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
《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

《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语言的演变》教案篇1真话难说蒋子龙一位尚不足60岁的作家住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现代医疗技术的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
已无法做手术,也没必要了。
家属却坚决要求医生给开一刀,不能白白等死。
现代医疗技术无论多么先进,终归是隔皮看瓤,打开后万一还有希望呢! 把毒瘤多少切去一点,总比一点不切要好吧? 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慰病人。
家属告诉他是肺里长了个良性小瘤子,如果不手术,关于良性的谎言岂不就得戳穿? 家属还请求作家协会出面,以组织的名义要求医院给实施手术。
于是我们也加入撒谎的行列。
医生虽然明知手术对病人有害无益,也只能答应病人家属和所在单位的请求。
因为他们也是撒谎者,从一开始就和家属一起向病人隐瞒了真实病情。
哪一个癌症患者的家属不是这样做的呢?从谎言变成了行动,病人的身体被切开了,跟医生预料的一样,决无手术的可能了。
原样又缝合起来。
绝症在身的病人又白挨了一刀,损伤了元气。
得到的只是一句新谎言:手术很成功,很快就会好的。
所有到医院看望他的人不仅重复着家属提示的谎言,还即兴创造出一些新的谎言。
包括他家的小孩子,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态说着大模大样的谎话。
没有一个人为此感到有什么不安。
相反倒有一种神圣感,一种悲壮感,都在扮演保护他的角色。
大家心安理得地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是为了他好,怎么骗他都没有关系。
自以为比对方强大,可以撒谎,出于同情对方,为了让他高兴,也可以撒谎。
他的生活被谎言包围着,也许他的余生就得靠这些谎言支撑着。
他的精神居然真的好起来,要求看文件;给医生写了感谢信;提出了病好后挂职深入生活的计划;要求再分给他一套房子,他的孩子多,已经给过他两次房子都不够用;要求专业职务评定委员会把他由二级作家升为一级作家……他的全部要求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人们无法拒绝一个不久于人世的人。
这些应允又是不可能马上都能兑现的。
正因为用不着兑现,别人才答应得那么痛快。
为什么欺骗一个快死的人就不觉得是缺德呢? 因为说谎的动机是善良的。
语言的演变优秀教案

【篇一】语言的演变优秀教案6《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教学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小组活动、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变现象冯巩有段相声说过去叫出租车,现在叫"的";过去叫汗衫,现在叫"T";过去叫情人,现在叫"蜜"之类,亦庄亦谐,意蕴顿增,传神有趣而耐人寻味。
今昔叫法大异其趣的,还可列出一长串过去叫点子,现在叫创意;过去叫减价, 现在叫甩卖;过去叫跑龙套,现在叫友情客串;过去叫关系密切,现在叫零距离接触;过去叫瘦弱,现在叫骨感;过去叫半老徐娘,现在叫资深美人;过去叫很痛快,现在叫爽歪歪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同一事物因世异时移,表述时则变了说法。
其实只要留意,"过去式"嫗变为"现在式"的现象,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地展示了古今语言的这一特征。
二、整体思路教师出示题目,小组讨论、合作抢答。
1.在速读的基础上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即课文的中心句。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全文。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①语言是变化的②相信外面2 •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的’有余7 〃之〃「者7H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语言的演变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演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理解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变体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语言多样性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语言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演变概述: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种类、语言的演变过程。
2. 语言的接触与变化:语言接触的概念、语言接触导致的变化、语言接触的实例。
3. 语言的内在变化:语音变化、形态变化、句法变化。
4. 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
5. 语言演变的影响:语言演变对交流、文化传承、社会认同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语言接触实例,让学生理解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言的演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语言学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支持。
2. 案例材料:收集具体的语言接触实例和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演变的要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他们对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演变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小论文、研究报告等,评估学生对语言演变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面评估学生对语言演变知识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语言的演变概述,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种类和演变过程。
2. 第二课时:讲解语言的接触与变化,分析语言接触的概念、导致的变化和实例。
语言的演变教案说课稿

语言的演变教案说课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是不断变化的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演变过程第二章:语言的演变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原因: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语言演变的影响:交流、思维和文化传承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演变的原因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演变的影响第三章:语言的演变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演变的特点3.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过程: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变化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区域性和时代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演变的过程和特点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语言经历第四章:语言的演变与文化交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演变对文化交流的影响4.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语言演变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促进交流、影响文化传承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演变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和影响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五章:语言的演变与教育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对教育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要适应语言演变的需求教育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传承语言文化、培养语言能力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演变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第六章:语言的演变与媒体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媒体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新媒体对语言使用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传统媒体对语言演变的影响:书籍、报纸、电影等新媒体对语言演变的影响:互联网、社交媒体、网络用语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实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现象,让学生理解其对语言的影响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全球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演变让学生认识到全球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全球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国际交流的增加、多语言环境的普及全球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新词汇的创造、语言融合的趋势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球化对语言使用和演变的影响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经历第八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政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政策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护作用8.2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标准化、规范化、保护方言等语言政策的社会意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文化多样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和社会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言政策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施效果第九章:语言的演变与技术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对语言使用的改变9.2 教学内容:技术发展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输入法、语音识别、翻译工具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发展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和的语言使用实操演示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相关技术,感受其对语言的影响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言演变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展望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主要特点和趋势语言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全球化、新技术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言演变的主要知识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语言未来发展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语言的演变与媒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媒体如何塑造和反映了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语言演变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二章:语言的定义与特点2.1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特点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三章:语言的演变过程3.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原因语音演变的类型与实例语法演变的类型与实例3.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3.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四章:语言演变的影响4.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对交际的影响语言演变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语言演变对教育的影响4.