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洛尔在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合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观察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疗效。
方法32例心室电风暴患者均采用紧急电复律或电除颤,同时应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无效者联合应用艾司洛尔。
结果32例心室电风暴患者中13例应用胺碘酮后有效控制,胺碘酮有效率40.6%,19例胺碘酮无效患者应用艾司洛尔,15例得以有效控制,总有效率87.5%,4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标签:心室电风暴;艾司洛尔;胺碘酮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機制。
一旦发作病情凶险,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及时正确处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我科收治心室电风暴患者32例,均符合2006年ACC /AHA/ESC心室电风暴的诊断标准。
男21例,女11例,年龄64~76岁,平均(66.4±6.3)岁。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脏瓣膜病3例,ICD 植入术后2例。
1.2方法所有心室电风暴患者均采用紧急电复律或电除颤,心肺复苏,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先予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继之以1mg/min静脉泵入,6h后减至0.5mg/min继续静脉泵入。
经上述治疗无效则联合应用艾司洛尔,负荷量0.5mg/kg静脉注射,3~5min内推注完毕,继之以0.05mg/(kg·min)静脉泵入24~48h,用药期间根据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1.3观察指标以室速或室颤消失作为有效控制的标准,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离散度(QTc)、QRS波群宽度的变化,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恶化情况。
交感风暴的药物治疗

·16·交感风暴的药物治疗JClinElectrocardiol,2010。
Feb.19.No.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曲秀芬交感风暴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在短时间内升高数十倍甚至上千倍,使正常和异常的心脏组织同时发生电紊乱,形成反复且顽同的致命性室速或室颤。
及时电除颤是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
但反复电击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创伤会进一步激活交感神经;电击所致的心肌细胞内失钾也会促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处理交感风暴必须结合药物、射频等多种方法,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努力寻找和纠正其诱发因素。
药物是治疗交感风暴的基石,而且往往需要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一.B受体阻滞剂(一)B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机制1.广泛的离子通道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后,广泛影响离子通道引起:①4相自动化除极速率加快,促使各种异常自律性机制(包括触发活动)的形成;②不应期缩短、传导性改变等使折返性心律失常容易发生;③室颤阈值降低。
13受体阻滞剂竞争性与受体结合后,能够逆转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其对三种离子通道的不利作用同时也被逆转。
2.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亲脂性B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够有效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交感中枢。
应当指出,13受体阻滞剂抗室颤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其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ll。
3.抗室颤、防治猝死的作用B受体阻滞剂抗室颤、防治猝死的机制包括:①使室颤阈值升高60%~80%;②中枢性作用:阻断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③降低心率、减少室颤、稳定心电活动。
4.特殊情况时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临床药理研究证实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各种作用都是受试体在基础状态得到的结果,不能代表这些药物在非一般状态时的作用与疗效。
循环儿茶酚胺水平和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能够改变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交感风暴时,药物的作用则可能被完全或部分逆转,使心律平、胺碘酮疗效下降,甚至无效。
艾司洛尔在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

艾司洛尔在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在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 年5 月至2011年5 月我院心内科及急诊科交感风病例暴50 例,2008 年05 月至2009 年11 月26 例为对照组,发生电风暴时采用常规心肺复苏及电复律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05 月24 例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结果艾司洛尔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2.18%,P<0.05)。
结论对于心肺复苏中反复室速和室颤认识到有交感风暴的存在非常重要,常规心肺复苏和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艾司洛尔;交感电风暴;临床疗效2006 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1]将“室速风暴”定义为24h自发两次或2 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频繁的ICD放电也是一种“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室速风暴,ICD风暴是同义语)。
本院心内科及急诊科自2008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对院内呼吸心跳骤停者心肺复苏过程中“交感风暴”50 例,24 例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临床疗效较好,可以减少电复律次数提高抢救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 例均为在心内科及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24 h自发2 次或2 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
