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上)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数学(上)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与解析)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单元测试卷】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与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已知下列命题: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两个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其中正确的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 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为菱形的是()A. AB=BCB. AC=BCC. ∠B=60°D. ∠ACB=60°3.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3和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A. 6B. 8C. 12D. 244. 已知四边形ABCD中,分别是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A. 菱形B. 矩形C. 正方形D. 梯形5.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是()A. AD∥BC,∠B=∠DB. AC=BD,AB=CD,AD=BCC. OA=OC,OB=OD,AB=BCD. OA=OB=OC=OD,AC⊥BD6.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有的性质是()A.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C. 每一内角均为直角D. 对边平行且相等7. 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A. 邻边相等B. 邻角相等8.如图,在矩形ABCD中,,则BD的长为A. 5B. 10C. 12D. 139.若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5cm和10cm,则与该菱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是A. 6cmB. 5cmC.D.10.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 12B. 24C. 12D. 1611.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CD的中点,连接DE,BF,CE,AF,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C. D.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点F,则EF的长为()A. 1B.C. 4-2D. 3-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正方形的一条边长是4,则它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_.15.矩形的对角线相交构成的钝角为120°,短边等于5cm,则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E为正方形ABCD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BD,AE交DC于F,则∠AFC=_________.三.解答题:(共52分)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点P是AC的中点.求证:∠BDP=∠DBP.18.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于点E,求菱形ABCD的面积和BE的长.于点F,且,连接BF.证明:;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0.已知中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F,交BC于点E.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证明:∵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四边形AECF是不正确⑴你能找出小明错误的原因吗?请你指出来.⑵请你给出本题的证明过程.21.如图,在菱形ABCD中,F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F交对角线BD于点E,连接EC.(2)当∠ABC=60°,∠CEF=60°时,点F在线段BC上的什么位置?说明理由.2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E⊥AB,DF⊥BC,垂足分别是点E,F,并且DE=DF.求证:(1)△ADE≌△CDF;(2)四边形ABCD是菱形.23.如图,F是正方形ABCD的边BC的中点,CG平分∠DCM,交过F点AF的垂线FG于G,求证:AF=FG.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已知下列命题: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两个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其中正确的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C【解析】①正确.②等腰梯形是对角线相等,错误.③菱形也两个角相等,错误.④正确.所以选C.2. 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为菱形的是()A. AB=BCB. AC=BCC. ∠B=60°D. ∠ACB=6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AB 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当AC=BC时,平行四边形ACED是菱形.故选B.3.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3和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A. 6B. 8C. 12D. 24【答案】A【解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3和4,∴S菱形=.故选A.4. 已知四边形ABCD中,分别是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A. 菱形B. 矩形C. 正方形D. 梯形【答案】B【解析】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EF∥AC,HG∥AC,∴EF∥AC,∴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EF∥AC,AC⊥BD,∴EF⊥BD,∵HE∥BD,∴EF⊥HE,∴∠HEF=90°,∴平行四边形EFGH是矩形.故选B.5.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是()A. AD∥BC,∠B=∠DB. AC=BD,AB=CD,AD=BCC. OA=OC,OB=OD,AB=BCD. OA=OB=OC=OD,AC⊥BD【答案】D【解析】A、不能,只能判定出是平行四边形;B、不能,只能判定出是矩形;C、不能,只能判定出是菱形;D、能,由OA=OB=OC=OD可判断出四边形ABCD是矩形,再根据AC⊥BD,可判断出矩形ABCD 又是菱形,所以可判断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选D.6.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有的性质是()A.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C. 每一内角均为直角D. 对边平行且相等【答案】B【解析】根据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知,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但矩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故选B.7. 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A. 邻边相等B. 邻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垂直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解析】如图所示:添加的条件是AC=BD且AC⊥BD,平行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理由如下:添加的条件时AC=BD且AC⊥BD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选:D.8.如图,在矩形ABCD中,,则BD的长为A. 5B. 10C. 12D. 13【答案】B【解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BOC=120°,∴AO=BO,∠BAD=90°,∠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D=60°,∴∠BDA=30°,∴BD=2AB=10.故选B.9.若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5cm和10cm,则与该菱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是A. 6cmB. 5cmC.D.【解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5cm和10cm,∴菱形的面积为:(cm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cm,则,解得:(cm).故选B.10.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 12B. 24C. 12D. 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D=2+6=8,根据折叠图形的性质可得:AB=2,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矩形的面积.11.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CD的中点,连接DE,BF,CE,AF,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C. D.【答案】C【解析】DE BF,AF EC,EGFH是平行四边形,E,F是中点,易得,四边形对角线垂直,1∴EGFH是菱形。

2022年最新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单元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2022年最新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单元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有三个正方体木块,每一块的各面都写上不同的数字,三块的写法完全相同,现把它们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位置请你判断数字5对面的数字是()A.6 B.3 C.2 D.12、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3、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它的主视图为()A.B.C.D.4、如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和一个球体组成,其主视图是()A.B.C.D.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B.C.D.6、防控疫情必须勤洗手、戴口罩,讲究个人卫生.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现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手”相对的是()A.勤B.口C.戴D.罩7、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柱B.四棱柱C.圆柱D.圆锥8、用一个平面去截下列几何体,截得的平面图形可能是三角形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9、如图所示零件的左视图是()A.B.C.D.10、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与汉字“文”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A.创B.明C.山D.西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它的________个面.,则高等于_______cm.2、长方体的总棱长是64cm,长:宽:高5:1:23、小强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阴影部分),若在图中只添加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这样的拼接方式有_____种.4、将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cm、2.5cm、3cm的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则切除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3cm.5、用一个平面去截下列几何体A球体B圆锥C圆柱D正三棱柱E长方体,得到的截面形状可能是三角形的有 ___(写出正确序号).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该立体图形,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2、如图是用六块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请你在下面相应的位置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几何体的视图.(在答题卡上画完图后请用黑色水笔描黑).3、把骰子看作是一个各面上标有1至6六个点数的正方体,已知互相平行的面的点数之和相等,问:与标有点数3的面垂直的面所标的点数之和是多少?4、把下列长方体补画完整.(1)(2)5、小明准备用透明胶和硬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现在需要你的帮忙:(单位:cm)(1)制作前,要画出长方体纸盒的直观图,小明只画了一部分(如图1),请你帮他画完整(不写画法);(2)制作时,需要裁剪一块长方形的硬纸板,小明经过设计发现正好将这块硬纸板全部用完(如图2),请你求出长方体的长a、宽b和高c;(3)制作完成后,小明想把这个盒子表面的其中5个面都涂满相同的颜色,而且要使涂色部分的面积最少,那么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分析】通过三个图形可知与5相邻的数字有1、2、3、4,从而求解.【详解】解:由图可知,与5相邻的数字有1、2、3、4,所以,数字5对面的数字为6.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根据5的相邻数字判断出对面上的数字是解题的关键.2、B【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形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由正方体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A,C,D选项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而B选项,上底面不可能有两个,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3、A【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解答即可.【详解】根据立体图形得到:主视图为:,左视图为:,俯视图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4、C【分析】主视图从正面看,下面由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和上面是一个球体组成同,根据题意很明显可知选项.【详解】主视图从正面看,下面两个小正方体其主视图是个长方形,上面是一个球体其主视图是个圆,且在长方形上面的右侧.【点睛】考查了几何体三视图的应用,关键是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视图,即可知选项.5、A【分析】找到从几何体的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作答,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左视图中.【详解】解:从几何体的左面看,是一行两个矩形.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视图的定义.6、D【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勤的对面是戴;洗的对面是口;手的对面是罩;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面上的字,掌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7、A【分析】根据展开图的侧面与底面图形形状即可判断.解:由于该几何体的展开图的三个侧面均是长方形,两个底面是三角形,因此可以判定该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理解与辨别,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考查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分析的能力.8、D【分析】根据三棱柱、圆锥、圆柱、长方体的形状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用一个平面截下列几何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的是三棱柱、圆锥和长方体.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截一个几何体,关键明确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对于这类题,最好是动手动脑相结合,亲自动手做一做,从中学会分析和归纳的思想方法.9、D【分析】根据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可得答案.【详解】解:零件的左视图是两个竖叠的矩形.中间有2条横着的虚线.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注意看到的线画实线.10、D【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可得答案.【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所以可得:“建”与“明”是相对面,“文”与“西”是相对面,“创”与“山”是相对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从不同方向看物体进行判断即可;【详解】由分析可知,从一个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它3个面;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2、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用棱长总和÷4=长、宽、高的和,长、宽、高的比是5:1:2,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高.【详解】解:长、宽、高的和=()64416cm ÷=,()()165122cm ÷++=.则高为:()224cm ⨯=.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了长方体的棱,解答关键是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高3、3【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只要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即可.【详解】解: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得共有3种,如图:【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应灵活掌握,不能死记硬背.4、7根据长方体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切除部分的体积为3⨯⨯-⨯⨯=.2 2.532227cm故答案是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方体棱与面的位置关系,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B,D【分析】当截面的角度和方向不同时,圆柱体的截面无论什么方向截取圆柱都不会截得三角形.【详解】解:A球体不能截出三角形;B圆锥沿着母线截几何体可以截出三角形;C圆柱不能截出三角形;D正三棱柱能截出三角形.故截面可能是三角形的有2个.故答案为:B,D.【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截面,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三、解答题1、从正面看该几何体是三角形,从左面看该几何体是长方形,从上面看该几何体是一长方形中带一条竖线.【分析】观察图中几何体的摆放,从正面、左边、上面分别观察,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即可,但注意,从上面看是一长方形中带一条竖线.【详解】解:从正面看该几何体是三角形,从左面看该几何体是长方形,从上面看该几何体是一长方形中带一条竖线.如图:【点睛】考查了作图-三视图,用到的知识点为:三视图分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2、见详解【分析】观察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即可.【详解】如图:【点睛】本题考查实物体的三视图.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本题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小正方形的数目及位置.3、14.【分析】根据长方体的面与面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即可;【详解】+++=;与点数是3的面垂直的所有的面的点数和是:165214故答案是1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方体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4、画图见详解.【分析】(1)直接根据长方体的概念进行画图即可;(2)根据长方体的概念进行画图即可.【详解】(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画法,熟练掌握长方体的概念是画图的关键.5、(1)画图见解析;(2)4cm a =,6cm b =,12cm c =;(3)216cm 2【分析】(1)根据小明画的一部分图,结合长方形纸盒的实际形状,即可完成画图;(2)结合图2,根据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可依次算出b 、c 、a 的长度;(3)长方体的长a 、宽b 和高c 对应的各个平面的面积,即可找到面积最大的面不涂色,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见下图(2)由图2可知:424b =∴6b =∵224b c +=∴12c =∵3a c =∴4a =∴4a =cm ,6b =cm ,12c =cm.(3)∵小明想把这个盒子表面的其中5个面都涂满相同的颜色,而且要使涂色部分的面积最少∴边长为6cm和12cm的两个面中的一个面不涂色∴4624122612216⨯⨯+⨯⨯+⨯=cm2.【点睛】本题考察了长方体直观图、长方体中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长方体直观图、长方体中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北京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北京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北京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300平方分米=()平方米.A.30B.3C.300002、一个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360平方米,长是30米,它的宽是多少米?正确的列式是()A.30×360B.30×x=360C.360×x=4D.360÷303、26平方米=()平方分米。

