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丝印油墨调配的方法

丝印油墨调配的方法

丝印油墨调配的方法调配油墨是丝印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

因为色彩鲜艳、光亮度好、色相准确是丝印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要求首先必须准确调配好印刷油墨。

所以,操要掌握好色彩知识和调墨工艺。

1.掌握三原色变化规律,以便实现准确油墨调配。

任何一种颜色都能利用三原色(品红、黄、青)的不同比例混合调成,油墨的色相变化,正是利用这个规律。

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后可变成黑色(近似)。

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并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即可配成各种不同色调的浅灰色墨。

若三原色油墨按各种比例混调,即可调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但其色相偏向比例较大的原色相。

若两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和后,可成为标准间色;两种原色油墨按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后,可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但其色相趋向比例大的原色色相。

此外,任何颜色的油墨中,加入白墨后其色相就显得更明亮。

反之,加入黑色油墨后,其色相就变得深暗。

上述用原色油墨调配成各种颜色,正是根据三原色的减色法理论得出的。

2.分析原稿色相。

利用补色理论纠正偏色,提高调墨效果。

当拿到颜色样稿后,首先应对原稿中的各种颜色进行认真的鉴赏和分析,思量一下所要调配的油墨色相的各比例。

分析颜色样稿就是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即三原色是调配任何墨色的基础色。

应用三原色的变化规律,除金银色彩外,任何复杂的颜色都能调配出来。

但是,在工艺实践过程中,仅靠三原色墨要调配出无数种的油墨颜色来,还是不够的。

因为,实际上制造油墨的颜料不是标准的,甚至每批出产的油墨在颜色上免不了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还应采用如中蓝、深蓝、淡蓝、射光蓝、中黄、深黄、淡黄、金红、桔红、深红、淡红、黑、绿色等油墨适量加入,才能达到所需油墨色相。

油墨的种类很多,但不管如何,除了三原色墨以外,其他颜色都是用以补充三原色的不足的。

任何复杂的颜色,总是在三原色范围内变化的,只要掌握好这个原则,调墨也就不成问题了。

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

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

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在金属上丝印离不开金属丝印油墨,用于金属丝印的油墨习惯上又称为金属油墨,金属油墨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普通金属油墨和抗蚀金属油墨。

抗蚀油墨和其他油墨一样都是由连接剂、色料、溶剂及辅助剂组成。

(1)色料:色料的作用使油墨具有色彩便于识别印刷后的图文质量是否合格,这里所用的色料一般都是采用无机颜料而很少会使用到有机染料。

(2)连接剂:连接剂是成膜的主要物质,抗蚀油墨的抗蚀性能及脱膜性能都是由连接剂决定的。

所以对抗蚀油墨的连接剂要求具有抗酸、抗碱、抗氧化剂等化学性能,同时也要求这种连接剂干燥后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抗热性能,能承受由蚀刻机喷射蚀刻液的压力及在加热蚀刻条件’下抗蚀剂保证不脱落、不形变。

同时还需要这种连接剂易于去除。

(3)溶剂:丝印中常用的溶剂,主要有:脂肪族烃类、酮、酯、醇、二乙醇迷等。

溶剂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在配制生产油墨时溶解所需要的聚合物。

根据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力的大小可分为三类:①真溶剂,能单独使用且有效地溶解聚合物;②助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力小,与其他溶剂配合使用,町充分发挥其效力;③稀释剂,虽不能溶解聚合物,但可以和真溶剂或助溶剂混合使用。

(4)辅助剂:辅助剂在这里主要用于抗蚀油墨的干燥性及黏度的调节,比如各种稀释剂、慢干剂、催干剂、消泡剂等,或其他旨在改善提高油墨抗蚀性及可印性的辅助成分。

(5)油墨稀释剂:油墨稀释剂也叫标准溶剂,它与油墨内在的溶荆组成基本相同。

正规的油墨生产厂家生产的油墨黏度比较大,需要用稀释剂调稀后才能用于丝印,这就必须使用与油墨相对应的稀释剂来调稀油墨。

调稀的油墨在丝印过程中,油墨中的稀释剂挥发快,在丝网版油墨面上的油墨,黏度会越来越稠,产生粘网、堵网,造成承印物印刷图文不清晰。

这时也要用稀释剂加以调稀。

在调节油墨黏度时,不宜调得过稀,过稀的油墨,印刷后的线条变粗,甚至严重扩散。

对于非精细的图文印刷,一般用稀释剂调稀油墨,在丝印过程中不会产生什么问题,若线条很细,就需要配合慢干剂来调稀油墨,否则细线条随着印刷的进行而变得越来越细,直至堵网。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

