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第1章-40

合集下载

纺纱知识排版初稿

纺纱知识排版初稿

第一章纺纱基础知识一、纺纱工艺流程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主要工序。

用于高档产品的纱和线还需要增加精梳工序。

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

(一)纯棉纱工艺流程1.普梳纱: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2.精梳纱: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二)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1.普梳纱:原棉:清花→梳棉→→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纶:清花→梳棉→2.精梳纱:原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纶:清花→梳棉→预并→二、纱线产品分类及品种代号(一)纱线产品的一般分类,见下表。

分类依据使用原料的不同纯棉纱线、纯化纤纱线、棉型混纺纱线、毛型混纺纱线纺纱的方法不同环锭纺纱线、气流纺纱线、静电纺纱线等纺纱的工艺不同梳棉纱线、精梳纱线、桃毛纱线加捻方向的不同顺手捻(s捻)、反手捻(z捻)产品用途的不同织布用纱线、针织用纱线、起绒用纱线、绳带用纱线、渔网用纱线、帘子布用纱线(二)纱线粗细程度分类类别号数英制支数粗号纱大于32tex 18支及以下中号纱 20—30tex 19—29支细号纱 9—19tex 30—60支特细号小于9tex 60支以上(三)纱线品种代号,见下表。

品种代号品种代号经纱线 T 起绒用纱 Q纬纱线 w 烧毛纱线 G绞纱线 R 转杯纱线 OE筒子纱线 D 涤棉混纺纱线 T/C精梳纱线 J 棉维混纺纱线 C/V针织汗布用纱 K 有光粘胶纱线 FB精梳针织汗布用纱线 JK 无光粘胶纱线 FD注:纱线在用代号表示时,一般原料代号、加工代号写在tex值前,用途代号写在tex值后。

三、纱线粗细程度的表示方法1、有关定义表示纱线粗细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长制(号数制),即以单位长度纱线的重量来表示。

《纺纱学》课程提纲复习资料

《纺纱学》课程提纲复习资料

《纺纱学》提纲绪论各纺纱系统、普梳棉纱、精梳棉纱和涤/棉精梳纱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各工序所生产的产品;掌握临界混纺比的概念。

临界混纺比:纺纱的强力和混纺比有关,在某一混纺比时出现强力最低值,此时的混纺比称为临界混纺比第一章 纺纱原料的选配 一、配棉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方法:分类排队法 1.原棉的分类(概念):根据原棉的性能及不同纱线的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称~。

(1)分类原则:先细特,后中粗特纱;先重点,后一般或低档产品。

(2)分类时应考虑的因素成纱要求:普梳纱用细绒棉、精梳纱用长绒棉。

到棉趋势:原棉资源差的少用,好的多用。

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条件应选择成熟度好、含杂少的原棉。

指标的平衡:成纱质量指标的某项较好或较差时,应调整配棉成分。

2、排队(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队,把产地、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

原棉排队时的注意事项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

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

队数安排:5~6队交叉抵补:接批时后一批原棉的某项指标太差,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原棉同时接批。

勤调少调: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小些,调动的次数多些。

如,某批原棉混用25%,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15%,前批棉用完后再将后批棉增加到25%。

配棉的注意事项(分别写出分类与排队的注意事项) 二、原料混和重点掌握原料混和的方法:一、混料方法(1)棉包混合(散纤维混合):适于纯棉、纯化纤、化纤混纺纱。

(2)条子混合 :适于棉与化纤混纺。

(3)称重混合 :适于混纺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

重点掌握各种混合方式的混比计算(包括干湿混比的计算): 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式中:Xi −第i 种纤维的湿混纺比 Yi −第i 种纤维的干混纺比Wi −第i 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

《纺纱学》课程笔记

《纺纱学》课程笔记

《纺纱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绢纺纺纱系统一、绢纺原料1. 绢纺原料主要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蚕类吐丝结成的茧丝。

2. 茧丝由两根单丝合并而成,每根单丝又由蛋白质构成。

单丝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3. 绢纺原料还包括一些特殊绢丝,如天丝、人造丝等。

二、绢纤维精练1. 精练目的是去除绢丝中的杂质、色素和部分油脂,提高绢丝的白度、柔软度和吸附性。

2. 精练过程包括预处理、煮练、漂白、脱水、干燥等环节。

3.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绢丝表面的油脂和部分杂质,便于后续煮练和漂白。

4. 煮练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去除绢丝中的非蛋白杂质和部分色素。

5. 漂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绢丝的白度,常用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硼酸钠等。

