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1.2.1离子键(教案)

1.2.1离子键(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离子键
1、定义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离子之间相互结合而形成的键。
2、离子键的特点
(1)离子键是一种短暂的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键,但不会对原有键
的结构进行改变。
(2)离子键的力量相当微弱,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可以使离子键迅速破坏,并释放出
离子。
(3)离子键的作用是由离异离子质量不同引起的。
质量大的离子在离子键中具有更
强的作用力,即重离子比较稳定。
第二节离子键的形成
1、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是重离子拆分条件显著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拆分,并形成离子键。
(1)离子的影响:离子的大小,电荷强度,阳离子比阴离子更容易形成离子键。
(2)外界因素:温度、压强等,低温为临界点,温度越低离子键形成的机会越少。
(1)离子键可以广泛应用于制药,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滞留时间;
(2)离子键可以用于纸浆制造,增加纸浆的湿性、强度和粘结性;
(3)离子键可以应用于涂料,增加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离子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的特点、作用原理、影响因
素以及应用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
之后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

第四节化学键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
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本节教学方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
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化学键(chemical bond)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学生: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锌氯化镁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剧烈燃烧B、发出黄色的火焰C、产生大量白烟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影幕显示5]2Na + Cl2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影幕显示]NaCl形成的微观过程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影幕显示5]思考: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分析:1 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相互吸引作用2阴阳离子间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教学设计

4.撰写一篇关于离子键与共价键异同点的科普文章,要求语言简练、生动,便于让未学习化学的读者理解这两种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共价键,那么你们知道还有什么类型的化学键吗?”
2.展示互动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粒子之间会发生什么?”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化学键——离子键,它和共价键有什么不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强化命名及化学式书写的训练,采用分类、,让学生了解离子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5.掌握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规律,能够判断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探究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能够运用分类法、比较法等方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3.能够运用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科学思维,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
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演示,提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化学乐趣。
(2)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与实质。
2.教学难点: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探现象究实验方程式【讨论】请同学们试着从原子结构的角小组度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讨【得出结论】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有1 个论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失去一个电子。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有7 个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得到1 个电子。
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1 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学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
习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新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与钠和氯气知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
离子键公开课学案(精)

