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设计

合集下载

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围护结构的蒸气渗透
在外围护结构的 两侧存在水蒸气分压 力差(即室内外空气 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 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 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 结构向较低的一侧渗 透扩散。
稳态下纯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与稳传 热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似的。
几种常见材料的蒸气渗透系数 g/(mhPa):
玻璃和金属:不透蒸气 油毡:1.35×10-6 钢筋混凝土:1.58×10-5 加气混凝土:1×10-4 灰砂砖砌体:1.05×10-4 玻璃棉、岩棉:4.88×10-4 垂直空气间层:1.01×10-3
λ R=d/λ μ
H=d/ μ
1 石灰砂浆 0.02 0.81 0.025 0.00012 166.67
2 泡沫混凝 0.05 0.19 0.263 0.000199 251.51

3 振动砖板 0.14 0.81 0.173 0.0000667 2098.95
Σ
0.461
2517.13
由此得: R0=0.11+0.461+0.04=0.611m2·K/W H0=2517.13m2·h·Pa/g

24.6℃
2

22
0.11 0.139 0.633
(22
24.6)

3.7℃
3

22

0.11
0.139 0.633
0.263
(22

24.6)

15.7℃
4

22
0.11 0.139 0.263 0.633
0.022
(22
24.6)

17.3℃
e
湿源
围护结构中材料含湿; 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材料的水分; 雨雪作用渗透; 使用管理中的水分; 从土壤渗透进入围护结构; 材料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

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

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

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防水与防潮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仅可以提供室内舒适的环境,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建筑防水与防潮的意义、防水与防潮的设计原则以及常见的防水与防潮技术等方面,来探讨设计中的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

一、建筑防水与防潮的意义在建筑设计中,防水与防潮设计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建筑结构:防水与防潮设计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结构,避免水分侵入导致结构物的腐蚀、开裂和膨胀等问题,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2. 提供室内舒适:通过防水与防潮设计,可以有效地阻止雨水、地下水或高湿度空气进入室内,提供一个干燥、舒适的居住环境。

3. 保护室内设备与装饰:防水与防潮设计还可以保护室内设备与装饰,避免水分对室内设备的损坏和装饰材料的腐烂等问题。

二、防水与防潮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综合考虑:防水与防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使用功能以及设计预算等多个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2. 分层设计:可以采取多层次的防水与防潮设计,通过分层的方式来增加抗水能力,降低防水和防潮的风险。

3. 适用材料:选择合适的防水和防潮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胶水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工艺与材料的适用性。

4. 施工工艺:合理的施工工艺也是保证防水与防潮效果的关键,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细节的处理完善。

三、常见的防水与防潮技术在建筑防水与防潮设计中,有一些常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1. 地下室防水技术:地下室是建筑中最容易受到水分侵袭的区域之一,常见的地下室防水技术包括防水卷材铺设、防水涂料涂刷、渗透结晶技术等。

2. 屋面防水技术:屋面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常见的屋面防水技术有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铺设、瓦片屋面防水处理等。

