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三十六字母表
► 唇音 帮滂並明 非敷奉微
► 舌音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 齿音 粗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 牙音 见溪群疑 ► 喉音 影晓匣喻 ► 半舌 来 ► 半齿 日
►上古音的声母举例
►古无轻唇音:伏羲、觱发。 ►古无舌上音: ►《后汉书》有“天督”一词,注“即天竺
国”。《说文》:田,陈也。
►4、古今声调的不同
►古代: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今声调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平分阴阳、
上声变去、入派三声。
►平分阴阳
►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 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上海话: 贵姓?免贵姓hú,一般要问什么hú,是“何”(人 可hú),还是“胡”(古月hú)。 蚊子(门子)
(2)从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释名·释车》:“古者曰‘车’,声如 ‘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 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
(3)从特殊读音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国名:龟兹
大宛
►族名:吐蕃
►地名:阿房宫 东阿
►人名:莫邪
►姓氏:仇
尉迟
►王号、官名:单于
可汗
►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 ►中古音 ►近古音 ►现代音
先秦 《诗经》 隋唐 《广韵》 元明以来 《中原音韵》 普通话
二、古今音的具体差别
► 1、汉语音节的构成
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资料课件

探索语音演变的机制
目前对于语音演变的机制仍有许多未知之处,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 验语音学等方法,深入探索语音变化的内部机制和规律。
谢谢
THANKS
研究问题
在古今语音的演变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了语音的变化?上 古音与其他时期语音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通过对比 分析古今语音的异同,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
02 古今语音的异同概述
CHAPTER
语音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可以 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 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
声调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与现代汉 语存在较大差异,声调的 发展对于语音变化具有重 要影响。
语音变化的原因
社会历史因素
地理文化因素
语音变化受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不同地区的语音受到地理文化因素的 影响,导致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 调整、语言发展的规 律等。
研究意义
通过对古今语音的对比研究,可以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进一步深化对语 言学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对于语言教学、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梳理古今语音的异同,并探究上古音的特 点及其演变规律。通过对古今语音的对比分析,揭示语音演 变的内在机制,为语言学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持 。
历史文化研究
语音是文化的载体,古今语音的异同对于历史文化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古代语音的研究,可以还原历史文化 面貌,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 方面的信息。
(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

主讲教师 孙永选
一、古音不同于今音 1.按照今音读早期诗歌,有的已经不押韵了。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 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 食兮!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誓将去汝,适彼 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以上押韵字:职部)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渚予下:鱼部) 2. 形声字声符与字音古代是一致的, 今音差别很大。 江,工声。渚,者声。海,每声。浴,谷声。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用一个汉字代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声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关系
唇音:重唇 轻唇 帮b 非f 滂p 敷f 並b p 奉f 明m 微0
舌音:舌头
舌上 齿音:齿头 正齿 牙音: 喉音: 半舌音:
端d
知 zh 精zj 照 zh
透t
彻 ch 清cq 穿 ch
定d t
澄 zh ch 从zcjq 床 zh ch
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如普通话声母:p t k q c ch 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如上海话声母: [b] [d] 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普通话声母只有四个:m n l r
2.韵母方面
今韵母有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古代把韵母分为两呼:开口呼、合口呼。每呼再分为洪音和 细音。与今四呼的关系是: 开口洪音——今开口呼 开口细音——今齐齿呼 合口洪音——今合口呼 合口细音——今撮口呼 韵与韵母的区别:韵相同指韵腹和韵尾相同,不包括韵头; 韵母相同包括韵头、韵腹、韵尾都相同。 韵部:同韵字的归类。 韵目:韵部的代表字。 音韵学上把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收尾于元音,阳声韵收尾于鼻音,入声韵收尾于塞音。
02古今语音的异同

