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doc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doc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教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校体育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2、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懂得如何促进健康。

3、使学生了解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形式和要求。

二、课程时数分配:1、本理论课共计6学时,分别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

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体育的社会科学基础(一)体育的概念与功能(二)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三)体育与其他社会活动 1、体育与政治 2、体育与经济 3、体育与教育4、体育与军事5、体育与大众传播(四)高校体育的目标与基本途径 1、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 2、高校体育地位与作用3、高校体育目标与任务4、高校体育基本途径本章基本要求:了解体育的概念及功能,理解体育科学化的社会学基础,探索高校体育的目标与基本途径。

本章的重点是:体育科学化的社会学基础。

第二章体质与健康一、课的任务(一)使学生了解体质与健康的内涵,提高对健康的认识。

(二)使学生了解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懂得如何促进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课的内容(一)体质与健康的概念1、体质——体质的概念、体质的范畴2、健康——健康的概念、现代健康观的内涵(二)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1、先天因素的影响2、后天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机体的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卫生保健设施因素(三)体质与健康的评价1、健康、体质的评价指标2、体质的评价方法——指数法、对照评价标准第三章体育锻炼的生理科学基础一、课的任务(一)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基础,提高体育锻炼对生理机能的良好影响。

(二)了解疲劳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掌握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

二、课的内容(一)体育锻炼与神经、肌肉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2、肌纤维的微细结构3、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4、体育锻炼对肌肉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二)体育锻炼与氧的供应1、需氧量与吸氧量2、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三)体育锻炼与新陈代谢1、物质代谢2、能量代谢(四)体育锻炼与疲劳的恢复1、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2、疲劳产生的机制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心理科学基础(一)体育锻炼与感知觉(二)体育锻炼动机(三)体育锻炼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基础1、情感2、意志(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概述2、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心理影响3、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五)体育锻炼与焦虑的自我控制本章基本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2. 运动技能综合训练:包括球类、田径、游泳等多个运动项目的技能训练; 3.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规则、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 体育项目学习: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5. 体育游戏与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多媒体辅助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教学理论知识;2.实践训练: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运动技能;3.个案分析:通过讨论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5.游戏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2.实践技能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如动作技巧、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作业报告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对其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4.期末考核评价:通过期末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5.学习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积极参与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为《大学体育教学教材》(编写:XXX)。

参考书目: - 《体育规则解析》(作者:XXX) - 《运动生理学导论》(作者:XXX)- 《运动心理学引论》(作者:XXX)六、教学进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约为2周。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基础课教材纲要1、理论部分1.1系统理论知识讲授1.1.1大学体育1.1.1.1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1.1.1.2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1.1.1.3学校体育的特点1.1.1.4学校体育的内容与组织形式1.1.2大学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的培养1.1.2.1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1.1.2.2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特点1.1.2.3大学生的心理特征1.1.2.4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1.1.3大学生的身体锻炼1.1.3.1身体锻炼的意义1.1.3.2身体锻炼的内容与特点1.1.3.3身体锻炼的原则与方法1.1.3.4女大学生的身体锻炼1.1.3.5身体锻炼效果的评定1.1.4运动竞赛1.1.4.1运动竞赛的意义和种类1.1.4.2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1.1.4.3学校运动竞赛1.1.5国内外大型运动竞赛与体育欣赏1.1.5.1国际大型运动会1.1.5.2国内大型运动会1.1.5.3体育欣赏1.1.6我国传统的养生与保健1.1.6.1我国医学的传统养生保健理论1.1.6.2我国传统养生功法1.1.6.3国外养生理论与方法简介1.1.7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与保健按摩1.1.7.1运动损伤概述1.1.7.2运动损伤的处理1.1.7.3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置1.1.7.4保健按摩1.1.8运动处方1.1.8.1运动处方的意义1.1.8.2制订运动处方的原则,程序及方法1.1.8.3运动处方的内容1.1.8.4运动处方实例介绍1.1.8.4.1一般健康人的运动处方的编制1.1.8.4.2各种慢性病或疾病期间的运动处方1.1.8.4.3病合恢复期运动处方的编制1.1.8.4.4运动处方锻炼的注意事项1.2理论知识小课堂1.2.1养生保健小常识1.2.1.1基础理论篇1.2.1.2科学炼身篇1.2.1.3情志篇1.2.1.4养生保健篇1.2.1.5饮食卫生篇1.2.1.6卫生常识篇1.2.1.7环境与健康篇1.2.2运动知识小常识1.2.2.1篮球运动基础知识与规则裁判法1.2.2.2排球运动基础知识与规则裁判法1.2.2.3足球运动基础知识与规则裁判法1.2.2.4健美、健美操运动小知识1.2.2.5滑冰、游泳运动小知识1.2.2.6武术运动小知识1.2.2.7奥林匹克运动知识与体育的奇闻轶事2.运动技术教材2.1身体锻炼2.1.1徒手体操:臂的举、摆、振、绕球、屈伸动作。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积极的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自律精神的有效手段。