离子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以及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普通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子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教学过程】一、化学键12.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之间存在的。
常见的化学键有、和金属键。
[氯化钠的形成]二、离子键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包括和叫做离子键。
(1 成键微粒: 阳离子: 阴离子:(2 成键元素: (3 成键本质:(4 存在范围:、、是离子化合物。
注:①离子化合物中(填“一定”或者“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填“一定”或者“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③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三、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者来表示原子电子的式子, 电子式可以简明地表示出原子、离子、化合物的组成。
1、原子的电子式:如:2、离子的电子式:(1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直接用表示,如Ca2+的电子式就是Ca2+(2 阴离子的电子式:写成[ ]n- 的形式,如(3 复杂离子的电子式:暂时略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练习2 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AB 型NaCl CaOAB2 型MgCl2MgF2A2B 型K2S K 2O注: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相间写,相同离子不能合并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规则:左侧写原子的电子式右侧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不能用=弧形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也可以不标注:箭头左侧相同的微粒可以合并,箭头右侧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 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ⅠA 族和ⅦA 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彻底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凡金属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B.原子间先通过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后, 阴阳离子间才干形成离子键C.具有强得电子能力的原子与具有强失电子能力的原子相遇时能形成离子键D.普通情况下,活泼金属(IA、ⅡA 族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ⅥA、ⅦA 族非金属它们之间化合时,郡易形成离子键(3.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时能导电(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5.下列微粒电子式错误的是(6.下列各类物质中不可以含有离子键的是A.酸B.盐C.碱D.气态氢化物(7.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可能是A.MgCl2B.Na2OC.KClD.KF(8.下列物质中,有氧离子存在的是A.H2OB.MgOC.KClO3D.O2(9.X 和Y 两元素的单质能化合生成XY 型离子化合物,则X、Y 可能位于A. ⅠA 族和ⅥA 族B. ⅡA 族和ⅥA 族C. ⅡA 族和ⅦA 族D.ⅥA 族和ⅦA 族(10.根据选项所提供的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间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A.18、19B.11、13C.6 、16D.12、1711.元素X 的原子获得3 个电子或者元素Y 的原子失去2 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 两种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肥西中学沈宏柱一、本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本节教材简析本节教材是第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五节,前四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化学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离子键的概念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
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本节教学方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五、教具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结构知识,为什么100多种元素的原子可以形成1000多种形形色色的物质?原子是怎样结合的?为什么氢分子是双原子分子而氦分子是单原子分子?为什么物质的性质不同呢?本节课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来讨论在构成物质时的相互作用,学习化学键及离子键等知识。
[影幕显示1]第五节 离子键[影幕显示2]本节教学要求(内容同前面向1,并讲述) [影幕显示3]一、化学键/1.定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化学键的定义] [影幕显示4](以热字打出化学键的定义)[影幕显示5](两个水分子的图示;讲解化学键定义,以汽化温度为100℃<物理变化>,而1000℃以上才有不到1%分钟成H 2和O 2为例说明不定义中“相邻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内涵。
)[影幕显示6]2. 成因:原子趋向于稳定结构;原子间强烈作用,体系能量降低(边讲解)。
[影幕显示7]3. 分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公开课教案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公开课教案引言:在化学中,离子键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化学键类型。
它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所形成的。
本节课主要介绍离子键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以及相关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一、离子键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正离子通常是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它们往往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负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原子或非金属离子,它们往往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离子键的形成使得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二、离子键的形成机制离子键的形成可以通过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来实现。
当一个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形成正离子,具有正电荷。
同时,一个非金属原子获得这些电子,并形成负离子,具有负电荷。
由于相反电荷之间的互相吸引,正离子和负离子被束缚在一起,形成一个离子晶体。
三、离子键的性质1. 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这是因为需要克服离子之间的强电荷相互作用力才能分解离子晶体。
2. 离子化合物通常是固体,具有晶体的结构。
3. 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会导电。
这是因为水分子能够将离子吸引离开晶体,并形成水合离子。
4. 离子键的性质取决于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大小和电荷。
正离子电荷越大、负离子的电荷越小,离子键越强。
四、离子键的应用离子键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氢根离子。
这些离子通过离子键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钠,给饮料带来了咸味。
2. 盐的结构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盐在食品加工、烹调和保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它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
硫酸铜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4. 氟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牙膏成分,它通过离子键将氟离子与钠离子结合在一起。
氟离子能够有效地预防龋齿。
4.3.1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简单规则②简单阴离子得到电子后最外层一般为8电子结构,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 电子,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注明所带电荷数
离子
示例 Na+
Mg2+
Al3+
离子 化合物
书写 规则
示例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相同的离子不合 并,阴阳离子间隔排列。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反应物是原子的电子式;生成物是离子化合物
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但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⑤__⑥___⑩_____。
【小结】
【综合应用】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 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含阴、阳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 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学习问题导航
13、物质导电的条件是什么? 14、NaCl固体能导电吗?它在什么条件下能导电?
注意: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不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
A 【学以致用】4、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一定可以导电
【试一试】根据教材107页的有关内容,您能尝试写出以下物质的 电子式吗?
H O Mg2+ Br— K2O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
书写 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写在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上
原子 规则 示例
书写 ①简单阳离子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其电子式就是阳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
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
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思考: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分析:1 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相互吸引作用2阴阳离子间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当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阴阳离子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静电引力=静电斥力)
[影幕显示]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讲解并分析离子键的定义: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静电斥)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过度: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只表示元素最外层电子的式子------电子式。
[影幕显示]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
式子,叫电子式。
并举例讲解
讲解:(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
示。
(2)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要在元素、
符号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3)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强调: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电子,并用[ ]括起来,还要标所带的负
电荷数(两标一括)。
[课堂练习] 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钾原子,钾离子,钙离子,硫原子,硫离子
讲解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规则,并举例讲解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CaO MgF2
过度:我们引入电子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下面我们就可
以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影幕显示]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强调:1、离子必须标明电荷,阴离子要用[ ]括起来;
2、箭头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合并,箭头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
3、不能把“→”写成“=”;
4、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课堂练习]
⑴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
⑵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本节总结:
1、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成键微粒,成键作用,成键条件。
3 电子式的书写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布置作业]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MgCl2Na2S CaO
2、预习共价键。
[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