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感
柳子厚墓志铭主要观点

柳子厚墓志铭主要观点篇一:柳子厚墓志铭主要观点:1. 柳子厚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深受后人的推崇。
2. 柳子厚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提倡儒家思想,认为人应该以道德为先,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3. 柳子厚反对当时流行的法家思想,认为法律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
4. 柳子厚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改变社会和人类命运的重要途径,应该注重教育的普及和人才培养。
5. 柳子厚还关注体育和文艺等领域,认为这些领域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素质。
6. 柳子厚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于当时的中国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墓志铭表达了后人对他的崇敬和追思。
篇二:柳子厚墓志铭的主要观点是:柳子厚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他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墓志铭对他的贡献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柳子厚墓志铭认为,柳子厚是一位博学多才、思想深邃的学者。
他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经学之巨擘”、“古文之宗”。
他的学术成就主要涉及经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著作被广泛传阅和研究。
除了学术成就,柳子厚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曾经担任过地方政府官员和礼部侍郎等职务,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主张以儒学为基础,结合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柳子厚墓志铭认为,柳子厚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他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建议,如推行“四书五经”教育、改革科举制度、主张君主立宪等。
他的政治观点和实践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子厚墓志铭还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墓志铭中强调了柳子厚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认为他是一位忠诚正直、慷慨豁达、谦虚谨慎的君子。
这也反映了人们对柳子厚这位杰出学者和政治家的尊敬和怀念。
总之,柳子厚墓志铭主要观点是:柳子厚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他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愈笔下的柳宗元

韩愈笔下的柳宗元读韩愈的《柳⼦厚墓志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是对柳宗元“以柳易播”的赞赏。
那是唐宪宗元和⼗年的事,已经被贬⼗年的柳宗元、刘禹锡与“⼋司马”中其他⼏位⼀样,全由司马⽽升为刺史,但“官虽进⽽地益远”。
刘禹锡将去任职的播州,⾃然环境⽐与柳宗元任职的柳州更为恶劣,柳宗元说:“播州⾮⼈所居,⽽梦得(即刘禹锡)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辞以⽩其⼤⼈;且万⽆母⼦俱往理。
”还向朝廷提出“愿以柳易播”并表⽰“虽重得罪,死不恨”。
韩愈称柳宗元此举“⼠穷乃见节义”,他由此联想到官场上⽐⽐皆是的那些“⼀旦临⼩利害”就翻脸不认,见死不救,落井下⽯,⼲着虽禽兽不屑为却⾃以为得计之事的⼩⼈,说他们“闻⼦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是对柳宗元仕途得失的考量。
韩愈认为,柳宗元被贬,⼀贬就是⼗⼏年,“材不为世⽤,道不⾏于时”,最后死于荒僻之地,这是其仕途受挫之失;但韩愈⼜说,柳宗元被贬,“⾝处清闲之地,⾃⼰更加刻苦为学,专⼼诵读,写作诗⽂,⽂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这是其仕途受挫之得。
假如柳宗元被贬时间不长,穷困未到极点,或能出⼈头地甚⾄“为将相⼀时”,但“其⽂学辞章,必不能⾃⼒,以致必传于后如今”,⽂章千古事,权势转瞬间。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仕途之上,韩愈也曾数次受挫,他说的这些,可谓发⾃肺腑,感同⾝受。
三是对柳宗元在永贞元年的是⾮评说。
韩愈说:“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例贬永州司马”。
其中所谓“⽤事者”,指的就是王叔⽂与王伾,即所谓的“⼆王”。
有⼈因此评说韩愈“对于柳宗元早年参加王叔⽂集团,企图改⾰政治的⾏为,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
这话或许还算留有余地的,因为据我所知,说韩愈攻击“永贞⾰新”的也不乏其⼈。
不妨先看看韩愈在元和⼗年出任史馆修撰写《顺宗实录》时写下的⼏篇短⽂。
⼀篇是《宫市》。
“宫市”是唐德宗贞元末年的⼀项弊政,《宫市》⼀⽂,写了宦官去街市为宫室购物时巧取豪夺的恶⾏,他们往往致使百姓“将物诣市……空⼿⽽归”。
柳子厚墓志铭读后感800字