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增强体力、增加耐力和灵活性,提高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等。

2.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通过学习和练习各种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体育兴趣和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团体项目的组织和比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并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应对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律精神:通过体育课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律精神,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活动,包括跑步、游泳、爬山等,培养学生的体力和耐力。

2. 体育技能:学习和练习各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水平。

3. 团体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团体项目,如橄榄球、排球、足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舞蹈和健美操:通过学习舞蹈和健美操,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身体形态,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健康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的学习,也注重实践的训练。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活动的规律和原理;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素质。

2. 组织比赛和活动:通过组织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素质。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实践学时:学分: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

具体目的应体现在:.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

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大学体育(交谊舞专项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交谊舞专项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交谊舞专项课)》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130041,00130051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交谊舞专项课))ballroom dance course学时/学分:60/3.5 必修课:是适用专业:全校大二本科专业开课系、教研室:基础部体育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交谊舞是以健康,娱乐为一体的休闲体育项目。

交谊舞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动态性的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健康文化。

该课程开设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从身体上,社交上,人际交往上,自身形体上都会收到非常大的收获,更可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舞蹈教学,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学习,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享受舞姿妙曼的乐趣;花式中的艺术内涵,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能力、美化形体,培养舞技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健美的形体,良好的姿态,高雅气质和风度。

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基本元素和指定步伐。

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和竞争的能力。

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体育舞蹈基础课(一)1、理论部分(1)体育舞蹈概论1)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及分类2)拉丁舞简介及跳拉丁舞的益处3)伦巴舞基本元素内容及练习标准4)伦巴舞基本动作训练要求(2)体育基础理论1)体育的功能2)高校体育目的任务3)我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制度及体育教学的实施计划简介4)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实行方案的实施办法2、专项技术(1)基本形体1)手臂的七个基本位置2)拉丁舞的手型3)脚的五个基本位置4)站立的姿态5)胸的位置移动6)臀部的位置移动(2)伦巴基本动作1)转动2)律动3)移动4)伦巴走步5)伦巴单人与规定双人基本动作套路组合伦巴单人规定基本套路个人动作组合练习:伦巴双人规定基本套路动作组合练习:3、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男生:立定跳远、单杠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

女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体育舞蹈基础课(二)1、理论部分(1)国际标准交谊舞(恰恰恰)1) 恰恰恰的基本知识2) 恰恰恰基本元素名称3) 恰恰恰基本元素练习标准4) 国际标准交谊舞比赛评审标准5) 国际标准交谊舞比赛分类2、专项技术(1)基本形体1) 手臂的七个基本位置2) 拉丁舞的手型3) 脚的五个基本位置4) 站立的姿态5) 胸的位置移动6) 臀部的位置移动(2)恰恰恰舞基本动作1) 前、后锁步2) 左、右追步3) 库克拉卡4) 扭臀追步5) 挤压步恰恰恰舞单人规定动作和双人组合套路恰恰恰舞单人规定动作:恰恰恰舞双人套路组合练习:3、身体素质男生: 10米×4往返跑、单杠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10米×4往返跑、仰卧起坐学时分配教学进度表:体育舞蹈基础课(二年级一学期)1、理论课4学时2、专项24学时3、素质2学时4、考试内容(1)专项技术60%1)伦巴舞动作组合(双人)2)动作组合要求:仪态,造型(2)身体素质40%男生:10米×4往返跑、单杠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10米×4往返跑、仰卧起坐体育舞蹈基础课(二年级二学期)1、理论课4学时2、专项技术24学时3、素质2学时4、大学生健康标准测试2学时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理解体育的概念与功能,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体育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健美操的基本知识等,提高参加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全面提高基本素质。

大学体育大纲教案

大学体育大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技术要领和战术运用。

2. 技能目标: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提高篮球技能水平。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三、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规则2. 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3. 篮球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四、教学时间:16课时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篮球基本规则介绍1. 教学内容:篮球比赛规则、裁判手势、犯规与处罚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二课时:篮球基本技术——运球1. 教学内容: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低手运球、高手运球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三课时:篮球基本技术——传球1. 教学内容:胸前传球、肩上传球、背后传球、地面传球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四课时:篮球基本技术——投篮1. 教学内容: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跳投、扣篮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五课时:篮球基本战术——进攻战术1. 教学内容:快攻、阵地进攻、中锋突破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六课时:篮球基本战术——防守战术1. 教学内容:人盯人防守、区域防守、联防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七课时:篮球比赛实践(1)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八课时:篮球比赛实践(2)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九课时:篮球比赛实践(3)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十课时:篮球比赛实践(4)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十一课时:篮球比赛实践(5)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 the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学时数:112 学分数:6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体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具备临场比赛的组织和实战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兴趣,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篮球主要内容和要求1、概述2、基本技术3、基本战术4、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简介5、三人制篮球赛规则简介教学重点1、传接球、投篮、运球。

