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学第8章共44页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税收ppt课件

先行性原则:税收筹划 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 进行,不得事后调整。
税收筹划的方法与技巧
• 方法 • 合理利用税率差异: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税率差异进行税收筹
划。 • 规避税法漏洞:根据税法中的漏洞和空白进行税收筹划。 • 税负转嫁:通过转移税负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其他企业或个人。 • 技巧 • 延期纳税:将纳税义务延期,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 提前扣除: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提前扣除应纳税款。 • 转移定价: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转移定价,实现税收筹划。
税收信息化的内容与技术
税收信息化的内容
税收信息化包括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纳税人信息系统 、税收征收信息系统、税收执法信息系统、税收服务 信息系统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税收信息化的技术
税收信息化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 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税务信息的 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的全过程。
税收的原则与种类
税收原则
税收应遵循公平、透明、效率、稳定的原则, 确保税收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税收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和政策目的的不同,税收可分为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不同类型。
中国主要税种
中国目前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02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要点一
原则
依法治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科学管理、服务社会 。
要点二
方法
实行分类管理、信息化管理、风险管理、社会化管理等 。
税收管理的体制与运行
体制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各级税务机 关在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分别负责征收不同 税种的税收。
运行
公共经济学第八章

增值税将全面覆 盖营业税征收范 围 , 成为贯穿工 、 成为贯穿工、
服务业的税种, 商 、 服务业的税种 , 进而取消营业税。 进而取消营业税。
营业税特点 征税范围广、税源普遍。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涉 及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这一广泛的领域。 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算方 法简便 。 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营业税与其他流转税税 种不同,它不按商品或征税项目的种类、品种 设置税目、税率,而是从应税劳务的综合性经 营特点出发,按照不同经营行业设计不同的税 目、税率。
增值税的特点
实行价外税。 划分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 种。 简化征收率一般纳税人:17%、13%; 小规 模纳税人:3% ;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
增值税转型 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 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税金,不 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二 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 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通常把前者称为 “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 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核 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 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 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将中国现行的生产型
第二节
商品税
概念和特点 消费税 营业税 增值税
一、概念和特点 商品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 (提供个人和企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课征的 税种的统称,也称流转税。商品流转额是指在 商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或购进商品 而发生的货币金额,即商品销售收入额或购进 商品支付的金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非商品生 产经营的各种劳务而发生的货币金额,即提供 劳务取得的营业服务收入额或取得劳务支付的 货币金额。
相对于个人征税而言,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大,税源集中,征收管理比较方便。
08《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End16
(三)关税的消费效应
消费量的下降对消费者的福利有不利的影响。 图 8 - 1 中,征收关税前后消费者剩余分别为三 角形 HGPW 和三角形 HBPt所示,所以,消费者福 利的损失为梯形GBPtPW的面积(a+b+c+d)。 综合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便可得到关税的贸 易效应,即:生产效应 + 消费效应= 贸易效应。 在图8- 1中,征收关税后进口的减少 =Q1Q2- Q3Q4=Q1Q3(生产增加)+Q4Q2(消费减少), 此即为关税的贸易效应。
5/14/2014 9:52:21 PM
End23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2)
2、大国情形
由图 8 - 2 可知。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 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 财政收入= a-(a+b+c+d)+(c+e)= e -(b+d)。当e>(b+d)时,本国福利 增加;当 e <( b+d )时,本国福利则会 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 福利效应不确定,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 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
5/14/2014 9:52:21 PM
End11
(二)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
P H Pt
生产者剩余增加 生产者剩余
S
A a c
B
PW I O
C b E F d
G
t D
Q1 Q3
Q4
Q2
Q
End12
5/14/2014 9:52:21 PM
图8—1关税的经济效应
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说明
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 升,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厂商现 在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 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 于是国内生产增加,即为征收关 税的生产效应。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曼昆 微观经济学 第六版 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 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
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
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
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
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
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1.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
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没有无谓损失。
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2。
图8-2 比萨饼市场均衡图B.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
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
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C+D+F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D。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