6. 脱水、干燥是为了使绢丝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和回潮率,便于后续加工。

三、开绵与切绵1. 开绵是将精练后的绢丝进行开松,去除部分杂质和废丝,提高绢丝的整齐度。

2. 切绵是将开绵后的绢丝进行切割,使其长度适宜梳理。

四、梳绵1. 梳绵是对切绵后的绢丝进行梳理,使其更加顺直、均匀。

2. 梳绵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梳绵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五、绢纺精梳1. 精梳是为了提高绢丝的整齐度、光泽度和强力。

2. 精梳机分为直型精梳机和圆型精梳机两种。

3. 直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预梳机构、精梳机构、剥绵机构等组成。

4. 圆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5. 精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绢丝质量。

六、绢丝针梳1. 针梳是对精梳后的绢丝进行并合、牵伸和梳理。

2. 针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针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七、绢纺粗纱1. 粗纱是为了增加绢丝的强度,便于后续细纱加工。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纺纱原理第一章绪论1、.详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装与混合:合理采用原料,平衡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至小块、小束,同时细粒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调头,并使纤维间的横向联系紧固下来,给与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一维: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阶段的形式,确保纺纱连续性。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请问: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相同,纺纱系统存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请问:(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工作――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初加工1、什么就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存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答: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

目前,初加工主要有:轧棉、洗毛、(麻)脱胶、(绢)精练等。

2、棉的预处理就是什么?答: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3、存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请问:皮辊轧花: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特点:输出功率低、促进作用频繁、难阻断纤维,极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为高,棉单薄。

4、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请问:(329)――手拽长度为29mm的3级皮辊黄棉。

5、含糖棉处理有哪些方法?其特点如何?常用的方法?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方便快捷,适宜含糖高,含水太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回去糖全盘,但费力、高耗能、能耗,极易产生棉结杂质。

纺纱工艺学

纺纱工艺学
适合细绒棉(陆地)的加工, 细绒棉规格 25-33mm,5000-6000Nm,一般纺中细号纱。
皮辊棉:杂质多,疵点少,产量低。 比较 适合长绒棉(海岛)或成熟度差的籽棉和 留种棉。长绒棉规格 33mm以上,7000- 8000Nm,一般纺细号纱。
(三)轧工质量检验 质量标准 1、观察轧出原棉的外观: 应光洁、均匀、平整松
散、无缠绕 2、观察纤维长度变化
皮辊棉 短 0.2-0.5mm 短绒率12% 锯齿棉 短 0.7-1mm 短绒率 8% 3、皮辊棉着重观察黄根, 锯齿棉着重观察疵点、 棉结、不孕籽和黄根率 (棉籽表皮上的短绒,呈 黄色)
(四)打包 规格:重75-90kg(100kg),密度 300-360 Kg/m3 , 棉包尺寸:100×42×60cm,0.25m3 刷唛:轧棉厂名,唛头,批号包重,
羊汗:主要为 K2CO3 ,溶于水与羊毛脂皂化成钾 肥。
砂土、粪尿 砂土中含钙、镁、铁等元素
植物性杂质 草叶、草杆等
蛋白质污染层(PCL)蛋白质污染层的去除对净毛 色泽、羊毛脂回收有影响。
2、乳化洗毛原理 (1) 水 ① 洗剂和助溶 ② 热的介质 ③运载羊毛及杂质的载体 ④洗毛用水硬度<7.5PPM (2)洗剂:表面活性剂 作用 ①降低水表面张力
二煮一漂一练法: 拆包扎把→浸酸→水洗→碱液煮(4%~8%NaOH)→
水洗→二次煮练→敲麻→漂白→酸洗→水洗→精 练→水洗→脱水→给油→脱水→烘干。
流程的相关说明
浸酸:去除部分胶质,或水解成分子量较低的 物质。胶质多包围在纤维素表面,浸酸不致伤 及纤维素。
碱液煮练:主要除胶过程。用量视含胶量定。 特种助剂促使碱液渗透均匀,缩短煮练时间。
毛、丝、麻纺纱工艺学
第一章 纺纱原料的预处理

