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中国与之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托勒密(100——170年)的 《地理学》认为地是球形的观 点,影响了欧洲1400多年,但 是其绘制的地图对经纬度的计 算误差最大,非常不准确,当 时很多欧洲人相信地球是圆的, 但没人能解释地球的周长、海 洋的宽度、陆地大还是海洋大。 哥伦布深信马可波罗的记述, 中国杭州在地球的另一端,从 里斯本出发向东或向西就可到 达金山(杭州)。 马可波罗估计日本距离亚洲大陆2400公里,实际260公里日本海最宽距离约 1100公里。哥伦布对地球周长的计算来自托勒密的估算,这是一个低估的数 字,《圣经》上说,海洋占地球表面1/7,陆地占6/7,他深信不疑,根据这样 的数据,他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向西航行4500公里可以到达日本,实际直 线距离2万公里,航行约6300公里可以到达中国。从加那利群岛到达美洲中部 的巴哈马群岛直线距离大概也是6300公里。也就是说哥伦布的依据和总和的 计算是错误的。但是哥伦布并不知道他已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他死都坚持 自己的错觉,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根据亚美利哥提供的证据,将其称为亚美 利加洲。
6.西葡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为追求财富, 支持航海事业。
这个船型的纪念碑, 是1960年葡萄牙政 府为纪念“航海家恩 里克王子”逝世五百 周年而建的,碑的正 面写着:“献给恩里 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 英雄”。
葡萄牙里斯本“地理大发现纪念碑”
1497 葡萄牙
印度
达伽马
1497年 葡萄牙— —印度
材料: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 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 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材料三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 源地„„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尤其 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 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A·帕尔默等著《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政治课里所说的世界市场主要从它的内涵来定义,历史课里所说的世界市场主要从它的形成过程来进行说明。

二者虽然有分工,但相通之处很多,是交叉教学的结合点。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把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联结成一个整体,各国的国内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世界市场交易的内容包括商品、劳务、货币等,商品是主体。

世界市场包括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也包括无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既包括在特定地点按一定组织规章进行的交易,如商品交易所、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又包括单纯的商品购销活动,即不通过固定市场进行的商品买卖,还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等特殊贸易形式。

世界市场的规模,既取决于参加交易国家的数量,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出口能力和有支付能力的进口需求,以及交通运输通讯工具的状况、市场组织形式等等。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已经萌芽并有所发展。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东西方航道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以手工工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

这种生产关系的出现正是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所直接导致的结果。

所以,资本主义“市场”由此开始。

此后,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市场”发展史。

欧洲人基于追求货币和避免商业危机的原因,开辟了新的航路。

开辟新航路和开辟新市场,几乎是同义语。

新航路的开辟,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

它的含义是: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往来;②欧洲同亚、非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各地区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③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北岸转向了大西洋沿岸。

开辟新航路又引起“价格革命”,它使工商业得以发展,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牟得了暴利,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重商主义逐渐盛行开来。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活动。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地的贸易就有了一定的规模。

公元
前6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希腊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地中海地区的贸
易发展,形成了重要的贸易集散地。

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罗马帝国扩
张和地中海沿岸城市的聚集进一步促进了地中海贸易的繁荣,形成了以地
中海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在中国,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得以发展。

16世纪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使它们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并通过贸易网络重
新整合了全球经济。

西方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成为了全
球贸易的主导者。

这一时期,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贸易受到了显著影响,
而且贸易商品范围也大大扩大。

19世纪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成为可能,商品的生产
和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新航路的开辟、铁路、运河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欧洲和美国成为了全球商
品生产和贸易的中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历史作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历史作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历史作用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

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原因:⑴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促进了通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机器大工厂,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⑵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

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

⑶交通运输业的空前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依托。

⑷以机器大工业为中心的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的国际分工体系趋于成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2、形成过程:①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原先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贸易,扩展到大西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

地区间的联系加强。

此处所指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时期极力开辟海外市场的种种表现和贸易的跨国现象,并不是说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因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②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扩展时期此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海外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的激增,提出了生产技术的变革要求,于是发生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

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条件条件分为地理条件、物质基础。

地理条件是指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相互联系,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提供地理条件。

物质基础来源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形成雏形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初步形成是由英国开始很快拓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本国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业原料也来自于世界各地。

资产阶级竭尽在世界各地抢占原料产地是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形成世界市场的途径。