3. 浴室与厨房防水技术:浴室和厨房是建筑中湿度较大的区域,常见的防水技术包括防水涂料、防水卷材铺设、密封胶水等。

06建讲义筑防水、防潮构造

06建讲义筑防水、防潮构造

细部:
自由落水挑檐 当挑檐较短时,可将混凝土防水层直接悬
挑出去形成挑檐口。 当所需挑檐较长时,为了保证悬挑结构的
强度,应采用与屋盖圈梁连为一体的悬臂 板形成挑檐。 在挑檐板与屋面板上做找平层和隔离层后 浇筑混凝土防水层,檐口处注意做好滴水。
挑檐沟外排水檐口
挑檐口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时,常将檐部 做成排水檐沟板的形式,檐沟板的断面为 槽形并与屋面圈梁连成整体。沟内设纵向 排水坡,防水层挑入沟内并做滴水,以防 止爬水。
度不小于70mm上下层油毡的接缝要错开。 为了防止沥青胶结料因厚度过大而龟裂,每层
沥青胶的厚度要控制在1 ~ 1.5mm内。
结合层
结合层的作用是在基层与卷材胶粘剂间形成一 层胶质薄膜,使卷材与基层胶结牢固。沥青类 卷材通常用冷底子油作结合层;高分子卷材则 多采用配套基层处理剂,也可用冷底子油或稀 释乳化沥青作结合层。
泛水 构造做法:防水层与竖向构件交接处留宽缝, 并用密封材料嵌填,然后在泛水处做卷材或 涂膜防水层,一般不低于250mm。 女儿墙泛水:女儿墙与刚性防水层间留分格 缝,使混凝土防水层在收缩和温度变形时不 受女儿墙的影响,可有效地防止其开裂。分 格缝内用油膏嵌缝,缝外用附加卷材铺贴至
变形缝泛水变形缝分为高低屋面变形缝和横向 变形缝两种情况。高低屋面变形缝构造,其低 跨屋面也需像卷材屋面那样砌上附加墙来铺贴 泛水。
卷材防水屋面:用防水卷材和胶结材料分 层粘贴形成防水层的屋面,具有优良的防 水性和耐久性,因而被广泛采用。
卷材防水屋面由多层材料叠合而成,其基本构 造层次按构造要求由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 防水层和保护层组成。
不上人不保温屋面: 保护层:设置保护层的目的是保护防水层。 1)可以防止暴雨对沥青的冲刷。 2)可以降低沥青表面的温度,防止沥青流淌。 3)可以减慢阳光、氧气对沥青的作用,防止

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

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

措施一:提高隔汽层的隔汽能力,减少进入该界面的水蒸气量; 措施二:在砖墙上设置泄气口,使水蒸气流很容易排出。
1—石膏板条粉刷 2—隔汽层 3—保温层 4—空气间层 5—砖砌层 图4-33 内墙冷凝分析检验
2.设置隔汽层
经内部冷凝验算必须设隔汽层时,可在保温层水蒸气流入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如沥青、卷材或隔汽涂料等,如图4-34所示。
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特别适用于夏热冬冷及部分夏热冬暖地区的墙体 以及屋面结构。由于通风间层与外界空气相通,对屋面保温有不利影响,所以在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应当慎用。
(a)冬季冷凝受潮
(b)夏季蒸发干燥
图4-35 有通风间层的围护结构
1.3 空调节能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
根据设计实践经验,空调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措施主要有:
建筑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
1.采取房间表面受潮分析
在采暖期内,采暖房间一般并不结露。通常,采暖期间房间温度20℃的含湿 量为50%~ 60%,露点温度一般为8.7 ~12.4℃。采暖时墙面温度随房间温度升高, 即使传热阻不大也未必结露。为防止墙体表面发生结露,房间温度越高越好,而 湿度越低越好。为防止发生结露,最好采用连续采暖方式,且应使用不散湿的采 暖设备。
(a)内保温水蒸气易进难出出现冷凝
(b)外保温水蒸气难进易出不出现冷凝
图4-32 材料布置层次对内部冷凝的影响
由此可见,材料层次的布置应尽量使水蒸气渗透的通路形成“难进易出”。 设计中也可根据“难进易出”的原则分析和检验所设计的构造方案内部的冷凝情 况。
如图4-33所示外墙结构,其内部可能出现冷凝的危险界面是隔汽层内表面和砖 砌体内表面。如果界面a出现冷凝水,可增加外侧的保温能力,以提高该界面的温 度;如果界面b出现冷凝水,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2 、高湿房间-冬季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5%,相应
室温在180C − 200C以上的房间
应尽量防止表面冷凝和滴水现象,预防湿气对结构材料的锈蚀 和腐蚀。 室内气温已接近露点温度(如浴室、洗染间等)的高湿房间, 应力求避免在表面形成水滴掉下来,并防止表面凝水渗入围护 结构的深部,使结构受潮。
为避免围护结构内部受潮,高湿房间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设防 水层;对于间歇性处于高湿条件的房间,为避免冷凝水形成水 滴,围护结构内表面可增设吸湿能力强且本身又耐潮湿的饰面 层或涂层。
对于连续处于高湿条件,又不允许房顶内表面的冷凝水滴到 设备和产品上的房间,可设吊顶(吊顶空间应与室内空气流 通)将滴水有组织地引走,或加强屋顶内表面的通风,防止 形成水滴。
二、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
1 、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
同一气象条件下,使用相 同材料,但材料层次布置 不同,则会出现不同情况。
材料层布置应尽量在水蒸 气渗透的通路上做到进难 出易。
可见,发生室内夏季结露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 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的露 点温度 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
三、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
1)架空层防结露 2)空气层防结露 3)材料层防结露 4)呼吸防结露 5)密闭防结露 6)通风防结露 7)空调防结露
1 H0
(Pi
Pe )
(g / m2 h) -蒸汽渗透强度
Pi (Pa ) -室内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 Pe (Pa )-室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
H0 (m2 h Pa / g)-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
H0
H1
H2
H3
d1