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在本章中你将——〔〕考察税收如何减少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了解税收无谓损失的意义和原因考虑为什么一些税收的无谓损失大于另一些税收考察税收和无谓损失如何随税收的规模而变动税收往往是热门政治争论的来源。
在1776年美国殖民地对英国税收的愤怒引发了美国革命。
200多年以后,罗纳德·里根以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为号召中选总统,在他入主白宫的8年期间,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70%下降为28%。
1992年,比尔·克林顿中选的局部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总统乔治·布什没有遵守他在1988年大选中的诺言:“相信我的话:没有新税。
〞我们在第六章中开始研究税收。
在那里我们说明了,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它的价格和销售量,以及供应和需求的力量如何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划分税收负担。
在本章中,我们要扩大这种分析,并考察税收如何影响福利,即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福利。
乍看起来,税收对福利的影响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政府征税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这种收入必然来自某人的口袋。
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说明的,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买者和卖者的状况都会变坏: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
但为了更充分地理解税收如何影响经济福利,我们应该比拟买者和卖者减少的福利和政府增加的收入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工具使我们可以进行这种比拟。
分析将说明,税收对买者和卖者的本钱超过了政府增加的收入。
税收的无谓损失我们从回忆第六章中一个惊人的结论开始:一种物品的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是不重要的。
当向买者征税时,需求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当向卖者征税时,供应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
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征收税收时,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而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
最后,无论如何收税,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图8-l表示这些影响。
为了简化我们的讨论,尽管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中必然有一条曲线移动,但图上并没有表示出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
政府经济学10第八章 税收理论PPT课件

“节省便利”与“充分”的权衡
公共 产品
B
C
E. D
AB为税前生产可能性边 界。
CA为税后实际可行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征税要耗 费社会资源,而且征税量
I 越大耗费就越大)。
D点能减少征管与缴纳的 成本,但从社会的满意程 度来看,它低于E点。
O
A 私人产品
21
R
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的途径
1. 运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税务,防止纳税人贪污舞弊, 节约征收费用;
第八章 税收理论
税收概念与税收原则 税收术语与税收分类 税制结构 税收负担 税收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优化税制理论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Βιβλιοθήκη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2
8.1 税收概
念与税收原 则
3
税收概念与税收原则
税收的概念 税收原则理论发展 现代税收原则
税收中性是相对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不能用中性去否定矫正性,也不能用矫正
性去否定中性。
16
绝对中性不存在——税收的额外负担
价格
C
P1 P0 P2
0
S1
E1
税收额
外负担
E0 E
D
Q1
Q0
S0
D0
产量
17
对外部成本(污染)的矫正----庇古税 (1)
元
MSC=MPC+MD MPC
0
Q*
MD
MB 年产量Q
2. 简化税制,使纳税人易于理解掌握,尽量给纳税人以方 便,压低奉行费用;
3. 尽可能将纳税人的奉行费用转化为税务机关所支出的征 收费用,以减轻纳税人负担或费用分布的不公,以达到 压缩税收成本的目的。
经济学基础8第八章复习与练习答案

