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重力与弹力
《重力与弹力》优教导学案

第1节重力与弹力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3.知道常见的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4.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5.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一、力的概念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为。
力是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不能离开和而独立存在,力可以用一根来表示,它的表示力的大小,它的表示力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
二、重力重力是由于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总是向下。
重力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重心位置与和物体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上.重心(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三、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填“能”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4.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5、几种弹力及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绳中的弹力常常叫做张力.四、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劲度系数: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是N/m.是表示弹簧“软”“硬”程度的物理量.一、力的概念情景设置:运动员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刹车后会慢慢停下来;球撞到地面上会弹起来;弹簧被压缩长度会变短;用手压锯条,锯条会变弯。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第1节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大小:G = 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的位置:(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4)悬挂法确定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第2节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2)公式:F f=μF N,μ是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无单位。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1)随着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2)跟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无关;(3)大小取值范围0<F≤F m;(4)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静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垂直。
1 重力—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初升高衔接预习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重力和弹力第一部分重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说明:(1)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2)不同地点,同一物体在地面上所在位置的纬度越高,所受重力越大;在地球上空的位置海拔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作用点: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说明:(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重心的确定方法: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
5.重力的测量(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物体的重力一般用它来测量。
(2)对应状态:要准确测量某物体的重力,应让它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测量原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力为平衡力,若物体只受重力及另外一个力,则另一个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知道另一个力,则可以知道重力。
(4)测量方法:将被测物体悬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或是放在弹簧测力计上,让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3.1重力与弹力课件(共25张PPT)

F
F
F2
F1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F1’
F’
F’
F2’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2)绳的拉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 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F2
F1
F1
F2
(3)轻杆的弹力(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①可拉可压; ②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 3.判断物体是否产生了弹力
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本质:斜面与小球 之间接触 但没有 相互挤压因此没有 相互作用力
弹力有无判断方法:假设法----假设没有挤压,看物体有没有静止,如 果还能静止,说明没有挤压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实例分析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2)绳的拉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 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F2
F1
F1
F2
(3)轻杆的弹力(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①可拉可压; ②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①、点与平面接触
N` N
②、曲面与平面接触
练习3、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
1.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 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②非弹性形变: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 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 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第1节 第1课时 重力与弹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必修一(解析版)

第1节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基础演练1.(2022秋·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中)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D.两物体间即使不接触,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答案】C【详解】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例如接触面不水平时,重力与接触面不垂直。
故A错误;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任何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
故B错误;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的重心在圆心,不在圆环上。
故C正确;D.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间存在弹力一定相互接触。
故D错误。
故选C。
2.(2022秋·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中)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B.足球对木板的压力就是足球受到的重力C.足球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D.足球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足球发生了弹性形变【答案】C【详解】A.木板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足球发生了弹性形变,A错误;B.足球对木板的压力与足球受到的重力不是一个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木板,重力的受力物体是足球,B 错误;C.足球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2秋·浙江温州·高一温州中学校联考期中)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值:29.80665m /s g =地点纬度()2/m s g -⋅赤道海平面0︒9.780马尼拉1435'︒9.784广州2306︒'9.788武汉3033'︒9.794上海3112'︒9.794东京3543'︒9.798北京3956︒︒9.801纽约4040'︒9.803莫斯科5545︒︒9.816北极90︒9.832A.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B.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C.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D.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都相同【答案】C【详解】A.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相等,则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故A 错误;B.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 错误;C.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重力加速度不变,根据v g t∆=∆可知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故C 正确;D.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并不相同,故D 错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1、产生的原因:
2、定义: (1) G=mg
3、大小 (2)用弹簧秤测量
重 力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的定义 重心位置的判断 5、作用点(重心) 注意: 重心可能在物体上, 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接触力 推
也是会发生形变的,因为有力的作用在该物体上了,满足形变的 发生条件。只不过有时物体的形变很小,不易被觉察。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 显示出来呢?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2 、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
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D )
A.A点
B.B 点
C .C点
D.D点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 C两点各放一 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 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 ?
