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副结核病如何诊断 牛副结核病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属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会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奶牛进行副结核病的检查和病牛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首先,对于检查,要使用可靠的诊断方法进行。

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学检测。

其中,皮内试验是在牛皮下注射结核菌分解产物,用于检测牛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

皮内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但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牛血清中的结核菌抗体来诊断副结核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对于确诊副结核病的牛,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副结核病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有限,一般采取的方式是淘汰病牛。

对于淘汰的病牛,可以选择屠宰或隔离饲养,需要注意的是要彻底消毒病牛的场地和饲养设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另外,在进行处理时还需要考虑到对于兽医、工作者以及消费者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

最后,要加强副结核病的预防和管理。

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易于潜伏和交叉感染。

因此,要加强牛舍卫生和环境管理,保持牛群的健康状态,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并及时发现疑似病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奶牛健康生产和人类健康的保障。

综上所述,对于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和病牛处理,需要采用可靠的诊断方法进行,并及时有效地处理病牛。

同时,要加强副结核病的预防和管理,保障奶牛和人类的健康。

牛传染病防治技术:牛副结核

牛传染病防治技术:牛副结核

2 3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牛是否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呼吸困难等 症状,以及是否有咳嗽、气喘、腹部疼痛等情 况。
体征检查
检查牛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以及是否有异常的腹部隆起或凹陷等情况。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检查
采集病牛的分泌物或组织样本进行培养或显微镜检查,查找副 结核菌。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牛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副结核菌抗体。
中药治疗及验方分享
01
1. 用新鲜仙人掌捣烂后拌入饲 料中饲喂,每日1次,连用 7~10天。
02
2. 用新鲜艾叶或艾绒煎汤灌服 ,每日1次,连用3~5天。
03
3. 用新鲜南瓜藤捣烂后拌入饲 料中饲喂,每日1次,连用5~7 天。
05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某养殖场发现部分牛只出现腹泻、消瘦、产奶量下降等症状,经诊断为牛副结核。通过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有效控制了病情。
如牛白血病、牛瘟等,需要通过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03
牛副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牛舍卫生
严格控制牛舍的卫生条件 ,定期清理和消毒,减少 病菌的滋生。
饲养管理
提供均衡的营养,增强牛 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 生。
检疫和隔离
对疑似感染的牛进行隔离 和检疫,防止疫情扩散。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病牛样本中的副结核菌基因序 列。
鉴别诊断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
如牛肺疫、牛流行性感冒等,需要通过临床 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
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
如牛病毒性腹泻、牛肠毒血症等,需要通过临床症 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4522023粮中添加中草药防治隐性乳房炎的同时,还可以加快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繁殖,增强乳腺新陈代谢,提高产乳量和乳脂率[6]。

5.7采取综合性防治是降低乳牛乳房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应用DHI测定报告做好乳牛育种与繁殖,提高牛群乳房机能;加强乳厅管理,严格挤乳操作制度和规程;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干乳期防治,提高乳牛免疫机能;及时淘汰乳牛慢性乳房炎患病牛只,消灭传染源。

6结语随着乳业的不断发展,乳牛乳房炎是长期困扰我国乳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一套彻底解决该病的防控方案和策略。

各规模乳牛场要深入开展乳房炎病因的调查分析,结合各自生产实际,制定科学的乳牛乳房炎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加强乳牛乳房炎防治药物和制剂研究,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全面提高乳品质量。

参考文献:[1]王豪杰,李旭妮,彭小兵,等.乳牛乳房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10):90-93.[2]赵兴绪.兽医产科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59-466.[3]孙健,张浩,雷莉辉,等.乳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对乳房炎发生率的影响[J].山东畜牧兽医,2019,40(1):10-11. [4]王新,张秀英.中药治疗乳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兽药杂志,2004(2):43-46.[5]丘通强,梁春丽,冯小辉,等.二氧化氯在乳牛乳头前药浴中的应用[J].草食家畜,2018(5):39-42.[6]张晓东,杨文娇,孟然,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乳牛乳房炎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21(9):1-6.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王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该文简要介绍牛副结核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重点分析了该病的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等反刍动物,也可感染人类。

本文将介绍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方法。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牛羊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低热、咳嗽、咳痰等。

牛羊可能还会出现无故死亡现象。

2.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病理解剖时,可以观察到肺部、淋巴结等器官的结核病变。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菌液培养和PCR技术。

菌液培养可以从病兽的痰液、尿液等样品中分离出副结核分枝杆菌。

PCR技术可以检测病兽体内的副结核分枝杆菌的DNA,确定是否感染。

3. 皮内试验:皮内试验也是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向牛羊注射结核菌抗原后观察皮肤反应,阳性反应可能表示感染。

