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山西省情

合集下载

山西省省情省况

山西省省情省况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

"东则太行为之屏障,西则汾河为之襟带。

北则阴山、南则首阳、砥柱、析城诸山滨河而错峙。

汾、浍荣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

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取名山西。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形地处中国华北、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0%。

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

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

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

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

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野生纤维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见愁、蝎子草、芨芨草、马蔺、葛条、荆条、龙须草等。

#中国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动物资源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

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褐马鸡、丹顶鹤、大鸨、金钱豹、虎、梅花鹿。

二级保护动物有56种,包括鸟类40种,两栖爬行类2种,兽类14种。

山西省情

山西省情
山 西 省 情
1、山西的区域概况是什么?
答: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17、山西行政效能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概括为“三提”(1)审批提速,主要是三个减少:一是减少审批。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国家和省里已取消的事项,决不保留;能市场化运作或中介组织能承担的事项,决不审批;能采取备案制的事项,决不审核;二是减少环节。简化审批环节、方式和程序,变分散审批为集中审批,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前置审批为后置审批;三是减少收费。对所有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都按“收费从低”的原则,凡是有上下限标准的,一律按下限征收,切实降低企业综合投资成本。(2)服务提质,主要是三个提高:一是提高服务意识;二是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墙里事情企业办,墙外事情政府包”的要求,为企业当“保姆”。三是提高服务效果。(3)监察提效,主要是三个查办:一是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严肃查办;二是对玩弄权力、玩忽职守的,严肃查办;三是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各级干部和公务员,严肃查办。
15、山西应对国际经融危机,实施八大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等八大产业振兴规划。
16、山西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概括为“一、二、三、四”方略,即围绕一大主题:要紧紧围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新两大机制:一是全面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二是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形成统筹协调、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到2010年,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等一些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框架思路、政策举措和工作格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到2015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城乡社保基本对接、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第三阶段,到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初步成型;突出四大重点: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键。三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要把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四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要把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概况自然地理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 14℃之间。

山西省情(1)

山西省情(1)

山西省情粉笔公考·官方微信一、基本情况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

“东依太行山,西依吕梁山、南依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一)行政区划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二)人口2014年,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647.96万人。

常住人口中,城镇居住人口占53.79%;乡村居住人口占46.21%。

(三)民族山西省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2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35%。

全省共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仅缺塔塔尔族);少数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全省11市118个县(市、区)有少数民族;有44个少数民族聚居村、50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和100多个相对聚居的居民社区。

二、历史沿革“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晋南。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

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山西省省情(上册上半部分)PPT课件

山西省省情(上册上半部分)PPT课件
五台山脉——位于忻州市境内东北部,北、西、南三
面以滹沱河环绕,东与太行山融为一体。
太行山脉——位于华北平原之西,形似屋脊,被称为
“华北屋脊”。北接五台山脉,南达晋城市南端,成为晋、 冀、豫三省的天然分界,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
吕梁山脉——纵贯山西西部,整体山势为中间一线突
起,两侧逐渐降低,主峰为孝文山。
此后,河的两岸欣欣向荣,处处兴建村落。每逢桃花盛开 的季节,扑猪河的河面上总是浮着一朵朵桃花,所以人们便把扑 猪河改成了桃江,再后来就称为桃河了。
19
第三课 环境与生态的变化
20
一、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中温带向 暖温带、半湿润性向半干旱性过渡的位置。
山西气候的温主带要大特征陆是性:气四候季分明,各有特色。
汾河:发源于忻州市宁武县,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
由北向南纵贯全省的第一大河。汾河流域内万亩以上灌溉区
百余处,是山西最主要的产粮区。汾河为三晋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山西人民的母亲河。
16
桃河:是横贯阳泉市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寿阳县芹泉村西
北。自阳泉郊区新店村西入阳泉,由西向东流经郊区、矿区、 城区及平定县,在平定县娘子关镇河滩村西与温河合流后, 称为绵河。桃河为阳泉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阳泉人民的母亲河。
17
中 山 浙 萨 四 安世中尼印印印西江川徽国界国泊度度度五普峨九佛佛五尔菩鹿拘台陀眉华教教台 蓝 提 野 尸山 山 山 山四五山 毗 伽 苑 那— — — —大大( 耶 迦— — — —名p圣文 观 普 地í)地山殊 世 贤 藏尼::菩音菩菩园萨菩萨萨
18
横贯阳泉市区的桃河,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叫"扑猪河",河水 涨落变化莫测。河水干枯时,河床如大片漠川;发水时,河里巨 石翻滚,如万马奔腾,异常迅猛。烈日晴天,河头突然冲下,别 说过往行人防不胜防,就是山中力大如牛、奔跑如兔的野猪也会 被扑倒,立即卷入河中,所以当地百姓称之为"扑猪河"。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完整版)山西省情PPT