A.260B.2600C.260004、一块地约6平方千米,它的南北长2000米,东西长()。

A.300米B.3千米C.1000米5、从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彩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36平方厘米B.48平方厘米C.64平方厘米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小明与爸爸去体育馆打篮球,馆内篮球场占地为420________,篮球筐距地面为3.05________,休息时爸爸给小明买了一瓶550________的饮料,打球结束后,小明量了一下体重正好儿是40________。

7、一块长方形草地周长是27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块地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8、在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9、在长为10米,宽为8米的矩形空地中,沿平行于矩形各边的方向分割出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矩形花圃,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花圃的面积________平方米.10、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面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一个长方形上正好摆放了8个1cm2的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

12、边长是________ 的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

13、把一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4倍,扩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4平方千米就是边长为4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注意: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并用阴影表示.
24.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则t=(直接写结果)
(1)若以点C为原点,则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
(2)A,B两点间的距离是;B,C两点间的距离是;A,C之间的距离是.
(3)当原点在处时,三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距离是.
2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相对面上所标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请求x﹣2y﹣3z的值.
21.∠AOB与∠COD有共同的顶点O,其中∠AOB=∠COD=6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正确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是解题的关键.
3.在平面内,有两个角∠AOB=60°,∠AOC=30°,OA为两角的公共边,则∠BOC为( )
A.30°B.90°C.30°或90°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角的计算的多解问题,求解时要注意分情况讨论.
A. 30°B. 90°C. 30°或90°D.无法确定
4.货轮A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现:客轮B在它的南偏东8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的北偏东20°的方向上又发现了客轮C,则∠BAC的度数是( )
A.60°B.120°C.100°D.80°
5.如图,是学校花圃的一角,有的同学为了省时间图方便,在花圃中踩出了一条”捷径”,”捷径”的数学道理是(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各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单元达标检测真题第五章(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单元达标检测真题第五章(含答案)

