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情介绍
山西概况介绍

①山西概况讲解要点:山西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气候特点、历史沿革、民俗风情、风物特产、主要旅游景观及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欢迎各位来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省。
表里山河,三晋大地,山西简称“晋”地理上处于华北地区,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从行政区划来看,山西下辖 11 个地级市,太原为山西省的省会。
山西省常住人口约3700万人。
在交通方面,大运铁路连接南北,同蒲铁路则是山西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动脉。
京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将山西与周边省份紧密相连。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大同云冈机场提供了高效的空中通道。
山西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
早在上古时期,山西就是尧、舜、禹等古代帝王活动的重要区域。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传说几乎都发生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崛起,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开创了辉煌的商业传奇。
山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剧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面塑作品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说到风物特产,山西是产煤大省,据说全中国每三台电器就有一台靠山西的能源来发动,另外刀削面、老陈醋、汾酒,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这些可谓都是山西的名片。
在旅游景观方面。
山西有四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还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独特的建筑风格。
近年来,山西经济不断转型、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文化领域大力挖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俗话说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哪里呢?看的就是我们就是山西省,大家一定要在山西多看看多走走!来一段晋善晋美的旅行,感谢大家聆听我的讲解,谢谢!!。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山西省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一、地理位置1.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东经110°20′—114°33′,北纬34°34′—40°44′之间。
2. 山西东临河北、河南两省,西毗陕西,南接河南,北靠内蒙古。
3. 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3600万。
二、历史文化1.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曾是晋、秦两汉、北魏、北宋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3. 山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恒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经济发展1.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2. 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包括煤炭、电力、焦化等产业。
3. 山西的农业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四、旅游资源1.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
2. 山西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涵盖了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太原大同盆地等多个景点。
3. 山西的历史古迹如悬空寺、木塔寺、晋祠等,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传统特色1. 山西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梆子、评剧、山西腔等,独具特色。
2. 山西的传统工艺品有晋商牙雕、陶瓷制品、绳结工艺等,代表了山西独特的手工艺术。
3. 山西的传统节日如山西灯会、太原杏花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总结: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传统特色,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通过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山西概况的导游词

山西概况的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我是您的导游小王。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山西的概况。
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历史文化名省。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前十的省份之一,人口约为3579万。
山西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例如太原市,最热月份是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5-27摄氏度之间;最冷的月份是一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8-9摄氏度之间。
随着年代的迁移,山西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民族、宗教、革命历史等多元化的特点,这使得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持至今。
山西以煤炭资源著名,在中国的煤炭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常常被称为“煤海之城”。
但是,山西还以其丰富的非煤炭资源和美丽的旅游景点而闻名于世。
例如:太原市的晋祠,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祭祀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宝”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等等。
总的来说,山西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多样、旅游景点丰富的地区。
无论您是来旅游、商务还是短期居住,这里都将给您带来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我们欢迎您的到来,同时也为您准备了更多的惊喜和期待,希望您能够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谢谢!大家好,我是您的导游小李,欢迎来到山西!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山西省的概况。
山西位于中国北部中西部地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省,总面积为15.6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79万。
山西省地形复杂,地层叠加,具有多种气候和土地类型。
山西省内有五座大山脉和七大河流,其中黄河流经山西境内超过500公里。
山西省的气候因地处大陆性高原,各年代季节差异明显。
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在山西省,您可以体验到四季分明的气候和自然风光。
山西省是中国煤炭产业的主要工业区,在煤炭生产和利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在晋、中、辽、陕四省区的经济中心地带。
山西概况导游词3篇

山西概况导游词山西概况导游词精选3篇(一)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地势东高西低,自然风光独特。
山西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五台山、雁门关、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如灵石、大同、太原、晋中等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被誉为“中国煤都”。
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是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扶贫攻坚区,近年来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功脱贫的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前列。
总的来说,山西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独特自然风光和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区域,值得游客前往参观和探索。
山西概况导游词精选3篇(二)欢迎各位游客来到美丽的山西灵空山!灵空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昔阳县境内,是我国重要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区。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灵空山的历史和景点。
首先,灵空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灵空山被誉为“神山”,是古代帝王及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胜地。
在汉代,灵空山被列为“五岳之一”,成为道教发展的重要据点。
唐宋时期,灵空山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华北地区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
现在,我们来到灵空山的第一个景点——三官殿。
三官殿是灵空山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供奉三官大帝。
殿内供奉有大量的道教神仙神像,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三官殿建筑庄严,雄伟壮观,是道教建筑艺术的典范。
接下来,我们来到灵空山的第二个景点——燕子洞。
燕子洞位于山顶附近,是一个宽敞的洞穴。
燕子洞内布满了美丽的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变化万千。
在燕子洞内,您可以欣赏到奇妙的地下溶洞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山西,简称晋,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山西省地处我国经济重要的中国华中地区,北依呼伦贝尔联盟,南枕黄河中下游,东临国家重点保护的中华潍水源自然保护区,西邻蒙古。
山西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兴出产地,交通干道密布,生态环境优美。
山西省人民是中华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宽厚、乐于助人,富有艺术家精神。
山西省是中国的矿业风光、文化风光的重要承载区。
在山西省广袤的矿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间,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人文传统的博大精深。
山西省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值得深入探索和发现。
山西省是中国历史较为悠久的省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山西省在历史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省曾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中心,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如太原古城、崇正书院等,这些古迹展示了山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山西省的自然风光也是其重要的魅力所在。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和环太行山区交汇处,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山西省有着壮美的自然景观,如五台山、华山等,这些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山西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这些矿产资源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山西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山西省的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共同推动了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的文化多样性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山西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山西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西省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得益于相关部门对山西省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山西省干部群众的辛勤奋斗。
山西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介绍山西发言稿简短范文

