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情概况
吉林的自然人文条件

吉林的自然人文条件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人文条件的地方。
自然环境独特,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
下面将从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四个方面来介绍吉林的自然人文条件。
一、地理环境吉林位于东经122°21′至131°19′,北纬40°40′至46°18′之间。
地理位置使得吉林的气候条件丰富多样。
山脉、湖泊、河流等地理要素交织在吉林,形成了其多样的景观。
东部是长白山脉,西部是长春盆地和松花江流域,北部是黑龙江。
二、自然景观吉林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首先是长白山,被誉为"东北第一秘境",是中国最美丽的山脉之一。
长白山的主峰白头山海拔2691.3米,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冬天尤其美丽,白雪皑皑的长白山成了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其次是吉林省内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松花湖、吉林长春湖等。
这些湖泊与周围的群山、林木相映成趣,景色迷人。
三、历史文化吉林自古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吉林省内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和历史古迹。
例如,位于吉林市的敦化时代遗址,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之一。
在延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满族文化和朝鲜族文化,这些文化对吉林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四、民俗风情吉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吉林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具有独特的风情。
例如,吉林的传统舞蹈和音乐多姿多彩,能够展示吉林人民的豪爽和热情。
此外,吉林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活动,如二龙山文化节、长白山冰雪旅游节等,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综上所述,吉林的自然人文条件丰富多样,充满了各种自然和人文的美景和魅力。
吉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民俗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探索。
吉林的美丽迷人正等待着您的到来。
吉林省情

吉林省省情及综合概况吉林省简称“吉”,吉林省名源于吉林市。
省会为长春。
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
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辖长春1个副省级城市、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城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中文名称:吉林省外文名称:Jilin别名:吉行政区类别:省、自治区所属地区:中国东北下辖地区:长春、吉林、白城、延边、通化等政府驻地:省政府驻长春市新发路329号电话区号:0431(+86)邮政区码:130000地理位置: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人口:2746万(2010年)方言:东北官话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长白山、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伪满皇宫、松花湖、净月潭等机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火车站:长春站、吉林站、四平站、白城站车牌代码:吉主要高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现任省委书记:孙政才现任省长:王儒林目录吉林概况地名简介基本省情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简史历史疆域建制沿革经济建设高等院校公办本科(25所)松原市(无)民办高校(5所)独立学院(11所)高职院校(16所)交通电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电讯旅游名胜旅游景点最佳旅游时间特色餐饮购物特色活动当地旅游注意事项吉林概况地名简介基本省情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简史历史疆域建制沿革经济建设高等院校公办本科(25所)松原市(无) 民办高校(5所)独立学院(11所)高职院校(16所)交通电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电讯旅游名胜旅游景点最佳旅游时间特色餐饮购物特色活动当地旅游注意事项展开吉林概况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吉林省省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42.5%。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二、地理气候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
吉林通用知识

吉林通用知识一、地理概况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东临朝鲜,南接辽宁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北与黑龙江省毗邻。
全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第九大的省份。
二、历史文化吉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吉林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吉林地区属于辽东郡。
唐代设置边疆州,在此之后历经金、元、明、清等朝代的统治。
20世纪初期,吉林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三、自然资源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长白山天池景区和长春市雾凇岛景区。
此外,吉林还拥有众多温泉资源和森林资源。
四、经济发展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汽车制造业、化工产业和冶金产业等都比较发达。
同时,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五、名胜古迹1. 长白山天池景区: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之一,也是长白山著名景点之一。
2. 长春市雾凇岛景区:以冬季的雾凇景观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封建王朝宫殿建筑群。
4. 东北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之一,也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六、民俗文化吉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春市南关区的“长春千年古都文化节”,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加。
七、美食文化吉林省拥有独特的美食文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春市特色小吃——烧麦和延边朝鲜族特色菜——辣白菜。
八、体育文化吉林省的体育文化也十分发达。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吉林省冰球队和吉林省女子篮球队。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众多滑雪场和高尔夫球场等运动场所。
九、教育文化吉林省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多所国家重点中学,如长春市第一中学和长春市二十四中等。
十、民间艺术吉林省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春市南关区的“南关秧歌”,以及延边地区的“朝鲜族舞蹈”。
吉林省省情和社会保障工作概况(繁体)PPT课件