单元达标测试(五)(第五章)(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八边形内任取一点,把这个点与八边形各顶点分别连接可得到几个三角形DA.5个B.6个C.7个D.8个2.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为2 57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为B A.120°B.130°C.135°D.150°3.(2017·怀化)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C=6 cm,则AB的长是AA.3 cm B.6 cm C.10 cm D.12 cm,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4.(2017·河北)求证: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交于点O.求证:AC⊥BD.以下是排乱的证明过程:①又BO=DO;②∴AO⊥BD,即AC⊥BD;③∵四边形ABCD是菱形;④∴AB=AD.证明步骤正确的顺序是BA.③→②→①→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5.(2017·江西)如图,任意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 上的点,对于四边形EFGH的形状,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DA.当E,F,G,H是各边中点,且AC=BD时,四边形EFGH为菱形B.当E,F,G,H是各边中点,且AC⊥BD时,四边形EFGH为矩形C.当E,F,G,H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EFGH可以为平行四边形D.当E,F,G,H不是各边中点时,四边形EFGH不可能为菱形6.(2017·台湾)已知坐标平面上有一长方形ABCD,其坐标分别为A(0,0),B(2,0),C(2,1),D(0,1),今固定B点并将此长方形依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所示.若旋转后C 点的坐标为(3,0),则旋转后D点的坐标为DA.(2,2) B.(2,3) C.(3,3) D.(3,2)7.(2017·黔东南州)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AB中点,FE⊥AB,AF=2AE,FC 交BD于点O,则∠DOC的度数为AA.60°B.67.5°C.75°D.54°8.(2017·贵阳)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连接CE ,若△CED 的周长为6,则▱ABCD 的周长为BA .6B .12C .18D .24,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2017·呼和浩特)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E ,F 为BD 所在直线上的两点,若AE =5,∠EAF =13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A .DE =1B .tan ∠AFO =13C .AF =102D .四边形AFCE 的面积为9410.如图,在△ABC 中,∠ACB =90°,D 是BC 的中点,DE ⊥BC ,CE ∥AD ,若AC =2,∠ADC =30°,①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②△BCE 是等腰三角形;③四边形ACEB 的周长是10+213;④四边形ACEB 的面积是16.则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是C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B =60°,则∠D =120°.,第11题图) ,第12题图),第14题图)12.(2017·怀化)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AB 的中点,OE =5 cm ,则AD 的长是10cm .13.(2017·菏泽)菱形ABCD 中,∠A =60°,其周长为24 cm ,则菱形的面积为183cm 2.14.(2017·大庆)如图,点M ,N 在半圆的直径AB 上,点P ,Q 在AB ︵上,四边形MNPQ为正方形.若半圆的半径为5,则正方形的边长为2.15.如图,分别以Rt △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为边向外作等边△ACD 、等边△ABE ,EF ⊥AB ,垂足为F ,连接DF ,当AC AB =32时,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第15题图) ,第17题图),第18题图)16.(2016·衢州)已知直角坐标系内有四个点O(0,0),A(3,0),B(1,1),C(x ,1),若以O ,A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x =4或-2.17.(2017·咸宁)如图,边长为4的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与坐标原点O 重合,AF ∥x 轴,将正六边形ABCDEF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n 次,每次旋转60°.当n =2 017时,顶点A 的坐标为(2,23).18.(2017·扬州)如图,把等边△ABC 沿着DE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P 处,且DP ⊥BC ,若BP =4 cm ,则EC =(2+23)cm .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2017·大连)如图,在▱ABCD 中,BE ⊥AC ,垂足E 在CA 的延长线上,DF ⊥AC ,垂足F 在AC 的延长线上,求证:AE =CF.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BAC =∠DCA.∴180°-∠BAC =180°-∠DCA.∴∠EAB =∠FCD.∵BE ⊥AC ,DF ⊥AC ,∴∠BEA =∠DFC =90°.易证△BEA ≌△DFC.∴AE =CF.20.(8分)(2017·漳州)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P 平分∠EAB ,BP 平分∠ABC.(1)五边形ABCDE 的内角和为540度;(2)若∠C =100°,∠D =75°,∠E =135°,求∠P 的度数.解:∵在五边形ABCDE 中,∠EAB +∠ABC +∠C +∠D +∠E =540°,∠C =100°,∠D =75°,∠E =135°,∴∠EAB +∠ABC =230°.∵AP 平分∠EAB ,BP 平分∠ABC ,∴∠PAB =12∠EAB ,∠PBA =12∠ABC.∴∠PAB +∠PBA =115°.∴∠P =180°-(∠PAB +∠PBA)=65°.21.(8分)(2017·张家界)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AF ,BE.(1)求证:△AGE ≌△BGF ;(2)试判断四边形AFB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EG =∠BFG .∵EF 垂直平分AB ,∴AG =BG .在△AGE 和△BGF 中,⎩⎪⎨⎪⎧∠AEG =∠BFG ∠AGE =∠BGF AG =BG,∴△AGE ≌△BGF(AAS ). (2)四边形AFBE 是菱形,理由如下:∵△AGE ≌△BGF ,∴AE =BF.∵AD ∥BC ,∴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AB ,∴四边形AFBE 是菱形.22.(10分)(2017·日照)如图,已知BA =AE =DC ,AD =EC ,CE ⊥AE ,垂足为E.(1)求证:△DCA ≌△EAC ;(2)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AD =BC(答案不唯一),可使四边形ABCD 为矩形.请加以证明.解:(1)证明:在△DCA 和△EAC 中,∵⎩⎪⎨⎪⎧DC =EA AD =CE AC =CA,∴△DCA ≌△EAC(SSS ). (2)添加AD =BC ,可使四边形ABCD 为矩形.理由如下:∵AB =DC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E ⊥AE ,∴∠E =90°.由(1)得:△DCA ≌△EAC ,∴∠D =∠E =90°.∴四边形ABCD 为矩形;故答案为:AD =BC(答案不唯一).23.(10分)(2017·镇江)如图,点B ,E 分别在AC ,DF 上,AF 分别交BD ,CE 于点M ,N ,∠A =∠F ,∠1=∠2.(1)求证: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2)已知DE =2,连接BN ,若BN 平分∠DBC ,求CN 的长.解:(1)证明:∵∠A =∠F ,∴DE ∥BC.∵∠1=∠2,且∠1=∠DMF ,∴∠DMF =∠2.∴DB ∥EC.∴四边形BCED 为平行四边形.(2)∵BN 平分∠DBC ,∴∠DBN =∠CBN.∵EC ∥DB ,∴∠CNB =∠DBN.∴∠CNB =∠CBN.∴CN =BC =DE =2.24.(10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菱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G ,H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CD ,DA 上,且AH =2,连接CF.(1)当DG =2时,求证:菱形EFGH 为正方形;(2)设DG =x ,试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FCG 的面积.解:(1)证明:在△HDG 和△AHE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 =∠A =90°.∵四边形EFGH 是菱形,∴HG =HE.∵DG =AH =2,∴Rt △HDG ≌Rt △EAH.∴∠DHG =∠AEH.∴∠DHG +∠AHE =90°.∴∠GHE =90°.∴菱形EFGH 为正方形.(2)过点F 作FM ⊥CD ,垂足为点M ,连接GE.∵CD ∥AB ,∴∠AEG =∠MGE.∵GF ∥HE ,∴∠HEG =∠FGE.∴∠AEH =∠FGM.又∵∠A =∠M =90°,HE =FG ,∴Rt △AHE ≌Rt △MFG .∴MF =2.∵DG =x ,∴CG =6-x.∴S △FCG =12CG·FM =6-x.25.(12分)(2017·十堰)已知O 为直线MN 上一点,OP ⊥MN ,在等腰Rt △ABO 中,∠BAO =90°,AC ∥OP 交OM 于点C ,D 为OB 的中点,DE ⊥DC 交MN 于点E.(1)如图①,若点B 在OP 上,则①AC =OE(填“<”,“=”或“>”);②线段CA ,CO ,CD 满足的等量关系式是AC 2+CO 2=CD 2;(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O 绕O 点顺时针旋转α(0°<α<45°),如图②,那么(1)中的结论②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O绕O点顺时针旋转α(45°<α<90°),请你在备用图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CA,CO,CD满足的等量关系式CO-CA=2CD.解:(2)如图②,(1)中的结论②不成立,理由是:连接AD,∵AB=AO,∠BAO=90°,D为OB的中点,∴AD=BD=DO,AD⊥OB.∴∠ADO=90°.∵∠CDE=90°,∴∠ADO =∠CDE.∴∠ADO-∠CDO=∠CDE-∠CDO,即∠ADC=∠EDO.∵∠ADO=∠ACO=90°,∴∠ADO+∠ACO=180°,∴∠CAD+∠DOC=180°.又∵∠DOC+∠DOE=180°,∴∠CAD=∠DOE.易证△ACD≌△OED.∴AC=OE,CD=DE.又∵∠CDE=90°,∴△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E+OC=2CD,∴CA+CO=2CD,∴CA2+CO2+2CA·CO=2CD2.若(1)中的结论②成立,则有2CA·CO=CA2+CO2,即AC=CO.又∵0°<α<45°,∴AC≠CO.∴(1)中的结论②不成立.(3)如图③,结论:OC-CA=2CD,理由是:连接AD,则AD=OD,同理:∠ADC =∠EDO.∵∠CAB+∠CAO=∠CAO+∠AOC=90°,∴∠CAB=∠AOC.∵∠DAB=∠AOD=45°,∴∠DAB-∠CAB=∠AOD-∠AOC,即∠DAC=∠DOE.∴△ACD≌△OED.∴AC=OE,CD=DE.∴△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2=2CD2.∴(OC-OE)2=(OC-AC)2=2CD2.∴OC-AC=2CD,故答案为:OC-AC=2CD.。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图形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B.C.D.2.如图,矩形ABCD,AB=a,BC=b,a>b;以AB边为轴将矩形绕其旋转一周形成圆柱体甲,再以BC边为轴将矩形绕其旋转一周形成圆柱体乙;记两个圆柱体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侧面积分别为S甲、S乙,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V甲>V乙S甲=S乙B.V甲<V乙S甲=S乙C.V甲=V乙S甲=S乙 D.V甲>V乙S甲<S乙3.将四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图摆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3 B.9 C.12 D.18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你”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A.遇B.见C.未D.来5.图1和图2中所有的正方形都全等,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的①②③④某一位置,所组成的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6.下面平面图形中能围成三棱柱的是()A.B.C.D.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美”字一面相对面的字是()A.丽B.连C.云D.港8.图1是一个正六面体,把它按图2中所示方法切割,可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的截面,则下列展开图中正确画出所有的切割线的是()A.B.C.D.9.一个几何体及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正确的是()A.B.C.D.10.如图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B.C.D.1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4πB.3πC.2π+4 D.3π+412.如图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那么点A、B在围成的正方体上相距()A.0 B.1 C.D.二.填空题(共4小题)13.如图,在长方体ABCD﹣EFGH中,平面ABFE与平面DCGH的位置关系是平行.14.如图,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原长方体的体积是12cm3.15.如图,一个表面涂满颜色的正方体,现将每条棱三等分,再把它切开变成若干个小正方体,两面都涂色的有12个;只有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16.