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情省貌——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

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文,明确到2024年底,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
A.2亿B.1亿C.2.5亿D.1.5亿【答案】:B2.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亿斤以上。
A.扩大播种面积上;1.3万B.大面积提高单产上;1.3万C.提升作物生产效率上;1.5万D.研发优质种源上;1.5万【答案】:B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成果。
①脱贫人口就业保障;②“三保障”;③饮水安全保障;④“六保障”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②/③④【答案】:B4.北京时间2024年2月18日,2024亚洲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男团决赛,中国队()横扫马来西亚队,获得冠军。
A.1:0B.2:0C.4:01/ 14D.3:0【答案】:D5.国铁集团消息,CR450动车组样车将于年内下线,列车运行时速将达()公里。
A.600B.800C.1000D.400【答案】:D6.王某17岁,月收入2000元,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买了一个价值3000元的手机。
王某购买手机的行为属于()。
A.无效民事行为B.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C.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D.有效民事行为【答案】:D7.以下关于黄河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汾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B.黄河干流贯穿八个省、自治区C.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D.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河南孟津【答案】:C8.下列关于《矛盾论》表述正确的是()。
A.《矛盾论》最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B.《矛盾论》是作者在写《实践论》之前的一部哲学著作C.《矛盾论》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修正主义思想而写的D.毛泽东于1952年写了《矛盾论》这部重要著作【答案】:A9.完全垄断企业可以以()方法定价,以获得最大垄断利润。
事业单位国情省情

一、国情(一)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广阔的平原。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湖泊,其中江西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岛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西藏纳木错为海拔最高的大湖,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长江为我国最长、年经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盒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份。
●我国气象灾害有如下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⑦灾情重。
●我国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度。
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二)我国的能源与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2022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精选题

2022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精选题2022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事业单位聘请考试精选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阅历决议》,打算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其次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当今世界正经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化进展,国际力气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进展仍旧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人心,这句话是()。
A、感性熟悉B、理性熟悉C、真理D、谬误3、“坚持真理、坚守抱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勇敢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这句话阐释的是()。
A、宏大抗疫精神B、宏大建党精神C、宏大长征精神D、宏大抗联精神4、“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进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战略方向是()。
A、节能B、减排C、降碳D、增效5、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
A、共同富有B、无产阶级解放C、共产党的领导D、小康社会6、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内、深化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文物()。
A、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B、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D、彰显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展历程7、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足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肯定的物质财宝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宝的增加并不肯定同步,这说明()。
A、社会意识打算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8、毛泽东一生中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描写长征的是()。
2021年导游证科目五面试导游词---吉林省12篇导游词—吉林省概况

导游科目五面试导游词---吉林省12篇导游词1吉林省概况2长白山北坡风光3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4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长影世纪城6长春世界雕塑公园7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8松原查干湖旅游度假区9吉林向海旅游景区10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吉林雾凇12四平叶赫。
中文类:吉林省概况、长白山北坡风光、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影世纪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松原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吉林向海旅游景区、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雾凇、四平叶赫。
外语类:长白山北坡风光、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吉林雾凇、松原查干湖旅游度假区。
1吉林省概况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我们吉林省参观游览。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的中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全境总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二,是东三省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省份。
吉林省版图呈现为东宽西窄的三角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平原各据东西。
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平原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二。
自东向西依次是:长白山地、丘陵地带、山前台地、松辽平原。
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千米。
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点,距日本海15千米。
边境最近处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千米。
驻足珲春防川,可“一眼望三国”。
吉林省人口约为2700万,有汉、朝鲜、蒙、满、回等46个民族,其中以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最具有特色。
各位游客朋友,吉林历史悠久,文化多样。
早在4万年前,吉林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两汉、南北朝时期主要有夫余人、高句丽人、肃慎人。
隋唐时期有肃慎人后裔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
辽、金、元、明时期有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人在此生活。
清朝时主要生活着满族、蒙古族和汉族人。
吉林省是1907年开始设省,民国成立后设行政辖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沦为伪满洲国属地,被肢解为19省,吉林省当时仅辖一市一旗17个县。
2024吉林省考行测真题

2024吉林省考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2024年2月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南极()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是我国在南极的()考察站。
A.长城站、第4个B.中山站、第5个C.秦岭站、第5个D.秦岭站、第4个【答案】:C2.2024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不少地方喜称"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日春游踏青之俗约始于()。
A.秦代B.明代C.宋代D.唐代【答案】:D3.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位居全球()。
A.第三B.第四C.第一D.第二【答案】:C4.2024年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开展。
A.珠海B.东莞C.深圳D.广州【答案】:D1/ 155.6月5日是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
生态环境部3月1日公布了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
A.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B.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C.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D.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答案】:A6.关于气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强烈热带气旋B.在气象学上对流雨又被称为锋面雨C.信风在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在南半球为东南信风D.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答案】:B7.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飞快,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历经2G、3G 网络,到现如今4G系统,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通信技术的变迁反映的哲学规律是()。
A.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B.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C.事物是永恒发展的D.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答案】:C8.某小区召开业主大会,会上物业管理处马主任现场解答业主的提问,其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吉林省省情概况

