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情省貌_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合集下载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3篇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3篇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3篇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独具特色。

长白山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导游词吉林省概况,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范文1: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

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地形特点是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湿润多雨,西部干燥少雨多风沙,是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4°C左右,最高气温37.8°C,最低气温为-39.4°C,全年日照率50--70%,降水量向西部递减400-900mm/年,降水三分之二集中于全年的6、7、8三个月。

冬季地面积雪平均20cm,山地40--50cm 左右。

吉林省的航空,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比较发达,基本形成了以铁路为主,航空和公路客运为辅,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

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

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

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吉林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省会长春市内有伪满洲国旧址,象征森林城市的人民大街和新民大街,苏军烈士纪念塔,汽车城和长春电影制片厂。

有象征文化城市的吉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等国家大专院校42所。

有以名门饭店,香格里拉饭店为代表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场所多处。

在吉林市有龙潭山高句丽山城,北山,丰满松花湖;敦化的六顶山,渤海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长白,安图,抚松三县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温泉群。

事业单位国情省情

事业单位国情省情

一、国情(一)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广阔的平原。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湖泊,其中江西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岛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西藏纳木错为海拔最高的大湖,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长江为我国最长、年经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盒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份。

●我国气象灾害有如下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⑦灾情重。

●我国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度。

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二)我国的能源与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为客观性试题。

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事业单位考试 国情省情

事业单位考试 国情省情

事业单位考试国情省情温馨提示:灰色字体了解过目,荧光字体是口诀背诵国情知识34个省:23个省、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5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位置:北半球,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气候:从南至北5个带(热+温)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面积:960疆域4个极点: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帕米尔高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曾母暗沙岛屿:中国邻国(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1.陆上(14):月娥姑娘真腼腆,蒙着不丹披三毯,度过尼泊去朝鲜,吧唧吧唧一身汗越南、俄罗斯、缅甸、蒙古、不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老挝、尼泊尔、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2.海上(6):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秦岭淮河线(有印象即可):长江黄河南北分界北麦南稻南船北马1月0度年降800亚热暖温和高原1.长江黄河分界线、南北地区分界线2.谚语: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3.1月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4.亚热带、暖温带、高原带分界线中国河流湖泊:(Tips: 以下是水的辉煌,即便如此,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土地、耕地1/3, 人口1/5)河流1.发源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11:(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江苏和上海)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最后注入东海2.发源巴颜喀拉山流经9:(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后注入渤海Tips:长江黄河共同流经:青海、四川3.珠江:湖泊1.淡水湖:(所谓的“五湖”四海,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世界最大的海)湖南洞庭湖江苏太湖、洪泽湖安徽巢湖2.咸水湖:青大西高新疆低四大高原:(有印象即可)1.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物种:冬虫夏草、酥油茶、耗牛肉、青稞酒2.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3.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易发泥石流洪涝灾害4.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面崎岖不平,许多“坝子”谚语: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四大盆地:(新疆境内21.塔里木盆地2.准噶尔盆地面积第二,位于天山以北、降水多,誉为“塞北江南”3.柴达木盆地誉为“聚宝盆”4.四川盆地(涉及四川的都牢记)又称四川被称之“天府之国”由于其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自然环境,历史上最早Tips(了解即可):世界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世界大陆最低点:死海三大平原(有印象即可)1.东北平原(最大)著名资源:黑土地、粮食、石油2.华北平原(黄河、淮河、海河泥沙冲积而成)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铁矿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量最大的盐场3.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美誉)(有印象即可)旅游资源:人口与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广东。

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通用知识》考试大纲

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通用知识》考试大纲

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通用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考试科目设定为《通用知识》。

二、考试时限时限为90分钟或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考试形式采用闭卷、全客观或主客观相结合的形式。

客观化试题和主观化试题的答案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填涂或填写在答题纸(卡)相应位置上。

四、考试题型客观化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化试题题型为短文加工、文章缩写、实用写作等。

五、考试参考内容(一)政治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商品与货币、资本理论等。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地位以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二)法律1.法学基础理论。

基本概念、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等。

2. 宪法。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3.有关部门法。

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诉讼程序法、国际法等。

(三)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公民道德教育等。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和基本原则,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等。

(四)时事政治与基本常识1.时事政治。

近一年来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重大会议、政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等。

2.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生活、安全等百科知识及吉林省省情。

(五)实用写作1.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本要求、行文规则、公文的特点与功能、公文的种类、公文的文体与格式等。

2.写作。

规范性、事务性公文写作、议论文写作等。

(六)其他与事业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及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业背景知识等。

吉林省省情概况

吉林省省情概况

吉林省概况【地理位臵】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

省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

吉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

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

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生态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

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

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且保护较好。

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0.3%。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省内大小河流200多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水系。

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6%。

【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

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

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有林地面积804.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3%,居全国前列。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5012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非金属矿藏丰富。

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均居国内前列。

吉林省省情介绍

吉林省省情介绍

吉林省省情介绍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9万人,占全国的2.07%;2007年GDP达到5226亿元,占全国的1.91%。