纺纱学 第1章绪论

纺纱学 第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服用纺织品生产系统 纤维、纺纱、织布、染整、服装
二、纺纱概念 1、纱线 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 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1)长丝 蚕丝长丝和化纤长丝略加捻或不加捻合股直接用于 机、针织。 (2)短纤纱 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经纺纱过程 制得的产品。 (3)长丝、短纤复合纱线 (4)纺纱 是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 纱线的工艺过程。
Ä ´ § ·É Ñ
郁崇文 67792664 yucw@ 3#楼4055室
主要参考资料
•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郁崇文主编,中国纺织工 业出版社,2009年。 • 纺纱原理,于修业,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6年。 • 棉纺工艺原理,陆再生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 棉纺设备,陆再生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 毛纺学(上、中、下),西北纺织工学院主编,中 国纺织出版社。 • 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郁崇文主编,东华 大学出版社,1997年。 • 绢纺学,中国纺织大学主编,中国纺织出版 社,1985年。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纺织机械网
3、 混纺纱
棉 涤 开清- 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 开清-梳理-预并条 混并条(三道) -粗纱- 细纱-后加工
4、 新型纺纱
开清棉- 梳棉-并条二道-新型纺纱(转杯纺、喷气纺等)
5、 中长纺
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 M型梳棉机-并条(2-3道)-粗 纱-细纱
6、 废纺系统
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 开清-梳棉-粗纱-细纱
思考题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 2、纺纱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 4、棉纺生产的特点(与毛纺生产比)?
3、黄麻纺纱系统 黄麻纺工艺流程较短,成纱主要供织麻袋 用,要求不高。其纺纱加工流程: 原料→梳麻前准备→梳麻(2道)→并条 (2-3道)→细纱→黄麻纱。

智慧树知到《纺纱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纺纱学》章节测试答案

正确答案:开松 5、下列不能进行短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 A:毛纤维 B:棉纤维 C:玻璃纤维 D:麻纤维 正确答案:玻璃纤维 第二章 1、原料选配的目的是( )。 A:减少工序 B:提高产量 C:增加混合 D:稳定生产 正确答案:稳定生产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细度细,纱线强度低 B:纤维强度高,纱线强度高 C:纤维短绒率高,纱线强度低 D:纤维长度长,纱线强度高 正确答案:纤维细度细,纱线强度低 3、配棉时,同类棉的主要性质差异应小,以下不需要考虑的主要性质是( )。 A:品级
A:纱越细,捻系数越大 B:经纱捻系数大于纬纱 C:针织纱捻系数小于机织纱的捻系数 D:起绒织物用纱的捻系数较大 正确答案: 4、细纱卷绕时,以下关于钢领板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钢领板为短动程升降 B:钢领板一般上升快、下降慢 C:钢领板每次升降后应有级升 D:管底成形阶段绕纱高度和级升由小逐层增大 正确答案: 5、以下关于细纱断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着锭速的增加,细纱的断头会减少 B:断头多发生在卷绕段和气圈部分 C:小纱断头最多,中纱最少,大纱断头多于中纱 D:断头实质上是纱线某断面的强力大于该处的张力 正确答案: 第九章 1、将纱从小卷装变成大卷装的工序是( )。 A:烧毛 B:并纱 C:络筒
D:压掌 正确答案: 5、形成假捻的基本条件是( )。 A:纱条两端握持,中间加捻 B:纱条一端握持,另一端绕轴线回转 C:纱条中间握持,两端加捻 D:加捻时不卷绕,卷绕时不加捻 正确答案: 第八章 1、以下关于后牵伸区工艺,正确的是( )。 A:V 型牵伸是细纱后区牵伸的一种形式 B:V 型牵伸的后区牵伸倍数比常规牵伸小 C:后区牵伸倍数越大,细纱条干越好 D:纺针织纱时,后区牵伸倍数应比纺机织纱时大 正确答案: 2、细纱的加捻由( )完成。 A:锭子的回转 B:钢丝圈的回转 C:钢丝圈和锭子回转的速度差 D:钢丝圈和筒管回转的速度差 正确答案: 3、以下关于捻系数的选择,错误的是( )。

纺纱学复习解析解析

纺纱学复习解析解析

绪论(一)原料,棉和棉型化纤;产品,纯纺、混纺。

1. 普梳系统→普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棉卷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半熟条生条3、棉与化纤混纺系统(涤棉混纺)→混纺纱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二节配棉(一)、原棉性能与成纱质量的关系1、棉纤维的长度:棉纤维的长度越长,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

手扯长度:23 mm -33mm。

2、棉纤维的细度:棉纤维的细度越细,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

细度为:1.5分特-2分特。

3、短绒率:纤维长度小于16 mm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称为短绒率。

棉纤维的短绒率越高,则:成纱强力越低;成纱条干越差点;纺纱断头越多。

4、成熟度:是指棉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它影响棉纤维的光泽、强度、弹性、天然转曲等。

5、棉纤维强度:棉纤维强度越大,则:纺纱过程中纤维的损伤越少;成纱强力越高;纺纱断头越少。

6、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棉纤维的天然转曲越多,则:纤维间的抱合力越大,成纱强力越高。

7、原棉的含杂:它影响成纱的结杂。

(二)配棉的概念、分类排队的概念1、配棉: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混和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2、配棉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3、(1)质量第一,统筹兼顾(2)瞻前顾后,细水长流(3)全面安排,保证重点(4)吃透两头,合理调配2、排队(1)排队的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队,把产地、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