2、快攻与防守快攻。

3、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

4、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连防。

教学难点: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准确性和各技术动作的衔接性及攻防配合。

第二章排球基本内容和要求1、排球运动概述。

2、排球基本技术。

3、排球基本战术。

排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4、沙滩排球的规则简介。

教学重点:1、阵容配备。

2、进攻阵形。

3、接发球及进攻。

4、接扣球及进攻。

教学难点:传球、扣球、技术之间的串连,战术的变化、战术意识的培养、进攻与防守的平衡。

第三章足球1、概述。

2、基本技术。

3、基本战术。

4、规则简介。

5、室内五人制足球运动。

教学重点:1、踢球、接球、运球过人。

2、个人战术、局部战术、整体战术。

3、定位球战术。

教学难点:各种脚法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停接球技术,选位、盯人、抢截、整体进攻配合和整体防守配合的战术意识。

第四章乒乓球基本内容和要求:1、概述。

2、基本技术。

3、基本战术。

4、乒乓球常识及竞赛规则、规程。

教学重点:1、基本步法、发球、接发球、搓球、正手攻球。

2、发球抢攻、搓攻、推攻、拉攻。

3、击球时间、击球部位、击球点。

教学难点:正手攻球、发球、搓球、弧圈球、步伐移动等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IV课程代码:19ACT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32实践学时:32 学分:2
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

具体目的应体现在:
1.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2.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

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述 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体育的发展史,熟悉体育教材内容。

2. 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

3.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4. 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及课堂常规。

【教学内容】
1. 体育的概念。

2. 学校体育教学暂行规定。

3. 场地、器材知识简介。

4. 体育锻炼的方法。

5.考试内容、比例及评分标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体育概念的演变。

2.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难点:
1.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2. 如何理解体育的本质意义。

第二章田径 8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运动的基本技术。

2. 通过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练习,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体质。

3. 熟练运动竞赛的基础知识
4. 掌握田径运动竞赛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 不同距离跑的技术特点、要求、锻炼方法以及项目介绍。

2. 学习跳跃项目的技术特点、要求、锻炼方法以及项目介绍。

3. 学习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要求、锻炼方法以及项目介绍。

4. 田径健身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最基本动作技术的掌握。

2、蹲踞式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

3、接力跑动作技术。

4、跳跃动作技术的完整配合。

难点:
1. 学生对动作的某一技术要领难以理解和掌握。

2.如何将体育锻炼习惯坚持下去。

第三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 1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体质测试标准,熟悉体质测试方法。

2.掌握体质测试锻炼方法。

3.理解体质健康标准的含义。

【教学内容】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收集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的数据。

2. 分析整理学生体质测试数据。

难点:
1. 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

第四章武术健身操 8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 学会武术健身操的基本内容。

2. 练习武术健身操达到身体锻炼的需要。

3. 熟练操类运动基本动作套路。

【教学内容】
1. 健身操基本动作。

2. 武术健身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学会跟音乐节奏完成整套健身操。

2. 动作结合手、眼、身、法、步运用。

3. 基本技术特点、规则及锻炼方法。

难点:
1. 音乐与动作的结合,动作节奏的与拍子的结合。

2. 运用自己所学的基本技术,独立思考练习。

3. 动作要手到、眼到以及腰的运用。

考试 2课时
教学进度安排表
体育课程和其他文字学科也保持着紧密联系,如语文、数学等学科,能跨越学科界限,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把语文教材和体育教材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能为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情景,更好的体现“生活即教育”的原理,达到快乐教育的目的,体现快乐的教育思想。

在体育活动中有许多内容与数学知识密切相连,把数学知识融于体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也有积极的作用。

如在报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按奇数或偶数报数,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可采用“叫号结合、明七暗七、叫号摸位”等练习,在“叫号结
合”的练习中,可以加强游戏的难度,结合加减法的方法玩。

这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己量一量操场的长和宽,篮球场的长和宽。

测一侧篮球、排球、足球的周长,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公共体育教程》,贾鹏飞,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

教学参考书:
1.《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朱柏宁、肖树新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新编体育与健康教程》,王斌、陈宇主编,陕西出版社,2008年
3. 《体育教程》,于旭民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五、考核方式
《大学体育》课程采用平时考勤、教学比赛、课外训练和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50%。

其中考试成绩包括:1.身体素质。

2.运动技术。

3.体质达标测试。

撰写人:罗帅呈撰写时间:2014年8月
审定人: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