介绍山西发言稿简短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山西省的基本情况。
山西位于华北地区,是一片璀璨的明珠。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山西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正在不断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山西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未来,山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大对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山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山西水资源利用
➢山西省已建成842座(大中型5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有汾 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 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 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可灌溉农田400余万亩。 新建和扩建万亩自流灌区108 处(其中大型6处);建成万亩机电灌站74处(其中大型6处); 配套机电水井9.09万眼。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 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以锶、偏硅 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
山西对外贸易
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1.9亿元,增长5.6%。其中, 进口额471.5亿元,增长6.0%;出口额690.3亿元,增长 5.3% 全年出口煤炭3.0万吨,增长1.3倍;出口焦炭20.5万 吨,下降15.8%;出口镁及其制品4.3万吨,下降13.5%; 出口钢材133.2万吨,下降6.3%,其中,不锈钢96.0万吨, 增长20.1%。出口机电产品468.5亿元,下降2.3%;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400.7亿元,下降3.6%。 全年进口铁矿砂504.0万吨,下降42.6%,进口金额20.5 亿元,下降33.1%;进口机电产品282.7亿元,增长9.8%。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家, 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0.5亿美元。
山西民俗文化
【综述】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 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 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 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 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 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 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 山西民间剪纸等。 【宗教】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山西省现有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 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和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省基督教协会。 【特产】 老陈醋、清徐葡萄、头脑、大同凉粉、汾酒、竹叶青、 汾州核桃、沙棘、骏枣、碗秃、平遥牛肉、太谷饼、鼓楼 羊杂割
山西地理简介

山西地理简介
山西省,简称“晋”,地处中国西北内陆腹地,北枕太行、南临黄河、东接黄河中游,西依吕梁山与陕西省接壤,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山西北部和东北部是长城内外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中部和西南部是黄土高原。
山西省内山脉主要有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和恒山。
太行山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山西全境,以太岳山为最高,海拔2195米;中条山在山西省西部与陕西省交界地带;恒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山西北部。
三大山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东西走向,主峰在山西省境内。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同。
东部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0%以上,其中太行山是最主要的山脉;中部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左右;西部高原和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0%左右;中部平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左右。
山西南北差异较大。
北部和东北部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西部与陕西省毗邻。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情概况一、自然地理(一)、历史位置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有千峰万壑的吕梁山为脊,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93.3万人,辖11个地级市,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和中国古代文明、灿烂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二)、地形面积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全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但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三)、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平方公里的有 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 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70种。
煤层气、铝土矿、珍珠岩、镓、沸石、金红石(含钛矿)、镁盐、芒硝、钾长石、钛铁、石灰石、长石、石膏、钴、铜等矿藏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的前列。
目前,山西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2673.79亿吨,约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0%,故而有"煤乡"之称。
2、植物资源山西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
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
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山西省森林覆盖率18.03%。
3、动物资源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
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
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
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
褐马鸡为我国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鸟。
二、行政区划(一)、人口民族山西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全省总人口3593.3万人。
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0.3%,分布在全省118个县(市、区)。
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满族与蒙古族。
(二)、行政区划山西省辖11个地级市(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11个县级市(古交市、潞城市、高平市、介休市、原平市、孝义市、汾阳市、侯马市、霍州市、河津市、永济市)、23个市辖区、85个县。
三、历史名人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毕士安、王琼、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业、薛仁贵、狄青,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也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四、旅游资源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多资多彩的旅游资源。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
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的11.5%,位居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
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
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云冈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
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加上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共同组成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
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
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
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山西还有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
晋中的民间社火、临汾的威风锣鼓、运城平陆的地窨院、忻州河曲的乡曲民歌等等,都是古老文化的凝聚与沉积。
近年开发的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馆,集中反映了晋南、晋中、晋北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义风习、民间工艺和文化娱乐,成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2011年,山西省接待海外旅游者155.3 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5 亿人次,分别增长19.2%和19.8%;旅游外汇收入5.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305.1 亿元,旅游总收入1342.6 亿元,分别增长22.1%、24.0%和23.9%。
五、国民经济(一)、生产总值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1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1.4亿元,增长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6577.8亿元,增长16.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2%;第三产业增加值3880.9亿元,增长8.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974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796美元。
(二)财政收入2011年,全省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财政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效益明显提升。
全省财政总收入2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13.2亿元,增长25.1%。
(三)基础建设2011年,山西省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大西客运专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773.7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003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和吕梁、临汾、五台山机场新建工程进展顺利。
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部建成,引黄北干工程如期实现引水到大同、朔州的目标,"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全面启动,规划五年投资1000亿元的水利建设高潮正在兴起。
新增电力装机8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5300万千瓦。
煤炭交易中心、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省城十大建筑全部竣工,成为太原新的地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核一圈三群"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省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2011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3%。
(四)农业2011年,山西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年"三农"投入达到650亿元,增长20%。
实施灌区建设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双十强农惠农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93万吨,比上年增产9.9%。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扶持42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29亿元,增长23%。
启动实施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又完成了20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又有20万贫困人口脱贫。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22个县(市)开展了扩权强县试点,县域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工业2011年,山西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
曾经一度被全国高度关注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结束,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现代化大矿时期。
煤炭产量达到8.7亿吨,增长17.7%。
全面启动非煤矿山、焦化、钢铁和水泥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