柳子厚墓志铭读后感800字摘要:一、前言二、柳子厚墓志铭的背景和作者三、柳子厚墓志铭的主要内容四、柳子厚墓志铭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五、读后感正文:一、前言柳子厚墓志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为其好友柳宗元所写的墓志铭。
这篇文章深刻反映了柳宗元的一生,对其文学成就及高尚品格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
二、柳子厚墓志铭的背景和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簪缨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
柳宗元一生坎坷,他曾参加过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但最终失败。
在政治上的不平遭遇,并没有击垮他的文学创作热情,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柳子厚墓志铭就是他的好友韩愈为他所写的墓志铭。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
他和柳宗元是同代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两人的友谊深厚。
在柳宗元去世后,韩愈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表达了他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
三、柳子厚墓志铭的主要内容柳子厚墓志铭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了柳宗元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在墓志铭中,韩愈对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及其高尚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
四、柳子厚墓志铭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柳子厚墓志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首先,它真实地反映了柳宗元的一生,为后世了解柳宗元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次,这篇文章是韩愈为柳宗元所写,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柳子厚墓志铭代表了唐代文学的风格,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五、读后感阅读柳子厚墓志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柳宗元的一生,同时也感受到了韩愈对柳宗元的深厚友谊。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坚持文学创作、品格高尚的文学家形象,也看到了一个真挚的友谊。
柳子厚墓志铭读后感

柳子厚墓志铭读后感柳子厚,字子莹,号柳亭,浙江绍兴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享年112岁。
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
柳子厚的墓志铭是由他的学生、好友李渔所撰写,其内容不仅记录了柳子厚的生平事迹,更展现了他的品德风范和学术成就。
柳子厚墓志铭中提到了柳子厚的家世背景、学识修养、为官履历、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对柳子厚一生的真实写照。
柳子厚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酷爱读书,勤奋好学,深得父母的教诲。
在求学过程中,他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还擅长书法和诗词。
后来,他历任官职,但并不因此而放弃文学创作,反而在官场上更加励精图治,为民造福。
柳子厚一生追求真理,追求道德,追求美好,这种高尚的品格和追求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柳子厚墓志铭中所述柳子厚的文学成就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柳子厚精通经史,善于文学创作,他的诗词文章被誉为“柳体”,其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表达。
他的书法更是堪称一绝,擅长行草楷隶,笔力遒劲,构图严谨,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柳子厚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人所称颂,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柳子厚墓志铭中所述的柳子厚的为官履历也是他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子厚虽然历任官职,但他并不因此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他在官场上勤政爱民,竭尽所能为民众谋福利,不为权势所诱,不为私利所动。
他的为政之道,为后人所称颂,成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楷模。
柳子厚的为官履历告诉我们,一个官员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不为私利所动,不为权势所腐蚀,这是一个官员应有的品质。
柳子厚墓志铭中还提到了柳子厚对后人的影响。
柳子厚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道德,他的品格和学识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文学作品和书法艺术更是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柳子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学生和朋友中,更体现在后人对他的敬仰和学习中。
柳子厚墓志铭主要观点

柳子厚墓志铭主要观点篇一: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被认为是唐代墓志铭的代表作之一。
该墓志铭主要观点如下:1. 强调柳子厚的人格和文学才华。
韩愈在墓志铭中称赞柳子厚“行高于世,文高于人”,认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文学造诣高超的人。
同时,韩愈还强调了柳子厚的个性特点和人生经历,如他不畏权贵、不随大流、坚持自己的原则等,这些特点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2. 赞扬柳子厚的思想和精神。
韩愈在墓志铭中强调了柳子厚的思想和精神,如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他对古文运动的贡献、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等。
这些思想和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今天的文化和哲学领域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
3. 描述柳子厚的生平事迹。
韩愈在墓志铭中详细描述了柳子厚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族背景、他在文学和哲学领域的成就、他的政治生涯和不幸遭遇等。
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柳子厚的人生轨迹,也为读者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各种风貌和特点。
墓志铭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通常是对逝者的纪念和对逝者的成就和贡献的赞扬。
柳子厚墓志铭主要观点强调了他的人格和文学才华、他的思想和精神、以及他的生平事迹,这些观点不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柳子厚的人生轨迹,也对唐代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二: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所写的一篇墓志铭,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强调柳子厚的才华和文学成就。
韩愈在墓志铭中赞扬柳子厚“其文奇”,认为他的才华在当时无人能及,甚至可以说是“一世之冠”。
此外,韩愈还称赞柳子厚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对他的文学成就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2. 追忆柳子厚的生平事迹。
韩愈在墓志铭中详细描述了柳子厚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科举经历、为官生涯和文学成就等方面。
韩愈还表达了对柳子厚的深深怀念之情,认为他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最终得以追慕先哲,归宿于名山,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3. 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柳子厚墓志铭读后感300字

柳子厚墓志铭读后感300字
摘要:
1.柳子厚墓志铭的概述
2.柳宗元的家世、为人、政绩及其文学成就
3.韩愈对柳宗元的评价及其对读者的影响
4.读后感的总结
正文:
柳子厚墓志铭是韩愈为纪念其好友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墓志铭,全文分为两部分:序文和铭文。
序文叙述了柳宗元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以及对其政治才干和文学成就的颂扬。
铭文则以韵语表达对柳宗元的悼念和赞颂。
柳宗元,一代散文大家,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一位有着高尚品格的政治家。
他因不媚权贵而失去御史之职,却在权贵人死后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
他与当时名人游历,少精敏,无不通达。
在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他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韩愈对柳宗元的评价可谓是淋漓尽致,他认为柳宗元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这句话不仅高度评价了柳宗元的政治才干,也肯定了他的文学成就。
对于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韩愈持保留态度,这也反映出韩愈的公正和理性。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柳宗元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是一个穷而后工的文学家
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他都有着自己的坚守。
试从《柳子厚墓志铭》谈韩愈的文风 兼论韩愈对柳宗元的评价

