱得罪武后,死高宗
朝。 皇考 讳镇,以事
得罪过,在高宗的时候去世了。
? 父亲( 先父 )柳镇, 为就便 事奉
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职务,请求
母弃太常博士,求为 到江南去担任县令。
县令江南。其后 以不 ?后来因为不能够逢迎权贵,失去
能媚权贵失御史;权 了御史的职务;那个权贵死了, 才
贵人死, 乃复拜侍御 重新被用为侍御史。
? 一般墓志铭的末尾都有一大段铭文,多为四言 韵文,词彩华丽而空洞无物;韩愈的《柳子厚墓志 铭》却只写三句:“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 利其嗣人。”因为柳宗元的子女都还年幼,韩愈盼 望这些孩子能健康成长,至情至性,都浓缩在“利 其嗣人”这四个字中。
整体感知
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 分?(结合注释,讨论交流)
史。号为刚直,所与 ?他被人们称为刚直的人士,所 交
游皆当世名人。
往的朋友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
第一段重点词句
子厚,讳宗元。 名字(忌讳、避讳
表示对死者的尊敬)
为拓跋魏侍中 担任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因为,介词 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取媚、巴结。
第一段:介绍死者家世 唐朝很重门阀牒谱,必须举上代的 达官贵人,以显示死者家族门风的不凡; 要写家族祖上的忠良之臣,以表明死者 的好品德都继承自祖先。 在介绍死者家世时特别强调了祖父 和父亲的气节。尤其是对其父柳镇强调 两点 :孝道和刚直。 (这是暗为柳宗元参与二王集团辩白)
写作背景
?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 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他 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 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 《永州八记》、《封建论》等。公元817年,他又 被贬到柳州。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 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四十 七岁。
?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 都向往和他交游。
?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 收到自己的门下, 异口同声地赞誉 举荐他。
第二段重点词句
崭然见头角
突出的样子
显露
俊杰廉悍
端方坚毅(方正、廉洁和坚毅
有骨气。
俊秀出众,廉洁不贪,精明强悍。 )
出入经史百子 融汇贯通
踔厉风发
远;高。精神振奋,言论纵横
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
? 本墓志铭特点
? 本文是韩愈充满感情写的对友人的怀念。 ? 一般墓志铭的题目都详细写上死者的官爵头衔,
但韩愈认为这些东西对柳宗元毫无意义,通通不写。 一般墓志铭都是为死者歌功颂德,空话连篇;本文 则夹叙夹议,不仅高度评价了柳宗元的道德和文章, 并为他的“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悲剧人生 大鸣不平,内容深刻,感情真挚。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作者简介
?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 退之。河南南阳人,自称“郡 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做过国子 博士,刑部、吏部侍郎。他政 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 儒排佛,文学成就很大,大力 从事革新,和柳宗元共同发起 “古文运动”。
? (古人的名与字常相关, “愈”,进取之义,故字“退 之”)
bì
当诣播州
yì
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xǔ qiǎng1.子厚, 讳宗元。七 ? 柳子厚, 名(加在已故的尊长
世祖庆,为拓跋魏侍 名前)宗元。七世祖叫柳庆,担任
中,封济阴公。曾伯 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
祖奭(shì),为唐宰相, ?曾伯祖柳奭作过唐朝的宰相,和
与褚遂良、韩瑗 (yuàn)褚遂良,韩瑗等人一起在武后时获
教学重点:
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 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 志\ 铭 两部分。 志 用散文, 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 铭 用韵文, 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 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 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 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 即可。
2.子厚少精敏,无不通 达。逮其父时,虽少 年,已自 成人,能取 进士第,崭然见 (xiàn) 头角,众谓柳氏有子 矣。其后以博学宏辞 授集贤殿正字。俊杰 廉悍,议论 证据今古, 出入经史百子,踔 (chuō)厉风发,率常 屈其座人。名声大振, 一时皆慕与之交。诸 公要人,争欲令出我 门下,交口荐誉之。
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其后以博学宏词 凭借
议论证据今古
名词作动词,引据……作证
率常屈其座人 每每 使动,使……折服
虽少年,已自成人 长大成才
? 这段写柳宗元 少年才俊。 ? 柳宗元年轻时意气风发,有才干,
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 (1)写死者家世。 (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 :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 播及文学成就。 (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
准确诵读
曾伯祖 奭
shì
韩瑗
yuàn
逮其父时 踔厉风发
dài chuō
深博无涯 涘
sì
没为奴婢
mò
子本相侔
móu
比一岁,
? 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 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韩 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 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 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
教学目标:
?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 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 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 “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