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500地形图要求内容

1_500地形图要求内容
1_500地形图要求内容

1:500地形图测绘

2.3.1基本要求

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

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

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

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 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将测区范围内的所有图根点,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准确的展绘到地形图上。

b) 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4)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c) 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测绘

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d) 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2)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3)凡正规的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上图,长度在图上小于10毫米时,不表示。

e) 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

1)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3)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相应符号表示。根据甲方要求,必须测绘主要道路交叉口附近的下水检修井之井底标高,并标注在地形图上。

f)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2)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3)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

g) 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实测范围,以相应的符号表示。对于大面积分布的草地,加注“草坪”二字。

h) 注记

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2)由于本测区地势平坦,大部分为建筑区,故不绘等高线,只需标注高程点。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其间距应以12米为宜;

测区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桥面中心、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高程注记点注记至厘米。

2.3.7 精度要求

a)平面精度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25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超过±0.20m;

b)高程精度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17m;

2.3.8 图廓整饰规定

图廓整饰严格按照《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20257.1-2007)要求执行。

学校地形图

8.2 地形测绘及表示内容

⑴测量控制点

表示测区内的等级GPS点和等级水准点。外业核查时依据控制点的图面位置及其点之记实地检查控制点的完好情况和点位精度,等级水准点高程注记取小数点后三位。

⑵教学楼、宿舍楼和垣栅

教学楼、宿舍楼是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主要要素,测绘楼房要求准确反映实地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和建筑特征。楼的轮廓线一般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基角处有墙垛的绘到墙垛外边缘,其它部分的墙垛不表示。外业核查应通过目视和量距检核其位置精度,不符合精度要求的应进行改正;

楼房一般不综合,并按结构性质、层次逐个表示,在图形上表示成面状。各类楼均应注层数,净高在2.2m以上的应算入层次,图内未注层次的房屋均为一层。不同层次、不同高度、不同建筑材料、不同形状的楼房需加绘房屋分割线。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的坚固楼加注“砼”。砖瓦结构的房子图内不注记,统一采用图外附注:图内未注建筑材料的楼均为砖。外业在核查楼结构性质、层数的同时,应核查和标注楼房用处,具体按数据标准执行。楼房轮廓的凹凸部分,在实地小于0.4m时,可用直线连接。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庭院可综合表示,图上6mm2以上的天井注“y”;

临时房不表示。学府苑内私人搭建的房屋,图上面积大于6mm2应表示,否则可进行取舍。住宅楼围墙内区分各住户的围墙不表示,但居民区内的要表示;

台阶、室外楼梯按图式要求表示,图上不足三级台阶的不表示;

楼前院内的小花坛不表示;

楼上的设施一般不表示,如部分宿舍区顶楼的储水罐。楼梯出入口按房屋表示;

厕所以其围墙为轮廓线,用细实线表示;

围墙不区分结构性质,分别用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的符号表示。门墩、门顶要表示;

图上长度大于或等于1cm的栅栏、铁丝网等垣栅按图式符号表示;

固定的垃圾台按图式符号表示;

⑶校办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水塔、塔型建筑物、普通烟囱(食堂等烟囱除外)等设施,依比例尺的外围用细实线表示,范围线内配置相应的符号;

露天设备用地类界符号表示范围,范围内配置符号;

图式上无规定符号的建筑物、构筑物,可实测其外围轮廓,并加注名称;

道路两边的专用路灯应表示,共用电杆上的路灯不表示。突出的2m高以上的照射灯应表示。宿舍区、教学楼区内的路灯、地灯一般不表示;

独立、固定的大型宣传橱窗和广告牌应表示,垣栅上广告牌不表示,应将垣栅表示完整;固定的大型雕塑应表示;有固定基座的高大旗杆应表示。高度在4m以上,有方位意义的独杆广告牌用图式4.3.10.9b符号表示,杆的定位点为圆几何中心;