其中,男34 例,女16 例,男女之比为2.125:1,年龄38~82 岁,平均60.16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8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8 例,急性肺栓塞4 例,脑出血2 例,脑梗塞2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 例,急性左心衰竭2 例,过敏性休克1 例,心肌炎1 例,不明原因2 例。
1.2 方法2008 年5 月至2009 年11 月26 例为对照组,采用“2006 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常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持续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1 mg每3~5 min重复一次,首次心脏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心律后,再发室颤或室速时电复律后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05 月24 例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首次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min,约1分钟,后以0.05 mg/kg/min速度静脉滴注,如果室颤、室速未终止,继续电复律,艾司洛尔静脉点滴速度可逐渐调大,最大速度可调至3mg/kg/min。
艾司洛尔联合咪达唑仑治疗交感风暴2例报道

women in China[J].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6]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研究协作组.中国31省市ST段抬高急件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治疗现状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11,43(3):440444.[7]汪春丽.我国正式启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 项目[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1,26(15):19.[8]严金川.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是未来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的必由之路[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1):961963. [9]拓文,杜敏.实施临床路径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6):339343. [10]Wojner AM.Outcome management:Applications to clinical prac-tice[M].St Louis:Mosby Publisher,2001:1.(收稿日期:20161006)(本文编辑薛妮)艾司洛尔联合咪达唑仑治疗交感风暴2例报道张晓萍关键词:交感风暴;艾司洛尔;咪达唑仑中图分类号:R541.7 R256.2文献标识码:C d o i:10.3969/j.i s s n.1672-1349.2017.02.042文章编号:1672-1349(2017)02-0250-03交感风暴是一种常见且威胁生命的综合征,是指24h内发生ȡ2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1]㊂交感风暴发作时病情凶险,及时正确处理非常关键,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交感风暴的基础,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使病人镇静,避免因恐惧㊁焦虑导致交感兴奋,诱发或加剧交感风暴,二者联合是终止电风暴的积极㊁有效措施㊂现将二者联合治疗交感风暴病人2例报道如下㊂1典型病例病例[1]:老年女性病人,主因 发作性胸痛㊁胸闷16年,加重3h 于2013年6月1日入院㊂病人1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㊁胸闷,全身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进一步介入治疗㊂平时间断口服 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 等,活动耐量逐渐下降,多次因胸痛㊁胸闷发作在我院及外院住院治疗㊂此次入院前3h病人无明显诱因再次反复出现胸痛发作,呈压榨性疼痛,伴胸闷㊁颈部发紧㊁大汗,每次持续约数分钟至20min不等,含化 硝酸甘油片 无效㊂既往:高血压病史40余年,糖尿病史10余年,血压㊁血糖控制欠佳㊂体格检查:血压114/65 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贫血貌,颈静脉无怒张㊂双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E mail:zxp721105@引用信息:张晓萍.艾司洛尔联合咪达唑仑治疗交感风暴2例报道[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50252.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㊂心率66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听诊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㊂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㊁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㊂血常规:血红蛋白84g/L㊂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㊁Ⅲ㊁aVF导联病理性Q波,V2~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㊂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阳性㊂超声心动图显示 左房㊁左室扩大,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床旁胸片显示 心影增大,心胸比68% ㊂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前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②高血压病;③2型糖尿病;④营养不良性贫血㊂入院后给予抗凝㊁抗血小板聚集㊁抗缺血㊁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㊁血糖,纠正贫血等治疗,但病人仍反复胸痛发作,发作时心电图示 Ⅰ㊁Ⅱ㊁aVL㊁V2~V6导联ST段显著压低㊁T 波倒置㊁aVR导联ST段抬高 ,提示左主干或多支病变㊂住院期间病人反复出现阵发性房颤,给予静注胺碘酮150mg后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随后给予胺碘酮持续静脉泵入,病人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考虑合并 左心心力衰竭 ,给予利尿㊁扩血管纠正心衰治疗,病人自6月8日开始反复出现意识丧失㊁抽搐,心电监护显示 室性心动过速 ,给予100J~ 