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文化学

第一讲文化释义1、“文”字之来源(1)甲骨文中,“文”字为胸前有刻画图案的人(2)到了周代,“文”的含意有了些新的内容。
“文”常和“野”对称。
后被进一步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采装饰、人文修养(3)关于“文”字来源之结论从仓颉造“文”(字)说起,我们从“文”的诞生可以看到几点:第一,最早的人类是没有“文”的,“文”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逐步创造的;第二,“文”只有人类独有,其它动物没有;第三,“文”象征着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演进,象征着人类本质意义上的向一般动物告别,象征着人类逐渐挣脱原始,野蛮,愚昧,落后的境况,向着“文明”的图景艰难地迈进。
2、“化”字之来源(1)甲骨文中,“化”字之形,像二人一正一反,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2)《辞源》在固守原意,《辞海》在叛离原意。
(3)“化”,从“教行”的角度看,是统治阶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匕”,利器)3、“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1)在中国,“文”与“化”并连使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易周·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讲的是治国者观察天文,以察知自然界的变化;以礼仪风俗教化世人,使知行当所止,止当所止,进而化育天下。
基本含义是“以文教化”,指以与武力征服相对待之“人文”即人伦仪则、道德秩序去规范和化易人民于“野蛮”,使之开化和文明化的活动。
(2)刘向最早使用了“文化”一词,此后便广泛使用开来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是指以文德化之,与“武力”相对应,意指文治教化。
其中“文化”的含义均指封建王朝的“文治教化”,用诗书礼乐等教化世人,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
4、“文化”一词在西方的出现它原义是人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开垦及植物栽培。
西方古典时代的历史理论与普遍历史

决定论
决定论认为历史是由一种不可抗拒的力 量或规律决定的,这种力量或规律决定 了人类的行为和命运,使历史呈现出一 种必然的趋势和走向。
决定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线性的和连续的, 即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和必然联系 ,因此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来预测 未来的趋势和走向。
决定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可预测的 ,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可 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走向,从而为 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
政治发展
古典文明在政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古希腊的民主 制度、公民权利和法律体系,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法律体系 等。这些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民 主制度的起源之一。
古典文明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古典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古希腊哲学对现代哲学的影响,古罗马法 律对现代法律的影响等。古典文明成为了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现代 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人们开始反思现有的社 会制度,探索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组织形式。
西方古典时代的历史理论为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文化传承
西方古典时代的文化传承对现 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典时代的文化遗产成为了现 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
02
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可塑性和可变性,认为历史是由人类的行为和决策塑造的 ,而不是由固定的规律或命运决定的。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改变历 史的走向。
03
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为历史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和力量交 织而成的,而不是由单一的力量或原因决定的。历史的进程是充满了变数和不 确定性的。
历史的预测
西方古典文化

西方古典文化目录西方古典文化- 希腊神话西方古典文化- 希腊戏剧西方古典文化- 历史名著西方古典文化- 著名的科学家西方古典文化- 建筑和雕塑西方古典文化- 拉丁语西方古典文化- 古典文化的特征西方古典文化- 古典文化的传承西方学术界通常将古代希腊、罗马称之为古典时代或古典世界,并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界定为古典文化。
“古典”一词源于拉丁文classicus,意思是“第一流的”、“最上乘的”。
实际上,当罗马人在全面吸收古希腊文化时就曾赋予它以典范的含义。
因此,所谓的西方古典文化便是由希腊人开创在罗马人那里得到发扬光大的一种文化传统或文化体系,它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而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西方古典文化- 希腊神话古希腊人创作许许多多神话和传说,仅是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就有845 人,这是世界其他地区所少有的。
古罗马的神话大源原于希腊,只是将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名字改成罗马、古希腊神话和传说,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
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
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
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
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
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
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荷马史诗》中。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众神之主,赫拉——天后,波塞冬——海神,哈得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罗——射术、艺术即光明神,阿尔忒弥斯——助产、狩猎与月亮女神,阿佛洛狄忒——美与爱女神,阿瑞斯——战神,赫菲斯托斯——火与工匠之神,赫尔墨斯——诸神的传令官,德墨忒尔——农事和丰产女神,狄俄尼索斯——酒神(经炉灶女神赫斯提让位)。
西方文化概论