没有正规铺面的球场不表示。

⑷交通及附属设施

学校内道路以路肩线表示,浦珠路以铺面线和路肩线表示。路面无铺装材料的次要街道,以自然形成的路边线表示。街道线与两旁建筑物距离小于图上0.5mm时,街道线可不表示。人行道一般不单独表示,可用路边线与建(构)筑物边线代替;

公路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及国、省、市道路线编号,道路附属设施都要应表示。校内建筑工地内的临时性道路不表示。道路上用于绿化的草坪、花木按花坛表示;花坛周围低于1m的栅栏不表示,高于1m按栅栏表示;

等级公路进入校区时,公路符号应用街道线代替,具体可依据实地情况如实选择变换处。校区道路中间的绿化岛依比例尺用细实线表示。道路永久性安全岛、绿化带、街心花园均用花坛符号标注,校区上永久性的隔离桩、隔离栏需表示。路口处的红绿灯用图式 4.4.24a 车道信号灯符号表示,人行横道信号灯不表示;

校区内的主要通道用街道线表示,有名称的道路尽量绘出,通向教学楼、宿舍楼的支线路可不表示, 大型花坛内的道路一般要表示。

⑸管线及附属设施

电力线要区分输电线和配电线,杆位(铁塔)均应在真实位置绘出。外业采点时,应加半径改正电杆的测量点至电杆中心;

电力线、通讯线使用同一杆柱时,只表示高一级的,其顺序为输电线、配电线、通讯线。不正规的线杆(如木竹杆),其电力线、通讯线不表示;

输电线要连线表示,其中35KV及以上的要加注线路名称和电压值。配电线、通讯线可不连线,仅在杆位、转折、分岔处绘出线路方向。通讯线在空中相交、分岔处应在图上表示出来,要注意邻近杆线方向与对应的交叉线相接。内图廓处可不绘无杆线路方向的符号,但要注意图边有杆线路方向的正确表示。拉杆线一般不表示。所有变压器要根据其位置分别用双杆、单杆或柱墩形式准确表示,有名称或编号的室外箱式变压器要调注。不明走向的地下管线和入地线的虚线符号可不表示;

管道按图式要求表示。厂区内架空管道的柱、墩密集时,可以取舍,跨越建筑物或转折处的柱、墩准确表示。多根管道并列时,只表示主管道和性质说明,不注记管数。围墙上的管道可省略,厂区外架空管道的支柱墩,要按实际位置表示;

校区主要道路(路宽8m及以上)的地下各类检修井均要表示。当地下各类检修井过于密集时,可按电力、电信、煤气、热力、工业、上水、下水等顺序,依次择要表示,水泥盖的和不明用途的检修井及污水篦子可不表示。消防栓应逐个表示。阀门要表示。电话亭以图式4.3.55符号表示,其定位点为直角的顶点。

⑹水系及附属设施

河流的水涯线按常水位绘出,当岸边线与水涯线之间的高差大于0.5m时,且水涯线与岸边线在图上的间离大于1mm时,应加绘陡坎或斜坡。岸边是加固岸时,水涯线出图可省绘;

沟渠水涯线沿沟渠内侧上边缘绘出,图上宽大于1mm时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用单线表示,均加流向。沟渠流入河流时,水涯线如不在同一平面上,清绘时以沟边线和同高的坎边线相接,河流水涯线绘完整。单线沟渠过密集时,取舍表示,间距一般在2cm左右;

⑺境界

境界应与境界所依附地物的关系相协调。两级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但必须同时注出两级名称。

⑻地貌和土质

地貌以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表示,教学区,宿舍区等平坦地区不绘等高线。有明显起伏的山地、土垅等要测绘等高线,图面上除地物点高程外,不允许有点线矛盾。原数据中等高线未赋值,此次数据更新应赋值;

斜坡、陡坎应区分未加固和加固两种,陡坎是形成70°以上陡峻地段。70°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符号长线一般绘至坡脚,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仍以陡坎符号表示;比高大于0.5m以上的坎子应表示,同时要测注坎上、坎下、坡上、坡下的高程或比高;