二、防控方法:1. 疫苗接种:有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副结核病疫苗进行预防,但该疫苗未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2. 消毒和隔离:对于已经感染的牛羊,要进行及时隔离,并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3. 定期检测:定期对养殖场的牛羊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要加强动物的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传染的可能。

4. 饲养管理:加强对牛羊的饲养管理,确保其饮食营养均衡,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5.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感染的牛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抗药性问题的产生。

6. 宣教和健康教育:加强对养殖户和工作人员的宣教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牛羊副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感染的机会。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其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和隔离、定期检测、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以及宣教和健康教育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牛羊副结核病的发病率,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
隐性 病 多年 ,但未 呈 临床 症 状 。 因此 除病 原体 之 外 ,必 有其 他 因 染 。严 格 防止 易感 性 动物 吞食 被 病 畜排 泄 物污 染 的饲料 和 饮水 是 防控 本 病 的关 键 。幼 畜对 副结 核 病有 很 大 易感 性 ,随着 年 龄 的增 素决 定该 病 的发展 或潜 伏 。 病原 体 从 大便 排 出 ,据估 计 有 4 0 % 一5 0 %的病 畜 排 出此 菌 。 长 ,抵抗 力 亦 增强 ;因此 要特 别 注 意幼 畜 的饲 养管 理 。营 养对 副 此菌的生活力 比哺乳动物的结核杆菌大 ,很有理 由相信牧场和畜 结核病有重要意义 ,营养足够 的动物,接触不易发生临床症状 ;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6 期
疫 病 防 控
牛 副 结核 病 的诊 断 及 防 治 Nhomakorabea陈桂华
( 吉林省长岭县动物检疫站 ,吉林松原 1 3 1 5 0 0 )
副结核病为牛 ( 特 别 是 乳 牛 )的 慢 性 、常 为 致 死 性 的传 染 为此 病 。有 时 采取 小块 直 肠 黏膜 或粪 便 进行 染 色涂 抹 片 ,显微 镜 病 ,偶 发生 于 绵羊 、山 羊 、骆驼 和 鹿 。病 情 特征 为 慢性 、卡他 性 检查 发现 细小 的耐 酸杆 菌 ,可初 步诊 断为此 病 。 肠 炎 ,呈长 期 循环 性 腹 泻 ,身体 极 度 消瘦 。剖检 肠 黏膜 增 厚 ,呈 副结核病的发展缓慢 ,颇似生理上的扰乱,而不像一种传染 褶皱 状 。此 病 广泛 的分 布于 世界 各 地 ,我 国 东北 和华 北 也 有此 病 病 ,故 必须 与 营养 不 良、内 寄生 虫病 、肾盂 肾 炎 、慢性 损伤 性 胃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9年第12期(总第217期)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脱姽婳(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玉都工作站,744316)中图分类号:S85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19)12-0135-01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病的显著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襞。

1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副结核病的病原是副结核分枝杆菌。

本菌为长0.5-1.5微米,宽0.3-0.5微米的小杆菌,具抗酸染色的特性,与结核杆菌苗相似。

副结核分枝杆菌除主要引起牛发病(尤其是乳牛对本病的易感性最高)外,绵羊、山羊、骆驼等也具有易感性。

患病家畜,包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畜,从类便排岀大量病原菌,病原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比较强,因此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病原体污染饮水、草料等,通过消化道而侵入健畜体内。

副结核杆菌到达肠道后,可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在其中繁殖,引起慢性肠炎。

肠道的损害,最初在小肠、以后蔓延至大肠。

由于病原体的作用,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产生大量肉芽组织,逐渐变厚,形成皱褶,同时肠粘膜的腺体受到压迫而逐渐萎缩,影响其消化、吸收等正常活动,因此呈现顽固性的下痢,致使动物机休逐渐消瘦。

病原还可侵入肠系膜淋巴结,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向身体其他部分扩散。

幼年牛对副结核病的易感性最大,但潜状期甚长,可达6-12个月,甚至更长,一般在成年时(2-5岁)才表现岀临床症状,特别是在母牛开始怀孕、分娩以及泌乳时,易于岀现本病的临床症状,这与机体抵抗力的减弱有关。

饲料中缺乏矿物盐,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

2诊断病的初期,没有任何明显可见的症状。

之后,病状逐渐明显,起初为间断性腹泻,以后变为经常性的顽固拉稀。

粪便稀薄,可带有气泡和粘液块,具恶臭。

早期食欲正常,精神也良好。

以后食欲有所减退,逐渐消瘦,眼窝下陷,精神不好,经常躺卧。

泌乳逐渐减少,最后全部停止。

皮肤粗糙,被毛粗乱,下领及垂皮可见水肿。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牛和羊等反刍动物。

下面将介绍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一、诊断方法:1. 体检:牛羊副结核病的患者通常出现消瘦、厌食、低热、乳汁减少以及咳嗽等症状。