同时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状况,是世界联系的更加紧密。

此外,资产阶级还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武力战争,使亚非拉等地越来越多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组织方面,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来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跨国公司。

工业部门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特点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胜利。

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的地位,开始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

世界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大机器工业只有在经常扩大生产,夺取新市场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因此,这种扩大再生产的压力驱使资产阶级超越已有的市场范围去寻找新市场。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与中国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与中国

3、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入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中国,中国被迫沦 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积极: 积极: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洋务经济出现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二、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 1、发展过程 二战后初期—70年代: 70年代 ⑴二战后初期 70年代: 建立了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相互隔绝 20世纪80年代 至今: 世纪80年代—至今 ⑵20世纪80年代 至今: 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出现, 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不 断发展, 断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5、评价经济全球化 对世界: ⑴对世界: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①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②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⑵对发达国家 ①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②减少发达国家就业机会
⑵对发展中国家 机遇: ①机遇: 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 ②挑战: 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压力和挑战 对策: ③对策: 把握机遇,制定合理对策, 把握机遇,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 中谋求发展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 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 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 不论是“美国的” 德国的”还是“ 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 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 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 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世界 世界 经 济 联 系 日 益 密 切 国 世界 国 中国 中 国 日 益 繁 荣 富 强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所谓大变局,指的是国际体系、国际格局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化。

这些重大变化,经历了一个从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当我们讨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或许可以从历史的长镜头中,从外部世界与中国关系的变化中,寻找导致或促成历史发展不断量变的重要因素。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原本在世界上处于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建立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大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其代表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和以美国、日本为主要力量的多极格局,以及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秩序。

后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不断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各个大国的实力对比不断消长,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摇摇欲坠。

二战导致欧洲衰落,形成了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同时带来了新的以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国在在动荡风云变幻的世界变局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闭关锁国,导致中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而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容不得中国独善其身。

鸦片战争的爆发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和努力,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斗争和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新中国提倡并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所提倡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理念相一致。

随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从一个被排斥者转变为参与建设者。

第七章1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

第七章1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

邓小平论去莫斯科
1963年7月,邓小平同志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同苏联 共产党代表团谈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到首都机场 × Ô Ö ÷ Ä º µ Í ½ Æ Í â » ½ Õ þ ² ß
Ê Ö Ô Ð ¨ ¶
ÈÄ Ý ¨¾ Ú¶ ö
国际分工案例:生产的全球化
通用汽车公司卖车收入的分配 (以1万美元为例) 对象 工种 韩国工人 装配 日本商人 零件 德国设计师 设计 台湾商人 零件 英国商人 广告 美国商人 银行\保险 \通用公司 数额 3000 1750 700 400 250 4000
这个材料说明什么?
看书思考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 涵是什么?(P143)
P72对外开放中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P7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内涵:在坚
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主要 依靠本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开发 本国资源,挖掘本国潜力,合理利用本 国资金积累和国内市场,发展民族经济。 发达国家会对我们戒心 更大。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 友好往来。朋友还要交,但心 中要有数。不随便批评别人、 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 过头的事不要做。 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 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 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 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 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 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 我们自己的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 320-321页
ª Î Ö Ï
Î ú Ò ¹ µ Ä ú ¼ ¹ Ò Ð Ô Ö Ê
ö ¾
ß ¾ å Ì Ì å
Î ú Ò ¹ µ Ä ú ¼ ¹ Ò û À Ò æ
Ò ¹ Î ú µ Ä
¹ ú ¼ Ò ¶ Ô Í â Ö °Ä 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中国与之的关系
所谓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第一阶段: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隔绝的状态,整个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P5-6)
2、中国此时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A、积极:物种引进——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促进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B、消极:澳门被占领
第二阶段: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

1、原因、目的、方式(上册P92-94)
2、影响:
A 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B对亚、非、拉:(1)不平等——灾难(2)客观进步作用
C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主权的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极——近代化(经济、外交、思想、教育、军事)
组成:生产商(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市场)。

基本途径:侵略扩张(原因、目的、方式、影响)上册P92-94
思考题:试以中国为例分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第三阶段: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世界瓜分完毕。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方式、影响)P109-110
2、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极——近代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
第四阶段:进一步加强-----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下册P110)
2、经济全球化、区域中中国应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科教兴国,加大科教投入,抢先发展高新产业,创造知识资源。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