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尺的土堆、坑穴均应量注比高至0.1m或测高程;

图上宽度大于1mm的田埂以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田埂以单线表示,单线田埂过密时,以图上间隔2cm左右取舍。

⑼植被

校区内所有植被符号都绘出,不使用省略符号或图外附注。

道路等线状地物两侧高大或已形成景观的行树要表示,起止位置要准确,符号间距可视图上情况适当放大。路边低矮或没形成景观的绿化用树不表示。教学区、宿舍区、塘边和地头的散树不表示;

图上面积大于16mm2的花坛与花圃要表示,高出地面0.3m以上的花坛边用实线表示。挂牌和有方位意义的独立高大的树木,应用独立树符号表示。面积大于图上25cm2以上的林地需注记树种和平均树高(注记至整米);

宿舍区周围的竹丛、草坪以实地范围表示,用作绿化的草坪用草地符号表示,并加注“草坪”;

⑽注记

注记主要包括地理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当地物较大或跨图幅时可分别注记。对地名牌上标注名称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名称不符时,应进行调查,改用调整后的新地名。地名调绘以表示行政名称为主,自然地名为辅。当一个行政名称范围内有多个自然地名时,要分别按字体规格注记。

8.3 碎步测量

高程注记点测量采用普通水准测量方式进行。

⑴测区开始时每天水准观测前要检查i角,若连续三天稳定在20秒内,以后每周检查一次,检查记录应记在观测记录前;

⑵测图水准应起闭于图根水准及以上等级水准联测的各类控制点。测图水准线路全长不超过5km,可构成结点网或附合路线。使用单面标尺读数,读数至厘米。闭合差均不超过±0.2m,按测站配赋。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超过150m,仪器应尽量置中,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⑶高程注记点测定:用水准仪散点法测定。散点法测站点高程,可采用测图水准以上等级测定。前视距离不得超过150m,后视距离不得超过75m。在测图水准路线上直接测定碎部点时,后视距离可以放宽至150m。用全站仪散点法测定时,测站点高程用测图水准联测,仪器高、镜站高量至0.01m,前视距离不大于300m。

⑷高程注记点施测位置要求:有起伏的地块要求每一地块至少测注1个点,平坦地块可按图上要求密度测注。等级道路、正规河堤,要求图上间隔10~15cm 测注一个路面或堤顶面的高程注记点。独立地物、道路交叉口等处的地物点高程要能反映地面的高程。地貌较复杂地区,如土丘、河流两岸,高程注记点要测注在最高、最低和坡度变换处,实地有陡坎的需要测定坎上和坎下的高程。采用水准散点法高程注记点测量时,可采用测回法放置纸图作为工作底图,要求图上标注出的高程注记点位与实地测量的位置完全一致,杜绝立尺跑不到点位或立尺点或图上高程注记点错位的现象发生,当现场及图上无明显选点目标时,如平整过的工地,应采用全野外解析法测定高程注记点。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号查询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号查询系统的设计

摘要 图幅号的快速查询对于企业和用户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介绍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号编号旧方法和新方法,通过比较新旧图幅号编号方法的差异,表明了两者在不同比例尺下的转换关系,并且介绍了高斯坐标与大地坐标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而可从目标点的高斯坐标推算出该地的图幅号。本文介绍的图幅号查询系统是用Visual C++编程语言设计实现的,重要功能模块包括高斯坐标与大地坐标的转换、经纬度查询新图幅号、大地坐标查询新图幅号、新旧图幅号转换、查询图幅信息等,系统设计界面友好,查询结果准确,可以使得用户方便快捷地查询关于图幅号的信息。 关键词:图幅号,查询系统,比例尺 Abstract Quick Query map sheet number for businesses and consumers have a wide range of us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national scale topographic map sheet number of old and new methods, b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numbering map sheet number, indic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rsion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introduced the Gaussian coordinates of the earth's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and thus can calculate the map sheet number from the Gaussian coordinates of the target point. Map sheet number inquiry system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s to use Visual C + +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mportant function modules include converting the Gaussian coordinates of the earth,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query new map sheet number, geodetic coordinates query new map sheet number, old map sheet number conversion query map shee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friendly interface, query results are accurate, so that the user can quickly and easily query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p sheet number. Keywords: map sheetnumber,query system,scale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