①: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宗教专制代替民主制度,宗教制
度到政教分离,经历了宗教专制、宗教理性化和宗教改革
②: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 ③:《罗马民法大全》《斯提芬· 杜尚法典》 ④:神殿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艺术 ⑤: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格局——采邑;世俗政权与神权斗争 激烈;基督教与世俗王权对抗,还要应对更为有力的宗教异端; 中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王朝建立后,原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德意志 帝国
一、三大逻辑
墨经逻辑:中国古典逻辑的代表 因明逻辑:是印度古典逻辑中最为重要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西方形式逻辑代表
二、百年翻译: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叫翻译运动,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 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 学术活动。
三、西方古典文化中的七艺: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四、西方文化的特征: 精神支柱、政治原则、社会道德导向、经济手段
1.罗马王政时代2.罗马共和国时代3.罗马大帝国时代
六.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
十二铜表法
七.古罗马第一位皇帝
屋大维号称奥古斯都
八.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专制滋生腐败,腐败酿成了政治混乱和分裂,内外交困的政
治经济形式,加之基督教宣扬来世不关心现实世界的教义,
外部蛮族的入侵,就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势。
第三章 欧洲中古封建文化
二.爱琴文明的分支
1.克里特文明2.迈锡尼文明
三.古希腊的民族性ຫໍສະໝຸດ 特点1.崇尚勇敢,热爱自由2.尊重理性,推崇科学3.重视体育, 团结统一4.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四.雅典大殖民运动是什么形式及其意义
1.形式:移民2.意义:实现了东西文明之间的大规模的交
流,缓解了雅典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

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古典主义是一种在17世纪欧洲艺术和文学领域盛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流派。
它主张追求理性、秩序和经典之美,反对过多的个人主义和感性情感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发展到最终走向衰落。
一、古典主义的起源古典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和“黄金均衡”的理念,强调思考、理性和秩序的重要性。
罗马帝国时期,古典文化更加繁荣,建筑、雕塑和文学作品充满着秩序和对称的特点。
二、古典主义的发展1.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影响重新兴起。
意大利的画家、建筑师和雕塑家们开始重视对称、比例和和谐美。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古典主义的影子。
2. 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主义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地迅速发展。
巴洛克艺术强调雄伟、庄严和精巧的装饰,同时也注重表达各种神圣和英雄主题。
巴洛克建筑和音乐在这一时期达到巅峰,代表作品包括巴洛克式教堂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巴赫的作品。
3. 古典主义的顶峰18世纪的欧洲是古典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启蒙运动的思想对古典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理性、科学和自由,这种思潮融入了古典主义艺术和文学之中。
法国文学家莫里哀和英国著名诗人蒲伯爵皆被视为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三、古典主义的衰落古典主义逐渐走向衰落主要是因为人们开始对古典式的审美疲劳。
他们渴望新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新的文化潮流开始兴起,顶替了古典主义的地位。
浪漫主义追求情感和个人表达,而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落下帷幕,但其影响仍然存在于艺术界。
至今,在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中,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它的痕迹。
古典主义的理性、秩序和对称美仍然被认为是艺术追求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古典主义在17世纪欧洲艺术和文学领域达到巅峰,强调理性、秩序和经典之美。
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与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与发展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它起源于欧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地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和发展,以及西方古典音乐对当代世界音乐的影响。
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音乐被用于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是拉丁文诗歌的配乐。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出现更复杂的节奏和和声。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如巴赫和亨德尔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
随后,古典音乐又进入了古典时期,莫扎特和海顿成为了代表性的音乐家。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古典音乐开始具有更加精致和华丽的风格,音乐作品也变得更加完整。
到了浪漫时期,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的作品成为了最为著名和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
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的文化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比如,巴洛克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欧洲宗教、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和影响。
此外,古典音乐传统还包括了演奏技巧、乐器制造技术、音乐理论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还包括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和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古典音乐特点,对当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影响了后来的钢琴演奏技巧,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技巧。
