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好的故事_拓展阅读

合集下载

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教案故事教案:捡垃圾的小王子目标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爱护大自然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学习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故事《捡垃圾的小王子》的教材;2. 黑板、彩色粉笔;3. 故事主题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最近的垃圾分类活动,并询问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

2. 展示环保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解释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概念。

2. 向学生讲述《捡垃圾的小王子》的故事,鼓励学生投入情感,感同身受。

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们自由描绘故事。

2. 故事阅读: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逐句阅读故事。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故事的意义和主题。

4.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故事的情节、主题等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先向学生提问,谈谈大家是如何关心环境保护的,以及为什么需要保护环境。

之后,展示环保图片,让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这些图片给他们的启发和感触。

2. 教学内容老师首先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然后,向学生讲述《捡垃圾的小王子》的故事,此时注意控制故事的节奏和语调,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导读部分: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及主题。

正文:教师逐段读故事,或让学生轮流朗读各段,之后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a.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b. 小王子捡垃圾的原因是什么?c. 小王子从捡垃圾中学到了什么?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故事的情节以及主题。

之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巩固练习:1. 学生可以通过写故事,描绘自己关于环保的想法和行动。

2.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理解。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导引——1.本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你认为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学生了解鲁迅?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你觉得可以借助哪些资料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是本单元的习作重点。

本单元课文可以给学生哪些借鉴?《少年闰土》通过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沙地看跳鱼四个具体事例表现了闰土见多识广、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形象。

《有的人》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出对鲁迅的敬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会写“郑、拜”等25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29个词语。

◎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阅读】◎能有感情地朗读《少年闰土》和《有的人》;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好的故事》;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背诵《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

◎能结合课文内容,借助相关资料,感受人物形象。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少年闰土》中“我”的内心世界。

◎能抓住《好的故事》里的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书面表达】◎仿照《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能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统编版部编本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本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16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3.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1.搜集与文章有关的历史资料。

2.教学课件。

3.查找阅读写鲁迅的文章。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做过梦吗?谁能把自己做的美梦和大家分享一下?上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闰土,这节课我们就要沿着鲁迅先生的笔迹来感受他的梦境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理解“膝髁、伽蓝、瘦削、泼剌奔迸、皱蹙”等词语的意思。

出示:膝髁:骨头上的凸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亦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伽蓝:寺院的通称。

皱蹙:蹙:收缩。

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瘦削: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

形容憔悴。

泼刺奔迸:本文指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作泼刺的声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部分内容?重点写了什么?提示:课文首先写了深夜的情况,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接着重点写了梦境中“好的故事”,最后,梦境破碎,回归现实。

出示:第1—3段:在昏沉的夜,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好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认识鲁迅”为中心组织课文。

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

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这篇课文,能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认识鲁迅。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 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难点是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 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好的故事” 的“美丽,幽雅,有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原文课件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25
尝试仿写或续写本文,提升写作能力
在仿写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对本文进行续写或改编,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选择本文中的一段或几段话进行仿写,尝试模仿鲁迅 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024/1/26
完成仿写或续写后,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分 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26
THANKS
2024/1/26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2024/1/26
11
生字词、多音字辨析
2024/1/26
生字词
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包括“憧憬” 、“巍峨”、“蜿蜒”等,需要 学生掌握其读音和书写。
多音字
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有“奇”、“ 迹”等,需要学生根据不同语境 进行辨析和正确运用。
12
近义词、反义词积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通过这种互助行为,我们可以让社会变 得更加和谐、美好,也可以让自己成为
一个更加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2024/1/26
18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024/1/26
19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人物情感变化
分组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提前预 习课文,了解各自角色的情感和
2024/1/26
22
06
课后作业与巩固练习
2024/1/26
2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完成课本中的课后练习题,重点 复习和掌握本课所学的生字、生
词和重点语句。
2024/1/26
针对本课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阅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及训练 25好的故事(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及训练 25好的故事(含答案解析)