如图是一个圆柱体的三视图,由图中数据计算此圆柱体的侧面积为24π.(结果保留π)三.解答题(共6小题)17.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方图形,请你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18.把19个边长为2cm的正方体重叠起来,作成如图那样的立体图形,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19.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块,则把图中多余部分涂黑;若还缺少,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6cm,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6cm,请求出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0.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它们的相对两面的数字之和相等,请你求出y﹣x的值.21.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cm2,那么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多少?22.(1)如图①是一个组合几何体,右边是它的两种视图,在右边横线上填写出两种视图名称;(2)根据两种视图中尺寸(单位:cm),计算这个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π取3.1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图形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B.C.D.【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分析】根据平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可得答案.【解答】解:A、角是平面图形,故A错误;B、圆是平面图形,故B错误;C、圆锥是立体图形,故C正确;D、三角形是平面图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2.如图,矩形ABCD,AB=a,BC=b,a>b;以AB边为轴将矩形绕其旋转一周形成圆柱体甲,再以BC边为轴将矩形绕其旋转一周形成圆柱体乙;记两个圆柱体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侧面积分别为S甲、S乙,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V甲>V乙S甲=S乙B.V甲<V乙S甲=S乙C.V甲=V乙S甲=S乙 D.V甲>V乙S甲<S乙【考点】点、线、面、体.【分析】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求解,再利用圆柱体侧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解答】解:V甲=π•b2×a=πab2,V乙=π•a2×b=πba2,∵πab2<πba2,∴V甲<V乙,∵S甲=2πb•a=2πab,S乙=2πa•b=2πab,∴S甲=S乙,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面动成体,关键是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和侧面积计算公式.3.将四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图摆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3 B.9 C.12 D.18【考点】几何体的表面积.【分析】观察几何体,得到这个几何体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分别有3个正方形,则它的表面积=6×3×1.【解答】解: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6×3×1=1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表面积:正方体表面积为6a2 (a为正方体棱长).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你”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A.遇B.见C.未D.来【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遇”与“的”是相对面,“见”与“未”是相对面,“你”与“来”是相对面.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5.图1和图2中所有的正方形都全等,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的①②③④某一位置,所组成的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的①的位置出现重叠的面,所以不能围成正方体,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注意: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6.下面平面图形中能围成三棱柱的是()A.B.C.D.【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A、能围成三棱柱,故选项正确;B、折叠后有两个面重合,不能围成三棱柱,故选项错误;C、不能围成三棱柱,故选项错误;D、折叠后有两个侧面重合,不能围成三棱柱,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时勿忘记三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美”字一面相对面的字是()A.丽B.连C.云D.港【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必须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美”与“港”是相对面,“丽”与“连”是相对面,“的”与“云”是相对面.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8.图1是一个正六面体,把它按图2中所示方法切割,可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的截面,则下列展开图中正确画出所有的切割线的是()A.B.C.D.【考点】截一个几何体;几何体的展开图.【分析】根据正六面体和截面的特征,可动手操作得到答案.【解答】解:动手操作可知,画出所有的切割线的是图形C.故选C.【点评】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和几何体的展开图,观察思考与动手操作结合,得到相应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一个几何体及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从左面看会看到该几何体的两个侧面.【解答】解:从左边看去,应该是两个并列并且大小相同的矩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空间想象能力.10.如图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B.C.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找到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俯视图中.【解答】解:从上面看易得上面第一层中间有1个正方形,第二层有3个正方形.下面一层左边有1个正方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面看得到的视图.1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4πB.3πC.2π+4 D.3π+4【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首先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然后计算其表面积即可.【解答】解:观察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发现其为半个圆柱,半圆柱的直径为2,长方体的长为2,宽为1,高为1,故其表面积为:π×12+(π+2)×2=3π+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形状,难度不大.12.如图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那么点A、B在围成的正方体上相距()A.0 B.1 C.D.【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将图1折成正方体,然后判断出A、B在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从而可得到AB之间的距离.【解答】解:将图1折成正方体后点A和点B为同一条棱的两个端点,故此AB=1.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展开图折成几何体,判断出点A和点B在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3.如图,在长方体ABCD﹣EFGH中,平面ABFE与平面DCGH的位置关系是平行.【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分析】在长方体中,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有平行和垂直两种.【解答】解:平面ABFE与平面DCGH,故答案为:平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在立体图形中,两个平行的面中的每条棱也互相平行.14.如图,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原长方体的体积是12cm3.【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图形中标注的长度得出AB=AE=4cm,进而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E=4cm,∴立方体的高为:(6﹣4)÷2=1(cm),∴EF=4﹣1=3(cm),∴原长方体的体积是:3×4×1=12(cm3).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利用已知图形得出各边长是解题关键.15.如图,一个表面涂满颜色的正方体,现将每条棱三等分,再把它切开变成若干个小正方体,两面都涂色的有12个;只有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考点】截一个几何体.【分析】根据图示可发现除顶点外位于棱上的小方块两面,涂色位于表面中心的一面涂色.【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有一条边在棱上的正方体有12个两面涂色;每个面的正中间的一个只有一面涂色的有6个.故答案为:12,6.【点评】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组合与分割.要熟悉正方体的性质,在分割时有必要可动手操作.16.如图是一个圆柱体的三视图,由图中数据计算此圆柱体的侧面积为24π.(结果保留π)【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根据主视图确定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与高,然后根据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图可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4,高为6,所以,侧面积=4•π×6=24π.故答案为:24π.【点评】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根据主视图判断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与高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小题)17.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方图形,请你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考点】点、线、面、体.【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结合图形特征进行旋转,判断出旋转后的立体图形即可.【解答】解:连线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注意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18.把19个边长为2cm的正方体重叠起来,作成如图那样的立体图形,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考点】几何体的表面积.【分析】前后面各有10个小正方形,上下面各有9个小正方形,左右面各有8个小正方形,而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即可求出表面积.【解答】解: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4×2×(9+8+10)=216(平方厘米),答: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表面积的应用,能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不是很大.19.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块,则把图中多余部分涂黑;若还缺少,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6cm,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6cm,请求出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几何体的展开图.【分析】(1)根据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都有一个全等的对面,可得答案;(2)根据表面积公式,可得答案;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可得答案.【解答】解:(1)多余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2)表面积=6×8×4+62×2=192+72=264cm2.【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题,利用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都有一个全等的对面是解题关键.20.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它们的相对两面的数字之和相等,请你求出y﹣x的值.【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分析】利用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可得x+3x=2+6,y﹣1+5=2+6,解方程求出x与y的值,进而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3x=2+6,y﹣1+5=2+6,解得x=2,y=4,所以y﹣x=4﹣2=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1.