烂
齐
”
梁绮 艳
毫 发都 捐
有 冠 冕 佩玉 之 吏 颓 纲复
,
、
永贞 革 新
,
的 政 治集 团
”
。
并受 到 王 叔 文 的 器
“
气
振
,
宫 商金 石 之 音
。
为 一代 文 宗
重
,
由
监 察御 史
“
摧升 为
”
礼部 员 外 郎
,
”
,
。
凡 研 究 古文 运 动 的 学 者 纵览 韩文
, ,
专 家 无 不 推崇
《
彻 底压
。
兴 功力
,
致大康 于 民
:
垂不 灭之
倒 了骄 丽 绮 靡 文 风
显 示 了不 可 磨 灭 的 光 焰
》
声
( 柳 宗元 《 答贡 士 元公瑾 论仕 进书 》
折 唐书
,
·
韩愈传
、
说
、
“
愈每 育文 章
,
自汉 司
一
资聪 颖
才华横 滋
,
,
正如 《 墓 志铭
,
》
,
说的
子
马相如
太史 公
》
刘向
,
杨 雄 后
则 使 归 其质
试从 《柳 子厚墓 志 铭 》谈 韩 愈 的文 风
兼 论 韩 愈 对柳 宗 元 的评 价
尹 文 博
《
柳子 厚 墓 志 铭
,
》
( 以 下 简称 《 墓 志
。
约 时代精 神
。
铭
学
,
》
) 的 作 者韩 愈 是 唐宋 八 大 家之 一
柳子厚墓志铭感悟

柳子厚墓志铭感悟柳子厚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墓志铭传承了他的思想和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柳子厚墓志铭的一些多角度的回答。
首先,柳子厚墓志铭中体现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执着。
他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墓志铭中可能会提及他的学术成就和对知识的热爱。
这表明柳子厚在一生中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对于知识的追求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这种追求和执着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榜样,激励我们在学问上不断进取。
其次,柳子厚墓志铭中可能会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感。
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可能在政治、教育或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墓志铭可能会提及他为社会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奉献,强调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柳子厚墓志铭中可能还会体现他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作为一个人,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
墓志铭可能会描述柳子厚作为一个丈夫、父亲或祖父的角色,他在家庭中的品质和对家人的关爱。
这提醒我们要珍惜家庭关系,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亲人,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最后,柳子厚墓志铭中可能会反映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可能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和坚韧的精神。
墓志铭可能会强调他的价值观,如诚实、正直、谦虚等。
这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自己的原则,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之,柳子厚墓志铭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通过对其感悟,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学术追求、社会责任感、家庭关爱以及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品质。
这些感悟可以启发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追求卓越、关注社会、珍惜家庭,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更好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感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
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
柳宗元流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
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
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韩愈在记述柳宗元的上述事实后,大发了一通感慨。
韩愈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其意是说,唉,读书人到了穷困落难的时候才能看出节操和义气。
现在一些人日常家居彼此表示仰慕友好,置酒晏设游
戏相约频繁往来,夸言奉承,强作笑颜,争相表示谦恭卑下,拉着手表示愿意掏出肺肝给对方看,流着眼泪指着青天与太阳发誓:生死与共,永不背叛,真好像可以信赖的样子;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即使是头发丝般的小事,也会翻脸如素不相识,对方落到陷阱里,不仅不伸手相救,反而又推又挤,还有落井下石的,这种情况几乎处处可见。
落井下石的行为是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做的,可他们却自以为做的很好。
如果听到子厚的风格,这些人是应该有所惭愧的。
可以说,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的高度评价,对世风、时弊的辛辣抨击,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发,就是到了十多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无以附加的了。
柳宗元的事迹,由韩愈记入碑文并加以评说,已流芳百世。
其实,为柳宗元作传的韩愈的高风亮节更是难能可贵。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又同时被贬,可以说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
但是,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同期为文者,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作为同朝为官者,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同。
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是保守的,他对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赞同,严厉指责。
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佛老,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被宪宗命令处死,幸得人相救才免于一死,但被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内召为国子监祭酒。
韩柳作为同朝的不同政见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
在《柳子厚墓志铭》中,韩
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实是“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典范。
韩柳等名家之所以能胸怀大度,贞操节义,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出身、学识、经历不无关系。
他们都精通六经、百家之学,为官几上几下,横涉各个方面,深谙国家和地方治理之道,以及良好的个人天赋,形成了他们崇高的品德。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