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根据《音乐新课标》的指导思想,音乐鉴赏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本课音乐设计以引导学生感受、欣赏、体验、表现西北民歌为主线。

采用互助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补充、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章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高亢的西北腔》,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对陕北的“信天游”青海“花儿”民歌体裁有所了解。

由浅入深具体探索西北民歌的旋律进行特点、演唱方法特点及语言特点。

【教材分析】《高亢的西北腔》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一节,第二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

本节课《高亢的西北腔》让学生认真细致的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刨洋芋》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高亢的西北腔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所以有着重要的起始意义,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几节民歌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他们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有一定基础的艺术修养,但是高中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是盲目随意的,没有系统的音乐知识,在音乐欣赏方面大部分停留在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方面,可能有部分学生认为民歌很土、很落后。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欣赏、抓住民歌源自生活,讲究自然美的本质特点,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观看歌曲视频,探索、体验民歌的淳朴与自然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设计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则一定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现出一个精彩的课堂。

【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和《刨洋芋》,感受和体验三首民歌的音乐情绪、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二、艺术表现通过聆听、感受、三首民歌让学生感知西北民歌旋律框架,进而体验歌曲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西北民歌。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地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

3.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

4. 欣赏法:聆听、分析、评价西北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文化。

3. 欣赏西北民歌:播放代表性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4. 教学实践:学生分组演唱西北民歌,教师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西北民歌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审美评价:通过学生对西北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民歌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西北腔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能够准确演唱并表现高亢的西北腔。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西北腔的音乐风格,包括音高、节奏、旋律特点等。

2. 难点:准确运用声音和情感表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演唱。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西北腔的音乐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和曲谱。

2. 准备乐器(如吉他、口琴等)用于示范和教学。

3. 准备练习用乐器,方便学生自行练习。

4. 安置教室,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5.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以便调整教学计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西北民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西北民歌的类型和特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新课学习1. 了解西北地域文化和音乐文化背景(1)教师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了解西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习歌曲《高亢的西北腔》(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唱。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3)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判。

3.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其他西北地区的民歌,鼓励学生尝试演唱。

(2)学生搜集并分享自己喜欢的西北民歌,共同欣赏和学习。

4. 教室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文化。

(三)教室活动1. 小组讨论:西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如何演唱才能表现出这种特点?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西北地区的农民、牧民、工匠等角色,模拟演唱西北民歌。

3. 互动游戏:通过猜歌名、比唱歌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西北民歌的记忆和理解。

(四)安置作业1. 课后练习演唱西北民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搜集并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比照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音乐高中人教新课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音乐高中人教新课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对祖国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更应有当肩负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与当地环境、生存状态、人物性格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西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等民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四、重难点1、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2、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七、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先让学生了解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了解西北的风土人情西北五省区是指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由于山西也位于黄土高原,其民歌风格与西北相似,所以山西民歌也归于西北民歌。

西北地区的人粗犷豪迈,有着爽直的性子,敢作敢当,是一群被黄土地孕育的汉子,他们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温柔,他们说话都是吼出来的。

引出西北民歌的特点❖西北人民粗旷豪放的性格特点、及其语言的特点都影响到西北民歌的特点。

❖西北民歌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歌曲内容大都表现平民生活。

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课方案课题: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课型:赏识课一、教课目的:1、经过对西北民歌的研究和学习,激发学生喜欢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忱,感觉民歌“原生性”的朴质美。

2、、经过倾听、演唱、比较、研究、沟通等活动,让学生感觉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色,认识“花儿” 、“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1、仔细仔细地倾听《上去高峰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感觉、体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内容、感情、风格及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合的审美评论。

2、认识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

难点:1、感觉、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色。

2、研究西北民歌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类风格的内在原由。

三、教课方法:倾听法、赏识法、演唱法、议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一课时六、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课内容师生活动设计企图课前准备播放超级女声演唱录学生在音乐中入坐创造民歌氛围,吸引像学生注意力一、导入老师开端学生接唱几《茉莉花》、《康定情1、从熟习的民歌入首民歌歌》、《沂蒙山山小调》手,激发学生学发问:我们方才唱的习的兴趣。

是什么歌?都是同一2、心情欢乐的感情地方的民歌吗?你们沟通,用歌声活怎么知道不是一个地跃讲堂让学生感方的民歌?受激情和爱。

引入课题:我国幅员3、全体参加,既面辽阔,民歌浩大如海,向全体又照料到民歌区分为不一样色彩了歌唱基础比较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将临略到各地民歌多同等,创造了和彩的声调情韵。

谐欢乐的学习惯氛。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高亢的西北腔》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放民歌《黄土高坡》营造民歌氛围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黄土高坡》黄土高坡应该是我们小时侯了解黄土高原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歌曲。

2、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这节课我们的课题是《高亢的西北腔》主要是和大家一起欣赏西北民歌。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什么是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的口头创作。

比如说表现什么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眷恋的心情,歌颂坚贞不渝、至死不移的爱情,表现离愁别恨和无尽的相思,表现人们对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反抗,表现新型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总之民歌反映的都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口头创作,就是不由某人记谱,完全凭个人的记忆,口传心授。

民歌的创作具有即兴性。

一首传至今天的民歌,有的经过千百年的传唱与加工,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它不体现某一个作者的个性,而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师:民歌能流传下来的原因吗?因为民歌它反应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和习俗,有很浓的生活背景,这是流行歌比不了也无法比的!1、《上去高山望平川》初听音乐:感知、体验、理解这首青海“花儿”所表现的内容、情感以及西北民歌的这种风格特征。

可能很多同学会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很土”。

但是,恰恰的这些民间歌手对生活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演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并且运用了民间最富生命力的演唱技巧去表现歌曲的艺术内容。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唱法?原生态。

作品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歌词第一段是写景的,一派高原尽收眼底的意境。

第二段意在抒情,意寓含蓄、富于哲理。

表面上看,是诉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的民歌体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2、感受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聆听法、讲授法、提问法、比较法、拓展法等)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配上一些西北风情的视频,从而营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2、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民歌?然后请几个学生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学生各抒几见)然后我来给学生总结:,西北民歌之所以旋律高亢、辽阔、悠长,是因为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吧。

3、完整的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让学生集体朗诵歌词,从而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像到了什么?然后分小组讨论:4、下面我来介绍“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5、接下来再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然后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歌,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聆听歌曲。

然后我再介绍“信天游”。

6、“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7、最后再次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说课稿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说课稿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高亢西北腔》,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理解其地域文化内涵。

难点: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2)引导学生谈谈对西北音乐的印象,为学习《高亢西北腔》做好铺垫。

2.课程内容(1)介绍《高亢西北腔》的背景及特点《高亢西北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

(2)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①旋律:以五声阶为基础,强调音程跳跃,富有棱角。

②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分明,富有弹性。

③音色:以人声为主,演唱时真假声转换,具有独特的韵味。

(3)欣赏《高亢西北腔》经典作品播放《高亢西北腔》的经典作品,如《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

(2)分享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在课堂中的表现。

四、作业2.收集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对比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2.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3.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5.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重难点补充:1.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高亢西北腔》片段,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旋律和平时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2)教师再提问:“这首曲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高亢西北腔》的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对比明显,听起来很有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
课题: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朴质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探究西北民歌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方法:聆听法、欣赏法、演唱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解的西北民歌,了解的“花儿”与“信天游”这两种体裁的风格特点。

在这高亢开阔、跌宕起伏、自由舒展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西北人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顽强坚韧的性格。

透过一首首“花儿”与“信天游”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苍茫西北大地的众生相。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手段,通过视、听、唱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老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