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汽车、石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是支柱产业。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世界500强企业,现已形成重、中、轻、轿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2007年汽车产量达到146万辆。

北车集团长春客车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轨道车辆生产基地。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在校大学生235人,居全国第6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吉林大学(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吉林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

吉林省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96种,其中油页、硅藻土、硅灰石、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笔试的考生复习所用。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题五类。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一、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当代中国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二)法律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

(三)法律制定的概念、原则和程序。

(四)法律实施的概念、内容。

(五)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概念及种类。

(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二、宪法(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的监督、解释和修改。

(二)我国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四)国家机构的概念,我国国家机构的体系及组织活动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民族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三、刑法(一)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刑法的效力范围。

(二)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共同要件。

(四)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特别防卫,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避险过当。

(七)我国刑罚的主刑和附加刑。

(八)量刑的概念及原则,累犯的概念和种类,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的概念和刑法中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情况,缓刑、减刑和假释,追诉时效。

(九)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省情一、概况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

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主义人民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

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南连省,西接自治区,北邻省。

东部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特湾仅4公里。

省会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二、地理气候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貌区。

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

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

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广才岭、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

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

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

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

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

火山地貌占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

1.气候特征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

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

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

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

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2.气候特点省气温四季变化显著。

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

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东部山地在6℃以下。

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东部山地在20℃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

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在6℃以下。

全省气温年较差为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在34~38℃间,最高(1965年)的市为40.6℃。

年极端最低气温,中部的为-36.5℃, 1970年桦甸最低为-45℃。

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

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

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中旬。

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

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

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

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

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

受季风气候影响,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

因此省春旱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霜冻为主,其次有冰雹及风灾。

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西部草原的破坏,土地的盐碱化和沙化逐年加重,东部地区的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以及河流水域遭受污染等原因,省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三、自然资源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

现有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8.98%;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的2.18倍;土地肥沃,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15%以上。

一望无垠的平川沃野,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油料、杂粮等优质农产品,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全省最高点海拔2691米,松辽平原平均海拔110~200米之间,最低点为图们江口处,海拔在5米以下。

东部长白山区占延边、白山2个地区大部分。

哈达岭低山丘陵区。

原长白山地的一部分,西从大黑麓,东至蛟河——辉发河谷地。

包括、2个地区以及、、部分地区。

中部台地平原区。

包括市(双阳区除外)、市(双辽县除外)和扶余县、广区。

西部草原区。

包括地区和双辽县的北部。

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看,全省现有耕地395.3万公顷,草原11.3万公顷,林地786.5万公顷,水面1.0万公顷,果园0.4万公顷,可垦荒地面积2.2万公顷。

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89种。

其中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另有钼、锗、镍等4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其中,油页岩已查明储量占全国的54%,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长白山区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是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源地之一。

靖宇县被誉为“中国长白山矿泉城”。

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2.5%。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

“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省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

省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

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为500.81万千瓦,有白山、红石、丰满等较大的水电站。

省水资源总量为404.25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356.57亿立方米,地下水113.18亿立方米。

重复量65.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7.6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20立方米的68.5%,耕地亩均水资源量672立方米,约占全国平均1436立方米的46.8%,是北方缺水省份。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125亿立方米,折合水深600.7毫米,降水约60%集中在夏季,20%在秋季,春季为15%,冬季不足5%。

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草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部,总面积为584.22万公顷。

草场辽阔,集中连片,草质好,尤以盛产羊草驰名中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草建设,省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恢复,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已经重现。

省有发育良好多样的生物种群,已查明野生植物种类5284种,野生动物种类437种。

省是著名的“东北三宝”的主产地。

长白山地区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

全省有药用植物1452种,名贵药材有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珍稀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丹顶鹤、金雕、红水獭、乌里白鲑等。

1996年开始,省立法实施全面禁猎,使一些濒临绝迹的野生动物得到保护。

野生梅花鹿、黑熊、野猪、猞猁等已现踪迹,连多年不见的野生东北虎也频频出现在蛟河、等地区。

四、历史沿革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先开始,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

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

明朝设立都司、卫所。

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省建置之始。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建城,史称“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由此得名。

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将军,自此以后,“”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

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省。

清前期,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

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的角逐之地。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风潮。

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以溥仪为执政,年号“”。

将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

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五、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

建国初期,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

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省的7个县划归省,与原属的乾安县共同组建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省,设立专区;将原辽东省的市、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省管辖。

同年,省人民政府由市迁至市。

1969年,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省,1979年又划归自治区。

从此,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

全省现有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765个乡(镇),241个街道办事处。

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表六、对外开放2007年,省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发展。

据海关统计,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02.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

其中实现出口总值38.58亿美元,增长28.7%;实现进口总值64.41亿美元,增长31.0%。

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9.03亿美元,增长57.9%,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23.4%。

招商引资活动成效显著。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85亿美元,增长16.3%。

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756.90亿元,比上年增长59.1%。

自1988年开始建设开发区以来,省开发区建设较快发展,现有各类开发区48个。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省级开发区44个。

2004年,全省开发区生产总值1057.7亿元,占全省GDP 的35.8%,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七、民族风情省共有49个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