1 地形图测绘 1.1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用的依据。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目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作为测站点测图。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于400米。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小于3000米,平均边长300米, 40,不小于1个测回,测角中误差小于±20秒,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n 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4000。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大于2100米。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首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测定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时,必须联测6个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120409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 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例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它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D,则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当图上1cm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10m(即1000cm)时尺就是。由此可见,分母1000就是将实地水平长度缩绘在图上的倍数。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测绘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通常称1:1000000、1:500000、1:200000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000、1:50000和1:25000为中比例尺地形图;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 2.图示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1:1000的图示比例尺,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般为2cm;将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

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综述 一、地形图要素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二、测量控制点 各等级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条款规定符号表示;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等级控制点均按图式条款符号表示(不含图根点),分别在点名前加级别代号,A、B、C、E;水准点和经水准联测(或代水准联测)的各等级控制点高程注至;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程注至。 三、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墙角如防震加固垛的房屋,以垛外角测绘。 3、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都应分割表示。城镇内的老居民区,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一、屋脊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所有分割线均用实线绘制。A、房屋性质注记一般

1—2层注“砖”、3—7层注“混”、8层以上注“砼”。B、房屋层次注记凡楼顶搭建的临时性房屋不记层数;楼顶层阁楼、小型楼梯间低于米的不记层数;房屋地下室不算层数,在房屋性质后加注“D”字。 C、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简单房屋小于时,可用直线连接。 D、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E、走廊、悬空走廊及挑楼(多层房屋、上部是楼房、下面是走廊)。均依《图式》表示。 F、阳台落地的按房屋测绘,不落地的一般阳台宽度在图上大于的依《图式》表示。不落地阳台距地面高度不足1米的按落地处理。 G、栅房只表示固定的,临时性的不表示。 H、房屋、河岸边、码头及大型桥梁等地的台阶用图式条款表示。图上不足绘三级符号的一般不表示。 I、室外楼梯宽度在图上小于1mm的不表示。螺旋式楼梯根据投影图形描绘。支柱不表示。旁边加注“梯”字。 4、垣栅A、围墙高度在1米以上的应表示。栅栏,半墙半栏的以1/2认定,墙基高度大于1/2的用围墙表示,栏高度大于1/2的用栅栏表示。B、篱笆、活树篱笆、铁丝网只表示正规的、固定永久性的;临时性的易的不表示。C、单位和大的居民院落大门应表示。有门墩的用图式、符号表示;没有门墩的大门用条款表示。D、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支柱(架)、墩不分建筑材料,图上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实测表示,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按其形状相似的符号表示。E、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垛符号向里绘在外侧的轮廓线上。 F、围墙宽度图上大于时依比例尺表示;图上宽度小于时,用黑实线加黑块符号表示。黑块符号一般向里绘。墙上有电网者加注“电”字。

油气探井完井图件编制规范

河南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公司标准 Q/HNLJ0304-2002 油气探井录井完井图件编制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探井录井完井图件的编写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探井录井完井图件的编制,及其它井别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5615-93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5599-1997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图件编制规范 SY/T5675-1997油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Q/HNLJ0201-2001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范 Q/HNLJ0203-2001油气探井综合录井规范 Q/HNLJ0205-2001油气探井地化录井规范 Q/HNLJ0310综合录井仪资料解释规范 Q/HNLJ0311地化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3录井完井图件编绘原则