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五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政策5.1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的概念与类型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我国的语言政策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5.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5.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六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接触6.1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概念语言接触的类型与实例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6.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七章:社会语言学的视角7.1 教学内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在语言演变研究中的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与方法7.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7.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八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技术8.1 教学内容语言技术的概念与发展语言技术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语言技术在未来语言演变中的作用8.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九章:跨文化交流与语言演变9.1 教学内容跨文化交流的概念与类型跨文化交流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适应与变体9.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9.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章:语言演变的前景与挑战10.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发展趋势语言演变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应对语言演变挑战的策略与方法10.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一章:语言演变与个体差异11.1 教学内容语言习得与语言演变的关系个体差异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语言演变中的年龄、性别和地域因素11.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11.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二章:语言演变与语言保护12.1 教学内容语言保护的定义与意义语言演变中对弱势语言的保护措施语言保护与语言多样性的关系1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三章:语言演变与全球化的影响13.1 教学内容全球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扩散与接触全球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13.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13.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四章:语言演变与教育14.1 教学内容语言教育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语言教育政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语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4.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讨论语言演变的重要性和影响展望未来语言演变的研究方向15.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5.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语言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创造性、结构性、时空限制等特点。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演变过程和原因。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1.4.2 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1.4.3 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介绍语言的演变过程,包括语音变化、语法规则的改变、新词汇的产生等,并解释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1.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比较法:比较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和共同点。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4.2 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原始语言到现代语言的演变。
2.4.3 讲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介绍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包括汉语、英语、法语等,并分析其原因。
2.4.4 比较练习:让学生进行比较练习,找出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和共同点。
第三章:语言的语音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语音变化实例。
3.2 教学内容: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语音变化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音变化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法:分析语音变化实例,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语音变化。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语音变化。
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的演变概念;2.理解语言的演变原因;3.掌握语言演变的历史背景;4.能够举例说明语言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内容1.语言的演变概念–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语言的分类–语言的演变定义2.语言的演变原因–人类的智力进化–人类的社会发展–人类的大迁徙–科技的进步3.语言演变的历史背景–古代文明语言的演变–中古时期语言的演变–现代语言的演变4.语言演变的实例–历史时期文字的演变–不同方言的演变–当代网络语言的发展三、教学工具1.电子白板2.讲义3.PPT四、教学步骤1.引入: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课堂打卡–引导学生谈谈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2.语言的分类–简要介绍各种语言分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语言的特点3.语言的演变定义–详细介绍语言的演变概念–比较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的区别4.语言的演变原因–介绍语言演变的原因–讨论不同历史背景下语言的演变5.语言演变的历史背景–分别介绍古代、中古、现代语言的演变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各时期的语言特点6.语言演变的实例–以历史时期文字、方言、网络语言为例–比较不同实例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语言的发展趋势7.总结–小结今天的知识点–出题检测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五、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种语言为参照,写一篇文章探究该语言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介绍语言的演变概念、原因、历史背景和实例,主要涉及语言的定义和特征、不同语言的分类、语言演变的定义和原因,以及历史时期文字、方言、网络语言等实例。
在教学中,本教案采用引导学生思考和示范举例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语言演变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注重多维教学,如口头、书面、视觉、听觉等方式相结合,以增强教学效果。
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培养学生对语言演变的敏感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语言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语言演变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2.教学难点:语言演变的具体实例分析,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演变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吗?语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2.语言演变的基本概念(1)讲解:语言演变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
(2)举例: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
3.语言演变的过程1.语音演变:如声母、韵母、声调的变化。
2.词汇演变:如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
3.语法演变:如句式、语法结构的变化。
(2)案例分析:以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为例,分析语言演变的过程。
4.语言演变对现代汉语的影响1.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
2.使现代汉语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促进了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语言演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5.关注语言演变现象(1)讲解: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关注语言演变现象,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2)举例:网络语言、方言、外来词等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3)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现象。
(2)作业:收集并整理一些语言演变现象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语言演变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关注语言演变现象,培养他们对我国语言文化的热爱。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语言演变的具体细节,如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化。
对话示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椅子”在古代叫什么吗?生:不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教学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小组活动、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语变现象
冯巩有段相声说:过去叫出租车,现在叫“的”;过去叫汗衫,现在叫“T”;过去叫情人,现在叫“蜜”之类,亦庄亦谐,意蕴顿增,传神有趣而耐人寻味。
今昔叫法大异其趣的,还可列出一长串:过去叫点子,现在叫创意;过去叫减价,现在叫甩卖;过去叫跑龙套,现在叫友情客串;过去叫关系密切,现在叫零距离接触;过去叫瘦弱,现在叫骨感;过去叫半老徐娘,现在叫资深美人;过去叫很痛快,现在叫爽歪歪……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同一事物因世异时移,表述时则变了说法。
其实只要留意,“过去式”嬗变为“现在式”的现象,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地展示了古今语言的这一特征。
二、整体思路
教师出示题目,小组讨论、合作抢答。
1.在速读的基础上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即课文的中心句。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全文。
2.全文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明确:①语言是变化的②语汇的变化③语音、语法的变化
第一部分总说语言演变的概貌,第二、三部分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局部进行具体说明,全文结构表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概貌到具体,条理特别清晰。
3.“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为什么课文先从语
汇说起?