4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 第四章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第3-4周 (1)

4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 第四章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第3-4周 (1)

2015-9-27
4
• 材料的吸湿机理:
• 低湿度时以单分子吸湿为主;中等湿度时以多分子吸湿为 主;高湿度时以毛细吸湿为主。
2015-9-27
5
4.2 外围护结构中水分的迁移
• 材料内部如果存在水蒸气的分压力差或存在湿度 差和温度差,就会发生材料内部的湿迁移。 • 湿迁移有两种方式:水蒸气的扩散(汽态)和水 分的毛细渗透(液态)。
• 当材料有吸湿能力时,其内部的水分称为吸附水, 它的迁移方式是先蒸发,后扩散。
• 当材料的吸湿能力达到饱和时,其内部的水分称为 自由水,它的迁移是以毛细渗透的方式进行的。
2015-9-27
6
4.2.1 通过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
• 定义:当室内外空气中的含湿量不等,也就是围护结构的 两侧存在着水蒸气分压力差时,水蒸气分子就会从分压力 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分压力低的一侧渗透扩散或迁移, 这种传湿现象叫蒸气渗透。 • 如果围护结构的设计不当,就会 引起围护结构内部出现冷凝受潮甚 至出现冻结的现象。
• 进出某一界面的蒸汽渗透强度之差称为截面处的冷凝强度。 Ps,c: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C A B
H
d


PA PS ,C H o ,i

PS ,C PB H o ,e
ωC——界面处的冷凝强度,g/ (m2·h)。 ωA、ωB——界面两侧的蒸汽渗透强度,g/(m2·h); PA——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B——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sc——冷凝界面处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a; Ho,i——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入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m2·h·Pa)/g; Ho,e——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出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m2·h·Pa)/g 。

围护结构湿传递

围护结构湿传递

围护结构湿传递研究摘要建筑围护结构采用的材料大多是多孔介质,由于多孔介质材料内部含有较多的孔隙,其内部容易存在湿空气、液态水甚至固体冰。

建筑内部环境通过围护结构与外部环境不断地进行湿和热的传递,因此除了室外环境外,围护结构的热湿状况对室内环境及建筑能耗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影响围护结构内热湿耦合传递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多。

关键字:湿传递、多孔建筑材料、结露现象、热湿耦合传递AbstractBuilding envelope materials used are porous media, within which contains more pores and its internal easily have wet air, liquid water and solid ice. Environment inside the building transfer constantly wet and heat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 so in addition to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the heat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of building envelope had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n the envelope the structure transferring heat and moisture had more and more at home and abroad.Keywords:mass transfer;porous building material;d ewing phenomenon;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研究背景及意义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来说,大多数人只会考虑到它的保温隔热性能。

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

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

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防水和防潮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原则1.1 防水设计原则防水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有效防止水的渗透和积聚,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水的侵蚀。

在进行防水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防水设计应覆盖建筑的各个部位,包括基础、墙体、屋面、地下室等。

不同部位的防水设计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材料和技术。

(2)可靠性:选择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并结合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防水效果可靠,长期有效。

(3)耐久性:防水材料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抵抗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侵蚀,避免频繁的维修和更换。

1.2 防潮设计原则防潮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湿度,防止霉菌和腐朽的发生。

(1)施工材料的选择:使用能够吸湿排湿的材料,如透气的墙砖或防潮胶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调节室内湿度,避免湿气滞留。

(2)合理的通风系统: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湿气的排除。

(3)防潮处理:在地下室和潮湿地区,采取防潮处理措施,如铺设防潮层、增加排水设施等。

二、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材料选择在建筑防水与防潮工程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防水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防水与防潮材料:2.1 防水材料(1)沥青:沥青是一种常见的防水材料,具有粘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屋面、墙体等部位的防水处理。

