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浪游记快》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从学校、学校、高中到高校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状况特别的多,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学问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忙到我们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篇1《石渠记》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之而去。
【解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4分)(1) 民桥其上() (2 )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谭()(4)心乐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分)【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4分)【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观鱼和巡游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小题1】(1)桥: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
(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漂亮悦耳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掩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漂浮。
(2分)【小题1】甲文:清亮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清亮透亮,水声动听。
小石潭记的阅读题及答案(3篇)

小石潭记的阅读题及答案(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这3篇小石潭记的阅读题及答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每小题3分,共9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
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D.本文语言凝练。
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_________________(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3)北堕小谭_________________(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B.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落入(4)弯曲,翻卷2.C3.(1)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练习题了,借助练习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一份好的练习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篁(huáng) 佩(pèi) 洌(liè) 坻( chí )屿( yǔ )佁(yǐ) 翕( xī ) 邃( suì)寥( liáo )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kān)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看见⑵隔篁竹竹林⑶如鸣佩环好像⑷心乐之以……为乐⑸水尤清洌格外清澈⑹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动词而,表承接,不译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⑻参差披拂高低不平⑼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大概左右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向下映⑾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⑿俶尔远逝忽然⒀似与游者相乐嬉戏,逗乐⒁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⒂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使……寒悄怆:忧伤的样子幽:幽静邃:深远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凄清,冷清停留副词,就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连词,表顺承,不译离开⒅隶而从者随从跟随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全唐文》,作者_柳宗元_,字__子厚__,唐代__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小石潭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为岩。
青树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阅读题目】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竹卷( )石底以出为(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 ( )忽幽( ) 犬牙差( )互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篇一」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隔篁竹()②参差披拂()③佁然不动()④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2.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犬牙差互()③隶而从者()3.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以其境过清D.因以为号焉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6.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huánɡ ②cēn cī ③yǐ ④chù ⑤xī2.①大概,大约②互相交错③随从3.C4.①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②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潭中景物、小溪源流6.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凄苦)说明了作者志向难酬,觉得触景生情。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练习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练习题与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理解练习题五阅读课文理解回答。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2小石潭的四奇:3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5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篁竹”指什么?“如鸣珮环”是指什么?7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那些实景?9“全石以为底”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0第二段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11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镜头?12第二段中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13作者对潭中游鱼自由快乐的状态进行描写,其中有何深意?1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小溪的“明灭可见”的?15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1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可能有何寓意?1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8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声音和形态,请从文中把比喻句找出来,并分别指明什么是本体和喻体?19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所作,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请摘出文中暗示他当时心境的语句。
20作者在本文中是怎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2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22作者在写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3联系背景谈一谈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问什么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觉?24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25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6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精细、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出四幅令人惊叹的奇特画面,都是什么?六拓展开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浪游记快①
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
其人②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
”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③,洞然见天。
俯首下视,腿软欲堕。
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
其人叹曰:“壮哉!游
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
”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
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选自《浮生六记·卷四》)(注释)①选段写去朋友处借钱的返途中游虞山的经历。
②其人:指路上遇到的游人。
③罅(xià):缝隙,裂缝。
12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12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循.山脚()
A.通“巡”,巡视 B.顺着 C.抚摩 D.遵循、沿袭
⑵怀之归寓.()
A.居住 B.寄托 C.通“遇” D.居住的地方1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
___________________
12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小石潭的特征,非常真切。
B.(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吴均《与
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C.(乙)文中高山险峻,作者下去时小心翼翼,背靠着山壁,依靠着藤蔓才下来。
D.(乙)文作者下山后,邀请同行的游人到野店饮了三杯酒,感谢他之前提醒“无径可登”。
126.(甲)(乙)两文都叙述了作者探山访水的经历和感受。
(甲)文中柳宗元起初“心乐之”,最后却说“不可久居”;(乙)文中沈复“未得遍游”,最后却说“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请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分别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案】
122.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123.⑴B ⑵D
124.⑴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⑵厉害啊!游玩的兴致如此高,我还没有见到有像你这样的人。
125.B
126.甲文中作者探山访水原是想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因遭贬谪而带来的抑郁悲伤的心情,可惜寄情山水只能一时“心乐之”,小石潭周边环境的凄清冷寂立刻触发了他内心的忧伤,这种忧伤难以自抑,所以,作者认为此地“不可久居”,选择离去。
乙文中作者虽遭遇困境,陷于愁苦,但依然游兴满满。
他不顾山势险峻,到达无路之山巅,寻
幽探胜。
后来“未得遍游”满心遗憾和失落,这是出于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最后感叹“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更足见他热爱山水、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