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的常识
伤口的健康教育

伤口的健康教育
伤口的健康护理:正确清洁和处理方法
伤口是指因外力导致皮肤或组织受损而形成的创面。
为了加速伤口的愈合和防止感染,正确的清洁和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伤口的健康护理的一些建议:
1. 清洁:在处理伤口之前,务必先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双手。
然后,用纱布或干净的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以去除任何污垢或血液。
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因为这可能会刺激伤口。
2. 止血:如果伤口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地直接按压在伤口上,以控制出血。
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如果出血无法止住或伤口很深,请立即就医。
3. 抗菌药膏:在清洁干净的伤口上涂抹一层抗菌药膏有助于预防感染。
选择不合适的抗菌药膏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因此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4. 覆盖:用无菌敷料或绷带轻轻地覆盖伤口,以保护伤口并防止细菌侵入。
更换敷料时,务必再次清洁双手。
5. 注意观察:定期检查伤口以确保没有感染的迹象,例如红肿、脓液、发热或疼痛加剧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就医。
6. 养护生活方式:伤口的愈合需要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请记住,对于深度或严重的伤口,尤其是动脉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
以上建议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小型伤口。
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伤口愈合是身体自身修复和恢复的生理过程。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正确的处理伤口和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保持伤口清洁: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是伤口愈合的关键。
在处理伤口前,先洗手并佩戴适当的手套。
用温开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轻柔地清洗伤口周围的皮肤。
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因为过热的水可能会伤害皮肤组织。
2. 行创面冲洗:伤口若有异物或污垢,应使用生理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以帮助清理伤口。
3. 创面缝合和闭合:对于较大的伤口,可能需要缝合或闭合来帮助伤口愈合。
伤口周围的皮肤应该是干燥、干净的。
通常情况下,缝合线应该保持在皮肤表面上,不要过紧或过松。
4. 创面敷料:在伤口缝合或闭合后,合适的创面敷料可以帮助伤口保持湿润和干净。
无菌敷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并提供适当的保护。
5. 避免自搔: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避免自搔伤口以免感染。
可以使用适当的敷料或药膏来减轻痒感。
6. 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伤口愈合非常重要。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锌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蛋白质是细胞修复和再生所需的基本成分,而维生素C和锌则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形成和伤口的愈合。
7. 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可以延缓伤口愈合,并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8.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可以干扰血液循环的正常功能,并延缓伤口愈合。
因此,应避免吸烟和饮酒。
9. 拆线时间选择:在创面缝合后,拆线时间的选择也很重要。
过早拆线可能导致伤口重新开放,而过迟拆线可能导致创面愈合时间延长。
因此,拆线时间应根据伤口的较好修复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10. 远离污染源:尽量避免环境中的污染源,如污浊的水或泥土,因为这些污染源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11. 保持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
充足的休息对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非常重要。
12.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让医生能够监测伤口的愈合进程,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指导和建议。
伤口愈合 的临床标准

伤口愈合的临床标准
伤口愈合是指人体受伤后,伤口愈合的过程。
一般来说,伤口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免疫力和恢复能力。
以下是伤口愈合的临床标准:
1. 伤口清洁:伤口应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清洁方法包括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冲洗,定期更换敷料等。
2. 伤口愈合时间:一般来说,创伤性手术的伤口愈合时间为7-14天,切口的伤口愈合时间为10-14天,而深部组织的伤口愈合时间可能会更长。
3. 伤口愈合方式:伤口愈合方式包括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和三期愈合。
一期愈合是指伤口直接缝合,适用于切口伤口。
二期愈合是指伤口缝合后留下一定的空隙让伤口自行愈合。
三期愈合是指创伤性手术后留下的大型伤口,会在数周内逐渐愈合。
4. 伤口感染:伤口感染是伤口愈合的重要问题。
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时,可能出现感染。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清洁伤口等。
通过以上的临床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伤口愈合的过程和方法,避免出现并发症和提高伤口愈合的质量。
- 1 -。