案例分析提示【案例导入】国内生产总值提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增长率等经济指标是衡量和反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态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即问即答】提示:D【案例讨论】“虚胖”GDP数据让经济“被增长”提示:GDP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不能全面反映该国家或地区人们所享受的经济福利。
【即问即答】提示:C一、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日常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资金C. 政府税收D. 居民购买债券的支出2.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3.下面选项中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是( )。
A. 政府转移支付资金B. 工人的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4.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工厂购入原材料B. 某人购买二手房所付资金C. 家务劳动D. 企业当年生产但没有卖掉的产品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6.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净值C. 政府税收D. 个人收入7.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 政府订购一笔军火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9.在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C.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10.下列各项中,应当计入GDP的是()。
A. 购买一辆二手车B. 购买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钢板原料D. 银行收取贷款利息二、判断题1.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此,最适商品税制要兼顾税收的效 率与公平原则,在尽可能广泛课征商 品税的基础上,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必 须品给予免税。
▪ (二)拉姆齐法则与最优商品税税率 的选择
1.对所有的商品课征统一的税率
对所有的商品课征统一的税率是尽可 能使税收只具有收入效应,但现实中 有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在一 般均衡框架下不可能做到对所有商品 一视同仁,依靠统一的税率来保证普 遍的效率是不可能的。
3.对储蓄征税的分析表明,无论政府 征收所得税还是一次性总付税都将使 消费者位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从 而与商品税相比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 少的福利损失。
▪ (二)莫格的理论
他主要分析政府的征税行为对消费和储蓄 之间的选择的影响,得出结论:当政府征 税并非以获得既定的税收收入为前提,而 是为实现减少相同的消费数量时,消费税 要优于所得税。但是他的结论是以消费者 在课征消费税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的储蓄 而减少消费为前提的,与现实不是很相符。
▪ (四)李特尔的理论
他认为无论是征收直接税还是间接税, 劳动供给都不能假定是固定不变的。 他分析了政府征收各种商品税和所得 税对商品X、其他商品或工作的Y商品 及闲暇Z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任何一 种税都会对三个市场中的两个市场造 成价格扭曲,所以不能说哪一种税更 好。
三、最优商品税
▪ 最商品税方面,明确提出最优税收问 题并在理论上,尤其是运用数学推理 进行研究,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拉姆 齐,但是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假 设条件下的,他的研究要求商品税率 的设定,应能保证课税后,人们对商 品消费等比例下降,即课税不会改变 人们对各商品的消费比例结构。
▪ (三)弗里德曼的理论
他利用一般均衡分析,同时考虑了课税对 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的影响,而且该模型 不受完全竞争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商品 在递增成本条件下的生产情况,也没有税 收收入一定的假设。他的分析表明,选择 性商品税扭曲了消费者在某一种商品与其 他商品之间的消费选择,产生了超额负担, 所以所得税要优于选择性消费税。
▪2.对弹性小的商品征税问题
从效率角度来看,应尽可能寻找弹性小的 课税对象,但这一原则是过于宽泛和含混 的,若完全依靠对弹性小的商品课税来获 取既定的税收收入,则只有选择无弹性的 商品征税才是最好的。而事实是完全无弹 性的商品少而又少,无法保证税收收入, 而且弹性小的商品往往是生活必需品,对 它课以重税也显示公平。
▪ (一)一般税与选择税的比较
政府为获得一定的税收收入,应课征一般 商品税还是仅选择其中一部分商品征税, 这是设计商品税制度时首先需解决的问题。
从效率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要优于选 择商品税。但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 对全部或大部分课征一般商品税虽然可以 减少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有利于提高经 济效率,但是这种大范围征税不可避免地 会涉及一般生活必需品,而这类商品主要 是低收入者消费比例较高,不符合税收的 公平原则。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 (一)希克斯和约瑟夫的理论
他们用序数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从税收中 性的角度分析了所得税和商品税对消费者 福利的不同影响。无论政府课征所得税还 是商品税,消费者的福利都会不可避免的 降低,但征收所得税还是商品税对消费者 福利降低的程度是不同的。在政府获得既 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使消费者福利减少 最小便是最适税收理论研究的范畴。
▪ 他们得出的结论:
1.对消费者征收所得税所给消费者带来的 福利损失要小于对消费者征收商品税所带 来的福利损失。因此,在政府可获得相同 税收收入的情况下,所得税要优于商品税, 因为所得税不会引起消费者对消费商品的 重新选择,不会带来超额负担,商品税具 有的替代效应就是庇古所谓的“告示效 应”。
▪ 2.对劳动力市场征税的分析表明,一 次性总付税比比例所得税带来更少的 福利损失。
税制优化理论的三大主线
▪ 西方税制优化理论按照其理论的发展顺序、 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先后形成了最具有 影响和代表性的三大流派:最优税收理论、 供给学派的税制优化理论和公共选择学派 的税制优化理论。其中最优税收理论是以 福利经济学为基础的一种税制选择理论, 该理论是对税收原则理论的细化和综合, 具体包括最优商品课税理论、最优所得课 税理论和最优税制结构理论。
▪ 其次,并没有考虑收入分配和外部性问题, 处于公平的考虑,对收入高者更多消费的 商品应征课更高的税率,对低收入者更多 消费的商品应征课更低的税率,而不应简 单化低统一税率;对于会产生负外部效应 的商品应征课更高的税率,而对会产生正 外部效应的商品就应该只征课较低的税率, 以鼓励被更多地生产和消费。
▪ 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指出:
1.只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政府运 用“扭曲性”税收工具就是不可避免的;
2.为优化税制结构而提出了税制经济效 率的衡量标准,并探讨了如何依据该标 准为经济行为主题提供刺激信号;
3.论述了公平与效率原则相统一的可行 性。
▪ 最适课税的主要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4.最优税制结构理论
一、最适课税的概念
▪ 最优原则要求政府在设计税收制度与 制定税收政策时,对纳税人的信息有 全面且准确的了解,而且政府的监管 能力也应是全面和无所不能的,但在 现实中,政府很难做到这些,不仅政 府不可能完全知晓纳税人的所有相关 信息,而且政府的征管能力也不是万 能的,与这种信息不对称相适应的就 是最适税收理论。
▪ 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如何确定具体的 税制模式,如何将不同税种进行整合, 选择何种税收工具,如何决策税率结 构,如此等等,这在理论上需要考虑 公平与效率基础上确定最适课税模型。
第一节 最适课税理论概述
▪ 是最适课税中的“最适”概念的产生与福 利经济学中的“最优”概念有关,最优原 则是指市场对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即要 求公共部门在行使资源配置职能时不影响 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但问题是,政府的 税收制度大多数不符合最优原则,因为税 收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加入了税 收“楔子”,就有了“次优原则”。而最 适课税理论就是建立在次优原则基础上, 在保证一定政府收入的前提下,如何使税 收带来的效率损失尽量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