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cm2,那么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多少?【考点】截一个几何体;几何体的表面积.【分析】根据长方体的切割特点可知,切割成三段后,表面积是增加了4个长方体的侧面的面积,由此利用增加的表面积即可求出这根木料的侧面积,再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把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其表面积增加了四个截面,因此每个截面的面积为80÷4=20cm2,∴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1.6×100×20=3200(cm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表面积,抓住切割特点和表面积增加面的情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1)如图①是一个组合几何体,右边是它的两种视图,在右边横线上填写出两种视图名称;(2)根据两种视图中尺寸(单位:cm),计算这个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π取3.14)【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几何体的表面积.【分析】(1)找到从正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视图中.(2)根据题目所给尺寸,计算出下面长方体表面积+上面圆柱的侧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2)表面积=2(8×5+8×2+5×2)+4×π×6=2(8×5+8×2+5×2)+4×3.14×6=207.36(cm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几何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掌握三视图所看的位置.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杨梅开始采摘啦!每筐杨梅以5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图,则这4筐杨梅的总质量是()A.19.7千克B.19.9千克C.20.1千克D.20.3千克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②海拔﹣155m表示比海平面低155m;③负分数不是有理数;④零是最小的数;⑤零是整数,也是正数.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小灵做了以下4道计算题:①﹣6﹣6=0;②﹣3﹣|﹣3|=﹣6;③3÷×2=12;④0﹣(﹣1)2016=﹣1.则她做对的道数是()A.1 B.2 C.3 D.44.(2018•济南)2018年1月,“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了距离达7600千米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这标志着“墨子号”具备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数字76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76×104 B.7.6×103 C.7.6×104 D.76×1025.实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ac>bc B.|a﹣b|=a﹣b C.﹣a<﹣b<c D.﹣a﹣c>﹣b﹣c6.已知①1﹣22;②|1﹣2|;③(1﹣2)2;④1﹣(﹣2),其中相等的是()A.②和③B.③和④C.②和④D.①和②7.若(﹣ab)2017>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0 B.>0 C.a>0,b<0 D.a<0,b>08.若|a|=5,|b|=6,且a>b,则a+b的值为()A.﹣1或11 B.1或﹣11 C.﹣1或﹣11 D.11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9.﹣2的相反数是,倒数是,绝对值是.10.在数轴上,与点﹣3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它们对应的数是.11.若m、n互为相反数,则|m﹣1+n|=.12.某品种兔子,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繁殖3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后也能繁殖3对新小兔子,总之,所有的每对兔子,都是每月繁殖3对小兔子,如果开始只有一对兔子,那么半年后有对兔子(不考虑意外死亡).三、解答题(共52分)13.(12分)计算:(1)(﹣49)﹣(+91)﹣(﹣5)+(﹣9);(2)﹣17+17÷(﹣1)11﹣52×(﹣0.2)3;(3)﹣5﹣[﹣﹣(1﹣0.2×)÷(﹣2)2].14.(10分)(2015秋•武平县校级期中)小明和小红都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兴趣小组,根据学校分配的名额,他们两人只能有1人参加,数学老师想出了一个主题,如图,给他们六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些数,将化简后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用“<”连接起来,谁先按照要求做对,谁就参加兴趣小组,你也一起来试一试吧!15.(10分)小明是“环保小卫士”,课后他经常关心环境天气的变化,他了解到本周白天的平均气温,如表(“+”表示比前一天上升了,“﹣”表示比前一天下降了.单位:℃)已知上周周日平均气温是16.9℃,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周哪天的平均气温最高,最高是多少?(2)计算这一周每天的平均气温.16.(10分)观察下列等式:13=12,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想一想:等式左边各个幂的底数与右边幂的底数有什么关系,并用等式表示出规律;再利用这一规律计算13+23+33+43+…+1003的值.17.(10分)如图,小玉有5张写着不同数字的卡片,请你按要求抽出卡片,完成下列问题:(1)从中抽出2张卡片,使这2张卡片上的数字的乘积最大,则应如何抽取?最大的乘积是多少?(2)从中抽出2张卡片,使这2张卡片上的数字相除的商最小,则应如何抽取?最小的商是多少?(3)从中抽出2张卡片,使这2张卡片上的数字经过加、减、乘、除、乘方中的一种运算后,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则应如何抽取?最大的数是多少?(4)从中抽出4张卡片,用学过的运算方法,要使结果为24,则应如何抽取?写出运算式子(一种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杨梅开始采摘啦!每筐杨梅以5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图,则这4筐杨梅的总质量是()A.19.7千克B.19.9千克C.20.1千克D.20.3千克【考点】正数和负数.【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解答】解:(﹣0.1﹣0.3+0.2+0.3)+5×4=20.1(千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解题关键.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②海拔﹣155m表示比海平面低155m;③负分数不是有理数;④零是最小的数;⑤零是整数,也是正数.A.1个 B.2个 C.3个 D.4个【考点】有理数.【专题】计算题;实数.【分析】利用正数与负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0,错误;②海拔﹣155m表示比海平面低155m,正确;③负分数是有理数,错误;④零不是最小的数,错误;⑤零是整数,不是正数,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熟练掌握各自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小灵做了以下4道计算题:①﹣6﹣6=0;②﹣3﹣|﹣3|=﹣6;③3÷×2=12;④0﹣(﹣1)2016=﹣1.则她做对的道数是()A.1 B.2 C.3 D.4【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①﹣6﹣6=﹣12,故错误;②﹣3﹣|﹣3|=﹣6,故正确;③3÷×2=12,故正确;④0﹣(﹣1)2016=﹣1,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解题的关键.4.(2018•济南)2018年1月,“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了距离达7600千米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这标志着“墨子号”具备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数字76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76×104 B.7.6×103 C.7.6×104 D.76×102【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有理数科学记数法【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解答】解:7600=7.6×10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5.实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ac>bc B.|a﹣b|=a﹣b C.﹣a<﹣b<c D.﹣a﹣c>﹣b﹣c【考点】实数与数轴.【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出其大小,再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a<b<0<c,∴A、ac<bc,故A选项错误;B、∵a<b,∴a﹣b<0,∴|a﹣b|=b﹣a,故B选项错误;C、∵a<b<0,∴﹣a>﹣b,故C选项错误;D、∵﹣a>﹣b,c>0,∴﹣a﹣c>﹣b﹣c,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与数轴,熟知数轴上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已知①1﹣22;②|1﹣2|;③(1﹣2)2;④1﹣(﹣2),其中相等的是()A.②和③B.③和④C.②和④D.①和②【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析】①先算平方,再算减法;②先做绝对值里面的减法运算,再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③先做括号里面的减法运算,再根据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④根据减法法则计算.计算出各式的值以后,再比较即可.【解答】解:因为①1﹣22=1﹣4=﹣3;②|1﹣2|=|﹣1|=1;③(1﹣2)2=(﹣1)2=1;④1﹣(﹣2)=1+2=3.所以,相等的是②和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7.若(﹣ab)2017>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0 B.>0 C.a>0,b<0 D.a<0,b>0【考点】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除法.【分析】根据乘方法则得的结果.【解答】解:∵(﹣ab)2017>0,∴﹣ab>0,∴ab<0,即ab异号,∴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乘方运算,注意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若|a|=5,|b|=6,且a>b,则a+b的值为()A.﹣1或11 B.1或﹣11 C.﹣1或﹣11 D.11【考点】绝对值.【分析】根据所给a,b绝对值,可知a=±5,b=±6;又知a>b,那么应分类讨论两种情况:a为5,b为﹣6;a为﹣5,b为﹣6,求得a+b的值.【解答】解:已知|a|=5,|b|=6,则a=±5,b=±76∵a>b,∴当a=5,b=﹣6时,a+b=5﹣6=﹣1;当a=﹣5,b=﹣6时,a+b=﹣5﹣6=﹣1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的化简,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根据题意确定绝对值符号中数的正负再计算结果.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9.﹣2的相反数是2,倒数是﹣,绝对值是2.【考点】倒数;相反数;绝对值.【分析】运用倒数,相反数及绝对值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2的相反数是2,倒数是﹣,绝对值是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倒数,相反数及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定义.10.在数轴上,与点﹣3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对应的数是﹣7和1.【考点】数轴.【专题】计算题;实数.【分析】结合数轴,确定出所求的数即可.【解答】解:在数轴上,与点﹣3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分别位于﹣3的两侧且到﹣3这一点的距离都是4,右边的数为﹣3+4=1,左边的数为﹣3﹣4=﹣7.故答案为:2;﹣7和1【点评】此题考查了数轴,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相应的数轴是解本题的关键.11.若m、n互为相反数,则|m﹣1+n|=1.【考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反数;绝对值.【专题】计算题.【分析】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绝对值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解答】解:∵m、n互为相反数,∴m+n=0.∴|m﹣1+n|=|﹣1|=1.故答案为:1.【点评】主要考查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12.某品种兔子,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繁殖3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后也能繁殖3对新小兔子,总之,所有的每对兔子,都是每月繁殖3对小兔子,如。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共3套)第三单元跟踪检测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32分)1.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度,短边的长叫作宽度。