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伤口护理是指对皮肤或黏膜上的创伤进行处理和保护的过程。
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伤口护理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保持清洁伤口护理的首要原则是保持伤口的清洁。
在处理伤口之前,我们应该先洗净双手,或者戴上消毒手套。
使用温水和无菌盐水清洗伤口,可以去除伤口上的污垢和细菌。
同时,我们要避免使用肥皂、酒精和碘酒等刺激性物质来清洗伤口,以免对伤口造成更多的刺激和损伤。
2.止血对于有出血的伤口,我们需要先进行止血处理。
可以使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轻轻按压在伤口上,直到出血停止。
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较多,应该及时就医。
3.避免破坏结痂伤口结痂后,我们要避免用手抓挠或撕掉结痂,以免引起感染和延迟愈合。
如果结痂脱落,我们应该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外界污染。
4.使用适当的敷料对于较小的伤口,可以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无菌敷料可以保护伤口免受外界细菌的侵袭,并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
对于较大或较深的伤口,应该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和包扎。
5.定期更换敷料对于使用敷料覆盖的伤口,我们应该定期更换敷料,通常每天一次或根据医生的建议。
更换敷料时,我们应该先洗净双手,用无菌盐水清洗伤口,并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6.避免拉扯伤口在伤口痊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拉扯伤口,以免破坏新生的组织和延迟愈合。
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保持休息和伤口的稳定。
7.观察伤口情况在伤口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
如果伤口红肿、渗液增多、有异味或伤口边缘出现明显的破损,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该及时就医。
8.遵医嘱服药如果医生开具了药物治疗,我们应该按照医嘱规定进行服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等,可以帮助预防伤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9.保持良好的营养伤口的愈合需要身体有足够的营养支持。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伤口的修复和愈合。
伤口愈合详细资料大全

伤口愈合详细资料大全创伤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伤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分为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三期愈合3种类型。
分类,愈合过程,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分类根据受损组织的性质和处理情况,伤口愈合分为3种类型。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手术切口。
这种伤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表皮再生在24~48小时内可将伤口覆蓋。
肉芽组织在第三天就可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很快将伤口填满,5~6天胶原纤维形成(此时可以拆线),约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条线状瘢痕。
一期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少。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裂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这种伤口的愈合与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①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
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②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的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③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痂下愈合: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在痂下进行上述愈合过程。
待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脱落。
痂下愈合所需时间通常较无痂者长,因此时的表皮再生必须首先将痂皮溶解,然后才能向前生长。
痂皮由于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故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如果痂下渗出物较多,尤其是已有细菌感染时,痂皮反而成了渗出物引流排出的障碍,使感染加重,不利于愈合。
愈合过程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
下述是伤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急性炎症期: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出,故局部红肿。
伤口愈合理论(1)

伤口愈合理论(1)
伤口愈合理论
伤口愈合理论是指在人体受到外部伤害后,身体内部的免疫系统和细
胞治疗机制,会对伤口进行治愈的一种生理学机制。
伤口的治疗过程
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炎症、增生和重塑。
1. 炎症期
炎症期是伤口治疗的第一个阶段,通常会持续三到五天。
当免疫系统
及神经系统发现伤口时,就会立刻开始发起免疫反应,炎症细胞如中
性白细胞、巨噬细胞等会聚集在伤口周围,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伤口粘连,抵御细菌侵入。
在这一阶段,伴随着炎症的特定症状,如红肿、热痛、局部水肿等。
2. 增生期
当炎症逐渐缓解后,伤口治疗的第二个阶段就开始了,这个阶段可以
持续到几个月。
在这一阶段中,细胞治疗机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如
皮肤细胞、纤维细胞、毛细血管、胶原蛋白等都会在这一阶段增加,
彼此交织,形成一个更加稳定、强壮的组织。
同时,伤口内的毛细血
