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论下,阅读教学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比较阅读法作为一种阅读法和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比较阅读的比较点、比较阅读的步骤、比较阅读的思维规律、比较阅读的策略等问题便日益被提上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议程。

首先,什么是比较阅读呢?

赵炎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学语文比较阅读·初中册》一书的编写说明中提出:“所谓‘比较阅读’,就是编选与课文相对应的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鉴赏和分析。”

梁修红先生在一篇题为《阅读教学中的互文参读策略》中提到“互文参读”的概念,他说:“‘互文’是一种对话的策略,是以文本与其相关的其他文本(范文本)之间相互敞开,相互接纳,不断融合,建构起新的理解的过程。”

刘德海先生在一篇题为《新课程视野下文本处置的十种意识》中也提到了“比较意识”这一概念,他写道:“文本处置的比较意识就是把一些存在关联的文本拿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对照,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从中发现规律,走进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咀嚼品味,促成文本阅读走向深入与厚实。”

实际上,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直存在着的,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往往还是一种不自觉的、随意的应用。那么,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到底

如何?

1、比较阅读法运用于课堂导入

所谓比较阅读法运用于导入,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讲授或表述与将要学习的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材料,从而进入该堂课的学习。三十年前,于漪老师在杨浦中学给初一(1)班的学生上《春》这一课时,就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加以导入。她首先对春天进行了一番描述,然后接着说:“……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当学生背诵出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她又发问道:“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而当学生们背诵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时,这堂课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主题了。

2、比较阅读法运用于介绍课文的背景资料

所谓比较阅读法运用于介绍课文的背景资料,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第一:运用于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了解掌握课文的时代背景,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必要前提。尤其是那些文言文和外国文学篇目,更是应该进行时代背景方面知识的补充学习。

第二:运用于介绍课文的作者。要准确深刻地把握一篇课文,必然需了解、掌握一定的与该篇课文的作者相关的知识。而获取这些知识的最佳途径,往往就是阅读与该作者相关的文章、著作。

3、比较阅读法运用于理解课文内容

比较阅读法运用于理解课文内容,在这里主要是指三个方面:第一:运用于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它的结构以及它所写的具体内容。陈亚仁老师在讲解《唐且不辱使命》一课时,为了讲清楚“其”、“跣”、“然”、“逆”等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便大量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这些词语的意思加以对比、证明,使学生对原有字词进行深入、全面掌握。

第二:运用于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无意识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因为只有深刻的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才能深刻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有所收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也是一条可行之道。陆继椿老师在1979年对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一的学生讲授《一只木屐》这篇课文时,就使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犹豫彷徨”这种情感的理解,他让学生联系《早春二月》,他说:“就像《早春二月》里边那种情况,我们可以联想一下。”

第三:运用于理解课文主旨。把握课文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而比较阅读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是在30年前,于漪老师在给杨浦中学初一(1)班的学生教授《七根火柴》时,为了展现英雄形象,便引用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讲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了表现英雄品质,则让学生回忆《英雄纪念碑》中对英雄品质的形

容:英雄品质像牡丹一样高贵,像荷花一样纯洁,想菊花一样坚贞。

4、比较阅读法运用于掌握课文写作艺术

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另一大重点。但是,课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往往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学习起来就更难,而比较阅读法却为此提供了契机。1979年3月17日,陈钟梁老师在给光明中学初一的学生上《正月十八吃元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叙述的“有情有理”,便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他首先让学生回顾了《小桔灯》的学习,重点要学生理解什么是“有情有理”;然后讲解了学生的作文《出走之前》,亦将着眼点放在“有情有理”上,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后来,他在给学生上《动物的远游》一课时,为了更好的讲解说明文,甚至将生物书上的《两栖类》一课、地理书上的《我国森林的分布》一文、数学书上的《三元一次方程》一课作为对比资料加以运用。这些比较阅读方法的运用,无疑有利于对写作艺术进行总结、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掌握。

5、比较阅读法运用于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无疑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但是必须运用的恰到好处。实际上,比较阅读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运用。于漪老师在讲解完《七根火柴》一课后,给学生留下的课后作业的大体内容是:阅读课外阅读81页(《语文阅读教材(初中第一册)》)《草》,作者王愿坚。思考问题:1、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谁?以谁为线索,怎样结构情节?2、

为什么说这里是“最甜的地方”?“我们正式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最感动人的情节是什么?亦即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掌握,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毫无疑问,比较阅读的确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阅读教学方法,然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难以解释透彻的,况且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改进,比较阅读法也不断地发展、完善。虽然现在许多语文工作者们对这种阅读法还颇多微词,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的确称得上是一种奇妙的阅读教学法:它一旦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炎.中学语文比较阅读·初中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1

2、梁修红.阅读教学中的互文参读策略[j].语文教学研究:2008(5):26

3、刘德海.新课程视野下文本处置的十种意识[j].中学语文:2009(1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