3.1录井井段编制1:500录井综合图。 3.2碳酸盐岩地层录井井段增加编制1:200碳酸盐岩录井综合图。 3.3油气显示取心段、确定地层界线等特定地质目的取心段、油田内部取心井、连续取心进尺10m以上(含10m)的都应编制1:100岩心综合图。 3.4同一口井中碎屑岩、碳酸盐岩均取心的,应分幅编绘岩心综合图。 3.5只进行综合录井仪(气测)录井、地化录井的井按甲方要求绘制气测录井图、地化录井图。 3.6各类井别均应绘制井斜水平投影图。 3.7甲方另有要求执行甲方要求。 Q/HNLJ0304-2002 4录井综合图编绘要求 4.1图幅格式 图幅格式见图5。 4.2编制要求 4.2.1图名为:XX盆地(坳陷)XX构造(圈闭)XXX井录井综合图。 4.2.2图头表 4.2.2.1地理位置:省(自治区、市)、市(自治州)、县(自治旗)、乡、自然村(屯)或测量标志的方位、距离。 4.2.2.2构造位置:盆地、一级构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局部构造(圈闭)位置。

地形图测量的方法与技术要求

地形图测量的方法与技术要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类科学的进步,地形图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应用于地形图测量的手段和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这就给地形图测量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给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地形图测量工作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地形图测量;全站仪;数字化测量;GPS-RTK;精度 一、地形图测量工作的特点 地形图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地形图的测量一般在空旷城郊、偏远的农村、山区人口密度低的环境 中。 二、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一)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 1、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选用。1:5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1:2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石总图管理、地质灾害监测评估等的基础性工作,城镇详细规划等;1:000、1:500 用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况总图管理;竣工验收等。 2、地形图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根据地面倾角(α)的大小,确定地形类别。平坦地α<3°;丘陵地3°≤α<10°;山地10°≤α<25°;高山α≥25°。 3、地形测图,可采用全站仪测图、GPS- RTK测图和平板测图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联合作业模式或其他作业模式。数字地形测量软件的选用应该适合工程测量作业特点;满足规范的精度要求、功能齐全、符号规范;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采用常用的数据、图形输出格式。对软件特有的线型、汉字、符号,应提供相应的库文件;具有用户开发功能;具有网络共享功能。 4、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检查的统计结果,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成果报告编制规范

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培训班 培训材料之二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成果报告 编制规则 中国石化地质资料中心 2006年11月17日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及法规文件 (1) 3 定义 (1) 4 地质成果报告的组成 (1) 5 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1) 5.1 构成 (1) 5.2 前置部分 (2) 5.3 主体部分 (4) 5.4 附录部分 (6) 6 附件编制格式及要求 (6) 7 审批文件的编制格式及要求 (7) 8 地质成果报告的印制要求 (7) 9 电子文件制作要求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成果报告的编排式样 (9)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规则 1 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的形式构成、层次描述、编写的格式及印制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地质、物探、化探、钻井、油气田开发、科学技术研究等地质成果报告的编写。也适用于总结性文字报告、规划、年报、小结等的编写。 2 引用标准及法规文件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162)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暂行规定 3 定义 地质成果报告 是指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开发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按相应技术规范和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编制的一套地质科技文件材料。 4 地质成果报告的组成 地质成果报告按其内容和形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文字报告:地质成果报告主要文字部分(含插图、插表、插照和附录)。 附件:文字报告所附的除正文插图、插表以外的附图(册)、附表(册)、技术性或说明性文字材料。 审批文件:由法定单位对地质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或认定时所形成的文件。 5 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遵循GB 7713-87的有关规定制定文字报告的编写格式。 5.1 构成 文字报告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详细内容见图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z]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中,大于等于50万的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Kruger),又叫横轴墨卡托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小于50万的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割园锥投影,又叫兰勃特投影(Lambert Conformal Conic),我国的GIS系统中应该采用与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一致的地图投影系统。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1:25万地形图 (1)用途: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主要供各部门在较大范围内作总体的区域规划、查勘计划、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地理调查。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编绘方法成图。