200J同步直流电复律后心律转为窦律,胺碘酮继续持续静脉泵入,同时补钾补镁,输血纠正贫血后病人一度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明显减少,因病人心力衰竭严重,给予加强利尿,多巴酚丁胺3μg/(kg㊃min)静脉泵入,于6月13日起再次出现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最高峰一日50余次,停用多巴酚丁胺,继续静脉泵入胺碘酮,同时应用艾司洛尔0.5mg/Kg静注,继之0.05 g/(kg㊃min)~0.20g/(kg㊃min)静脉泵入,咪达唑㊃052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a n u a r y2017 V o l.15 N o.2仑2mg缓慢静注,继之缓慢静脉泵入,以保持病人安静入睡,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明显减少,随后完全消失㊂病例[2]:男性病人,55岁,主因 间断胸部憋闷㊁气短10余天,加重1天 ,于2013年4月29日入院㊂病人10余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部憋闷㊁气短,伴上腹部胀满,有时伴有胸痛,咽部紧缩感,出汗,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上述症状频繁发作,持续时间最长达数小时,此次入院前1d开始胸部憋闷㊁气短呈持续性,并反复出现短暂头晕㊁黑蒙,意识丧失㊂既往:否认高血压病㊁糖尿病史㊂体格检查:血压101/76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半卧位,颈静脉无怒张㊂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底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㊂心率103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㊂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㊁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㊂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㊁Ⅲ㊁aVF㊁V1~V3㊁V3R~V5R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ST 段稍抬高㊂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间壁㊁下壁㊁右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Ⅱ级(Killips分级)㊂病人入院后反复出现意识丧失㊁抽搐,心电监护显示 室性心动过速 ,给予100J~200J同步直流电复律后心律转为窦律,给予抗凝㊁抗血小板聚集㊁抗缺血㊁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应用胺碘酮效果差,遂停用胺碘酮,应用艾司洛尔,0.5mg/kg静注,继之0.05μg/(kg㊃min)~0.20μg/(kg㊃min)静脉泵入,咪达唑仑2mg缓慢静注,继之缓慢静脉泵入,以保持病人安静入睡,并加用美托洛尔片口服,起始剂量每日12.5mg,逐渐加量,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明显减少,随后完全消失㊂2讨论交感风暴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㊂病因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占4%~ 14%,心力衰竭占9%~19%,电解质/代谢紊乱占4%~10%㊂57%~87%找不到明确的促发因素㊂本组2例病人均有明确心肌梗死㊁心力衰竭病史㊂交感风暴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交感过度激活广泛而有害的离子通道作用㊂交感过度激活时过量的儿茶酚胺与受体结合,通过酶促反应,使细胞膜离子通道构型发生改变,导致过量的钠㊁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㊂②交感神经激活呈恶性循环㊂交感风暴发作时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疼痛等症状;由于室速㊁室颤反复发作,常需多次体外电复律,并且反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及电复律又可导致严重脑缺血,进一步导致中枢交感兴奋,上述情况可使交感风暴加剧形成恶性循环㊂交感风暴发作时,尽快进行电复律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对于室颤㊁无脉搏的室速㊁多形性室速等病人更为重要㊂电风暴急性期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仪(ICD)是禁忌[3]㊂血流动力学稳定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㊂β受体阻滞剂㊁胺碘酮组成交风暴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3]㊂但当交感风暴时,交感神经亢进可完全逆转Ⅰ类㊁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导致稳定状态下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普罗帕酮㊁胺碘酮等药效明显下降,甚至无效㊂β受体阻滞剂阻滞β受体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间接抑制钠㊁钙内流与钾外流的多重离子通道作用;且有中枢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抗室颤,降低猝死作用㊂因此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交感风暴的唯一有效办法,应尽可能使用或加大该药物用量,尤其是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抑制交感中枢㊂危重病人出现交感风暴时及时㊁足量地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有效而安全的[4]㊂本组2例均为心力衰竭病人,心力衰竭病人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加重心衰,而艾司洛尔是一种短效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特点是起效快,半衰期短,治疗中一旦出现心力衰竭恶化,立即调整剂量或停药,作用可消失迅速㊂因此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安全㊂交感风暴病人多存在对疾病严重性,频繁电击,陌生监护室环境产生焦虑㊁恐惧㊁绝望等心理状态,上述精神心理障碍可诱发或加剧电风暴,导致病情恶化㊂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具有抗焦虑㊁安眠㊁肌肉松弛㊁镇静作用,可使病人镇静,避免因恐惧㊁焦虑导致交感兴奋,诱发或加重交感电风暴㊂而咪达唑仑是一种短效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其作用速度快,代谢灭活快,持续时间短[56],使用安全㊂本组两例病人均在加用咪达唑仑镇静后电风暴发作有效控制㊂但应用咪达唑仑时应注意该药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时应做好气管插管准备㊂在交感风暴发作时,尤其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疗效欠佳的情况下联合使用咪达唑仑是终止电风暴的积极㊁有效措施㊂去除病因及诱因是及时终止和预防交感风暴再发的基础㊂心肌缺血㊁失代偿性心衰㊁电解质紊乱㊁紧张等应迅速纠正㊂本组两例病人最初交感风暴发生诱因均与心肌缺血㊁心力衰竭有关㊂因此积极电复律,纠正心力衰竭㊁心肌缺血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明显减少;病例[1]病情稳定后二次出现交感风暴发作的可能原因有:强化利尿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与应用多巴酚丁胺有关㊂多巴胺㊁多巴酚丁胺为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㊃152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1月第15卷第2期剂,直接兴奋β1受体,兴奋交感神经,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控制心衰症状,其不良反应为心率增快,致心律失常作用㊂参考文献:[1]Zipes DP,Camm AJ,Borggrafe M,et al.ACC/AHA/ESC2006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l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JACC,2006, 48(5):e247e346.