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

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

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

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

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

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

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

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

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

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

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

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

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

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

如何进行丝印油墨的颜色调配

如何进行丝印油墨的颜色调配

如何进行丝印油墨的颜色调配丝印油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和电子制造等行业的油墨类型,具有颜色鲜艳、质地坚韧和印刷精度高等优点。

在制作丝印油墨时,颜色调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合理的颜色调配才能确保油墨印刷的品质和效果。

本篇文章将简要介绍如何进行丝印油墨的颜色调配。

一、了解丝印油墨颜色系统在进行丝印油墨调配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颜色系统。

在印刷行业中,最常用的颜色系统是RGB和CMYK。

RGB颜色系统是指红、绿、蓝三原色,CMYK颜色系统是指青、品红、黄、黑四种颜色。

而丝印油墨采用的颜色系统则与这两种颜色系统不同,它使用的是Pantone(潘通)颜色系统,这是一种由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的专业颜色系统。

二、按比例进行颜色调配在进行丝印油墨颜色调配时,需要精准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油墨的各个颜色,以获得所需的颜色效果。

通常情况下,丝印油墨的调配比例为5:3:2:1,也就是说,每调配5部份中性油墨,就需要分别添加3部份黄色、2部份品红和1部份品红。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通过配色卡等工具来帮助计算和调配颜色比例。

三、适时调整颜色深浅除了按比例混合油墨的各个颜色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颜色深浅。

在丝印油墨的颜色调配中,深浅程度的调整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通常对于需要深浅调整的颜色,可以添加其它颜色来进行调整,或者改变中性油墨和彩色油墨的混合比例来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四、优化颜色调配的工艺参数除了颜色深浅之外,丝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其颜色表现效果还受到多个工艺参数的影响,如网版、印刷速度、温度、湿度等。

因此,在进行丝印油墨颜色调配时,还需要注意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印刷效果和色彩还原度。

五、进行油墨配方的标准化管理为了保证丝印油墨颜色调配的精度和可重复性,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

一般情况下,可以制定丝印油墨配方标准,规定各个颜色成分的比例和配制流程,并使用专业仪器来辅助调配。

同时,还需将油墨配方信息记录在台账中,以备查证和跟踪管理。

油墨配色技巧

油墨配色技巧

油墨配色技巧油墨配色技巧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

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

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

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1.色彩与光的关系。

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

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

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

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绿光+蓝光=青光蓝光+红光=品红光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绿+品红=白光红+青=白光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4.色料的混合。

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丝印油墨调整时必备知识

丝印油墨调整时必备知识

丝印油墨调整时必备知识专色油墨调配包括浅色油墨调配和深色油墨调配。

凡是在原墨中加入冲淡剂所配成的油墨都是淡色油墨,调配时以冲淡剂为主,原色墨为辅。

须注意:1)根据色样选择合适的冲淡剂;2)根据色谱与原样确定原墨和冲淡剂的比例关系;3)按照从浅色到深色的顺序分别逐次加入所选定的原色墨;4)按照调配比例以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油墨;5)调配均匀后,用刮刀刮取小色样与原样进行对比检查,或在纸上将油墨拍打开(即蘸取与绿豆体积相仿的油墨放在纸上,再有另一张纸盖在上面把油墨展开对比);6)尽量少用不同颜色的油墨,否则调配出的墨色光泽度降低,墨色灰暗;7)试样所有的纸张最好与印刷用纸相同,观察色稿与试样时必须在同一标准光源下进行。

深色油墨的调配方法与浅色油墨的调配基本相同,但应注意:1)以主色调为主要用墨,辅以其他油墨。

调配时先分析主色墨和辅色墨的明暗关系,然后称量油墨,置主色墨于配墨台上,徐徐加入辅色墨并搅拌均匀,而后用比较的办法观察与原色样的差异,直至相符。

2)选用色相接近要求油墨,进行油墨。

根据减色原理,混合后的色彩将变得灰暗,原色油墨种数越多,颜色就越灰暗,亮度和色彩的鲜艳度也越低。

所以,在调配以墨时,必须选择与用色要求相近的色墨,避免多种色墨的调配。

例如,深棕色一般用红墨和黄墨略加黑墨来调配。

3)注意油墨的色偏。

油墨通常都有些偏色,如偏红、偏蓝、偏黄等,调配油墨时一定要控制好各色油墨的色偏。

4.调配各色油墨应注意的问题调配专色油墨时,除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配墨用具如墨刀,2)保持周围环境卫生,沾有油墨处应用抹布擦掉,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保管好机台上送回的剩墨,不要使其干燥结皮,以备以后再用。