管也会不断增加,为下一阶段的重建做好准备。
3. 重塑期
当伤口治愈到一定程度时,痕痕期就开始了。
在这一阶段内,已经愈
合的伤口硬度和稳定性逐渐提高。
也是这个时候,疤痕开始变淡,并
且逐渐平滑,但是最终留下的疤痕和原来的皮肤不同,常常会由于连
续的结缔组织形成而略带凹凸不平。
总体而言,“伤口愈合理论”是一种非常精妙而又复杂的机制,它需要细胞、免疫系统和精细的治疗运作。
图片或视频能够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
另外,不同种类的伤害,如割伤,烧伤,瘢痕体外疗法等都会对愈合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理解这个过程和引导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现代伤口实用护理手册

现代伤口实用护理手册伤口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创伤,还是手术后的伤口,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
本手册将介绍现代伤口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实用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伤口的护理方法。
一、伤口的基本知识1.伤口的分类:伤口可分为开放性伤口和闭合性伤口。
开放性伤口是指皮肤及其下组织完全破裂,内脏暴露在外,常见于割伤、撕裂伤等;闭合性伤口是指皮肤未完全破裂,内部组织或器官未暴露在外,常见于挫伤、擦伤等。
2.伤口的愈合过程:伤口愈合主要经历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三个阶段。
在炎症期,伤口会出现红肿、渗液等现象,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病原体和坏死组织。
增生期是伤口愈合的主要阶段,此时新生的血管、纤维组织和上皮组织开始形成,伤口缩小并逐渐闭合。
在重塑期,伤口的组织结构继续发育和重塑,恢复正常的机能。
二、伤口护理的基本原则1.清洁:伤口护理的基础是保持伤口清洁。
每天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去除伤口周围的污垢和分泌物,并避免伤口受到污染。
2.消炎:如伤口有明显的红肿、渗液等炎症反应,可以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
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3.创面保持湿润:伤口愈合过程中,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增生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形成。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者湿润敷料等方法,但要避免使用过多的湿润剂,以免对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
4.保护:有些伤口需要保护,以防止再次受伤或感染。
使用适当的敷料和绷带,避免伤口受到外界的摩擦和压力,保持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燥和清洁。
三、伤口护理的实用技巧1.伤口包扎:对于开放性伤口,应首先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去除杂质。
然后涂抹适当的抗菌药膏,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
术后伤口的处理一般由医护人员负责,术后包扎要规范、严密,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2.伤口缝合:对于较深或较长的创口,医生可能会选择缝合伤口,加速伤口愈合。
手术后的伤口护理常识

手术后的伤口护理常识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伤口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加快伤口愈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手术后的伤口护理常识,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进行伤口护理。
一、保持伤口清洁手术后的伤口需要保持干净、清洁,以防止细菌的感染。
洗手后,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避免使用含酒精或碘酒等刺激性物质。
清洗时要注意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擦拭,并保持轻柔的力度,以免伤到伤口。
清洗完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灰尘和细菌的侵入。
二、定期更换敷料伤口敷料的更换是手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一般每天一次或根据伤口情况而定。
更换伤口敷料时,要注意洗手并采取无菌操作,以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同时,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情况,如有异味、渗液过多或伤口边缘发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三、避免碰撞和过度活动手术后的伤口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护,避免碰撞和过度活动,以免引起伤口裂开或感染。
在伤口上方的皮肤可以使用胶布或软绷带进行支撑,减少外力对伤口的摩擦和挤压。
在行动时,要保持缓慢、平稳,并避免涉及过多的活动范围。
四、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手术后的伤口护理不仅仅局限于伤口本身,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促进伤口的愈合。
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瘦肉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和吸烟等不良习惯,这些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五、注意早期发现并处理伤口感染手术后的伤口护理中,需要注意早期发现并处理伤口感染。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创、药物治疗或其他必要的措施。
及时处理伤口感染可以避免感染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地进行。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口愈合的常识
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时候,病人本人和家属,自然会想到与手术有关的事情。
比如,伤口多大?开刀疼不疼?什么时候伤口才能长好?怎样能让伤口愈合得更好一些?这篇文章就说一说与伤口有关的常识。
1.手术刀口开多大好?
