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宋莺(1982-),女,江苏苏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宋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006)摘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较阅读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有效的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文章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最大化地提高了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效率。

文章重在探讨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且总结出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比较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就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比较阅读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较阅读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内容内涵相近的文本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别阅读,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在通过对两个文本的分析和比较中,找到两个文本的共通点和差异点,然后在比较中学习到更深刻、更全面的语文知识,在学习的同时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也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而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比较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在分析不同的内容或者形式中提炼出更精华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把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本文对几种比较重要的并且实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一、运用比较阅读对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每一个阅读材料、文本,都是作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受或者个人经历作为源泉去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每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被作者赋予了情感、思想和生命的,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因此,学生在阅读优秀的文本时,学生会发现每一个作品所存在的想法、态度或者背景都是具有差异性的,所以需要我们去通过比较阅读来找出每个文学作品之间的情感、思想的差异,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悟,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浅谈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0 玉龙县第一中学 李春华
元, 因该单元中有贾平凹的《 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 、 读本》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供了丰富的 《 上海的弄堂》 等文章。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用小组 材料和广阔的平台。而比较阅读法对培养高一新生 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 很快学生就找到了 三座 的语文兴趣和激发语文热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能 城市建筑的特点, 即北京的“ 方正”西安的“ 、 深沉” 和 上海的“ 性感” 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 。 学生也很快找 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到了原因:北京的“ 方正” 因为传统文化的“ 封闭”西 , 一、 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 安的“ 深沉” 因为“ 历史”上海的“ , 性感” 因为其“ 开 放” 学生明白了各地的传统建筑都深深地渗透着当 。 似点的文章,以及创作技巧和风格相似或迥异的作 达到了 举一反三、 家作品加以 对比, 有分析地进行阅读。 这种阅读有助 。 地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于学生产生语文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语文能力 触类旁通之目 的。 如果只见一棵一棵的不同树木,而不能连成一 和审美能力。比 较阅读的目的是“ 求同寻异”培养学 , 片的森林, 就领略不到层峦叠翠的精彩, 更不可能体 生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求同寻异” 是比较 会到阵阵的松涛和“ 鸟鸣山更幽” 的至高境界。比较 阅读的核心所在, 只要教师预先设计的方案科学, 就 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进行 比较阅 阅 读就是 要求把不同的一棵棵的树木, 整合成一片 具有无限 美感的森林。李乐薇写 《 我的空中 楼阁》 : 读, 就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拓展知识面, 进而培养 “ 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痣一点。 这轻灵的一“ ” 点” 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激发学生的语文热情。由 此可见, 便点出了“ 我外出, 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 小 比 较阅读法是授人以渔的方法。 屋是我幸福的终点”也点出了“ , 无须挂画, 门外有幅 二、求同” “ 重在综合归纳, 在认知规律 旨 巨画— 名叫自 的宛如“ 然” 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和 “ 求同” 比较就是要找出几个知识点、 若干作品 满足。“ 小屋” 虚” 是“ 也罢, 实” 是“ 也罢, 已经不再重 和作家的共同点, 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 要, 重要的是那份心情。 再看《 语文读本》 第一册中的 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的阅 “ 雅致的居所” 单元, 梁实秋先生在《 雅舍》 说: “雅 中 ‘ 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文章,还要主动去阅读课 舍,我 有,仅 客 一,思‘地 万 之 菲所 我房 之 但 天者物逆 外的大量文章, 否则就缺乏比 较的对象。因此, 大盘 旅’ , 人生本如寄, 我住‘ 雅舍’ 一日, ‘ 雅舍’ 即一日 为 的阅读就成了比 较阅读必做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所有。” 余光中《 沙田山居》 吸 说:‘ 海围着山, 山围着 如在讲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可与袁枚 时, 我。沙田山居, 峰回路转, 我的朝朝暮暮, 起日 日 落, 的《 祭妹文》 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进行比较。 尽管 月望月朔, 全在此中 度过, 我成了山人。问 余何事栖 后者与前者在内容上不存在可比 性, 但形式上可让 学生了解和掌握祭文的基本写法: 简介死者去世的 碧山, 笑而不答, 经代我答了。 山已 其实山 并未回 答, 是鸟代山 答了, 是松风代山答了。, 是虫, ’ 再看杨振声 情况(重点突出时间、 地点和原因) , 让亲友了解情况 进而产生沉痛的思念之情; 然后介绍逝者的生平 , 突 《 书房的窗子》 即使无月无风, :“ 无雨无雪, 红日 半 出逝者的“ 与“ , 功” 是”加深人们对其的哀思;最后代 墙, 竹阴微动, 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辉, 泛出一片育 翠, 几纹波痕, 那般的生动而空灵, 你书桌上满写着 表生者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和哀思, 并诫勉后人。 清新的 诗句, 你坐在那儿, 纵使不读书也‘ 要得’ ” 。其 在讲授汪曾棋的《 胡同文化) 时, 要求学生不仅 中所洋滋着的“ 复得返自 的怡然与轻松, 我的 然” 与《 预习本文, 还同时预习( 语文读本》 旧城遗梦” 中“ 单