吉林省概况【地理位臵】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
省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
吉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
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
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生态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
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
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且保护较好。
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0.3%。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省内大小河流200多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水系。
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6%。
【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
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
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有林地面积804.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3%,居全国前列。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5012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非金属矿藏丰富。
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均居国内前列。
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

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
A.退化耕地提效增质行动B.退化耕地改良行动C.耕地板结治理行动D.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答案】:D2.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持续优化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更好服务社会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A.《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B.《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景区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C.《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消费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D.《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消费场所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答案】:A3.北京时间2024年2月8日,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正式公布。
经过公众投票评选,()从1600个参赛作品当中脱颖而出,分别成为2026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
A.特奇和米加B.海迪和豪迪C.蒂娜和米罗D.鲍德和卡普尔【答案】:C4.2024年4月1日起,全国()试点城市启动为期一年的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A.125个B.131个1/ 14C.132个D.128个【答案】:B5.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B.加强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突出实绩实效C.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D.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答案】:B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 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 nm为红色,580 nm为黄色,470 nm为蓝色,400 nm为紫色。
吉林省省情介绍

吉林省省情介绍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9万人,占全国的2.07%;2007年GDP达到5226亿元,占全国的1.91%。
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汽车、石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是支柱产业。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世界500强企业,现已形成重、中、轻、轿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2007年汽车产量达到146万辆。
北车集团长春客车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轨道车辆生产基地。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在校大学生235人,居全国第6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吉林大学(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吉林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
吉林省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96种,其中油页、硅藻土、硅灰石、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省情一、概况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
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公里。
其中中俄边境线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二、地理气候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
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
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
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
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
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
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
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
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流水地貌占%,湖成地貌占%,风沙地貌约占% 。
1.气候特征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
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
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
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
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2.气候特点吉林省气温四季变化显著。
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
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东部山地在6℃以下。
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东部山地在20℃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
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在6℃以下。
全省气温年较差为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在34~38℃间,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
年极端最低气温,中部的长春为℃, 1970年桦甸最低为-45℃。
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
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
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中旬。
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
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
吉林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
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
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
受季风气候影响,吉林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
因此吉林省春旱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吉林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霜冻为主,其次有冰雹及风灾。
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西部草原的破坏,土地的盐碱化和沙化逐年加重,东部地区的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以及河流水域遭受污染等原因,吉林省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三、自然资源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
现有耕地面积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人均耕地公顷,是全国平均的倍;土地肥沃,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15%以上。
一望无垠的平川沃野,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油料、杂粮等优质农产品,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全省最高点海拔2691米,松辽平原平均海拔110~200米之间,最低点为图们江口处,海拔在5米以下。
吉林东部长白山区占延边、白山2个地区大部分。
吉林哈达岭低山丘陵区。
原长白山地的一部分,西从大黑山西麓,东至蛟河——辉发河谷地。
包括吉林、辽源2个地区以及通化、四平、长春部分地区。
中部台地平原区。
包括长春市(双阳区除外)、四平市(双辽县除外)和扶余县、松原广大地区。
西部草原区。
包括白城地区和双辽县的北部。
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看,全省现有耕地395.3万公顷,草原11.3万公顷,林地786.5万公顷,水面1.0万公顷,果园0.4万公顷,可垦荒地面积2.2万公顷。
吉林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89种。
其中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另有钼、锗、镍等4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其中,油页岩已查明储量占全国的54%,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长白山区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是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源地之一。
靖宇县被誉为“中国长白山矿泉城”。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达%。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
“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
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
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为万千瓦,有白山、红石、丰满等较大的水电站。
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亿立方米。
重复量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20立方米的%,耕地亩均水资源量672立方米,约占全国平均1436立方米的%,是北方缺水省份。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125亿立方米,折合水深毫米,降水约60%集中在夏季,20%在秋季,春季为15%,冬季不足5%。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草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部,总面积为万公顷。
草场辽阔,集中连片,草质好,尤以盛产羊草驰名中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草建设,吉林省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恢复,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已经重现。
吉林省有发育良好多样的生物种群,已查明野生植物种类5284种,野生动物种类437种。
吉林省是著名的“东北三宝”的主产地。
长白山地区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
全省有药用植物1452种,名贵药材有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珍稀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丹顶鹤、金雕、红水獭、乌苏里白鲑等。
1996年开始,吉林省立法实施全面禁猎,使一些濒临绝迹的野生动物得到保护。
野生梅花鹿、黑熊、野猪、猞猁等已现踪迹,连多年不见的野生东北虎也频频出现在蛟河、珲春等地区。
四、历史沿革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
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
明朝设立都司、卫所。
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
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
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
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
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风潮。
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
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
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五、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
建国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
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
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
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
全省现有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765个乡(镇),241个街道办事处。
吉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表六、对外开放2007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发展。
据海关统计,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实现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实现进口总值亿美元,增长%。
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增长%,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
招商引资活动成效显著。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增长%。
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亿元,比上年增长%。
自1988年开始建设开发区以来,吉林省开发区建设较快发展,现有各类开发区48个。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个(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省级开发区44个。
2004年,全省开发区生产总值亿元,占全省GDP的%,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七、民族风情吉林省共有49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