患者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就要给他把阑尾切掉。
阑尾长在腹腔里,必须切开腹壁才能进行手术。
切完发炎的阑尾,还要把腹壁重新缝合起来。
切口越大,对病人的损失可能就越大,将来的疤痕也越长。
所以医生在设计手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刀口尽量要切得小一些。
还有一些手术,例如,作甲状腺手术,在脖子上开刀,刀口就要隐蔽一些,否则将来在明处露着一条疤,样子不好看,于是医生把切口尽量往下一点,将来用衣服领子一遮就挡住了。
从病人着想,当然手术是刀口越小越好,缝针也越少越好。
有时候,病人就以“刀口大小”,衡量医生的技术高低。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完全对的。
因为切口大小,首先要从病人的病情考虑,在手术过程中,要看得清楚,操作方便,病人安全才是。
还以阑尾炎手术为例。
刀口太小,医生看不清楚腹腔里的病变,翻来覆去,损伤就多,将来还会加重腹腔的粘连,病人经常要肚子痛。
如果哪一个出血点没有发现,病人手术后出血多,就有生命危险。
所以,第一是手术安全,保证手术成功,第二位的才是切口要小、要隐蔽。
这样说来,一味追求手术切口小,就是不足取的一件事了。
2.伤口怎样愈合
开刀以后,如果刀口长得“天衣无缝”,与原来的皮肤没有两样,该有多好啊!实际上又不可能。
开了刀以后,在伤口处就要结疤痕。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会越来越软,但是,那些地方的弹性总是不如开刀以前。
3.伤口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清洁伤口。
比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或者疝气修补手术,手术以前,病人需要手术的那一块皮肤,是完整健康的;手术的时候,医生还要给开刀的皮肤附近反复清洗消毒,医生自己的手,还有手术用的器械,都要认真消毒。
这样的刀口,不应当有细菌污染。
将来愈合也应当又快又好。
第二类是污染伤口。
比如,阑尾炎切除手术、胃部分切除手术的伤口,虽然手术前皮肤完整,也充分消了毒。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切开胃或肠壁,其中下消化道寄生的细菌,即可污染伤口。
阴囊和会阴部的手术,因为靠近肛门,皮肤的消毒灭菌不易彻底,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是感染伤口。
这类伤口的组织,靠近或直接暴露于严重污染的部分。
比如,阑尾穿孔时,脓液流入腹腔,很容易污染伤口,就属于这一类。
4.一般将伤口愈合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疤痕最少,外形美观。
乙级没有感染化脓,但有缝线针眼轻度感染,或伤口红肿硬结、血肿、皮下积液、皮肤边缘坏死、裂开等,但对病人的健康影响不大。
丙级意味着伤口化脓,需要将伤口敞开,放出脓液、换药,最终愈合后的疤痕较大,外形欠美观。
三类伤口都有可能甲级愈合,但是由于污染程度不同,甲级愈合的比例,从一类到三类依次降低,乙、丙级愈合的比例则相反,从一类到三类,依次升高。
一类伤口,应当都是甲级愈合。
5.怎样能让伤口长得好
为什么同一类伤口,有人是甲级愈合,有人是乙级愈合,个别人却是丙级愈合呢?当然,不能排除手术器械拙劣、医生动作粗暴和术前消毒不严等因素。
但是,一般来说与以下因素有关。
病人的营养状况至为重要,伤口愈合需要蛋白质等作为原材料。
营养不良的人,血浆蛋白偏少,维持自身的日常营养尚且不够,“入不敷出”,当然会影响伤口愈合。
贫血的病人,往往不仅缺少蛋白质,还缺乏氧气,使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
糖尿病病人血液中含糖多,同时伴有血管病变,使伤口感染的机会增多。
外伤的伤口清洗处理不合要求,留有异物、坏死组织,缝合时拉的太紧,都是伤口愈合的不利因素。
某些药物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如常见的“强地松”类药物,可以抑制伤口早期的炎症反应,使愈合推迟。
年龄越小,生长力旺盛,伤口愈合快,质量也好。
伤口所在的部位也有关系,血液循环丰富的部位,伤口愈合快,如头皮部位的伤口,不但生长得快,也不大容易发生感染。
伤口愈合与营养一提营养,人们可能立刻就会想到鸡鸭鱼肉,其实不然。