高中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

高中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

高中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作者:樊洁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1期比较阅读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内容、形式上有相似或相联关系的文章或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是一种研究性的阅读方法。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能运用求同辨异的比较思维展开阅读,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作品的共性和个性,这样他们就能提升理解能力,发展鉴赏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展开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找见切入点,指导同中求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学提出了很多要求与建议,由此,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要把重点放在方法上,放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上。

教师可以从课文中寻找例子,找到切入点,指导学生掌握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然后再自主运用,切实掌握阅读方法。

例如在学习《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将其和李清照的其它作品放在一起展开对比,如可以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找出异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感的变化”这个切入点出发,看看这两首作品中李清照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并尝试探究其原因。

在对比分析中,学生发现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都展现了婉约的风格特点,但是在情感流露上却有明显不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虽然也表现了“愁”的情感,但是“愁”而不“痛苦”,情绪并不低落,但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不一样,真正展现了人生的悲痛绝望之情。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年代进行分析,找到其不同的原因。

学生发现《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创作年代比较早,这时候李清照还很幸福地生活,思念丈夫就是她最大的烦心事。

但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晚年,此时她遭遇了家庭变故,国家也处于战乱之中,这时的凄凉心情是真正的痛苦悲伤,因此两首作品展现出的情感自然不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将促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作為工作的重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一。

比较阅读,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比较两篇或多篇阅读材料,发现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理解
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
阅读的应用。

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需要对所读的两篇或多篇文
章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对文章特点和内容的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培
养学生的分类、归纳、分析和综合能力。

学生可以比较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说明文,从中找
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比较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对所读文章的主题、内
容和写作手法进行深入的理解。

学生可以比较两篇关于动物的文章,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都
在讲述某种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从而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

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学生可以比较两个不同的观点或观点的变化,
从中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比较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对所读材料中的观点、
事实和逻辑进行思考和判断,培养学生的辨析和批判能力。

学生可以比较两个不同的观点
或论据,对其合理性进行评判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结合具体案例_谈谈课堂教学时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

结合具体案例_谈谈课堂教学时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一、一般来说,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的“个性”,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单元训练重点没有明示,比较阅读就更有实用价值了。

比如,我在讲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就引用了杜甫的《绝句》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中,我让学生扫清识字障碍后,首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两首诗歌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是写景的诗,读起来感觉一样吗?请学生先比较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比较思考,为什么这两首小小的诗歌给我们如此不同的感受。

二、写人文章容易对人物形成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认识,评价人物爱用一些套话、大话,这就要求教师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要具体、准确、到位。

例如:将英雄人物董存瑞和邱少云比较两者都是英雄,两者也有不同之处。

课堂教学如何使用比较阅读不管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比较“的作用不言而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习中,师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没有提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呢?单向性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式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教师包办代替了本该学生自己真实参与和亲身体验的丰富过程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发展的权利。

这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谈何有效?怎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怎能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为此我在十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认为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也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针对不同作品、同一作品都可以进行全方面的比较,以便培养学生开阔的语文学习思路和多种思维能力。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作者认为在多种阅读方法之中,最有效、最基本的是比较阅读法,从而去辨析材料的异同点。

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材料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而且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比较阅读,语文,教学abstract: the author thinks in a variety of reading method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most basic is comparative reading method, in order to mak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differentiates materials. using this method, it not only benefits students on the material comprehensive and understanding, and will continue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curiosity.key words: comparative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我们知道,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有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整体阅读法、快速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

而我认为在多种阅读方法之中,最有效、最基本的是比较阅读法,从而去辨析材料的异同点。

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材料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而且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比较阅读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仅就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个方法作些阐述。

一、纵向比较阅读纵向比较阅读是对不同时期、相同或不同类作品的比较阅读。

它有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记忆,有利于对信息和知识的处理,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把握材料布局谋篇变化之巧妙。

它包括多方面的比较,下面重点谈两个方面的比较:(一)同一作者不同时期、同类作品的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

151中学教育高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高中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学习的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考进什么样的大学,所以对高中教学教师要充分投入其中,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学生日常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阅读能力,是当代从事教育工作者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是我国最基本的语言,对于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到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比较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方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语文阅读进行实质性的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能力以及探究的精神。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不断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分为散文小说,诗歌等等不同的题材,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材来进行阅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方便学生理解,这样可以更加突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开展比较阅读的阅读形式教学可以有效的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来鼓励学生进行仔细的阅读,深入的了解文章,去抓住文章中的中心,把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因为所进行教学的题材不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阅读的不同需求,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对相同的题材进行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分类教学,这样可以让每一篇文章都划分到分类中,更加地清晰明了,这样主体也会更突出。

浅谈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意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教学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的各自特点及异同点,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这种阅读法集合了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鉴赏能力等多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材料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说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比较阅读是以比较作为思维基础的体验式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获得亲身体验,在反复多次的体验中形成经验,这种经验的不断积累,内化成为学习能力。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

