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亡羊补牢》教案15篇

《亡羊补牢》教案15篇

《亡羊补牢》教案15篇《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结构,并能给生字组词,理解含义。

2.理解本课词语的含义,并能用词语造句。

3.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过程与方法:1.借助图片字词典及教材,学习每个生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练习使用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

2.通过对词语的学习,学习并理解课文。

3.学习重点句型,练习造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兴趣.2.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结构偏旁,并会组词。

2.理解词语含义,能用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重点句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4.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堵、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5.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1.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实际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示范例举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一(词语、生字)课型:词语课、生字课课时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结构、偏旁及含义。

2.能为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很有道理的故事)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则:相当于篇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习道理)板书:道理)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开始就学习道理吗?(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2023年《亡羊补牢》教案15篇

2023年《亡羊补牢》教案15篇

2023年《亡羊补牢》教案15篇《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

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先看动画片吧。

(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

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

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7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一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寓和则是这篇课文中要求学会写的字,请认真看老师板书。

2、什么是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相机板书:故事道理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亡养补牢》这则寓言,看看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题。

读题。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窟窿等生词。

窟窿、街坊指导读好轻声。

了解词意。

3、出示句子,指名读。

正音。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2)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4、读准了生词,读通了句子,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三、朗读感悟,知故事1、亡羊补牢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2、理解亡、牢。

牢是羊圈的意思。

你们看,牢的偏旁是宝盖头,代表房子的意思,最早牛羊是住在一起的。

亡有的同学认为是死亡的意思,有的同学认为是丢失的意思。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3、指名说。

结合句子理解亡是丢失的意思。

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联系课文的方法来理解。

4、养羊人一共丢失了几次羊?两次丢羊,养羊人分别是什么态度?默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5、全班交流,感悟两次丢羊后的态度:(1)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他是什么态度?a、指名说。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b、体会着这个人漫不经心、毫不在乎的心情读一读他说的话。

c、他如此不在意,街坊说了些什么?联系赶快体会街坊关心、着急的心情。

体会读。

d、同桌分角色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全班读。

(2)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他又是怎么做的?a、他为什么赶快修呢?心里在想什么?b、体会后悔的心情读句子。

反复指名读。

c、全班一起读。

6、师:从此,这个养羊人的羊再也没丢过。

我们也为他而高兴。

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交流讨论,明道理1、我们知道,学习寓言故事有两个重点。

《亡羊补牢》的教案(通用5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通用5篇)

Opportunity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prepared mind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亡羊补牢》的教案(通用5篇)《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取正确的读音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说”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那么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

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2、沟通: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找出第一次发觉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

板书:发觉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末一笔是什么?找出第二次发觉又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

板书:发觉再次书写“窟窿”和“叼”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没丢过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觉……发觉……赶快没丢过……”三、体会寓意〔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邻居”。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觉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3、练读对话。

假如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缘由?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用劲地修补羊圈,这回邻居们在说什么?〔假如……幸亏……〕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说,继续丢羊,听了劝说,不再丢羊。

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说,实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开展,理解寓意1、老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说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说”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觉楚王成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

庄辛很担忧,对楚王说:假如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

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方法,赶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许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3篇《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

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2、齐读成语。

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一)读一读——读文知事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

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

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

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

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

“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二)品一品——品文析人1、指生读。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

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再次书写“窟窿”和“叼”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没丢过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三、体会寓意(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3、练读对话。

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如果……幸亏……)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

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教案

《亡羊补牢》的教案

《亡羊补牢》的教案《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亡羊补牢》的教案篇1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亡羊补牢”。

谁来读。

2、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

“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解题。

1、自由地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读。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

”“第二天早上……叨走了。

”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圈quān,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你说。

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展示表演读:→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生1: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2: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生1:→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谁再来说一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课题: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

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法、自主合作法、多层次朗读法
1.以情境导入,课前采用多幅图片展示,先让学生走入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

2.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寓意,从而知道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
回答、提问)
5.这也是一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出示学习方法l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

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

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

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
了很大的代价。

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

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

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

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联系实际,说话训练
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说?
生:小组说——全班汇报——写在书本P35中间空白地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
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为
补结果再也没丢迟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也
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简明有趣,
但寓意深刻。

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教案。

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多媒体教学,特别是揭示课题时,利用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学习时,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读故事,悟出道理,同时,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辨析多音字和形近字,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学生学习掌握生字词是积极有益的。

在理解寓意之前,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街坊看到养羊人修羊圈会说些什么?”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为了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亡羊补牢》这个语言故事的寓意,我叫学生谈一谈,你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说说这个道理吗?由于学生理解了寓意,举得例子既完整又生动。

我重视书写指导。

先把要写的生字出示在课件上,叫学生说说容易写错的字,把难写的字,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难写的字叫学生多写几遍。

从学生听写中知道,这些生字学生掌握得很好。

经过这次上课,我学到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越做越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