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柳子厚墓志铭 详细翻译

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 穷:处境困窘。
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 白:陈述,告诉,禀告
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 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或对
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父母长辈的称呼。
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 拜疏:呈上奏章。
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 重:再次。
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 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像后来做司马、刺
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斥了;假使贬官后,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 有人大力推举他,将会再次被任用,不至陷入困
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境。然而子厚被贬斥的时间(如果)不长,其困
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 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 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 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 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 务:致力于,从事。
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 记览:读书记诵
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为词章:写文章。
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 泛滥停蓄:文笔或汪洋自肆,或深厚凝练。
游,游于是乎始。”
涯涘:边际。
肆:放纵。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
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 位,拜礼部员外郎。遇 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 为:帮助。
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
自贵重:看重自己。 顾藉:顾惜。
谓:认பைடு நூலகம்。
就:成就,完成,实现。
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 废退:被贬官。
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 卒:最终。
古文观止卷八:柳子厚墓志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文观止卷八:柳子厚墓志铭原文、翻译及赏析唐代:韩愈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赏析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赏析原文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某某某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高中语文文言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柳子厚墓志铭韩愈【概述】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两人往来甚密,私交深厚。
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年,韩愈任袁州刺史)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
在韩愈写的不少悼念柳宗元的文字中,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概括交代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等,着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成就。
韩愈满腔热情地颂扬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为人正直、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
对他长期遭受贬谪之辱的坎坷遭遇,满怀同情;但对其遭贬谪的原因——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触犯朝廷——却措词隐晦,极尽回避,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
文章气势酣畅,情辞并茂,乃韩愈至真性情所发。
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文章通常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
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原文】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柳子厚墓志铭 原文及注释

柳子厚墓志铭子厚,讳(讳:名。
生者称名,死者称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即北魏,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死去的父亲)讳镇,以(因为)事(侍奉)母弃太常博士,求(请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到,在)其父时,虽少年(年纪轻),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突出的样子)见(同“现”,显现)头角(突出的显露出才华)。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形容议论见解独特,精警有力,高出常人),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形容议论言辞奋发,滔滔不绝。
踔厉,奋起的样子。
踔,远。
厉,高),率(经常)常屈(使...折服)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公卿显要),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异口同声)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掌权者)得罪(获罪),例出(按惯例贬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身处清闲之地),益自刻苦,务记览(记诵阅览),为词章,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深厚凝练),为深博无涯涘(边际)。
而自肆(纵情)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推行政治教化)邪?”因(按照)其土俗,为设(制定)教禁(教谕和禁令),州人顺赖(顺从、依赖)。
其俗以男女(子女)质(抵押)钱,约(按照约定)不时赎(不按时赎取),子(利息)本(本钱)相侔(相等),则没(没收,沦落)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悉(全部)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写,记下)其佣(佣金,工钱),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人质)。
观察使下(下达,推行)其法于他州,比(及,等到)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应试)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讲授指教)为文词者,悉有法度(规范,章法技巧)可观。
苏教版选修《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译文

译文子厚,名宗元。
七世祖柳庆,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
父柳镇,为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
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
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
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
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
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
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
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
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
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
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
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
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
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
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
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
衡山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
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文言文柳子厚墓志铭翻译

原文:公之讳曰子厚,字曰宗元。
姓柳氏,河东人。
生于唐开元十年,卒于元和十四年,享年五十三。
公幼而聪颖,博览群书,尤好《左氏春秋》及《汉书》。
弱冠之年,举进士,擢第有声。
及第后,为监察御史里行,奉使出使,所至之处,皆以公正廉洁称。
元和中,以监察御史之职,迁为殿中侍御史。
时朝政不纲,公以直言极谏,屡被贬谪。
公虽遭困厄,而志节弥坚,未尝一日忘国忧民。
其在朝,必先忧国,后忧家;在家,必先忧民,后忧身。
公之政事,以清正廉洁著称。
在官一日,不苟且以求名,不营私以谋利。
公之德行,为世所重,人皆仰之。
及公没,天下痛悼,如丧亲戚。
公之子孙,皆承公之遗风,勤学不辍。
公之侄子厚,亦以文章知名于世。
公之墓,在河东之郊,今为纪念。
铭曰:河东子厚,生而聪颖。
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擢第有声,入仕有绩。
监察御史,廉洁自持。
直言极谏,屡遭贬谪。
志节弥坚,忧国忧民。
政事清正,德行昭著。
子孙承风,文章传世。
河东之郊,墓志铭立。
翻译:柳宗元的名字叫子厚,字宗元。
姓柳,河东人。
他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逝世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享年五十三岁。
子厚自幼聪慧,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尤其喜好《左传》和《汉书》。
成年后,参加进士考试,成绩优异,名声远扬。
及第后,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奉命出使各地,所到之处,都以公正廉洁著称。
元和年间,凭借监察御史的职位,升迁为殿中侍御史。
当时朝政混乱,子厚以直言进谏,多次遭到贬谪。
尽管遭遇困境,子厚的志节却更加坚定,从未有一天忘记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在朝为官时,他总是先忧虑国家大事,后忧虑家庭琐事;在家中,则先忧虑百姓疾苦,后忧虑个人生活。
子厚的政绩以清廉正直著称。
在官场一日,他从不为求名而苟且,不为谋私利而营私。
子厚的品德受到世人尊重,人们都敬仰他。
等到子厚去世,天下人悲痛哀悼,如同失去亲人。
子厚的子孙,都继承了子厚的遗风,勤奋学习,从未懈怠。
子厚的侄子柳子厚,也因文章而闻名于世。
子厚的墓地位于河东郊外,如今树立了墓志铭。
铭文曰:河东子厚,生而聪慧。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讳宗元”原文翻译赏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讳宗元”原文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讳宗元”原文翻译赏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讳宗元”原文翻译赏析《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
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为州人顺赖。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周
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
子厚,名叫宗元。
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
高伯祖柳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
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
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
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
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
赶上
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为进士,突出地显露出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能扬名显姓的后人了。
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的官职。
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
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
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
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
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
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
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
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
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
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
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
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
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
”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
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
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
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象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
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
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
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
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已像在司马时、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贬官后,如果有人能够推举他,将一定会再次被任用,不至穷困潦倒。
然而若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虽然能够在官场中出人投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地下功夫,以致于象今天这样一定流传后世,这是毫无疑问的。
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有能辨别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