气候特征
四季变化明显
生态环境
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生态区
中东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
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
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
自然资源
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现有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占全省 土地总面积的8.98%。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吉林 省是全国玉米、大豆、油料、杂粮的优质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 是全国畜牧业基地和商品牛、细毛羊的主要产地之一 。
35.3
60% 18.5
18.5
17.4
18.6
18.6
40%
20% 50.2
49.5
49.3
46.1
46.1
0% 2001年 2002年
第一产业
2003年
第二产业
2004年 2005年
第三产业
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情况
% 5
4
3.2
3
2
1
0 2001年
3.6 2002年
4.3 2003年
4.23 2004年
地形地貌
东部长白山区
东部低山丘陵区
地形地貌
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
气候特征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 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 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4.2 2005年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各项保险制度逐步建立
• 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到“十五”期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 “九五”期末增长10.6% ;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 断扩大,保障能力更为可靠。
介绍吉林50字

介绍吉林50字吉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简称“吉”,省会为长春市。
吉林地处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四个地方之间,是中国东北的重要节点。
吉林省总面积18.7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746万人。
吉林省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吉林省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广阔的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
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44%,是全国重要的林业省份之一。
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销金山矿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省的农业也十分发达。
农田面积达到831.6万公顷,农业生产呈多元化发展。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等,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占据全国前列。
吉林省还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皆居于全国前列。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其中,长白山是吉林省最具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白山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长白山脉雄伟壮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温泉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吉林省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长春市的南湖公园、吉林市的净月潭、通化市的桓龙湖等。
这些景点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人们放松身心、欣赏自然风光的理想去处。
吉林省的工业也相对发达,主要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化工等为主导。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经济中心,其汽车制造业特别发达,被誉为中国的“汽车之都”。
长春市拥有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及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吉林省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
吉林大学、延边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位于吉林省,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提供了优良的教育资源。
吉林省的教育环境优越,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吉林省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吉林省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
吉林省省情介绍