25.好的故事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知识点解读1.正确认读以下生字:髁、桕、伽、蓑、参差、胭、辣、蹙、霓要点提示:“参差”是多音字。

拓展:能给本组生字组词。

2.正确认读以下词语:膝髁、乌桕、伽蓝、蓑笠、参差、胭脂、泼辣、皱蹙、虹霓色要点提示:“参差”读音为“cēn cī”;拓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正确书写以下生字: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要点提示:“澄”“削”是多音字;“骤”“瞬”“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拓展:说字写词,听写过关。

4.多音字组词。

参、差、澄、削要点提示:1.参(1)cān:①加入,如“参军”;②参考,如“参阅”③进见,如“参谒”。

(2)cēn,用于“参差”。

(3)shēn:①人参;②星宿名。

(4)sān:古同“叁”,三的大写。

2.差(1)chà:①错误,如“话说差了。

”②不相当,不相合,如“差不多”③缺欠,如“还差十元钱。

”④不好,不够标准,如“差等,成绩差”(2)chā:①不同,不同之点,如“差别、差距、差额、差价”②大致还可以,如“差可”③错误,如“差错、偏差、差池”④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如“差数”(3)chāi:①派遣去做事,如“差遣”②旧时称被派遣的人,如“差人”③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出差、差事”(4)cī,如“参差”3.澄 (1)chéng :水静而清,如“澄莹、澄酒(淡酒)、澄澈、澄清、澄碧、澄净、澄明。

”(2)dèng: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如“澄清、澄沙、澄泥浆。

”(3) dēng: 为黄澄澄的读音。

4.销(1)xiāo:①用刀切去或割去,如“削皮、刮削。

”②东北方言,是打人、揍人的意思,网络游戏、贴吧中使用得较多:欠削(欠打的意思)。

(2)xuē:减少,删除,如“削剔、削职、削损、瘦削、削发(fà)。

5.拓展:区分多音字不同读音的意义。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6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cuò zōng píng zǎo dàng yàng zhòu rányún jǐn níng shì huǒ yàn dǒu rán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膝髁(guǒ)蓑笠(suō)B.参差(cēn)霓色(ní)C.乌桕(jiù)伽蓝(jiā)D.胭脂(yīn)泼剌(cì)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预告烟草烟雾昏沉B.凌乱投郑陡峭急燥C.解撒隔和退缩徒然D.浮动搁置橙碧火焰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鞭爆的繁响在四近(周围),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B.诸(各)影诸物,无不解散(分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

C.一切事物统(都)在上面交错,织成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篇的结束。

D.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综合)起来像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5.下面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A.表示后面有注释、补充、说明的部分。

B.表示意思转折,话题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声音和说话中断。

6.《好的故事》一文中“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下面不能体现梦境“美丽,幽雅,有趣”的是( )A.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B.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C.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

然而没有晕。

7.关于《好的故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小说。

B.通过对梦中“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你能判断这“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说)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说出“这个故事”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交织,飞动扩展,以至于无穷,十分壮美。
教学反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1.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小结:《好的故事》不仅是在写一场梦,更表达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板书:美好憧憬黑暗现实)
四、阅读资料,深化理解
1.资料引入,了解《野草》。(课件出示《野草》相关资料)读完这段资料,请再次默读课文,把你对文章新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2.资料引入,感受对比和象征的表达手法。《野草》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想一想:“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情感?
(4)学生齐读句子。
◇乌桕,新禾,野花……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大红花和斑红花……也都浮动着。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发出水银色焰。
(1)练读句子,引导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选段)
鲁迅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

“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摘自网络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

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陕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

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

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1 着许
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

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

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下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

他们一进个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了丁丁地响。

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

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

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

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摘自网络认真阅读文章,完成下面题目,相信你能行!
1.《故乡》(选段)中,闰土见到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
2.《故乡》(选段)中,二十余年后,闰土见到了童年时一起玩耍的伙伴,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3.《秋夜》这篇文章描绘的是怎样的秋夜?文章中哪一种景物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