明确:这是因为,比较起来,语汇的变化比语音、语法更快。
三、同声翻译
第一部分:情境活动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眣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孰与徐公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第一组任务:逐句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文字。
第二组任务:解释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有所不同的字。
第三组任务:按三种形式归类
1.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
古: 形貌衣镜妻自信外
↓↓↓↓↓↓↓↓↓
今: 体形容貌衣服镜子妻子自己相信外面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的:
“有余”、“之”、“者”、“美”、“而”、“与”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修(长)、服(穿、戴)、谓(对……说)、其、公(尊称)、及(比得上)、君(尊称)、也(助词)、旦、之(他)、若(比得上)、尺
四、课堂小结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
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
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
五、作业
列出第二部分提纲。
第二课时
一、质疑激趣──古今异变
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中的“斜”字,有的读物注音(xié),有的读物注音(xiá)。
《回乡偶书》中的“衰”也是如此,有的人读“cuī”,有的人则读“shuāi”。
北朝民歌《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一句中的“野”字原读yǎ,现改读yě。
那么,正确的读音到底是哪个?还是两个读音都正确?
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结论。
导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
样。
从古到今,不仅语音产生变化,语法、语汇都在不断演变着。
二、点击重点——语汇演变
活动一:语汇归类游戏
出示文中列举的典型词语(四套相同卡片):
骐、氚、巧克力、床、江、信、很、行、出恭
活动目的:熟悉课文,深入语境,学会速读和跳读。
活动要求:参照课文,四个小组迅速将这些词语按要求(课后练习四)归类。
完成又快又好的小组负责展示。
其他小组或补充、或纠错。
活动二:分工合作列提纲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迅速找出每一段承载作者观点的语句。
依据这些承载作者观点的语句,相互讨论,列出提纲,并举出典型例子。
完成最快的小组展示:
(1)语汇的消长
旧词消失: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新词出现:有些字眼儿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 氘、氚、氖、氢、氧、氩、氮……
外来词渗透: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
(2)古今词义的变化
词义缩小:“几”、“床”等;词义扩大:“江”、“河”等;
词义转移:“涕”、“信”等;词义弱化:“很”、“普遍”等。
(3)事物名称的改变
词语替换:古代说“食”,现代说“吃”;古代说“服”或“衣”,现代说“穿”;古代说“居”,现代说“住”;古代说“行”,现代说“走”。
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大便”、“小便”、“解手”、“出恭”。
活动三:质疑探究
将第二部分中不懂的语汇归结起来,组间互问,教师评判。
三、淡化难点——语法语音
练习一:语法的变化
翻译下列句子:(1)吾谁欺?(2)不我知。
译文:(1)我欺骗了谁? (2)不了解我。
结论: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古今语序的变化。
语法的变化小,只表现在语序;语音的变化大,表现在声母、韵母、
声调。
练习二:语音的流变
读《春望》,标出它的韵脚(押韵的韵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押韵的韵母: 深shēn、心xīn、金jīn、簪zān ,这四个字的韵母,照今天的读法,只有金、心同韵,都在侵部。
这说明语音的确在变化。
四、体悟妙法——说明方法
(一)一读课文,弄清分类说明。
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
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
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
尽管文章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给人的印象都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二)二读课文,了解举例类型。
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
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
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这样说明给人的印象深刻,而且通俗易懂,所说的道理也容易被人接受。
(三)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
讲“江、河”的词义变化时,先指出“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然后说明它们“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
讲语法变化时,也是先写出文言文,然后再写现代汉语的说法。
由于运用了对比方法,就更鲜明、更具体地说明了古今汉语的变化。
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
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五、课文小结语言,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上,但它的本质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规律,却知道得很少。
它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很难讲明白。
今天学的这篇文章以汉语为例,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
懂得了这些,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继承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六、作业以“古今汉语”为主题,个人或分组办一份小报,然后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