(2)聚氨酯:聚氨酯是一种高强度、易于施工的涂料型防水材料,广泛应用于地下室和浴室等区域。

(3)聚合物改性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结合了沥青和聚合物的特性,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抗老化性能,适用于复杂建筑结构的防水处理。

2.2 防潮材料(1)玻璃纤维防潮胶:玻璃纤维防潮胶具有较好的防潮效果,能够吸湿和排湿,适用于潮湿环境下的墙体防潮处理。

(2)透气砖:透气砖是一种多孔材料,能够调节室内湿度,防止湿气滞留,适用于地下室和潮湿地区的防潮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5.3 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和控制措施
5.3.1 表面结露的防止和控制措施
冬季,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经常低于室内空 气温度,当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内表面凝结。
检验内表面是否会有结露主要依据其温度是否 低于露点温度
30
31
内表面结露措施:
防止墙和屋顶内表面产生结露措施: 1. 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保温能力,并注意防止冷桥。 2. 如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可利用通风除湿。
11
5.2 围护结构内部的湿迁移


5.2.1 围护结构的蒸气渗透与计算
渗透条件:压力差、湿度差、温度差
当室内外空气中的含湿量不等,也就是围护结构的两侧 存在着水蒸气分压力差时,水蒸气分子就会从分压力高 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分压力低的一侧渗透扩散或迁移, 这种传湿现象叫蒸气渗透。
渗透方式:气态扩散、毛细渗透 如果结构设计不当,蒸汽通过围护结构时,会在材料孔 隙中凝结成水或冻结成冰,使结构内部冷凝受潮。
26
m ti
Ri R j
j 1
m 1
(3)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饱和水蒸汽分压力
R0
(ti te )
0.11 i 18 18 5 13.6 C Ps.i 1557.2Pa 0.575
0.11 0.017 2 18 18 5 13 CPs.2 1497.2 Pa 0.575
0.11 0.017 0.011 3 18 12.5 C 0.575
Ps 3 1449.2 Pa
4 0.2 C Ps 4 601.3Pa 5 1 C Ps.5 562.6 Pa

e 3.4 C Ps.e 460Pa

27
(4)作
式中:μm为任一分层材料的蒸气渗透系数,表明材料透过蒸 气的能力。即1m厚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单位时 间(1小时)内通过1m2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 材料的空隙率大,蒸气渗透系数就大。材料的蒸气渗透系数 值可以查附录1
14
b)蒸气渗透强度ω
蒸气渗透量---蒸气 渗透强度(ω ), ω 即为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 的水蒸气渗透量。它 与室内外的水蒸气 分压力差成正比, 与渗透过程中受到 的阻力成反比。
6
空气湿度和结构防潮

在建筑中要尽量避免空气水蒸气凝结:

一是避免在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产生结露。
二是防止在围护结构内部因蒸气渗透而产生凝 结受潮。这一点对结构最为不利。

7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在一定的气压和温度条件下,空 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有一饱 和值,超过这个值,水蒸气就开 始凝结,变为液态水。
H 0 H 9941.2 m2 h Pa / W
(2)计算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
ti
te
Pi 18 ℃由 p s .i Pi 5℃由 p s .i
65%
Ps.i 2062.5Pa
室内:
Pi 1340.6 Pa
50% ps.e 401.3Pa
保温层厚度及保温 材料的密度
附:部分保温材料的湿度允 许增量见P114页表5-2
22
例题:
5-13 试检验下图中的屋顶结构是否需要设置隔汽层。 ti 已知: 18 ℃, i 65% ; 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 te 5 ℃,
平均相对湿度 e 50% ; 采暖期 Z h 120d ,加气混凝土 的干密度 0 500kg / m 3 。
21
围护结构采暖期内冷凝量的计算



根据“冷凝界面”的冷凝强度的量和当地采暖期的天数: 求采暖期内总的冷凝量; c ,0 g/m 2 求采暖期内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
c ,0 24c Z h
当地采暖期的延 续时间,day。
24c Z h 100 0 0 1000d i i
第5讲: 第4章:建筑防潮设计
空气湿度和围护结构防潮
1
2
3
4
本讲的主要内容:结构的受潮和防潮
5.1 围护结构受潮原因 5.2 外围护结构内部的湿迁移(蒸气渗透)
5.2.1 围护结构内部的蒸气渗透与计算 5.2.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分析
5.3 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和控制措施
5.3.1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的防止和控制 5.3.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防止和控制 5.2.3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强度的计算
Pa Pi Ps.c H 0.i Ps.c P Pe 13 H 0,e
c

0.27g/m 2
24c Z n 24 0.27 120 0 100 0 5.6% 1000di i 1000 0.06 500
多孔混凝土冷凝量的允许增量为4%,需进行防潮处理!


