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14课导学案
第14课.三角贸易导学案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学习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2、通过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
合作学习:1、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英国?精讲点拨: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1)在世界范围内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这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
(2)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手工工场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3)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4)英国的圈地运动,尤其是农业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
达标检测:一、选一选: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A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2、工业革命最早产生于()。
A 机械制造业B 采矿冶铁业C 交通运输业D 棉纺织业3、成功地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的人是()A 瓦特B 凯伊C 哈格里夫斯D 史蒂芬森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开始的。
A 火车B 汽船C 机器D 钢铁5、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是()A 珍妮机B 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汽船6、改良蒸汽机是由()发明的。
A 瓦特B 富尔顿C 哈格里夫斯D 史蒂芬森7、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铁器时代 D信息时代8、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的是()A英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 D日本人9、“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
A 瓦特B 富尔顿C 哈格里夫斯D 史蒂芬森10、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前后。
A1760年 B1840年 C1825年 D1785年1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先始于()。
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12、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业老板查理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A 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营数据B 驾驶汽车欣赏伦敦夜景C 搭乘蒸汽机车外出考察D 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13、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它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4普罗米修斯(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4普罗米修斯(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文简介本文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14普罗米修斯》。
描写了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火的故事。
本文旨在教育孩子为人类作出奉献,追求文明和进步。
二、课文分析(一)阅读理解1.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答:普罗米修斯将火带给了人类,使人类可以取暖、煮饭、制作器物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
2.文中人名“克洛诺斯”代表什么?答:克洛诺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时间之神,这里表示时间的历史长河。
3.文中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指的是什么?答:指希腊神话中的“伊利亚特”,是特洛伊城战争的另一个名称。
4.普罗米修斯说“领导者是错的,但人民是对的。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答:领导者有时犯错误,但人民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领导者需要坚持人民利益,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语言分析本文语言简单易懂,富有意义。
通过对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的描写,突出了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使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寓意深刻。
(三)写作分析本文结构简单清晰,分为了“原因的交代”、“人质的请求”、“普罗米修斯的贡献”、“报应的严惩”和“结尾的警示”等五个部分。
语言有节奏,拥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警示性,充满哲理意味。
三、思考探究1.你在学习本文时,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答:本文表现出普罗米修斯的大爱与奉献精神,表达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必然趋势,使我深刻地领会到了为人类贡献的重要性。
2.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启示了我要勇于为人类奉献自己的力量,追求文明和进步,同时也要学会为人民利益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拓展练习1.参考文献•郭岩. 希腊神话故事[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4.2.拓展阅读•孙中山.《三民主义》.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余秋雨.《文化苦旅》. 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五、课后作业1.做出点评:你对课文《14普罗米修斯》的评价是什么?2.阅读《希腊神话故事》一书,选择自己较为喜欢的一则故事,用不少于300字的篇幅来叙述它,描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表达自己对其的思考和体会。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4 课《普罗米修斯》。
【设计思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探究,完成共同阅读目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
文章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因拿取了火种给人类,受到众神领袖宙斯严厉的惩罚,可他不屈不挠,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搭救,终于重获自由。
文本故事内容非常感人,人物形象也丰满逼真。
但毕竟是古希腊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时空差距。
因此,教师要会捕捉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一些直观画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孩子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进而体会人物形象,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并且都比较喜欢听神话故事。
文中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曲折的情节,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他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典范,更是让孩子们对他情有独钟。
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神话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斯、惨”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
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4《普罗米修斯》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4《普罗米修斯》名师优质课导
学案
导学目标
1.能理解并复述《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内容。
2.能理解文中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智慧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勇敢品质。
课前准备
1.黑板、粉笔和擦拭布。
2.课文《普罗米修斯》的复印件。
3.学生课本和笔。
导学过程
1.引入
–讲师简要介绍《普罗米修斯》讲述了什么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理解故事
–让学生跟读课文,了解故事细节。
–讨论:普罗米修斯是如何向神灵挑战,为人类带来火种的?
3.品质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智慧代表了什么品质。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他为何不畏惧神灵,带来火种?
4.道德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勇敢品质。
–举例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勇敢的行为。
5.小结
–总结课文要点,强调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智慧对于人类的意义。
6.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体会勇敢品质的重要性。
学生反馈
1.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普罗米修斯的勇气有什么看法?