的确,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也不忽视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与伤口愈合有关的微量元素有铜和锌,维生素类有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虽然都有一些贮备,还能进行调节,优先供应伤口的需要,一般不致缺乏。
但是,外科病人需要维生素C的量,大大超过平时,病人的食欲不佳,进食较少,也会造成供不应求。
所以,外科手术以后的病人,如果能自己进食,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苋菜、青菜、卷心菜、胡萝卜等。
从食物中补充困难的病人,可以经口服或静脉补充,每天需要维生素C1~2克。
外科病房的病人,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许多手术后不能吃的食物,哪些东西须“忌口”。
医生在查房的时候,经常有病人提出类似的许多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哪一种食物,有能促进伤口愈合的“神效”,也没有证实哪一种日常食物,会使伤口化脓或延迟愈合。
因此,除了病情需要禁忌者以外,平常吃的食物,开了刀以后照样可以吃,不应有什么“忌口”。
至于吸烟,健康人都不宜,对病人就更不适宜了。
6.伤口如何护理
伤口护理非常重要。
手术当天,麻醉过后,伤口疼痛程度最重,手部等神经末梢分布多的部位,可能更明显。
疼痛程度也和病人的意志和耐受性有关。
疼痛虽然不直接影响愈合,但会干扰病人的睡眠和食欲,可以酌情使用止痛药。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
其实,等不到伤口愈合,两三天以后就不怎么痛了。
手术后,要根据不同情况,帮助止血,保护伤口。
背部开刀的,可采取仰卧位,利用体重压迫止血。
不过,不可忽视经常翻身,以免形成褥疮。
腹股沟疝修补后,常在伤口上放臵小沙袋压迫止血。
阑尾炎手术后咳嗽时,可用手捂住伤口,免得伤口震动加重疼痛。
四肢的手术,宜将肢体抬高,帮助静脉回流,减轻出血和水肿。
截肢后,为了防止伤口内突然大出血,应在床边备有止血带。
颈部的伤口,要特别防止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危险。
除了用乳胶片引流淤血外,还应准备好拆线用具,一旦有异常,便可以拆除缝线,解除血肿压迫。
手术后,一般都有轻度发热。
这是手术时受损伤组织被身体吸收的正常反应,5天以后体温就趋于正常。
如果手术5天后体温升高,并伴有伤口疼痛加重,要想到伤口是否有感染化脓。
手术后两三天,伤口一般有些水肿,缝线的针眼稍有发红,是正常现象,要与感染相区别。
清洁的伤口,如果没有引流物,也无出血、污染或感染征像,手术后不必换药。
有的病人及亲属,为了看看伤口多大、缝了几针,自行揭开敷料;医生换药的时候,也凑到跟前围观,这样容易造成病人伤口的污染。
会阴附近的伤口,尤其是儿童病人,要注意防止尿液、粪便污染。
如有污染,要及时更换。
常有病人要求医生给伤口“上药”。
他们以为手术以后,在伤口上涂抹或者撒些药粉之类,对伤口生长有好处。
其实,换药就是更换敷料,一般伤口除了用酒精消毒以外,并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
只有在伤口感染或有肉芽创面的时候,医生才会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雨露伤愈灵”等。
换药的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伤口渗出、生长情况而定。
头面部及颈部的伤口,3~5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5~6天;上腹部、胸背部7~19天;四肢伤口10~14天。
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情况,会把拆线时间适当提前或推后。
有时,医生先间断拆几针,过几天再拆余下的几针。
万一拆线后发生裂开,可将伤口消毒、拉紧以后,用胶布粘合,过几天就能长好。
也可以使用“雨露伤愈灵”让伤口愈合的更好
开刀时,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经末梢被切断。
伤口愈合时,新生的神经纤维长入疤痕,很容易受到刺激,产生痒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但要避免搔抓。
使用“雨露伤愈灵”外擦,痒的感觉会自然消失。
伤口拆线后,用“雨露伤愈灵”保护一两天后(有些部位的伤口),如全身情况许可,就可以洗澡,不必总是包着、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