2.正方形有4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3.一个正方形边长4厘米,它的周长是16厘米。

4.江苏南京市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门,其中有一段长为89米,宽为5米的城墙,这段城墙的周长是188米。

5.一根铁丝长36厘米,用它围成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

6.有两根铁丝,第一根围成了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第二根围成了一个长为6分米,宽为3分米的长方形,第三根铁丝长一些。

7.右图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

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能剪出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周长是8厘米。

剩下的图形是一个矩形,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周长是18厘米。

8.把2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9.用一根10米长的绳子去围成一个长和宽都是整米数的长方形。

可能是长5米、宽2米的长方形,也可能是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

不管怎样围,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总是14米。

10.用8根长3厘米的小棒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周长是48厘米。

用8根3厘米长的小棒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3厘米,周长是24厘米。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才有四条边。

(×)2.长方形的周长是长与宽之和的2倍。

(×)3.长方形菜地的长是6米,宽是4米,则菜地周长是20厘米。

(×)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5.至少要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三、选择。

第六章《图形的相似》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图形的相似》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图形的相似》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34yx=,则x yx+的值为()A. 1B. 47C.54D.742.已知线段a、b、c,其中c是a、b的比例中项,若a=9cm,b=4cm,则线段c长为()A. 18cm;B. 5cm;C. 6cm;D. ±6cm;3.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PB),AB=4,那么AP的长是()A. 252-B. 25- C. 251- D.52-4. 如图,点P在△ABC的边AC上,要判断△ABP∽△ACB,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A. ∠ABP=∠CB. ∠APB=∠ABCC. AP ABAB AC= D.AB ACBP CB=5.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A. 1:16B. 1:6C. 1:4D. 1:26.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B交AD于E,交BD于F,DE:EA=3:4,EF=3,则CD的长为()A. 4B. 7C. 3D. 127.如图,△OAB与△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A. (1,2)B. (1,1)C. 22)D. (2,1)8.如图,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D在BC上,DE与AC相交于点F,AB=9,BD=3,则CF等于()A. 1B. 2C. 3D. 49.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 下的B 处走到C 处时,测得影子CD 的长为1米,继续往前走3米到达E 处时,测得影子EF 的长为2米,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米,那么路灯A 的高度AB 等于( )A. 4.5米B. 6米C. 7.2米D. 8米10. 如图,Rt △ABC 中,∠ACB=90°,∠ABC=60°,BC=2cm ,D 为BC 的中点,若动点E 以1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 →B →A 的方向运动,设E 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 <6),连接DE ,当△BDE 是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A.2B. 2.5或3.5C. 3.5或4.5D. 2或3.5或4.5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在比例尺为1:1 000 000地图上,A 、B 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4cm ,那么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km .12.如图,已知:l 1∥l 2∥l 3,AB=6,DE=5,EF=7.5,则AC=__.13.如图,△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且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14.如图,点G是△ABC的重心,GH⊥BC,垂足为点H,若GH=3,则点A到BC的距离为_____.15.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cm,EF=2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 m,CD=8 m,则树高AB= ▲.16.如图,已知△ABC中,D为边AC上一点,P为边AB上一点,AB=12,AC=8,AD=6,当AP的长度为__时,△ADP和△ABC相似.17.如图,双曲线y=kx经过Rt△BOC斜边上的点A,且满足23AOAB,与BC交于点D,S△BOD=21,求k=__.18.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10,点E在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恰落在边AD上的点F处;点G在AF上,将△ABG沿BG折叠,点A恰落在线段BF 上的点H处,有下列结论:①∠EBG=45°;②△DEF∽△ABG;③S△ABG=32S△FGH;④AG+DF =FG.其中正确的是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大题,共76分)1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M是BC的中点,DE⊥AM于点E.(1)求证:△ADE∽△MAB;(2)求DE的长.20.如图,在△ABC中,DE∥BC,EF∥AB,若S△ADE=4cm2,S△EFC=9cm2,求S△ABC.21.如图,△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AD CD CD BD.(1)求证:△ACD∽△CBD;(2)求∠ACB的大小.22.已知: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3)、B(3,﹣2)、C(2,﹣4),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1)画出△ABC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2B2C2,使△A2B2C2与△ABC位似,且△A2B2C2与△ABC的位似比为2:1,并直接写出点A2的坐标.23.如图,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量树(AB)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高为1米的竹竿直立时影长为0.9米,此时,因树靠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了墙上CD处),他先测得落在墙上的影子(CD)高为1.2米,又测得地面部分的影长(BD)为2.7米,则他测得的树高应为多少米?24.如图,把△ABC沿边BA平移到△DEF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面积的49,若AB=2,求△ABC移动的距离BE的长.25.如图,点A(1,4)、B(2,a)在函数y=mx(x>0)的图象上,直线AB与x轴相交于点C,AD⊥x轴于点D.(1)m=;(2)求点C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M 为AD 中点,连接CM 交BD 于点N ,且1ON =.(1)求BD 的长;(2)若DCN ∆的面积为2,求四边形ABNM 的面积.27.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6,BC=8,点D 为边CB 上的一个动点(点D 不与点B 重合),过D 作DO ⊥AB ,垂足为O ,点B ′在边AB 上,且与点B 关于直线DO 对称,连接DB ′,AD . (1)求证:△DOB ∽△ACB ;(2)若AD 平分∠CAB ,求线段BD 的长; (3)当△AB ′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BD 的长.28.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cm ,BC=8cm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0.点P 从点A 出发,沿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同时,点Q 从点D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PO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过点Q 作QF ∥AC ,交BD 于点F .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6),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AOP 是等腰三角形?(2)设五边形OECQF 的面积为S (cm 2),试确定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S 五边形S 五边形OECQF :S △ACD =9:16?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OD 平分∠COP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34y x =,则x yx+的值为( ) A. 1 B. 47C.54D.74【答案】D 【解析】【详解】∵34y x =, ∴x y x +=434+=74,故选D2.已知线段a 、b 、c ,其中c 是a 、b 的比例中项,若a=9cm ,b=4cm ,则线段c 长为( ) A. 18cm ; B. 5cm ;C. 6cm ;D. ±6cm ;【答案】C 【解析】根据比例中项的概念,当两个比例内项相同时,就叫比例中项,再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c . 解:根据比例中项的概念,得c 2=ab=36,c=±6, 又线段不能是负数,-6应舍去,取c=6, 故选C .“点睛”考查了比例中项的概念:当两个比例内项相同时,就叫比例中项.这里注意线段不能是负数.3.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PB ),AB=4,那么AP 的长是( ) A. 252B. 25C. 51D.52【答案】A 【解析】根据黄金比的定义得:51AP AB -=,得514252AP -== .故选A. 4. 如图,点P 在△ABC 的边AC 上,要判断△ABP ∽△ACB ,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A. ∠ABP=∠CB. ∠APB=∠ABCC. AP ABAB AC= D.AB ACBP CB=【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当∠ABP=∠C时,又∵∠A=∠A,∴△ABP∽△ACB,故此选项错误;B.当∠APB=∠ABC时,又∵∠A=∠A,∴△ABP∽△ACB,故此选项错误;C.当AP ABAB AC=时,又∵∠A=∠A,∴△ABP∽△ACB,故此选项错误;D.无法得到△ABP∽△ACB,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5.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A. 1:16B. 1:6C. 1:4D. 1:2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答即可.【详解】解:Q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6.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B交AD于E,交BD于F,DE:EA=3:4,EF=3,则CD的长为()A. 4B. 7C. 3D. 12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E:EA=3:4,∴DE:DA=3:7,∵EF∥AB,∴DE EFDA AB=,∵EF=3,∴337AB=,解得:AB=7,∵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7.故选B.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7.如图,△OAB与△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A. (1,2)B. (1,1)C. (2,2)D. (2,1)【答案】B【解析】【详解】∵∠OAB=∠OCD=90°,AO=AB,CO=CD,等腰Rt△OAB与等腰Rt△OCD是位似图形,点B的坐标为(1,0),∴BO=1,则AO=AB=22,∴A(12,12),∵等腰Rt△OAB与等腰Rt△OCD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点C的坐标为:(1,1).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的性质,正确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关系,记忆关于原点位似的两个图形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8.如图,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D在BC上,DE与AC相交于点F,AB=9,BD=3,则CF等于()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B=∠BAC=60°,∠E=∠EAD=60°,∴∠B=∠E,∠BAD=∠EAF,∴△ABD∽△AEF,∴AB:BD=AE:EF.同理:△CDF∽△EAF,∴CD:CF=AE:EF,∴AB:BD=CD:CF,即9:3=(9﹣3):CF,∴CF=2.故选B.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9.