吉林省省情介绍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9万人,占全国的2.07%;2007年GDP达到5226亿元,占全国的1.91%。
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汽车、石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是支柱产业。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世界500强企业,现已形成重、中、轻、轿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2007年汽车产量达到146万辆。
北车集团长春客车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轨道车辆生产基地。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在校大学生235人,居全国第6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吉林大学(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吉林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
吉林省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96种,其中油页、硅藻土、硅灰石、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3篇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3篇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独具特色。
长白山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导游词吉林省概况,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导游词吉林省概况范文1: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
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地形特点是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湿润多雨,西部干燥少雨多风沙,是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4°C左右,最高气温37.8°C,最低气温为-39.4°C,全年日照率50--70%,降水量向西部递减400-900mm/年,降水三分之二集中于全年的6、7、8三个月。
冬季地面积雪平均20cm,山地40--50cm左右。
吉林省的航空,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比较发达,基本形成了以铁路为主,航空和公路客运为辅,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
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
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
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吉林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省会长春市内有伪满洲国旧址,象征森林城市的人民大街和新民大街,苏军烈士纪念塔,汽车城和长春电影制片厂。
有象征文化城市的吉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等国家大专院校42所。
有以名门饭店,香格里拉饭店为代表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场所多处。
在吉林市有龙潭山高句丽山城,北山,丰满松花湖;敦化的六顶山,渤海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长白,安图,抚松三县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温泉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概况【地理位臵】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
省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
吉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
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
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生态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
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
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且保护较好。
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0.3%。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省内大小河流200多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水系。
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6%。
【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
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
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有林地面积804.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3%,居全国前列。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5012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非金属矿藏丰富。
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均居国内前列。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草地总面积217.7万公顷,其中未退化草地面积108.53万公顷,是中国商品牛和细毛羊主产区之一。
吉林省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野生物种基因库和野生药材基地。
有珍贵毛皮动物紫貂、水獭、猞猁、东北虎、金钱豹等,名贵药源动物鹿茸、田鸡、林蛙以及珍贵特产人参、松茸、黑木耳、山蘑、蕨菜等。
人参、貂皮、鹿茸堪称“东北三宝”。
人参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国务院授权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吉林省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30年、分三个阶段的建设,形成以绿色经济为标志、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全面展示21世纪吉林省绿色经济强省形象。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吉林省具有丰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景色宜人的长白山国家级旅游区,“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
区内景点荟萃,以白头山天池、长白群峰、长白瀑布、长白温泉最为著名。
冰清玉洁的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碧波荡漾的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岸绿树叠嶂,湖光山影,目不暇接。
辉南三角龙湾,湖水深邃,景色秀美。
长春净月潭国家级森林公园,潭水清澈,森林浩瀚,堪称亚洲人工林之最。
长白山锦江大峡谷、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通榆向海鸟类自然保护区、柳河罗通山风景名胜区、集安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珲春防川风光以及集安高句丽古迹、长春伪满洲国皇宫和伪满“八大部”遗址、农安黄龙府古城等遗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在吉林大地。
近年来,以冰雪、森林、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及边境异国旅游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经济建设】2008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全省经济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为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国民经济综述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GDP增速达到16%。
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0%,比当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高6.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4位。
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90.20亿元、2119.40亿元、1498.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19.0%和14.7%。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48.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37.2%;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7.58亿元,同比增长40.5%,增幅同比扩大了4.9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支出650.4亿元,同比增长25.9%。
工业发展情况工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赢利水平涨中放缓。
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月实现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889.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4%。
受成本上升、资金制约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赢利能力有所下降,工业利润上涨势头放缓。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净利润316.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比1-8月份增长速度低1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8.7 %,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8 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民间投资规模所占近七成。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7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8%,增速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 3位。
前三季度完成民间投资2236.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6 %,增幅高于当期全部城镇以上投资增速6.8 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68.2 %。
国内贸易社会消费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水平。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6.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快的累计增长水平。
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值10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9.5%,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14.3 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出口总值33.72亿美元,增长27.5%;完成进口总值68.32亿美元,增长46.3%。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0.9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我省利用外省资金的规模也明显扩大,达到920.31 亿元,同比增长59.1 %。
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实现同步较快增长。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58.9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5178.13元,同比增长22.7%。
与此同时,全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也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54.27 元,同比增长11.9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364.0 元,同比增长14.2 %。
CPI高位上涨势头趋缓。
1-9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6.3%,涨幅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当期全国平均上涨水平0.7 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3%,涨幅低于1-8月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6%,涨幅低于1-8月0.1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2008年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国家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各项贷款增速稳定增长,贷款周转速度加快,信贷结构优化,经营效益明显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金融运行基本情况金融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比有所降低。
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143.3亿元,同比增长15.7%;1-9月新增存款744.6亿元,同比多增506.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833.3亿元,同比增长9.6%,1-9月份新增贷款472.3亿元。
不良贷款率20.25%,比年初下降2.3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实现赢利32.5亿元,同比增赢12.9亿元。
2008年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情况表注:此表为2008年1-8月份数据金融运行特点: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回流明显: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65.8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同比提高7.9%,1-9月份新增存款747.3亿元,同比多增493.1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691.7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11.6百分点,1-9月份新增储蓄存款505亿元,同比多增426.6亿元。
分机构看,地方金融机构吸储能力提高,存款增加较多,9月末,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269.7亿元,同比仅多增11.9亿元;而吉林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新增存款229.1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
(08年我行新增居民储蓄存款90亿,公司存款36亿)人民币各项贷款稳定增长,贷款流量扩大,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75.8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回落5.8%;1-9月份新增贷款469.8亿元,同比少增8.5亿元。
为应对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每逢季度末金融机构通过压缩票据融资的方式控制贷款余额,导致季末贷款增速回落。
总体上看,各月增速基本稳定在10%左右,波动较小,贷款投放主要特点是:一是贷款流量扩大,周转速度加快;1-9月份累计发放贷款达到3451.4亿元,同比增长39.9%,贷款累放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二是各类型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量趋于均衡,地方性金融机构同比少增较多;三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少增,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四是贷款投向的行业分布优化,向第二产业倾斜。
工业贷款增加103.2亿元,同比增长11.6%。
外币存款持续负增长,外币贷款增长较快: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4亿美元,同比下降7%,其中外币储蓄存款余额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外币存款持续负增长主要是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8.4亿美元,同比增长5.3%,增幅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
其中,进出口贸易融资同比下降65%,是外币贷款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现金同比少投放:1-9月份,全省金融机构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7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投放3.1亿元,少投放原因主要是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同比下降24.2%,有价证券支出同比下降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