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音乐流派和风格。
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
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特定的音乐特点和作曲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些音乐流派和作曲风格对当今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代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有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
古典音乐的传统和发展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典音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喜爱和追捧。
关于西方文化的介绍

关于西方文化的介绍关于西方文化的介绍一、西方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时期。
希腊文化以哲学、艺术、体育、政治等著称,其中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哲学家为代表;而罗马文化则以法律、科技、军事等享誉古今,早在公元前753年,罗马就建城。
西方文化的基石就在这个时期奠定。
二、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劳动、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
劳动被视为取得成功和尊敬的必要条件。
自由和平等是体现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中的基本原则。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尊和尊重,主张每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有自主权。
三、西方文化的艺术表现影响西方文化的艺术形态十分广泛,涉及音乐、绘画、文学、电影等领域。
其中,古典音乐向来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经典作品。
同时,绘画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影响至今,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优秀作品,展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无穷的灵感。
此外,电影也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教父》、《肖申克的救赎》等脍炙人口的好莱坞作品已成为经典之作。
四、西方文化的节庆体验西方节庆也有其独特的体验。
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节日,已经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节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圣诞节。
每年的12月25日,家家户户会摆放圣诞树,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分享礼物和欢乐。
非常盛大的圣诞灯光秀,也是圣诞期间的一大特色。
总之,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同时还有其独特的节庆体验,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
西方古典文化

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写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署《自然史》。全书37卷,包括天文、地理、动植物、矿 物、医学、冶金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当时最广博的知识总汇。普林尼学习非常珍惜时间的,几乎是争分夺秒。通 常是半夜一、二点夜深人静的时候起床读书。甚至在洗澡时,也利用时间读书,叫人朗读书给他听。他最后还是 为研究科学而献身。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普林尼为险区救人,同时要亲自考察这个罕见的自然现象,冒 着生命危险前往探险,结果被火山喷出的毒气窒息而死。
特征
民主与法制 科学与理性
人文主义 文艺风格
古希腊人所创设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典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文化成就之一。而雅典的的民主政治制度则是其 中的楷模。在雅典,公民民主制达到了极致。一切官职均由选举和抽签产生,权力的世袭、垄断和特权制得以废 除。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和政治上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古代世界发展最充分、最完备、 最典型的民主形式。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健全的法制,而法制则会保证民主政治得以顺 利实施。希罗多德早就体会到了其真义。他借别人之口宣传民主政治的首要优点在于“它的美好的名声,那就是,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的演讲中更具体阐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他讲道:“我们的制度 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公 私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 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
古希腊人所发现的这种理性就是通常所谓的自主的理性。它不是依赖于任何超自然的神和外在的权威,而是 依靠人的智慧和思维能力对事物的一种把握和理解。可以说,在古希腊,自主理性精神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他们 在探究一切事物时都将之放到理性的审判台上加以考察。对此,古希腊人柏拉图在《申辩篇》中就曾讲道,苏格 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和做。而古罗马人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文化中的 科学精神,并在实用科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其还继承了这种理性主义精神。学界所谓的罗马文化质朴务 实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精神。在西塞罗的言论中,我们仍然体味到它的真义。他讲道:“我们所谓 的人,是具有预见性、灵敏性、综合力、机智力,是富有记忆力、充分的理性和深谋远虑的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希 臘 城 邦
9
斯巴達
經濟:農業-A.地主:斯巴達人
B.耕作:農奴(戰俘)
解決經濟危機:向外擴張策略 行軍國主義:公民全都訓練成戰士,
編入軍隊
政治:貴族政治
10
雅 典
經濟:商業 解決人口壓力的方法
A.人口外移,建海外殖民地 B.農民種植經濟作物(橄欖、葡萄) , 向殖民地換取糧食
發展出民主政體-西元前六世紀初
帕德嫩神殿
24
羅馬從共和到帝制
(一)羅馬的興起 1.早期
A.建城:羅慕路斯(Romulus)-753B.C.E. B.實行王政:受伊特拉次坎人統治 C.改行共和:509B.C.E.推翻伊特拉次坎人 -廢除君主政體
25
2.共和時期的向外擴張
A.統一義大利-275B.C.