山西水资源利用
➢山西省已建成842座(大中型5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有汾 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 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 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可灌溉农田400余万亩。 新建和扩建万亩自流灌区108 处(其中大型6处);建成万亩机电灌站74处(其中大型6处); 配套机电水井9.09万眼。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 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以锶、偏硅 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
山西对外贸易
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1.9亿元,增长5.6%。其中, 进口额471.5亿元,增长6.0%;出口额690.3亿元,增长 5.3% 全年出口煤炭3.0万吨,增长1.3倍;出口焦炭20.5万 吨,下降15.8%;出口镁及其制品4.3万吨,下降13.5%; 出口钢材133.2万吨,下降6.3%,其中,不锈钢96.0万吨, 增长20.1%。出口机电产品468.5亿元,下降2.3%;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400.7亿元,下降3.6%。 全年进口铁矿砂504.0万吨,下降42.6%,进口金额20.5 亿元,下降33.1%;进口机电产品282.7亿元,增长9.8%。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家, 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0.5亿美元。
山西民俗文化
【综述】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 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 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 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 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 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 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 山西民间剪纸等。 【宗教】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山西省现有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 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和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省基督教协会。 【特产】 老陈醋、清徐葡萄、头脑、大同凉粉、汾酒、竹叶青、 汾州核桃、沙棘、骏枣、碗秃、平遥牛肉、太谷饼、鼓楼 羊杂割

公共基础知识(山西省情)

公共基础知识(山西省情)

一、山西概况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74.6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截至2006年,已探明储量的有62种。

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镓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区)同种煤矿储量的首位,金矿石(含钛矿)、镁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钾长石、钛铁、石灰石、长石、石膏、钴、铜等矿藏的储量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

煤炭是山西省最重要的矿产,储量丰富,地质储量达8700亿吨,2006年保有资源储量为2070.7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是我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故有“煤乡”之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

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

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

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

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

山西省省情课件

山西省省情课件
山西省省情教育
第一单元 我们的美丽家园
第 一 课 名 称 、 区 划 和 人 口
一、山西在祖国的位置
西接陕西省
北接内蒙古自治区
东接河北省
南接河南省
内蒙古高原南侧
黄土高原东部
华北平原西侧
二、山西名称的由来
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简称“晋”,“桐叶封弟”后改国号为晋
山西
“三家分晋”后,“三晋”代称山西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世界佛教五大圣地: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中国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 尼泊尔蓝毗(pí)尼园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印度菩提伽耶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印度鹿野苑
印度拘尸那迦
横贯阳泉市区的桃河,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叫"扑猪河",河水 涨落变化莫测。河水干枯时,河床如大片漠川;发水时,河里巨 石翻滚,如万马奔腾,异常迅猛。烈日晴天,河头突然冲下,别 说过往行人防不胜防,就是山中力大如牛、奔跑如兔的野猪也会 被扑倒,立即卷入河中,所以当地百姓称之为"扑猪河"。 为了制服河水,百姓们决定凿石搬山,年复一年,子子孙孙 不断拦河,终于筑起一条齐峰大坝,堵住了洪水。消息传到天上, 感动了禹王爷。 有一天,禹王爷来此观光,正赶上倾盆大雨,发了特大洪水。 河水涨得很快,齐峰大坝眼看摇摇欲坠。禹王爷赶紧伸出五个手 指,向河里一点,河中立即出现了五个石峰,减轻了河水冲击力, 保住了大坝。第二天,风平雨止,河里出现了"五堵"奇观。后来, 人们把在这里建起的村落叫做五堵镇,因为河面上架起了摆渡, 所以五堵镇又称为"五渡口",这可能就是五渡村名的来历。 此后,河的两岸欣欣向荣,处处兴建村落。每逢桃花盛开的 季节,扑猪河的河面上总是浮着一朵朵桃花,所以人们便把扑猪 河改成了桃江,再后来就称为桃河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