• (三)分析形声字: • 上古造字时代,形声字是以它的声符表音的。 • 清代段玉裁有一著名论断:“凡同声必同部” 。 (声符相同则韵部相同) • 逢、蓬;房、旁。
• (四)分析古代的双声叠韵字:原来是双 声或叠韵关系,现在没有双声叠韵关系了。 • 叠韵就是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即主要元 音和韵尾相同,介音不一定相同。如“辗 转”“崔嵬”“婵媛”“薜荔”“蹉 跎”“须臾”等等。 • 但有不少古代的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 并不叠韵了。如“鸧鹒”“芣苡”等。
• 以前的音韵学家只给古音的声、韵分类, 不能构拟音值。 • 上世纪20年代起,从瑞典人高本汉开始, 研究古音(包括中古、上古)都既研究 “类”又构拟“值”。如: • 帮滂并明 // [p] [pʰ] [b] [m] • 端透定泥来// [t] [tʰ] [d] [n] [l] • 见溪群疑 // [k] [kʰ] [ɡ] [ŋ]
上古音简说
一、上古音系统 •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用先 秦的《诗经》音为代表。
• 明代陈第明确提出语音的变化理论,在理论 上彻底推翻了“叶音”说,使古韵研究进入 一个崭新阶段。 • 清初顾炎武《音学五书》把古韵分部研究引 上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并奠定了古韵研 究的坚实基础。
• 顾炎武系联《诗经》及其他先秦韵文韵脚字, 离析《唐韵》,得出上古韵10部。 • 继顾炎武之后,清代古韵研究进入兴盛期, 江永分13部;段玉裁分17部;戴震分9类25 部,舒声16部,入声9部;孔广森分18部, 阴声9部,阳声9部;江有诰分21部;章炳麟 分23部;黄侃分28部。王力晚年分11类30部。 • 古韵分部至此基本定型。
• 双声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彷 彿”“参差”“踟蹰”“蝃蝀”“蒹 葭”“栗烈”等。零声母的如“伊 威”“逶迤”“犹豫”“鸳鸯”等。 • 但有不少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 并不是双声了。如“缤纷”等。
古今语音异同

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反映了唐宋时代 的汉语声母系统,是一个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的一个汉语声母系统。
《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韵学残卷》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唐·守温三十字母
宋·三十六字母
(错处)喉音:心邪
(增加)舌音:娘
舌上音:日 牙 音:来
唇音:非敷奉微 齿 音:床
王力《三十六字母表》拟音
(切上字“得”“多”互用,同类。)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切上字“当”“都”互用,同类。) “东”韵:涷,德红切;又都贡切。 “送”韵:涷,多贡切(又音东)。 通过“又音”进行系联——“多”“都”同类
对《广韵》反切上字的归类:
陈澧 40类
黄侃、钱玄同 41类
高本汉、白涤州 47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
反
切
韵
目
同
音
字
数
即相 邻韵
可以
通押
总结: 1、先以四声为纲,分5卷(上平、下平、上、
去、入)。 2、再把同韵字类聚为206韵(韵目,正文中用
“一”“二”等标识)。 3、每韵下声母、韵母全同的字归为同音字组,
叫小韵/纽(正文用“○”标识)。
4、小韵下先释义、后注音(反切法、直音法、 个别用“纽四声法”),再表明同音字数。
声母
母
声类
等第
见组[k]
见
(1)古 一 二 四
(2)居
三
声母系统(35个)
“声母”系统(35个):
帮滂並明
帮组、非组
端透定泥来
知彻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晓
庄初崇生(俟) 照二
章昌船书禅
照三
见溪群疑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语音是语言的形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也包含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要素。
学习古代汉语,只掌握它的词汇和语法特点而不了解它的语音,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能深入的。
比如古书里的假借问题,看来是一个文字、词汇的问题,实质上是个语音问题。
例如《愚公移山》中有句“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读“wú”。
为什么和今音读音不同的“亡”可以假借为“无”呢?因为它的古音相同,故叫“古音通假”。
所以不懂古音就难以识破古书中的假借字,难以判断什么地方是假借,什么地方用的是本字。
本来语言是个整体,词汇、语法和语音都有密切关系。
古代的散文有语音的问题,古代的诗赋韵文都有声律押韵的问题,更需要古音知识,需要懂一点儿研究古音的音韵学。
要学习音韵学,掌握一点儿古音知识,首先要树立发展的观点,真正认识到古音不同于今音。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今音的差别。
我们知道,汉语语音是以音节为基本结构。
一个音节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
每个字音又都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如电视的“电”用拼音字母拼写下来就是dian,其中d是声母,ian是韵母。
现代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
此外汉语音节都有音高的变化,这就是声调。
如“颠”和“电”,声母、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同,“颠”是阴平,“电”是去声。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各地方言的声调,一般要比普通话复杂一些。
语音最富有系统性。
古代汉语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也表现在字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
先谈古今韵母的不同,因为这方面比较容易察觉出来。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押韵。
韵脚一般在双句的末一字,七言律诗的首句往往入韵。
所以这首《登高》的韵脚是“哀、回、来、台、杯”。
这五个字用现代普通话读起来,“哀、来、台”的韵母是ai,“回” 的韵母是“ui”,“杯”的韵母是“ei”。
8古今语音的异同