第1节 重力和弹力 第1课时 重力和弹力

D.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不会改变
[解析] 由于物体放于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减小了弹簧的 拉伸形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减小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并不改变,选 项 A 错误;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同时,g 值相同,质量大的物体 受到的重力必定大,但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如质量较小的物 体放在地球上,质量较大的物体放在月球上,月球上 g 值较小),质量较 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不一定大,选项 B 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的,选项 C 错误;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共同决 定,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其重心可能发生改变,选项 D 错误。
一、重力
1.填一填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__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_m__g_,g 为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总是竖__直__向__下__。 (4)作用点——重心
①重心的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_效__果__上看,可 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_一__点_,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重心位置的决定因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 _形__状__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外,还跟物体内质__量__的__分__布__有关。
( ×)
(2)抛出去的物体不会受到重力作用。
(×)
(3)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
(4)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
(5)力的示意图能准确表示力的大小、作用点和方向。
(×)
3.选一选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重力与弹力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一节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为力。
其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来。
国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由于力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表示力的时候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力,分别是:(1)、力的图示法: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注:力的图示法要标明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多少)(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需大概反映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两种方法的区别: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前面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的拓展,得出力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根据提示还有初中的知识,回答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教学【教师提问】该实验中显示微小形变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体会反思。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二、几种常见弹力【教师提问】思考讨论你认为在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对手的力是什么性质的力?【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你压玻璃瓶时,你的手对玻璃产生弹力的作用吗?【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同学们能不能分析放在桌面上的书,它与桌面间的作用是什么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怎样?请在纸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手产生了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手,作用在手上。
产生,手也受到玻璃的挤压,发生形变,对玻璃产生弹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玻璃;玻璃对手的力,与手对玻璃的力,都是弹力,是相互作用力。
知道如何画几种常见弹力的力的示意图实验的探究过程和数据处理理解胡克定律板书设计§3.1 重力与弹力一、力和力的图示1.定义2.单位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二、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三、弹性形变与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 等效作用点 ,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
等效思想
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决定因素
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物体的形状。
(3)对薄板类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如图所示,C点即为物体 的重心,但该方法仅适用 于薄板状物体
养
断弹力的方向,并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的位置。
力与形变量的
4.了解胡克定律,会计算弹簧的弹力。
关系。
课前学习
知识点一 重 力
1.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产生
由于地球的__吸__引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大小:G=mg,式中G、m、g的单位分别为_____N_____、_____k_g____、
特别提醒 判断弹力有无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存在弹力作用,而忽视了弹力产生的另一条件—— 发生形变。 (2)误认为有形变一定有弹力,而忽视了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区别。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 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 花板上,且其中右侧细线是沿竖直方向的。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例3] 请在图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方向。
解析 甲图中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处对杆都有 弹力,弹力方向与过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图甲所示。 乙图中杆对C、D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撑点,所以C处弹力 垂直于圆弧切面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于杆斜向上。如图乙所示。
温馨提示 (1)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作用于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 效作用点。 (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也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重心的位置 可以不在物体上。
[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轻质茶杯内装有茶水,随着茶水饮用这一过程,杯和茶水的 共同重心将( )
点与点 垂直于接触切面,过接触点沿球半径方向指向被支持物体
[试题案例] [例2] 下图中物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思路探究 在A、B、C、D各项中,若拿走b,a能否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吗?