我首先从课内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以新的视角阅读理解文本,重在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意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同时,我们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主题比较阅读活动,将学生在课内学习到的比较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常态比较阅读研究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材及课文本身的特点,选取比较点,确定比较阅读素材;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分析,获取丰富的语文信息。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尝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七年级开展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比较阅读”活动中,许多学生感到古诗的阅读晦涩难懂,面对众多的古诗不知如何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论下,阅读教学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比较阅读法作为一种阅读法和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比较阅读的比较点、比较阅读的步骤、比较阅读的思维规律、比较阅读的策略等问题便日益被提上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议程。

首先,什么是比较阅读呢?
赵炎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学语文比较阅读·初中册》一书的编写说明中提出:“所谓‘比较阅读’,就是编选与课文相对应的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鉴赏和分析。


梁修红先生在一篇题为《阅读教学中的互文参读策略》中提到“互文参读”的概念,他说:“‘互文’是一种对话的策略,是以文本与其相关的其他文本(范文本)之间相互敞开,相互接纳,不断融合,建构起新的理解的过程。


刘德海先生在一篇题为《新课程视野下文本处置的十种意识》中也提到了“比较意识”这一概念,他写道:“文本处置的比较意识就是把一些存在关联的文本拿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对照,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从中发现规律,走进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咀嚼品味,促成文本阅读走向深入与厚实。


实际上,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直存在着的,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往往还是一种不自觉的、随意的应用。

那么,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到底
如何?
1、比较阅读法运用于课堂导入
所谓比较阅读法运用于导入,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讲授或表述与将要学习的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材料,从而进入该堂课的学习。

三十年前,于漪老师在杨浦中学给初一(1)班的学生上《春》这一课时,就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加以导入。

她首先对春天进行了一番描述,然后接着说:“……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当学生背诵出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她又发问道:“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而当学生们背诵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时,这堂课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主题了。

2、比较阅读法运用于介绍课文的背景资料
所谓比较阅读法运用于介绍课文的背景资料,主要是指两个方面:
第一:运用于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了解掌握课文的时代背景,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必要前提。

尤其是那些文言文和外国文学篇目,更是应该进行时代背景方面知识的补充学习。

第二:运用于介绍课文的作者。

要准确深刻地把握一篇课文,必然需了解、掌握一定的与该篇课文的作者相关的知识。

而获取这些知识的最佳途径,往往就是阅读与该作者相关的文章、著作。

3、比较阅读法运用于理解课文内容
比较阅读法运用于理解课文内容,在这里主要是指三个方面:第一:运用于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它的结构以及它所写的具体内容。

陈亚仁老师在讲解《唐且不辱使命》一课时,为了讲清楚“其”、“跣”、“然”、“逆”等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便大量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这些词语的意思加以对比、证明,使学生对原有字词进行深入、全面掌握。

第二:运用于理解课文思想情感。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无意识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因为只有深刻的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才能深刻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有所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也是一条可行之道。

陆继椿老师在1979年对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一的学生讲授《一只木屐》这篇课文时,就使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犹豫彷徨”这种情感的理解,他让学生联系《早春二月》,他说:“就像《早春二月》里边那种情况,我们可以联想一下。


第三:运用于理解课文主旨。

把握课文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而比较阅读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还是在30年前,于漪老师在给杨浦中学初一(1)班的学生教授《七根火柴》时,为了展现英雄形象,便引用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讲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了表现英雄品质,则让学生回忆《英雄纪念碑》中对英雄品质的形
容:英雄品质像牡丹一样高贵,像荷花一样纯洁,想菊花一样坚贞。

4、比较阅读法运用于掌握课文写作艺术
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另一大重点。

但是,课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往往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学习起来就更难,而比较阅读法却为此提供了契机。

1979年3月17日,陈钟梁老师在给光明中学初一的学生上《正月十八吃元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叙述的“有情有理”,便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

他首先让学生回顾了《小桔灯》的学习,重点要学生理解什么是“有情有理”;然后讲解了学生的作文《出走之前》,亦将着眼点放在“有情有理”上,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后来,他在给学生上《动物的远游》一课时,为了更好的讲解说明文,甚至将生物书上的《两栖类》一课、地理书上的《我国森林的分布》一文、数学书上的《三元一次方程》一课作为对比资料加以运用。

这些比较阅读方法的运用,无疑有利于对写作艺术进行总结、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掌握。

5、比较阅读法运用于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无疑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但是必须运用的恰到好处。

实际上,比较阅读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运用。

于漪老师在讲解完《七根火柴》一课后,给学生留下的课后作业的大体内容是:阅读课外阅读81页(《语文阅读教材(初中第一册)》)《草》,作者王愿坚。

思考问题:1、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谁?以谁为线索,怎样结构情节?2、
为什么说这里是“最甜的地方”?“我们正式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最感动人的情节是什么?亦即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掌握,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毫无疑问,比较阅读的确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阅读教学方法,然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难以解释透彻的,况且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改进,比较阅读法也不断地发展、完善。

虽然现在许多语文工作者们对这种阅读法还颇多微词,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的确称得上是一种奇妙的阅读教学法:它一旦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炎.中学语文比较阅读·初中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1
2、梁修红.阅读教学中的互文参读策略[j].语文教学研究:2008(5):26
3、刘德海.新课程视野下文本处置的十种意识[j].中学语文:2009(1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