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 下的B 处走到C 处时,测得影子CD 的长为1米,继续往前走3米到达E 处时,测得影子EF 的长为2米,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米,那么路灯A 的高度AB 等于( )A. 4.5米B. 6米C. 7.2米D. 8米【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根据题意可得:Rt △DCG ∽Rt △DBA ,Rt △FEH ∽Rt △FBA ,所以CD CG BD AB =,EF EH CGBF AB AB==,∴CD EFBD BF=,∵CG=EH=1.5米,CD=1米,CE=3米,EF=2米,设AB=x ,BC=y ,∴1 1.51y x =+,2 1.55y x =+,∴2151y y =++,∴y=3m ,∴1.514x =,解得:x=6米.即路灯A 的高度AB=6米.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0. 如图,Rt △ABC 中,∠ACB=90°,∠ABC=60°,BC=2cm ,D 为BC 的中点,若动点E 以1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 →B →A 的方向运动,设E 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 <6),连接DE ,当△BDE 是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A. 2B. 2.5或3.5C. 3.5或4.5D. 2或3.5或4.5【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Rt △ABC 中,∠ACB=90°,∠ABC=60°,BC=2cm ,∴AB=2BC=4(cm ). ∵BC=2cm ,D 为BC 的中点,动点E 以1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BD=12BC=1(cm ),BE=AB ﹣AE=4﹣t (cm ), 若∠DBE=90°,∵∠ABC=60°,∴∠BDE=30°.∴BE=12BD=12(cm ). 当A →B 时,t=4﹣0.5=3.5;当B →A 时,t=4+0.5=4.5.若∠EDB=90°时,∵∠ABC=60°,∴∠BED=30°.∴BE=2BD=2(cm ).当A →B 时,∴t=4﹣2=2;当B →A 时,t=4+2=6(舍去).综上可得:t 的值为2或3.5或4.5.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果在比例尺为1:1 000 000的地图上,A 、B 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4cm ,那么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km .【答案】34【解析】【分析】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由题意代入数据可直接得出实际距离.【详解】根据题意,13.434000001000000÷=厘米=34千米. 即实际距离是34千米.故答案为:34.【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定义,熟练掌握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如图,已知:l 1∥l 2∥l 3,AB=6,DE=5,EF=7.5,则AC=__.【答案】15【解析】l 1∥l 2∥l 3,AB DE AB BC EF DE=++,所以6512.5AC,所以AC=15.13.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答案】(9,0)【解析】【详解】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连接A′A,B′B并延长交于(9,0),所以位似中心的坐标为(9,0).故答案为:(9,0).14.如图,点G是△ABC的重心,GH⊥BC,垂足为点H,若GH=3,则点A到BC的距离为_____.【答案】9【解析】设BC的中线是AD,BC的高是AE,由重心性质可知:AD:GD=3:1,∵GH⊥BC,∴△ADE∽△GDH,∴AD:GD=AE:GH=3:1,∴AE=3GH=3×3=9,故答案为9.点睛:证明相似三角形:(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证明两个对应角相等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殊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构成的等角作为桥梁,成为解题的关键.15.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 ,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cm ,EF=20cm ,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 m,CD=8 m,则树高AB= ▲.【答案】5.5【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在△DEF和△DBC中,,∴△DEF∽△DBC,∴=,即=,解得BC=4,∵AC=1.5m,∴AB=AC+BC=1.5+4=5.5m考点:相似三角形【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6.如图,已知△ABC 中,D 为边AC 上一点,P 为边AB 上一点,AB=12,AC=8,AD=6,当AP 的长度为__时,△ADP 和△ABC 相似.【答案】4或9.【解析】当△ADP ∽△ACB 时,需有AP AD AB AC =,∴6128AP =,解得AP =9.当△ADP ∽△ABC 时,需有AP AD AC AB=,∴6812AP =,解得AP =4.∴当AP 的长为4或9时,△ADP 和△ABC 相似. 17.如图,双曲线y=k x 经过Rt △BOC 斜边上的点A ,且满足23AO AB =,与BC 交于点D ,S △BOD =21,求k=__.【答案】8 【解析】 试题分析:解:过A 作AE ⊥x 轴于点E .因为S △OAE =S △OCD ,所以S 四边形AECB =S △BOD =21,因为AE ∥BC ,所以△OAE ∽△OBC ,所以==()2=,所以S △OAE =4,则k=8.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8.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10,点E在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恰落在边AD上的点F处;点G在AF上,将△ABG沿BG折叠,点A恰落在线段BF 上的点H处,有下列结论:①∠EBG=45°;②△DEF∽△ABG;③S△ABG=32S△FGH;④AG+DF =FG.其中正确的是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答案】①③④【解析】试题解析:∵△BCE沿BE折叠,点C恰落在边AD上的点F处,∴∠1=∠2,CE=FE,BF=BC=10,在Rt△ABF中,∵AB=6,BF=10,∴AF=22106=8,∴DF=AD-AF=10-8=2,设EF=x,则CE=x,DE=CD-CE=6-x,在Rt△DEF中,∵DE2+DF2=EF2,∴(6-x)2+22=x2,解得x=103,∴ED= 83,∵△ABG沿BG折叠,点A恰落在线段BF上的点H处,∴∠3=∠4,BH=BA=6,AG=HG,∴∠2+∠3=12∠ABC=45°,所以①正确;HF=BF-BH=10-6=4,设AG=y,则GH=y,GF=8-y,在Rt△HGF中,∵GH2+HF2=GF2,∴y2+42=(8-y)2,解得y=3,∴AG=GH=3,GF=5,∵∠A=∠D,69843ABDE==,32AGDF=,∴AB AGDE DF≠,∴△ABG与△DEF不相似,所以②错误;∵S△ABG=12•6•3=9,S△FGH=12•GH•HF=12×3×4=6,∴S△ABG=32S△FGH,所以③正确;∵AG+DF=3+2=5,而GF=5,∴AG+DF=GF,所以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大题,共76分)1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M是BC的中点,DE⊥AM于点E.(1)求证:△ADE∽△MAB;(2)求DE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5.【解析】试题分析:利用矩形角相等的性质证明△DAE∽△AMB.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AE=∠AMB,又∵∠DEA=∠B=90°,∴△DAE∽△AMB.(2)由(1)知△DAE∽△AMB,∴DE:AD=AB:AM,∵M是边BC的中点,BC=6,∴BM=3,又∵AB=4,∠B=90°,∴AM=5,∴DE:6=4:5,∴DE=245.20.如图,在△ABC中,DE∥BC,EF∥AB,若S△ADE=4cm2,S△EFC=9cm2,求S△ABC.【答案】25cm2.【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平行证明三角形相似,再利用相似的性质求三角形面积.试题解析:解:∵DE∥BC,EF∥AB,∴∠A=∠FEC,∠AED=∠C,∴△ADE∽△ECF;∴S△ADE:S△ECF=(AE:EC)2,∵S△ADE=4cm2,S△EFC=9cm2,∴(AE:EC)2=4:9,∴AE:EC=2:3,即EC:AE=3:2,∴(EC+AE):AE=5:2,即AC:AE=5:2.∵DE∥BC,∴∠C=∠AED,又∵∠A=∠A,∴△ABC∽△ADE,∴S△ABC:S△ADE=(AC:AE)2,∴S△ABC:4=(5:2)2,∴S△ABC=25cm2.21.如图,△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AD CD CD BD.(1)求证:△ACD∽△CBD;(2)求∠ACB的大小.【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CD∽△CBD;(2)由(1)知△ACD∽△CBD,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CD,然后由∠A+∠ACD=90°,可得:∠BCD+∠ACD=90°,即∠ACB=90°.试题解析:(1)∵CD是边AB上的高,∴∠ADC=∠CDB=90°,∵AD CD CD BD.∴△ACD∽△CBD;(2)∵△ACD∽△CBD,∴∠A=∠BCD,在△ACD中,∠ADC=90°,∴∠A+∠ACD=90°,∴∠BCD+∠ACD=90°,即∠ACB=9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22.已知: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3)、B(3,﹣2)、C(2,﹣4),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1)画出△ABC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2B2C2,使△A2B2C2与△ABC位似,且△A2B2C2与△ABC的位似比为2:1,并直接写出点A2的坐标.【答案】(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A2坐标(﹣2,﹣2).【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的位置进而得出.试题解析:⑴如图所示: △A1B1C1,即为所求;⑵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A2坐标(-2,-2)23.如图,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量树(AB)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高为1米的竹竿直立时影长为0.9米,此时,因树靠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了墙上CD处),他先测得落在墙上的影子(CD)高为1.2米,又测得地面部分的影长(BD)为2.7米,则他测得的树高应为多少米?【答案】测得的树高为4.2米.【解析】先求出墙上的影高CD落在地面上时的长度,再设树高为h,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列出关系式求出h的值即可24.如图,把△ABC沿边BA平移到△DEF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面积的49,若AB=2,求△ABC移动的距离BE的长.【答案】4 3【解析】试题分析:证明平移前后图象的相似,再根据相似的性质定理求BE长. 试题解析:解:∵把△ABC沿边BA平移到△DEF的位置,∴E F∥AC,∴△BEG∽△BAC,∴BEABBEGABCSSnn23,∵AB=2,∴BE=43.25.如图,点A(1,4)、B(2,a)在函数y=mx(x>0)的图象上,直线AB与x轴相交于点C,AD⊥x轴于点D.(1)m=;(2)求点C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4;(2)C的坐标为(3,0);(3)(﹣2,0).【解析】试题分析:(1)把点代入求值.(2)先利用反比例函数求出A,B,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3)假设存在E点,因为n ACD是直角三角形,假设n ABE也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A,B,C,是直角时AB长度,均与已知矛盾,所以不存在.试题解析:解:(1)∵点A(1,4)在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上,∴m=1×4=4,故答案为4.(2)∵点B(2,a)在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上,∴a==2,∴B(2,2).设过点A、B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422k bk b=+⎧⎨=+⎩,解得:26kb=-⎧⎨=⎩,∴过点A、B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2x+6.当y=0时,有﹣2x+6=0,解得:x=3,∴点C的坐标为(3,0).(3)假设存在,设点E的坐标为(n,0).①当∠ABE=90°时(如图1所示),∵A(1,4),B(2,2),C(3,0),∴B是AC的中点,∴EB垂直平分AC,EA=EC=n+3.由勾股定理得:AD2+DE2=AE2,即42+(x+1)2=(x+3)2,解得:x=﹣2,此时点E的坐标为(﹣2,0);②当∠BAE=90°时,∠ABE>∠ACD,故△EBA与△ACD不可能相似;③当∠AEB=90°时,∵A(1,4),B(2,2),∴AB=5,2>5,2∴以AB为直径作圆与x轴无交点(如图3),∴不存在∠AEB=90°.综上可知:在x轴上存在点E,使以A、B、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点E的坐标为(﹣2,0).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 M为AD中点,连接CMON=.交BD于点N,且1(1)求BD的长;∆的面积为2,求四边形ABNM的面积.(2)若DCN【答案】(1)6;(2)5.【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对边平行且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平分,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两对角相等,进而确定出三角形MND与三角形CNB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得到DN:BN=1:2,设OB=OD=x,表示出BN与DN,求出x的值,即可确定出BD的长;(2)由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2,得到S△MND:S△CND=1:4,可得到△MND面积为1,△MCD面积为3,由S平行四边形ABCD=AD•h,S△MCD=MD•h=AD•h,=4S△MCD,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平行四边形ABCD,∴AD∥BC,AD=BC,OB=OD,∴∠DMN=∠BCN,∠MDN=∠NBC,∴△MND∽△CNB,∴MD DN BC BN,∵M为AD中点,所以BN=2DN,设OB=OD=x,则有BD=2x,BN=OB+ON=x+1,DN=x﹣1,∴x+1=2(x﹣1),解得:x=3, ∴BD=2x=6;(2)、∵△MND∽△CNB,且相似比为1:2,∴MN:CN=1:2,∴S△MND:S△CND=1:4,∵△DCN的面积为2,∴△MND面积为1,∴△MCD面积为3,设平行四边形AD边上的高为h,∵S平行四边形ABCD=AD•h,S△MCD=12MD•h=14AD•h,∴S平行四边形ABCD=4S△MCD=12,∴S△ABD=6,∴S四边形ABNM= S△ABD- S△MND =6-1=5.