[2]Brigadeau F,Kouakam C,Klug D,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and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lectrical storm in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J].Eur Heart J,2006,27(6): 700707.[3]Eifling M,Razavi M,Massumi A.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of electrical storm[J].Tex Heart Inst J,2011,38(2):111121. [4]张群英,牛云茜,陈柏荣.继发于危重症的室速风暴及其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1113.[5]Van Herendael H,Dorian P.Amiodarone for the treatment andprevention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J].Risk Manag,2010,9(6):465472.[6]Gaziano TA,Opie LH,Weinstein MC.Cardiovascular diseaseprevention with a multidrug regime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a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J].Lancet,2006,368(9536):679686.(收稿日期:20161011)(本文编辑薛妮)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2例王达珩,赵李焦,梁袁赫,杨建军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血疏口服液;神经功能缺损;格拉斯哥评分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文献标识码:A d o i:10.3969/j.i s s n.1672-1349.2017.02.043文章编号:1672-1349(2017)02-0252-03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作用,主要成分为黄芪㊁水蛭㊁石菖蒲㊁牛膝及川芎,主要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㊂近年来脑血疏口服液广泛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1]㊂本研究分析2例通过应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外伤后硬膜外血肿病人临床数据比较,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探索非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改善不适应手术治疗病人的预后㊂1病例资料病例[1],病人,女,59岁,不慎被车撞倒在地,伤后即出现意识障碍,伴鼻腔及右侧外耳道流血,伴恶心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双上肢活动受限,伴呼吸急促,无肢体抽搐,无大㊁小便失禁,120急诊送入我院查头颅CT显示:左侧额颞叶脑挫伤,左侧颞顶部硬膜下㊁外血肿,右侧颞骨骨折㊂急诊以 全身多发伤 收入科㊂入院检查:体温(T)36.6ħ,脉搏(P)78次/min,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通讯作者:杨建军,E mail:xwxk211@引用信息:王达珩,赵李焦,梁袁赫,等.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2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52254.呼吸(R)19次/min,血压(BP)75/46mmHg右侧颞顶部及左侧枕顶部软组织肿胀,压痛明显,双眼青紫,眼睑肿胀㊂专科检查:嗜睡,精神差,烦躁㊂对答不切题㊁自主睁眼㊁遵嘱运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13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㊂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Ⅳ级,脑膜刺激征(+),双巴氏征()㊂头颅CT见:左侧大脑半球脑沟变浅,内可见高密度影;左侧额颞叶可见多发小片状高密度影;左侧颞顶部颅板下可见少许新月形高密度影;右侧颞顶部及左侧枕顶部软组织肿胀,内可见高密度影;双侧蝶窦内可见高密度影,右侧为著;右侧颞骨局部可见线性低密度骨折线影,右侧外耳道及乳突小房内可见稍高密度影;右侧蝶窦外侧壁局部骨质连续性欠佳,向内凹陷;右侧颧骨㊁蝶骨右侧份及鼻骨局部可见线性低密度影㊂胸腔及全腹部CT见:脾脏形态失常,密度不均匀减低,边缘毛糙,脾脏包膜下可见大量液性密度影;胰尾部形态欠佳,边缘毛糙;肝脏大小尚可,实质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肝包膜下可见液性密度影;右侧肾上腺显示欠佳,局部似可见稍高密度影;子宫显示欠佳,子宫周围可见大量液性密度影;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㊂左肺及右肺下叶胸膜下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边㊃252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a n u a r y2017 V o l.15 N o.2。
早期应用艾司洛尔救治心室电风暴2O例疗效观察

单项治疗 1 周平均药费 , 单使用 B Z D药 物 者 单 项 治 疗 费 用 最低, 单使用 S S RI s 类 药 物 者 最 高 。 医疗 费用 是 一 个 病 人 关 注 、 家 属关 心 的 社 会 经 济 问题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着 病 人 的 治 疗 依
心 室 电风 暴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o r m, V E S ) 是 一 种致 命
对 于心肌缺血者 , 及 时抗 血小 板 、 扩冠 、 抗凝 等治疗 , 心 衰 者 在 排 除洋地黄中毒后适当给予去 乙酰毛 花苷及 呋塞米静 脉注射 , 并 常规 给 予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化 酶 抑 制 剂 等 治 疗 。对 照 组 给 予 利 多 卡 因 和 /或胺 碘 酮 静 脉 注 射 基 础 上 采 用 电 复 律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病痛, 而 且 也 是 减 少 直 接 医疗 费 用 , 降低 医疗成本 , 节 约 医 疗 资