.....1:500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密级:编号: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 2013年07月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1) 1.2 工作量 (1)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 1.3.1 任务的安排 (1) 1.3.2 任务完成情况 (2) 1.4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1.4.1 测区概况 (2) 1.4.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2.1 技术依据 (3) 2.2 技术执行情况 (3) 2.2.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 2.2.2 成图比例尺及地形图分幅 (3) 2.2.3 时间系统 (4) 2.2.4 主要精度指标 (4) 2.3 图根控制测量 (4) 2.4 1:500地形图的测绘 (5) 2.4.1 基本要求 (5) 2.4.2 地物、地貌的测绘方法 (5) 2.4.3 地形图的编辑 (7) 2.5 质量保证措施执行情况 (8) 2.6 经验教训及建议 (9) 2.6.1 经验教训 (9) 2.6.2 建议 (9) 3 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 (9) 4 上交测绘成果及资料清单 (10)

....1:500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1概述 1.1 任务来源及目的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城区的规划、税收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以下简称“我….”)承担....1:500地形测绘项目。 经过我单位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全部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1.2 工作量 1、布设了GNSS一级控制网点4点; 2、施测了GNSS-RTK图根点119点; 3、完成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图3.5㎞2。 1.3 任务的安排及完成情况 1.3.1 任务的安排 1、项目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1) 表1-1 2、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2) 表1-2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重点内容是: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分幅、地物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等高线原理、等高线表示基本地貌、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线。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 将整个地球或者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参考椭圆体表面,得到的图形保持了与地面实体的相似性。如果不是投影在椭圆体表面,而是投影在平面上,则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特殊的制图方法称为地图投影。若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应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按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平面上,这种图则称为地图,例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圆体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工程上所指的平面图仅仅表示出地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没有表示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而且把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地貌也表示出来,这种图便称为地形图(图7—1)。 图7—1 1:2000地形图

7.2 比例尺 地面上的地物或地貌(高低起伏的地表情况)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按其真实的大小绘在图上,而是将其缩小。经缩小后,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设在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为l ,在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L l M =1 (7.1) 比例尺通常将分子化为1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即 l L M = 如5001,10001,100001 等。假设某直线在地面上水平距离为92m ,而量出该直线在地形图上长度为4.6 cm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2000 192006.41==M 以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的分母表示地面水平距离在图上缩小的倍数。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工程建设上,使用较多的是 5001,10001,20001,50001, 10000 1地形图,通常称这些比例尺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250001,500001,1000001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而500000 1,10000001, 等则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所谓比例尺的大小,是当一种比例尺与另一种比例尺相比较时,如某一种比例尺在图上对同一地物所画出的图形比较大,则该比例尺为较大的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给我们一种缩小程度的概念,地面上的长度经过计算后才能得到图上的长度,这当然感到不便。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三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得某直线的长度,使用上既方便又迅速。 通常认为人们的肉眼能在地形图上分辨出的最短距离为0.1 mm ,因此,地形图上0.1 mm 所代表的实地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地面上测量距离时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测绘 10001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0.1 m ,因为地面0.l m 在1000 1地形图上便是0.1 mm ,而地面小于0.1 m 的长度即使测量了,地图上也表示不出来。反过来,根据比例尺精度也可算出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某段距离应采用的比例尺。例如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 m 长度的物体,则所用的比例尺不应小于

物探类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及格式

由于物化探本身的方法、装置、参数、比例尺的不一,物性条件及所面对的目的物不同,都导致所工作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其报告格式并不能完全统一。这里只给出一般格式,相同部分主要是物化探的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一般在解释前面,也即只有所取数据合格、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化探还须说明分析方法及检出限、报出率等),并给出“可以用于报告编写”结论,才有下面解释等各章节内容。 对于图件要求也不一,如重、磁,一般还需要提供部分转换图件,但材料、平面、剖面图、推断解释图等都是必须的。 五、物探类(重、磁、电)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绪言 1.工作任务及目的 任务来源、任务书编号、具体任务,通过工作达到的目的。 2.工区慨况 工区范围、地理坐标及所属行政区划、地形特征等。 3.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简述工作过程、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找矿成果。 第二章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以往地质、物探工作 简述以往开展过的地质及物探工作,分析矿体异常、对找矿有意义的异常和干扰体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可利用性评价。 2.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矿体地质特征:矿体产出部位、围岩或顶底板、蚀变、矿体形态、矿石特征、品位等。