体检时要注意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体温异常以及呼吸道症状。

2. 实验室检测:(1)皮内反应:可以用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明显反应,如红肿、硬结等。

(2)牛羊副结核病的血清学检测:可以采用ELISA或PCR等方法,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或相应的核酸物质。

3. 组织病理学检测:(1)活体检测:通过采集患兽体内组织(如皮肤、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然后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为副结核菌感染。

(2)尸检检测:对死亡的牛羊进行尸检,检查其内部组织是否存在病变,并进行组织学检测,确定副结核菌的存在。

二、防控措施:1. 隔离观察:对发病的牛羊要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疾病的传播,同时对发病动物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2. 消毒措施:对牛羊的饮水设备、饲槽、牛棚等环境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传染风险。

3. 疫苗接种:可以使用副结核病活菌疫苗进行牛羊的预防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

4. 关注饮食卫生:保证牛羊的饮食卫生,避免给予污染的饲料,同时要消除饲养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5. 定期体检:定期对牛羊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强制消灭感染动物:对已经确诊的感染牛羊要进行强制消灭,以防止病情扩散和传播给其他健康动物。

7. 加强宣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者和兽医的防疫意识,加强对牛羊副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防控疾病。

对于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一般可以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进行。

而在防控方面,可以通过隔离观察、消毒措施、疫苗接种、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强制消灭感染动物以及加强宣教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牛羊副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作者:韩立范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5期韩立范副结核病是肉牛养殖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其属于慢性消化道疾病中的一种,肠粘膜是通常发生病变的位置,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

本文首先针对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作出分析,介绍了该种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了该种疾病的相关防治措施,以期能够对肉牛副结核病的防治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一、流行病学1、病原肉牛出现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所导致,该细菌大小在0.5-1.5微米范围内,具备一定的抗酸性特点。

这一病原菌可以在患病肉牛的病灶内发现,通常存在于肠系膜淋巴结与肠粘膜内,其它位置很难对这种病原菌进行分离。

2、易感动物副结核病主要感染牛类,并多发于奶牛和肉牛品种,犊牛的患病几率更高。

马、猪、羊等动物同样也会感染该种疾病,但实际患病率相对较低。

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患病牛是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有显著症状表现和处于隐性感染阶段的患病肉牛均会向体外排出副结核分支杆菌。

副结核病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传播途径:首先,通过尿液与粪便向外传播病菌,并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其次,患病母牛的乳汁内存在大量副结核分支杆菌,造成哺乳犊牛被感染;最后,凡事患病肉牛接触到的饲料和饮水都会被污染,身体健康的肉牛在接触这些物体时会导致消化道感染,进而患上副结核病。

4、发病特点副结核病通常会表现出散发性的特点,并且会造成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流行,实际流行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潜伏周期较长,往往为半月到一年的时间。

副结核病并没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在春季和秋季肉牛患病率相对偏高。

对于母牛,在生产、泌乳以及妊娠阶段,若是天气状况变化较为剧烈,或是表现出一些应激反应,均极有可能导致该种疾病的发生。

二、实验室诊断1、细菌学检查无菌状况下,提取患病肉牛的肠系膜淋巴结或是肠粘膜当作病料,并进行相应涂片的制作,采用抗酸性染色的方式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实施镜检,能够发现颜色呈现红色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其它细菌和细胞浆质则呈现蓝色,副结核分支杆菌的大小在0.5-1.5微米范围内,通常表现为分枝状排列或是单独散在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副结核病如何诊断牛副结核病治疗方法
牛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是主要见于牛的一种慢性肠道性传染病。

病原为一种似禽型结分枝杆菌的抗酸分枝杆菌。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副结核病治疗方法。

牛副结核病临床诊断
顽固性腹泻与消瘦是本病典型临床表现,而以饲养管理水平低、环境条件差、高产奶牛多发。

由于引起顽固性腹泻的病较多,确诊副结核病须作实验室病原学检查。

病原菌检查,对临床病例可刮取直肠黏膜或粪便的小块黏液及血液凝块。

尸体可刮取回肠或回盲瓣黏膜,制成涂片,作抗酸染色镜检。

另作变态反应诊断、血清学诊断、免疫斑点试验、dna技术。

牛副结核病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犊牛期的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严格检疫,及时淘汰。

【严格检疫】引进牲畜时必须检疫,确认健康方可混群。

曾检出过病牛的假定健康群,在密切观察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牛只每年进行4次(间隔3个月)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外调。

连续3次检疫均为阴性时,可视为健康群。

【及时淘汰症状明显病牛】经过各种检验均为阳性临、床症状明显的牛及时淘汰。

但对妊娠后期的牛,可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待分娩后哺喂幼犊3天初乳后予以捕杀。

对变态反应阳性、临床症状较轻者隔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