源 的重 要 一 环 , 有利 于整体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 4 ] 江开达. 精神药理学F M]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7 : 4 8 6—5 1 3 . 作者简介 : 于宏春 , 男, 副主任医师 , 现 工 作 于 山 西 省 大 同 煤 矿 集 团 三 医 院( 邮编 : 0 3 7 0 1 7 ) 。
关键词 : 心 室 电风 暴 ; 艾 司洛 尔 ; 镇静 ; 心 律 失常 中 图分类号 : R 5 4 1 . 7 R 2 5 6 . 2 文献标 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4 . 0 2 . 0 6 0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4 } 0 2 —0 2 4 5 —0 2
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的疗效观察

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的疗效观察作者:杨化浩王茜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0期【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的效果。
方法:将2010-2012年期间本院收治的交感风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应用胺碘酮以及电复律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20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加用艾司洛尔联合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3,P=0.04),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心率控制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说明联合给药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率。
结论: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好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交感风暴;艾司洛尔;胺碘酮;心律不齐;急性心肌梗死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19交感风暴也称心室电风暴(VES)[1]、室速(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是指 24 h 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2 次或2次以上,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
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活动极不稳定,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最终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病发交感风暴[2],造成心脏猝死。
此病以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发,死亡率很高[3]。
静脉滴注胺碘酮及电复律的方法是治疗交感风暴的常用方法,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现临床提出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交感风的治疗方法[4]。
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起效快药效短,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使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的给药方法治疗交感风暴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0-2012年来本院就诊的交感风暴患者40例进行临床给药研究治疗,其中男28例,女12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57.64±7.38)岁。
1例心肌梗死后引发交感风暴应用艾司洛尔患者的护理体会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跌倒、坠床,同时减少阳光刺激,避免各种诱因,以防止疾病的加重及复发。
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体重增加6kg ,四肢肌力较前明显恢复,未再有腹痛发作。
参考文献[1]Besur S ,Schmeltzer P ,Bonkovsky HL.Acute Porphyrias [J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5,49(3):305-312.[2]Mykletun M ,Aarsand AK ,St le E ,et al.Porphyrias in Norway[J ].Tidsskr Nor Laegeforen ,2014,134(8):831-836.[3]李晓青,刘罡,舒慧君,等.36例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者临床及遗传特点[J ].协和医学杂志,2015,(2):110-114.[4]Anderson KE ,Bloomer JR,Bonkovsky HL ,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Acute Porphyrias [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5,142(6):439-50.[5]高海凤,鲁琳,李永秋.表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附1例报告)[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2):141-143.[6]李雪莲,陈先文,王尚培,等.帕金森病患者便秘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282-287.[7]Kirkpatrick H.A narrativ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xperi-ences of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es [J ].Arch Psychi-atr Nurs ,2008,22(2):61-68.[8]朱晓婷.叙事治疗对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8):91-93.[9]姚尔固,林凤茹.难治血液病诊治策略[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7-78.[10]王海英,马建国,曹亦宾,等.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卟啉病7例临床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2):2344-2356.[11]Mehta M ,Rath GP ,Padhy UP ,et al.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Clinical report of four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Indi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0,14(2):88-91.