–在生活中,你认为勇敢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2.收集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勇敢品质的理解和认识。
这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普罗米修斯》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提升他们的品质素养。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学习目标1、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
2、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一战后,意大利,政治混乱,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乘机组织2.建立标志:年,向罗马进军3.对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对外醉心于4.对外扩张:1935年,意大利侵略(二)、德国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2)以希特勒为首的利用民众对的不满,煽动,赢得了广泛支持。
2.建立标志: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内政策(1)利用,打击共产党。
(2)解散一切工会。
(3)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4)残酷迫害犹太人。
(5)大力发展,积极扩军备战4.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1936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2)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国内外矛盾激化(3)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2.建立标志:1936年,____ ____上台组阁,______ __战争策源地形成3.对外扩张:(1)加紧扩充军备,制定(2)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四、合作探究1、填表国别背景人物建立时间建立标志意大利德国日本2、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五、知识检测1.希特勒在哪个国家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的统治?()A.日本B.德国C.意大利D.法国2.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受此影响()A.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B.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正式形成C.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3.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不同之处是()A.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的B.对外推行侵略扩张C.对内实行独裁统治D.疯狂扩军备战4.1936年,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A.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轴心国集团B.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C.日本发生的“二二六”兵变D.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5.下列事件与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6.日本法西斯主义不同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主要特点是()A.对外侵略扩张B.对内独裁统治C.反对共产国际运动D.以军部为核心参考答案:三、自主学习(一)1、经济衰退工农运动墨索里尼法西斯党 2、1922 法西斯党徒3、独裁统治领土扩张4、埃塞俄比亚(二)1、经济危机加剧纳粹党《凡尔赛条约》复仇情绪 2、希特勒3、“国会纵火案”大量进步书籍军事工业 4、义务兵役制奥地利(三)1、受到重创军部 2、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3、《国策基准》四、合作探究1、一战后,经济衰退墨索里尼 1922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经济危机希特勒 1933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经济危机广田弘毅 1936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五、知识检测1-6 BCADAD。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2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脉络】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
借外债。
4.影响:二、义和团运动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当堂巩固】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5.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7.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8.《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四课导学案2

板山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导学案备课人:徐小兰备课时间:2015年10月26日授课时间:10月27日课题让它们自由生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在理清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图片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假设与提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感受日内瓦的美丽,懂得要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内瓦的美丽,懂得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不能很形象地体会日内瓦的美,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在城市里让野草和小鸟繁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当堂检测一、温故知新1、回忆上节课内容,哪几段写了让野草自由生息?哪几段写了让小鸟自由生息?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1)读课文第5——6自然段,用----划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都有哪些鸟儿在这里自由生息?它们是怎样自由生息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3)具体写了哪种鸟儿的自由生息?你是从哪些具体句子感受到它们的自由生息的?三、合作探究1、我们一般城市对待野草的态度是如何的呢?但是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却不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对待野草的呢?2、指导读(3-4)段,说说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3、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四、展示质疑1、请同学们学过课文后来填一填这个句子,_____让____和____在______自由生息。
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内瓦人与物和谐相处,这座城市闻名遐迩的原因是什么?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学文后的想法。
五、当堂检测一、我会拼,也会写。
càn làn zhào yào jìng j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biàn huà fèi téng________ ________2、照样子,写词语例:干干净净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3、你能为我们的城市美化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吗?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普罗米修斯》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普罗米修斯》导学案1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火种、敬佩、违抗、驱赶”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习准备读课文,按要求做好预习。
一、自主学习1.看拼音,写词语。
huǒ yàn lǐnɡ xiùchénɡ fájìnɡ pèi( ) ( ) ( ) ( )qiú ráo wéi kànɡɡuān yāsuǒ liàn hěn xīn(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焰()饶()抗()锁()滔()浇()杭()琐()桩()袖()狠()膝()脏()油()很()漆()3.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合作探究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拿取火种?2、普罗米修斯从谁那儿拿到火种,带到了哪儿?有什么作用?3、普罗米修斯遭受到哪些残酷的惩罚?表现怎样?谁救了普罗米修斯?4、你知道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吗?三、课堂小练笔: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他既三四、测评反馈1、根据诸神特点,连线。
有正义感,但很软弱。
宙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赫拉克勒斯有力气,有正义感,敢作敢为。
普罗米修斯有正义感,坚定、无畏。
火神2.将下列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普罗米修斯坚定地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2)火神悄悄地对普罗米修斯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导学案2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第14课《白公鹅》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自主学习:
一、我学会的生词有
二、合作探究
1.《白鹅》和《白公鹅》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围绕总写句()从三个方面()、()、( )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
2.《白鹅》和《白公鹅》同样是写“步态”,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
2、为什么说“这只白公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因为( )
A、白公鹅很白。
B、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
C、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D、它偷了“我”的鱼饵。
四、照样子补充词语。
不( 慌 )不( 忙 ) 无( )无( ) 不( )不( ) 自( )自( ) ( )武( )威 ( )人( )目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姿势 ( )的路 ( )的世界( )的腔调 ( )的河岸( )的沙滩六、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声音延长
C、表示话题转移
1、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
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 )
2、大白鹅“嘎——嘎——”地叫着。
( )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
有时它率领
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渔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打打翅膀,互相嬉戏。
( )
2、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
( )
3、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
的派头。
( )
课外阅读训练读短文,回答问题。
野牛
野牛的老家主要在我国西南山区,主要生活在草木繁茂的山腰或山脚下。
野牛怕热。
夏季早晚出来活动,中午躲在树林里睡觉。
野牛也怕冷。
冬季就到山顶上去吃竹叶,晒太阳。
野牛喜欢群体生活。
头牛前,按大、中、小排列,很守纪律。
万一有伙伴失散,不管跑多远,都要冒着危险去寻找,野牛是多么团结呀!稍有风吹草动,就一齐站住不动,发现敌情马上散开,野牛的警惕性是十分高的。
遇上天敌豺狗子,野牛们就屁股靠拢岩石或大树,一齐对付敌人。
1、从这段短文中我了解到了野牛( )、()、()、( )的生活习性。
2、野牛的老家主要在(),它喜欢生活在()。
3、野牛是怎样对付敌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