3.地球物理特征 以往及本次工作取得的物性参数统计结果、物性特征、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第三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工作布置 采用的工作方法、比例尺、测网、测线方向、点线号编排等。 2.测地工作 工作所使用的仪器、仪器性能及校验、基线、测线敷设方法及施测技术要求、坐标与高程的引入;质量检查方法、质检点分布、质检率、精度统计结果(点位、高程中误差及相邻点距相对中误差和方向差)等。 3.物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图示(可按方法分节) ①仪器:观测所用仪器、仪器技术参数指标、仪器检查调节与性能试验等。 ②野外工作:野外观测方法、质量检查、误差统计等,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有效。 ③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方法、各项改正(含所用公式)及其改正的误差统计等。 ④物性工作:物性标本的采集、测定及质量检查、物性参数的统计等。 ⑤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及目的。 ⑥图件编绘:基础图件及成果图件的编制方法、比例尺、图件内容、图件的整饰等。 第四章资料的解释推断 1.异常的判识 异常的判识标准、判识的结果、异常编号以及异常总体特征概述。 2.异常的解释推断 分类或逐个异常进行定性、定量解释,包括:异常特征、地质特征、物性参数特征的描述,定性分析引起异常之场源体的地质原因,对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异常,也应进行定量反演。对所有推断的矿致异常进行定量反演并求取场源体埋深、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 对有意义的异常逐一列明定性推断依据、定量反演方法和定性与定量推断的可靠性(精度)的自我评价。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取得主要地质找矿成果;未解决或未肯定的地质问题及原因;方法应用效果分析等。 2.建议物探异常查证具体建议,今后物探工作的建议。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知识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46 更新时间:2007-7-31 11:52:12 (1)地形图基本知识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五个方面: (2)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三是点的坐标及其量读;四是方位角、偏角的量读及换算;五是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3)一、基本概念 (4)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完整的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根据不同用图的目的和用图层次的需要,对所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有原则的取舍及综合。 (5)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的总称。前者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后者称为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和森林等。所以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即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我国军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即: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6)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7)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分)。它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作战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可以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8)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简称专题图。它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如军事交通图、军事部署图、野战医院分布图等。 (9)二、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 (10)(一)、地形图比例尺 1、定义 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长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设图上线段长为l,实地相应线段之水平距离为L,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比例尺=l/L=1/M,式中,M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率。为了明显地看出缩小倍率,规定分子以1表示。 (11)2、比例尺的形式 地形图上有两种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以数字显示比例关系的比例尺形式,如:1:5万、1:50000等,数字比例尺的优点是比例关系明确,根据公式能方便地依比例尺进行图上长或实地长的计算。L=l*M、l=L/M。 直线比例尺是将图上长,按比例尺关系直接注记成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尺形式。直线比例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从0分划向左的部份为尺头,尺头全长为1厘米,并将其等分为10个分划,每一分划的分划值为1毫米;从0分划向右的部份为尺身,尺身亦按1厘米一个刻划。尺头的左端点按比例尺以米为单位将图上长注记为实地水平线段长,尺身以整公里为单位注记。如图: 3、地形图的分类和用途 (1)分类 (12)按地形图的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大于1:5万(含)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和1:25万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50万和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13)按用途分类