(本文编辑:张强周婧)工作单位:300051天津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张志云:女,本科,护士收稿日期:2018-05-071例心肌梗死后引发交感风暴应用艾司洛尔患者的护理体会张志云关键词:心肌梗死;交感风暴;艾司洛尔;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9)10-0146-02交感风暴(又名电风暴)是指24h 内发生超过2 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病理征像[1]。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的临床观察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5-4 15:17:01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吕明睿,张静辽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交感风暴患者45例,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采用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以及电复律等。
艾司洛尔干预组24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艾司洛尔。
结果:干预组终止室速室颤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67%(P<0.05),相应除颤次数较常规组少;该组发生心衰或心衰加重以及出现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反复发生室速、室颤应该识别交感风暴的存在,及时应用静注艾司洛尔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关键词:艾司洛尔,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交感风暴心室电风暴是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是指24小时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既往多应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治疗,效果较差。
本文报告了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所致交感风暴的持续性发作,获得了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交感风暴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5±12.1岁。
排除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严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低钾血症患者。
方法:入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艾司洛尔干预组。
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采用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以及电复律等。
艾司洛尔干预组24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艾司洛尔。
如在用药期间和观察期间患者出现药物无法纠正的严重窦性心动缓、低血压、Ⅲ°房室传导阻滞(Ⅲ° AVB)(无起搏器保护),则停止用药。
观察两组终止室速、室颤的成功率和电复律次数,以及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恶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司洛尔在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合
罗斌(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832000)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在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我院心内科及急诊科交感风病例暴50 例,2008 年05 月至2009 年11 月26 例为对照组,发生电风暴时采用常规心肺复苏及电复律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05 月24 例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结果艾司洛尔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2.18%,P<0.05)。
结论对于心肺复苏中反复室速和室颤认识到有交感风暴的存在非常重要,常规心肺复苏和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艾司洛尔;交感电风暴;临床疗效
2006 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1]将“室速风暴”定义为24h自发两次或2 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频繁的ICD放电也是一种“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室速风暴,ICD风暴是同义语)。
本院心内科及急诊科自2008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对院内呼吸心跳骤停者心肺复苏过程中“交感风暴”50 例,24 例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临床疗效较好,可以减少电复律次数提高抢救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 例均为在心内科及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24 h自发2 次或2 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
其中,男34 例,女16 例,男女之比为2.125:1,年龄38~82 岁,平均60.16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8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8 例,急性肺栓塞4 例,脑出血2 例,脑梗塞2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 例,急性左心衰竭2 例,过敏性休克1 例,心肌炎1 例,不明原因2 例。
1.2 方法
2008 年5 月至2009 年11 月26 例为对照组,采用“2006 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常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持续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1 mg每3~5 min重复一次,首次心脏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心律后,再发室颤或室速时电复律后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05 月24 例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首次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min,约1分钟,后以0.05 mg/kg/min 速度静脉滴注,如果室颤、室速未终止,继续电复律,艾司洛尔静脉点滴速度可逐渐调大,最大速度可调至3 mg/kg/min。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效:对照组电复律次数为(7.84±3.48)次,艾司洛尔治疗组电复律次数为(4.34±1.14)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电复律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22.18%,艾司洛尔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006 年ACC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原性猝死预防指南)[1]首次给出“室速风暴”的概念,将其明确定义为24 h内自发2 次或2 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交感电风暴”。