最好在剩墨中倒入一些调墨油,然后用油纸盖好。

4)用纸捻看色相时,应用待印的纸在标准光源或自然光下观看。

5)配墨时,不要用带色墨的墨刀去挖取另一种颜色的油墨或辅助料。

6)使用桶装或盒装油墨时,不要用墨刀随便挖取,应在表面按层挖取。

丝印专色油墨的调配

丝印专色油墨的调配
专色油墨调配原理及专色油墨的呈色原理
专色油墨的调配是根据原稿色样,按油墨三原色减色法原理进行调配而成。油墨的颜料呈现的物理效应叫做减色法,即当颜料显示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该颜料对白光光谱中各种颜色实现了选择性吸收(减去色光)的结果。
油墨三原色减色法颜色变化规律如下:
洋红+黄=红
-要考虑色样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对色彩产生错觉,在辨色时应将周围色遮盖掉,单一观察,才不致于发生色偏。
-用拓样法和刮样法获取墨层时,掌握好专色墨的墨层厚薄要与原稿色样墨层厚度基本相近。
专色油墨的印刷适性要求恰当准确
一般专色油墨的印刷属性调配,主要考虑调配油墨的黏度、流动性和干燥性,但现在随着油墨行业的发展,各种油墨的适性较好,兼容性较好,一般我们不需或只需要添加适量油墨助剂,如特效油墨添加剂或调墨油等,来改变调配油墨的适性,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印刷效果。
深色墨的调配
只用原色墨调配,不加入任何冲淡剂,统称为深色墨的调配,调配时根据前述色样分析结果,主辅色的确定,再根据设计的配比,用辅色油墨逐量加入主色油墨调匀即可。根据减色法理论,调配油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类,否则会降低油墨的亮度和影响色彩的鲜艳。
浅色墨的调配
凡加入冲淡剂所调配成的油墨,统称为淡色墨的调配,因为浅色墨对人眼刺激量少,所以 一般要用放大镜对原稿色样进行分析,剔除冲淡剂,确定主色后,就要注意油墨的色偏,一般采用在冲淡剂中逐渐微量加入原色墨来调配。
配制中国电信公司的标准色电信蓝时,通过观察它给我们印象是蓝为主色略带红味,整个油墨的色彩鲜艳厚实、纯正,即油墨的明度、饱和度大、色相纯正,所以我们采用天蓝为主,辅以色彩鲜艳、偏紫的桃红墨,虽然样张上有分色的配比,但它为电子分色或桌面系统上的色彩配比与实际的印刷油墨并不兼容对应。

丝网印刷油墨颜色调配

丝网印刷油墨颜色调配

丝网印刷油墨颜色调配丝印调油是个比较复杂的事,如无人指点只能靠自己慢慢体会,初入者建议最好找本国际色卡对照,色卡上的每个颜色都注明了这个颜色是由哪几个颜色构成和各个颜色所占的比例,调油要调到跟样色百分之百相同是不可能的事,理论上楼上的说的似乎也对,但是要掌握得好还得靠自己慢慢实践的,比如说随便给个颜色你就要知道这个颜色是由那几个颜色调出来的。

印刷过程中对油墨颜色的调配心得体会—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

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识,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

为此,本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

一、配色原理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

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

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

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

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

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

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

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

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

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

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

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

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

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

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

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

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

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

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

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

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

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

b.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在调墨中运用自如。

c.对印刷的色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生变化。

d.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

3.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

通常出厂的丝印油墨,其粘度稍大,使用者应根据印刷图像的特点、丝网目数、印速、车间温度、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及吸墨性能,用适当的溶剂、
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及减粘剂等,对油墨的粘度、表面张力、流动性及干燥速度等进行综合调整。

如丝印细线和网点时,应使油墨流动性稍小,干燥速度可稍慢;粗网印刷时,粘度应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高速印刷时,流动性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车间温度高时,干燥应稍慢,粘度稍大;承印物表面张力小时,油墨的表面张力亦应小些;承印面吸墨性强时,油墨的流动性及表面张力均可大些,干燥速度可慢些。

适性的调节技术,也有赖于实践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