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桓公谓管仲曰:“寡 人独为仲父言,而国人知之,何也?”管仲曰:“意若国中 有圣人乎!今东郭牙安在?”桓公顾曰:“在此。”管仲曰: “子有言乎?”东郭牙曰:“然。”……管仲曰:“何以知 其莒也?”对曰:“君东南面而指,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 下,是以知其莒也。” (《韩诗外传》卷四)
各个方言也有各自的语音系统,彼此呈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 如粤语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3个韵母、9个声调。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中会有不同读音,即使是在一些次 方言里语音也会有不同。
2、语音的变异性 、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看出,因 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身体部位名词:头发、嘴、脖子、肘、膝盖、脚趾 称呼语: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母亲的父 亲、母亲的母亲
唐末胡曾(湖南邵阳人)《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这首诗戏谑妻子的方言里“针”([-m]尾)“真”([-n] 尾)不分,“阴”([-m]尾)“因”([-n]尾)不分,可见早 到唐末,就有[-m]转到收[-n]尾去的现象。中古时期鼻音韵尾 有[-m][-n][-η]三个,现代普通话里鼻音韵尾[-m]没有了,北方 话里收[-m]尾的韵大约在十五六世纪就转到收[-n]尾去了。
3、古今声调不同 、
中古声调是平上去入,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遍话的阴阳 上去四声: ①平分阴阳:清音平声变阴平,浊音平声变阳平; ②浊上变去:全浊上声变去声,其余上声不变; ③去声不变; ④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 的都有。
练习:写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
汉语语音的演变与古今语音的异同

• 扶伏而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伍子胥)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战国 策·秦策三》)
“匍匐”、“扶服”、“扶伏”、“蒲伏”古 代的声母应该相同(都属于重唇并母字)。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季氏》) 《经典释文》记作“郑本作封内”。《释 名》:“邦,封也。”
• 古书中“伏羲氏”又作“庖牺氏”。
• 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中,齐国大将“陈忌”有时写作“田忌”。 陈,澄母字;田,定母字。
• 《左传》中的人名“陈完”,在《史记》 中写作“田完”(“陈”属澄母而“田” 属定母)。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战国策·魏策》)
“直”应读为“独”(或“特”)。上古 “直” “特”属定母、职部字。
• 《诗经·鄘风·柏舟》:“实维我特。” 《韩诗》“特”作“直”。
• 中古“见”母字在现代北京话(北部)、 苏州话(中部)、广州话(南部)的读音
干
关
坚
居
(开口呼) (合口呼) (齐齿呼) (撮口呼)
北京话 kan kuan ʨian ʨy
苏州话 kø kuE ʨiɪ
ʨy
广州话 州话: • 蚕[ts’a:m] 餐[ts’a:n] 撑[ts’a:ŋ] • 杂[ts’a:p] 擦[ts’a:t] 拆[ts’a:k]
乎:鱼部) 南宋·朱熹《诗集传》:第一个“家”:叶音谷(以入
“屋”韵);第二个“家”:叶各空反(以入“东”部); 第三个“家”,叶古胡反(以入“鱼部”)。 按朱熹的说法,“家”除了正字音(鱼部)外,又有两种 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