【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7.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为边CB上的一个动点(点D不与点B重合),过D作DO⊥AB,垂足为O,点B′在边AB上,且与点B关于直线DO 对称,连接DB′,AD.(1)求证:△DOB∽△ACB;(2)若AD平分∠CAB,求线段BD的长;(3)当△AB′D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BD的长.【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5;(3)50 13.【解析】试题分析:(1)公共角和直角两个角相等,所以相似.(2)由(1)可得三角形相似比,设BD =x,CD,BD,BO用x表示出来,所以可得BD长.(3)同(2)原理,BD=B′D=x, AB′,B′O,BO用x表示,利用等腰三角形求BD长.试题解析:(1)证明:∵DO ⊥AB ,∴∠DOB =90°,∴∠ACB =∠DOB =90°,又∵∠B =∠B .∴△DOB ∽△ACB .(2)∵AD 平分∠CAB ,DC ⊥AC,DO ⊥AB,∴DO =DC ,在 Rt △ABC 中,AC =6,BC =,8,∴AB =10,∵△DOB ∽△ACB,∴DO ∶BO ∶BD =AC ∶BC ∶AB =3∶4∶5,设BD =x ,则DO =DC =35x ,BO =45x , ∵CD +BD =8,∴35x +x =8,解得x =,5,即:BD =5. (3)∵点B 与点B ′关于直线DO 对称,∴∠B =∠OB ′D ,BO =B ′O =45x ,BD =B ′D =x , ∵∠B 为锐角,∴∠OB ′D 也为锐角,∴∠AB ′D 为钝角,∴当△AB ′D 是等腰三角形时,AB ′=DB ′,∵AB ′+B ′O +BO =10,∴x +45x +45x =10,解得x =5013,即BD =5013, ∴当△AB ′D 为等腰三角形时,BD =5013. 点睛:角平分线问题的辅助线添加及其解题模型.①垂两边:如图(1),已知BP 平分ABC ∠,过点P 作PA AB ⊥,PC BC ⊥,则PA PC =. ②截两边:如图(2),已知BP 平分MBN ∠,点A BM 上,在BN 上截取BC BA =,则ABP ∆≌CBP ∆.③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如图(3),已知BP 平分ABC ∠,//PA AC ,则AB AP =;如图(4),已知BP 平分ABC ∠,//EF PB ,则BE BF =.(1) (2) (3) (4) ④三线合一(利用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如图(5),已知AD 平分BAC ∠,且AD BC ⊥,则AB AC =,BD CD =.(5)【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28.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对角线AC,BD交于点0.点P 从点A出发,沿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PO并延长,交BC于点E,过点Q作QF∥AC,交BD于点F.设运动时间为t(s)(0<t<6),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AOP是等腰三角形?(2)设五边形OECQF的面积为S(cm2),试确定S与t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五边形S五边形OECQF:S△ACD=9:16?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OD平分∠COP?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58或5;(2)213=1232S t t-++;(3)92;(4)2.88.【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到AC=10,①当AP=PO=t,如图1,过P作PM⊥A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t=258,②当AP=AO=t=5,于是得到结论;(2)作EH⊥AC于H,QM⊥AC于M,DN⊥AC于N,交QF于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E=AP=t,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EH,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QM,FQ,根据图形的面积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列方程得到t的值,于是得到结论;(4)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M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N的长,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OP,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1)∵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AC=10,①当AP =PO =t ,如图1,过P 作PM ⊥AO ,∴AM =12AO =52, ∵∠PMA =∠ADC =90°,∠PAM =∠CAD ,∴△APM ∽△ADC , ∴AP AM AC AD=, ∴AP =t =258, ②当AP =AO =t =5,∴当t 为258或5时,△AOP 是等腰三角形; (2)作EH ⊥AC 于H ,QM ⊥AC 于M ,DN ⊥AC 于N ,交QF 于G ,在△APO 与△CEO 中,∵∠PAO =∠ECO ,AO =OC ,∠AOP =∠COE ,∴△AOP ≌△COE ,∴CE =AP =t ,∵△CEH ∽△ABC , ∴EH CE AB AC=, ∴EH =35t , ∵DN =AD CD AC ⋅=245, ∵QM ∥DN ,∴△CQM ∽△CDN , ∴QM CQ DN CD =,即62465QM t -=, ∴QM =2445t -, ∴DG =2424455t --=45t , ∵FQ ∥AC ,∴△DFQ ∽△DOC , ∴FQ DG OC DN=, ∴FQ =56t , ∴S 五边形OECQF =S △OEC +S 四边形OCQF =13152445(5)25265t t t -⨯⨯++⋅=2131232t t -++,∴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2131232S t t =-++; (3)存在,∵S △ACD =12×6×8=24, ∴S 五边形OECQF :S △ACD =(2131232t t -++):24=9:16,解得t =92,t =0,(不合题意,舍去),∴t =92时,S 五边形S 五边形OECQF :S △ACD =9:16; (4)如图3,过D 作DM ⊥AC 于M ,DN ⊥AC 于N , ∵∠POD =∠COD ,∴DM =DN =245, ∴ON =OM =22OD DN -=75, ∵OP •DM =3PD ,∴OP =558t -, ∴PM =18558t -, ∵222PD PM DM =+,∴22218524(8)()()585t t -=-+,解得:t ≈15(不合题意,舍去),t ≈2.88, ∴当t =2.88时,OD 平分∠CO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9题,共27分)
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平行且相等B、对角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相等
2、下列判定矩形中,错误的是(C)
A、三个角是直角是四边形是矩形B、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2015山东泰安)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直
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点F.若AB=6,BC=4,则FD的
长为()
A.2 B. 4 C.D. 2
4、(2014呼和浩特)已知矩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 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两边AD,BC于E,F(不与顶点重合),则以下关于△CDE与△ABF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为()
A.△CDE与△ABF的周长都等于10cm,但面积不一定相等
B.△CDE与△ABF全等,且周长都为10cm
C.△CDE与△ABF全等,且周长都为5cm
D.△CDE与△ABF全等,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都不能确定
5、(2015辽宁省朝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7,点E为BC上一动点,把△ABE沿AE折叠,当点B的对应点B′落在∠ADC的角平分线上时,则点B′到BC的距离为()
A.1或2 B. 2或3C. 3或4D. 4或5
6、下列关于矩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B、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C、矩形的2条对称轴把矩形分成四个矩形;D、矩形的2条对称轴必过矩形的对称中心;7、(2014青岛)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
AB=6,BC=9,则BF的长为()
A、4
C、4.5D、5
8、(2014年江苏南京)如图,在矩形AOBC中,点A的坐标是
(﹣2,1),点C的纵坐标是4,则B、C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A.(,3)、(﹣,4)B.(,3)、(﹣,4)
C.(,)、(﹣,4)D.(,)、(﹣,4)
9、(2014襄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AB,将矩形沿直
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
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
确的是(D)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二、填空题(6题,18分)
10、(2014湖南衡阳,第15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BOC=120°,AB=5,则BD的长为.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
11、(2015海南,第18题4分)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则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
12、(2015山东泰安,第23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分别是线段BM、CM的中点.若AB=8,AD=12,则四边形ENFM的周长为.
13、(2014上海,第18题4分)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
点E在边BC上,BE=2CE,将矩形沿着过点E的直线翻折后,点
C、D分别落在边BC下方的点C′、D′处,且点C′、D′、B在同一条
直线上,折痕与边AD交于点F,D′F与BE交于点G.设AB=t,那么△EFG的周长为(用含
t的代数式表示).
14、(2014黑龙江哈尔滨)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若点P
在AD边上,连接BP、PC,△BPC是以P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PB的长为.
15、(2015通辽)在一张长为7cm,宽为5cm的矩形纸片上,现要剪下一个腰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6题,55分)
16、(8分)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CD边上,BE=DF,连接CE,AF.求证:AF=CE.
17、(8分)(2015,福建南平)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BE⊥AC,CF⊥BD,垂足分别为E,F.
求证:BE=CF.
18、(9分)(2014湘潭)如图,将矩形ABCD沿BD对折,点A落在E处,BE与CD相交于F,若AD=3,BD=6.
(1)求证:△EDF≌△CBF;
(2)求∠EB C.
19、(9分)(2015云南)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M,N分别是AB,CD的中点,P是AD上的点,且∠PNB=3∠CBN.
(1)求证:∠PNM=2∠CBN;
(2)求线段AP的长.
20、(9分)(2015福建龙岩)如图,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D,AB上的点,若EF=EC,且EF⊥EC.
(1)求证:AE=DC;
(2)已知DC=,求BE的长.
21、(12分)(2014扬州)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边上的P点处.
(第6题图)
(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 A.
①求证:△OCP∽△PDA;
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
(2)若图1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
(3)如图2,,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结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结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9.2矩形单元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DCBBABABD
二、填空题
10、10;11、14;12、20;13、2t;14、5或6;15、8cm2或2cm2或2cm2
三、解答题
16、30°;19、10
3
;20、2
21、解:(1)如图1,
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C=AB,∠DAB=∠B=∠C=∠D=90°.由折叠可得:AP=AB,PO=BO,∠PAO=∠BAO.∠APO=∠B.
∴∠APO=90°.
∴∠APD=90°﹣∠CPO=∠PO C.
∵∠D=∠C,∠APD=∠PO C.
∴△OCP∽△PD A.
②∵△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
∴====.
∴PD=2OC,PA=2OP,DA=2CP.
∵AD=8,∴CP=4,BC=8.
设OP=x,则OB=x,CO=8﹣x.
在Rt△PCO中,
∵∠C=90°,CP=4,OP=x,CO=8﹣x,
∴x2=(8﹣x)2+42.
解得:x=5.
∴AB=AP=2OP=10.
∴边AB的长为10.
(2)如图1,
∵P是CD边的中点,
∴DP=D C.
∵DC=AB,AB=AP,
∴DP=AP.
∵∠D=90°,
∴sin∠DAP==.
∴∠DAP=30°.
∵∠DAB=90°,∠PAO=∠BAO,∠DAP=30°,∴∠OAB=30°.
∴∠OAB的度数为30°.
(3)作MQ∥AN,交PB于点Q,如图2.∵AP=AB,MQ∥AN,
∴∠APB=∠ABP,∠ABP=∠MQP.
∴∠APB=∠MQP.
∴MP=MQ.
∵MP=MQ,ME⊥PQ,
∴PE=EQ=PQ.
∵BN=PM,MP=MQ,
∴BN=QM.
∵MQ∥AN,
∴∠QMF=∠BNF.
在△MFQ和△NFB中,

∴△MFQ≌△NF B.
∴QF=BF.
∴QF=Q B.
∴EF=EQ+QF=PQ+QB=P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