B.征服北非迦太基 (三次布匿克戰爭)→
22
希臘文化與希臘化文化的比較
哲學
A.古希臘時代-著重公共事務 B.希臘化時代-追求個人精神慰藉
藝術
A.古希臘時代- a.題材:表彰城邦精神-紀念公共人物 b.特色:講求均衡、節制、理想、和諧 c.代表:雅典帕德嫩神廟 B.希臘化時代- a.題材:供個人欣賞-著重個人情感、個性 與容貌 b.特色:傾向華麗、寫實、誇張 23 c.代表:亞歷山大城宮殿
a.非完全民主─財產限制
b.直接參與
17
雅典政治體制示意圖
18
(四)從古典希臘時代到希臘化時代
1.轉變背景
A.波希戰爭(499~479B.C.E.):
希臘聯軍擊敗波斯→ 保住希臘的文明和自由
B.希臘城邦內鬨:戰後引發爭奪領導權的
「伯羅奔尼撒戰爭」
C.北方馬其頓興起:南侵征服希臘全境
(338B.C.E.) →希臘城 邦自此失去獨立與自由
a.煽動帄民支持 b.武力奪權,成為僭主
B.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
a.在斯巴達支持下結束僭主政治
b.確立雅典民主政治:繼續推動改革
14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重組雅典部族:
A.打散雅典原有四個部族,重組成十部 B.目的:削弱地域主義,提升對城邦忠誠
擴大「公民大會」權力:公民年滿18歲,
可出席公民大會
34
奧古斯都的禁衛軍浮雕
奧古斯都
35
(四)羅馬帝國的盛衰
1.羅馬和平時代(27B.C.E.~180C.E.)
A.秩序安定-人民遵守相同法律,使
用相同語言,都是「羅馬公民」
B.交通便利,商業發達 C.帝國有繁榮的城市生活
36
商業發達
交通便利:軍用道路提供便捷的交通
全境形成一龐大市場: A.海外各省提供新的市場 B.商人使用相同貨幣,商品往來安全 海外貿易發達: A.出口-酒、油、製造品、錢幣 B.輸入-香料、象牙、黃金、寶石、絲綢
「陶片流放制」:
A.每年由公民投票,選出可能破壞民主的 政客,流放在外十年 B.目的:以防止野心人士顛覆雅典民主
15
古雅典水鐘
陶片流放制投票用的器具
水鐘用來限制訴訟人 的發言時間:當水完 全流至另一個水瓶後 ,必須終止發言
16
4.伯里克里斯時代(Pericles)
A.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構 B.五百人會議: a.掌國政 b.主席抽籤產生-1天 C.軍事專才:公民大會選出10位將軍負責 D.特色:兼顧了個人主義與公共精神
37
羅馬道路
38
城市生活
城市設計良好,居民生活舒適: A.街道整齊 B.住宅有引水、排水設備 政府興建許多公共建築:競技場、神廟、
劇場、市民廣場、 公共浴場
39
公共集會場
高架引水道
40
萬神廟
41
競技場
42
羅馬競技場上的鬥士技擊
現 藏 於 德 國 薩 爾 州
43
劇 場
44
古羅馬公共浴池
5
重裝步兵方陣
強調集體力量的發揮 士兵具備條件: A.體魄強健 B.勇氣過人 C.嚴守紀律
西元前1500年時陶瓶繪畫 ,生動描繪出兩名重裝步 兵面對面交手的景況。
6
重裝步兵方陣
7
(二)發展出不同生活方式─斯巴達與雅典
1.時間:西元前八世紀初
2.背景:經濟危機-人口激增、土地不足
3.最具代表性的城邦:A.斯巴達 B.雅 典
(a)初:初置重兵於城市,採取守勢防衛, 後因兵源枯竭,始募蠻族為兵
(b)後:靠蠻族軍隊防衛
b.日耳曼蠻族入侵:
(a)開始滲入:西元三世紀
(b)大舉入侵:西元四世紀
C.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蠻族攻陷羅馬城
,廢掉羅馬皇帝
47
羅馬人奢糜的生活
圖為英國 巴斯(Bath)的一座羅馬 帝國時代蒸氣公共浴池。 浴池是當時人們社交活動場所
45
2.帝國的衰亡 A.內部危機-始自西元三世紀 a. 軍人跋扈干政:廢立皇帝 b. 財經惡化:
(a)支出大,稅收不足 (b)管制企業→工商業失去活力 (c)勞力流失(奴隸短缺)→生產下降
46
B.外部問題 a.邊防軍失去防衛能力
32
2.政治鬥爭與內戰
A.改革失敗-西元前130年代後期格拉古兄弟 a.土地改革:限制地主土地數量
b.引起地主反彈,遭暗殺
B.黨爭-元老派與帄民派互鬥
a.雙方勾結軍人