= Pi、e / Ps 100%
Pm Pi
H
j 1
m 1
j
H0
Pi Pe
17
m 2,3, 4, n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

(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
回顾第一章第2.3:围护结 构内部温度计算。P29
t i 和 t e ,确定各层的温度,按附 录2确定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 力”Ps”,并作出Ps的分布线。 3)根据“P”线和“Ps”线相交与 否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 凝现象。不相交说明内部不会产生 冷凝,如相交,则内部有冷凝。
23
解(1)计算各分层的热阻和水蒸汽渗透量 序号 0 1 2 3 导热系数
Rd
蒸汽渗透 系数
4
材料层 钢混凝土 水泥砂浆 加气混凝土
厚度d 0.03 0.01 0.45

1.74 0.93 0.19

10
蒸汽渗透 阻
Hd

0.017
0.011 0.316 0.022 0.059
0.158 0.900 1.99
由第一层至第m-1层 的蒸汽渗透阻之和。
16
H j Hj
m 1
5.2.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检验

围护结构的内部冷凝,危害是很大 的,而且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 判别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 现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湿 度( t和φ ),确定水蒸气分压力 Pi和Pe,然后求各层的水蒸气分压 力,并作出P分布线。
二、冷凝受潮
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汽凝结致使围护结构的受潮。 又分为:冬季冷凝和夏季冷凝。 •夏季冷凝主要是室外空气向高温高湿转化,室内表面温度 不能及时升高,或室内温度较低,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冬季冷凝是指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发生冷凝。
三、淋水受潮
设计与施工不当而导致的围护结构直接与水接触而受潮。
1898 .7 111 .1 301 .5 1340 .6 200 .6 1075 .6 Pa P4 1340 .6 9941 .2
1898 .7 111 .1 301 .5 222 .2 1340 .6 200 .6 1050 Pa P5 1340 .6 9941 .2
12

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

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中,围护结构内、外的 水蒸气分压力及其室内、外温度可视为稳定 状态。要计算的量:
a)蒸气渗透阻 H0

R0
b)蒸气渗透量(ω )
q
c)围护结构内任一层面的水蒸气压力 Pm

13
a)蒸气渗透阻H0
R0
围护结构的总渗透阻H0按下式确定:
d1 d2 d3 H 0 H1 H 2 H 3 1 2 3

18
经判别围护结构内部有冷凝时,一般发生在“冷
凝界面”,即渗透阻小的材料和渗透阻大的材料的 交接面。在此界面处,水蒸气不易通过,会出现冷 凝现象。如保温材料与其外侧密实材料交界处。
19
20
5.2.3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强度的计算

当“冷凝界面”处有冷凝时,该界 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已达到该界面温度 下的饱和态为Ps,c ,根据“冷凝界面” 两侧的蒸气渗透强度之差,可计算出 界面处的冷凝量:
c 1 2
p A ps , c H 0,i

ps , c p B H 0,e
p A 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pB 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s ,c 冷凝界面出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H o ,i 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入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H 0,e 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出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P

PS
的曲线如右图:
则两相交线说明内部有冷凝
28
(5)计算冷凝量交界面3层与4层相交面冷凝
PS .C PS .4 601 Pa
H 0.i 1898.7 111.1 301.5 2311.3m2 h Pa / W
H 0.e 222.2 7407.4 7629.6m2 h Pa / W
1898.7 111.1 301.5 222.2
4
5
水泥砂浆
二毡三油
0.02
0.01
0.93
0.17
0.900
0.0135 7407.4
R 0.425m 2 K/W
H 9941.2m 2 h Pa / W
24
R0 Ri R Re 0.11 0.425 0.04 0.575m 2 K/W
与饱和含湿量对应的蒸汽分压 力,称为饱和水蒸气分压力。饱 和水蒸气分压力值随空气温度的 不同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