解析 A图中对物体a而言受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如果b对a有弹力,方向水平向 左,那么a受到的三力不能平衡,与a、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盾,故A错误;B图中对物 体a而言受重力、斜向上的拉力,如果b对a没有弹力,那么a受到的二力不能平衡,与 a、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盾,故B正确;C图中若水平地面光滑,对b而言受重力、竖直 向上的支持力,如果a对b有弹力,方向水平向右,那么b受到的三力不能平衡,与a、 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盾,故C错误;D图中对a而言受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如果b对 a有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那么a受到的三力不能平衡,与a、b均处于静止状态矛 盾,故D错误。 答案 B
(2)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__形__状___;②物体内__质__量__的__分__布___
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 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 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 作用点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 不需要准确 标度 力的大小,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这种粗略表示力的方 法,叫作力的示意图。 [思考判断] (1)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为指向地心。( × ) (2)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 (3)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 ) (4)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 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 )
核心要点
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要点归纳] 1.对重力的理解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其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 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 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 减小。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关键提醒
A.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只有在接触处才可能有弹力
解析 甲球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竖直向上的弹力两个力,斜面对甲球没有弹力,如果 有的话甲球不会静止,故A错误;乙球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竖直向上的弹力两个力, 与乙接触的球不会对乙球有弹力作用,如果有的话乙球不会静止,故选项B错误;丙 球受重力、球壳给它的指向球心的弹力和与它接触的小球对它的沿两球球心连线向左 的弹力,如果两球间不存在弹力,丙球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丙球受两个弹力的作用, 故选项C正确;丁球受重力和右侧细线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倾斜的细线不会对它 有拉力的作用,如果有的话丁球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丁球只受一个向上的弹力,故 D错误。 答案 C
F/N l/cm x/cm
1
2
3
4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7
0
0
3.数据处理 以弹簧受到的弹力F为纵轴,以弹簧伸长的长度x为横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F-x 图像。
4.实验结论 若作出的F-x图像如图所示,则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 的形变量x成正比。
悬挂法找物体重心
[试题案例] [例1] 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 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
设
法
图中为用细线悬挂的小球,斜面
举 是光滑的,因去掉斜面,小球的
例 状态不变,故小球只受细线的拉
力和重力,不受斜面的支持力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跟引起物体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跟该物体的形变方
向相反。 4.弹力方向的判定方法
类型
方向
图示
面与面 垂直于公共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点与面 过点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接触方式
A.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答案 D
B.一直上升 D.先降后升
核心要点
弹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
[观察探究]
(1)一铁块放在海绵上,铁块和海绵都发生了形变,从而在它们之间
产生了弹力,如图所示。海绵对铁块的支持力是如何产生的?方向
怎样?铁块对海绵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
(2)如图所示,用橡皮绳斜向右上方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块。橡皮绳 对物块的拉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 答案 (1)①海绵对铁块的支持力是海绵发生弹性形变,对与它接触 的铁块产生力的作用,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上(如图甲)。
解析 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地面向下,选项A错误;同一物体在地球 上不同位置所受重力不同,与测力计无关,选项B错误;重心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 力的等效作用点,选项C正确;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分布是否均匀有关, 如果质量不均匀分布,仅有规则几何外形,其重心也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选项D 错误。 答案 C
②铁块对海绵的压力是铁块发生了弹性形变,对与它接触的海绵产生力的作用,方向 垂直接触面向下(如图乙)。
(2)由于橡皮绳发生弹性形变,对与它接触的物块产生力的作用,方向沿绳指向绳 收缩的方向(沿绳斜向右上)。
[探究归纳] 1.产生弹力必备的两个条件 (1)两物体间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答案 见解析图
核心要点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要点归纳] 1.仪器安装
按图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2.操作记录 (1)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 (2)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F表示弹力,弹簧的 弹力等于钩码对弹簧的拉力。l表示弹簧的总长度,x=l-l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观图助学]
知识点三 胡克定律
1.弹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 恢复原状 的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 完全恢复 原
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 弹簧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 kx 。 4.劲度系数:其中k为弹簧的 劲度系数 ,单位为 牛顿每米 , 符 号 是 N/m , 劲 度
方 根据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条
法 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件 法 举 图中弹性绳与手直接接触,弹性绳发生形
例 变,手与弹性绳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
方
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状态不变,则此处不
法
假
存在弹力;若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三种常见弹力的方向
常见弹力 压力 支持力
弹力方向 ___垂__直____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被压缩或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
沿着绳子指向绳子___收__缩____的方向
[思考判断] (1)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 ) (2)弹力可以发生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 × ) (3)有些物体的形变是明显的,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 √ ) (4)支持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 ) (5)弹簧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