b.演變成內戰:前三雄→後三雄 C.結束內戰:屋大維 →羅馬唯一統治者
33
3.「第一公民制」的出現-屋大維
A.自稱「第一公民」-以恢復共和 、重建羅馬為號召,希望恢復秩序 B.元老院奉「奧古斯都」之尊號 C.權力:來自軍隊,掌控羅馬20個軍團 D.帝制:未直接稱帝,卻是名符 其實的「皇帝」
取得北非與西班牙,控地中海西部 C.進入希臘化世界→取得近東(西元前 二世紀)→成君臨整個環地中海地區 之大帝國
26
迦太基遺址
27
羅馬全盛時期疆域圖
28
(二)共和體制的建立 1.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
a.推選兩名執政官-任期一年 b.以軍隊「百人伍」為單位
2.共和重心:元老院-貴族與退休執政官
19
2.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A.疆域:西起埃及,東達印度 B.死後,諸將內鬨→帝國分裂為三
a.安提哥那—歐洲 b.塞流卡斯—亞洲 c.托勒密—非洲
20
3.亞歷山大的理想: 世界大同-將東西文化融為一體
A.措施:a.鼓勵東西貿易
b.提倡民族通婚
c.興建希臘式城市→成希臘文化
傳播中心
B.形成希臘化文化:希臘文化與西亞、
11
雅典衛城
12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
1.演進:王政→寡頭→僭主→民主 2.開啟改革:梭倫 (Solon) A.背景: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淪為農奴
B.改革:a.取消農民債務,恢復農民自由
b.依財產重定社會階級
C.意義:打破貴族壟斷之局
13
3.民主政治的確立
A.皮西斯特拉妥(Pisistratus)
B.權力不大
貴族會議:A.氏族首領組成 B.供國王諮詢 公民大會:A.最高權力機構 B.由全體公民(戰士)參與 實際上掌權者:貴族議會
4
黑暗時代—後期
形成背景:A.地形崎嶇破碎
B.部族林立-小國寡民
模式:衛城與周圍的農村
發展出:「重裝步兵方陣」
特色:獨立自主
A.共同血緣,崇拜共同的神
B.全體公民共同參與-休戚與共
埃及、波斯等文化
21
4.希臘化文化的特色
A.政治上:盛行專制主義
a.實行中央集權體制—城邦失去獨立性 b.受近東神權政治影響
B.哲學思考:轉尋求個人精神慰藉
a.伊比鳩魯學派-(a)追求快樂
(b)依理性的生活為最快樂
b.斯多葛學派-
(a)以理性克制情欲 (b)個人依自然定律,過美德生活 C.藝術:a.風格-傾向寫實、華麗與誇張 b.目的-供個人欣賞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1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學習重點
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羅馬從共和到帝制
2
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一)希臘城邦的興起 1.黑暗時代-荷馬史詩時代 A.時間:1100~750B.C.E. B.政體發展: a.前期:部落→部落聯盟 b.後期:城邦政治興起
3
黑暗時代--前期
國王:A.選舉產生
→監察官→司法官
E.可以進入元老院(帄民會議)-287B.C.E.
31
(三)從共和到帝制
1.共和後期的危機 A.公民兵制破壞,改行募兵,軍隊走向 職業化
B.執政官征戰在外,不受元老院節制, 共和喪失制衡力量 a.軍隊長期出征,公民大會難得舉行 b.元老院由貴族壟斷
C.地方總督掌控地方資源→形成個人勢 力,威脅共和生存
組成,議決城邦大事
3.特色:互相牽制、彼此制衡
a.官員任期很短-執政官一年,獨裁官半年
b.以防止政客擅權
29
西塞羅(Cicero)於元老院發表演說
30
4.精神:「公民參政」-帄民與貴族之抗爭 →爭取帄等 A.選出「護民官」 - 保護帄民 B.制訂《十二表法》-450B.C.E. C.取得與貴族通婚 D.擔任重要官職:財政官→執政官→獨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