三调技术标准及工作要求

三调技术标准及工作要 求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九月,三调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国家级试点、各省级试点相继开展,已有单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资质升级增项、技术培训,人员储备,设备购置等等,而大部分的企业还是茫然,能不能干怎么干资金能不能落实是不是还如确权调查样入坑深似海 那些经历过二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单位现在怎么样、 会多少单位能瓜分三调的蛋糕三调会是蛋糕还是下一个确权 或许大家还陷入确权的泥潭中,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三调已经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技术标准及工作要求 一、主要任务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区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权属调查,结合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成果,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变化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查清全区基本农田状况;开展自然资源调查、湿地调查、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等专项用地调查;建设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具体任务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国家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底图中每块不一致信息图斑的实地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区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2.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细化调查。推进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及不动产登记,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应用 要正确地使用地形图,首先应了解地形图的内容 一、地形图的内容 地形图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图外部分、图廓部分、图内部分。 1、图内部分 图内部分具体的反映实地情况,是地形图的主要内容,它使用各种图式符号、等高线及相应的注记来反映真实的地形信息,如地势的起伏、道路情况、居民地位臵等。另外,有的地形图上还标出了图幅平均磁北方向线,是一条横穿图幅南北的虚线。 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式符号的含义、等高线的表示原理是识图用图的关键。地图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用途。不同的行业对地形图的使用有不同的侧重面。 2、图廓部分 图廓线:图廓线分内、外图廓线两种。内图廓线是图幅的边线,梯形分幅时为经纬线,矩形分幅时为坐标线;外图廓线主要起装饰作用。 方格网:图上按坐标整数值(如公里)绘制的纵横坐标线,也称方里网。 图廓注记:图幅上对坐标线和经纬线的注记。 3、图外部分 图名: 图幅内最有名的地理名称。 图号: 地形图的图幅编号。 接图表:与本幅图相邻的八幅图的图名。 密级: 图的保密等级。 比例尺:地形图一般标注有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便于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 三北方向图:中、小比例尺图上,反映真北、磁北、坐标北方向关系的图。 坡度尺:是一种在地形图上直接量测地面坡度和倾角的图解工具。其基本原 理可用下式表示: m d h i ?==αt a n 。 式中,i 为地面坡度,α为地面倾角,d 为相邻等高线平距,m 为比例尺分母。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测绘地形图所使用的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 测图时间、成图方法、等高距、图式版本等。 二、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也就是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它也是地形图在不同行业中应用的基础。下面来介绍几项地形图常见的应用。 平距 倾角 20° 15° 10° 5° 4° 3° 2° 1° 0.5° 36.4 26.8 17.6 8.7 7.0 5.2 3.5 1.7 0.8 (%) 坡度尺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 (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 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 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 一、坐标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

第五章控制测量 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 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 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万和1:1万;普通地图按比例尺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小于100万(小比例尺),10万到100万(中比例尺),大于10万(大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 (1)用途: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 (2)投影: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从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列号前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图号前的N全部省略);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的编号。如:J—50,10—50。 1:50万地形图 (1)用途:综合反映了制图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用于较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2行2列,共4幅1:50万地形图(20世纪90年代起: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1:100万图幅编号后加上1:50万的代号和行列号,如:J47B001002。一幅1:50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3°,纬差2°。 1:25万地形图 (1)用途: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区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主要供各部门在较大范围内作总体的区域规划、查勘计划、资源利用与自然地理调查。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编绘方法成图。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作者:————————————————————————————————日期: 2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度以及应用 教学目标: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变化,判度地形图 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做地形剖面图并分析通视情况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重点: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等高线指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等高线具有以下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如重叠则为陡崖地形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1 )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海拔高度之差,进而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0.6 C)算出两点的温差。 (2)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处表现为等高线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 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 w H v(n+1) n-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等高距 [讲解]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地貌类型 0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较稀疏。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内部起伏小,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讲解]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①根据等高钱硫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硫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 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硫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地地形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如图3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山口处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侧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较合适。疗养地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即山清水秀,远离污染源,光照、温度等适宜的地方。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要有足够的深度,表现为沿岸海区等深会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②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等。 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 (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须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