(2)原棉排队时的注意事项①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

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

②队数安排:5~6队交叉抵补:接批时后一批原棉的某项指标太差,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原棉同时接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Staple fibers • Natural fibers:
Plant fibers: Cotton, Ramie, Flax Animal Fibers: Wool, Spun பைடு நூலகம்ilk • Man-made staple fibers: Polyester, Nylon, Acrylic, Rayon
• Post-Processing - winding, doubling & twisting
Status of Fiber Assembly
• Web – sheet of fibers delivered from a card (also used for multiple sheets of fibers in nonwovens);
When staple fibers are twisted together by the process of spinning, the product may be referred to as spun yarns.
(4) Yarn Manufacture -- or we call it short-staple spinning, refers to the conversion of a large quantity of individual unordered short-staple fibers of relatively short length into a linear, ordered product of very great length by using suitable machines and devices.
Fiber length influences: – Yarn strength; – Yarn count; – Yarn hairiness; – Yarn regularity (yarn evenness); – Processing
• Short fiber content (SFC)
• Opening - “open” large mass of fibers into tufts
• Cleaning – remove impurities
• Blending – mix required proportions of fibers
• Carding – dientangle fiber tufts into individual fibers; clean; and intimately blend
of maturity)
FIBER PROPERTIES
type
Length (mm)
Fineness Tenacity Extension
(dtex)
(cN/tex)
(%)
cotton 12-36
1-3
15-40
4-10
wool 40-150
3-12
12-18
35-50
ramie 60-85
4.9-8.1
Micronair Value for Cotton
Mi-value Fineness
under 3.1
very fine
3.1 – 3.9
fine
4.0 – 4.9
medium
5.0 – 5.9
slightly coarse
above 6
coarse
dtex = Mi ×0.394 (dependent on degree
BACKGROUND
• Objective of Yarn Manufacture -- is to convert natural and/or manmade fibers into a yarn suitable for knitting, weaving, or any other specified use.
• The object of yarn manufacture: Fiber
• The product of yarn manufacture: Yarn
• The process to convert fibers into a yarn: Yarn manufacture
Base Terminology
国纺织出版社。 • 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郁崇文主编,东华
大学出版社。 • 绢纺学,中国纺织大学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中国纱线网: • 中国纺织机械网:
• Websites of:
Uster, Rieter, Marzoli, Savio, Schlafhorst, Suessen, Zinser, Murata, Trutzschler
Direct yarn number = weight (or mass) length
• Indirect: Based on length per unit mass
Indirect yarn number =
length
weight (or mass)
Direct Count Systems
Textile Processing Chain
Natural & MMF
yarn manufacture
nonweaving
Yarn
knitting, weaving
(dying & finishing)
Fabric
garment manufacture
Garment & other textiles
Classification of yarns
• Spun yarns (staple-spun yarns, short-staple yarns)
• Filament yarns • Compound yarns (covered and
core-spun) • Fancy yarns
(3) Spun Yarn -- A staple-spun yarn is a linear assembly of staple fibers, held together, usually by the insertion of twist, to form a continuous strand, small in cross section but of any specified length; it is used for interlacing in process such as knitting, weaving, and sewing.
Fiber fineness influences: – Yarn strength; – Yarn count; – Yarn regularity; – Yarn stiffness ; – Aesthetics
Fiber and Yarn Numbering Systems
• Direct: Based on mass per unit length
The proportion of short fibers has an extremely great influence on the yarn parameters.
SFC is specified as the percentage of fibers shorter than 16 mm for cotton, and 30 mm for wool.
FIBER PROPERTIES
• Fineness
• Density
• Length
• Luster

Tensile properties: Strength,

Moisture absorption
extension,
• Resiliency
Flexibility
• Thermal
• Cohesion
doubling • winding
Processing Stages
• Preliminary processing • Pre-carding (opening, cleaning&blending) • Carding • Combing • Drawing • Roving • Spinning • Downstream processing
• Cotton(Ne): number of 840 yard hanks which weigh 1 pound;
• Worsted(New): number of 560 yards per pound;
• Woolen(Nwr): number of 1600 yards per pound
纺纱学
Yarn Manufacture
印霞
xyin@ Phone: 67792701
Room: 4018
主要参考资料
• 纺纱学,郁崇文主编,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 纺纱原理,于修业,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 棉纺工艺原理,陆再生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 棉纺设备,陆再生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 毛纺学(上、中、下),西北纺织工学院主编,中
• Combing – remove short fibers; clean; and straighten fibers
• Drawing – reduce count; blend slivers; and straighten fibers
• Spinning (Roving) – draft to required count; insert required twist (or other technique for imparting strength to yarn)
Properties
• Abrasion
Resist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