笔者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成功后患
者24 小时内再次出现室速和室颤复发率高。
这种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大多是交感兴奋或交感风暴所致的临床表现。
临床急诊电复律治疗的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当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病因、诱因或合并症未能及时去除时,应用一次电复律后这些心律失常常可能再次复发。
由于患者本身已处于交感神经激活状态之中,而反复的室颤、反复的电除颤能使患者发生继发性交感风暴,发生后室速、室颤心律失常常表现顽固、持续复发,文献报告少数病例连续70~80次的电复律后室颤再次复发[2]。
对照组1 例患者反复室颤,反复电除颤20 次,家属要求停止抢救。
交感风暴发生的机制是[3],交感过度激活时广泛而有害的离子通道作用交感风暴发生时过量的儿茶酚胺与受体结合,经过系列酶促反应,使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构型最终改变,导致大量钠、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引发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的激活呈恶性循环,交感风暴发生时伴发的下列情况: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疼痛等症状;②反复的体外电复律或ICD治疗;③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电复律时引起的严重缺血,能迸一步导致中枢性交感兴奋。
上述情况使交感风暴加剧。
交感风暴的临床特点是[3],急性严重的电活动的紊乱导致快速室速和室颤反复发作,需要反复多次电复律,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有逐渐缩短的趋势,每次室颤发作前窦率有升高趋势。
室性心动过速可以是多形性或尖端扭转型室速,也可以是快速的单形性室速或室颤,平素室速治疗有效的药物,如胺碘酮、普卡胺等变得无效或疗效不佳。
临床医生常误认为药物无效是基础心脏病或心律失常太重的结果。
而实际上,对于此种情况,如能及时正确地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很好地控制交感兴奋,可以终止反复发生的室速和室颤,挽救患者的生命。
对照组电复律放电次数为(7.84±3.48)次,艾司洛尔组电复律放电次数为(4.34±1.14)次,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室速、室颤的发作次数,减少电复律次数,减少电击对患者的损伤。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及大量临床资料证明,治疗交感风暴惟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抗室颤、降低猝死的机制包括[4]:①使室颤阈值升高60~80%;②中枢性作用:阻断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③降低心率、减少室颤、稳定心电活动。
交感风暴有极高的致死性,笔者对26 例心肺复苏中反复室速、室颤的患者,在常规心肺复苏、电复律的基础上应用I/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20 例死亡,死亡率为77.92%,抢救成功率仅为22.18%。
对24例心肺复苏中反复室速、室颤的患者早期予以静脉注射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16 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66.67%。
可见静脉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显著提高交感风暴患者抢救成功率(P<0.05),及时正确地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2],部分β是受体阻滞剂本身的药理作用,部分是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水平后,原来已经进入人体的I类、Ⅲ类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被逆转的作用得到恢复并再次起效。
因为β受体阻滞剂具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的作用。
为了解其在静脉注射时的安全性,张群英等[5]报道观察了静脉应用美托洛尔终止室速风暴时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过程中对血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艾司洛尔组与对照组血压下降及交界性或室性逸搏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于应用升压或升心率等药物后,艾司洛尔组脏压均可恢复正常。
逸搏消失,转为窦性心律。
仅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方面,艾司洛尔干预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
少量应用阿托品可以回复正常传导。
对于继发于危重症的反复性室速和室颤应认识到有交感风暴的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及时、足量地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室速风暴非常有效而且安全。
4 结论
对于心肺复苏中反复性室速和室颤应认识到有交感风暴的存在,常规心肺复苏的基
础上及时静脉注射β一受体阻滞剂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减少室速、室颤的发作次数,减少电复律次数,减少电击对患者的损伤,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Zipes D, Carmen AJ, Borggrefe et al. ACC/AHA/ESC2006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s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diac death ACC, 2006(5):27-34.
[2] 郭继鸿.B受体阻滞剂应当成为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用药[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 29(5):331-334.
[3] 张萍.交感风暴[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74-75.
[4] 郭继鸿.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1):4-6.
[5] 张群荚,牛云茜,陈柏荣.继发于危重症的室速风暴及其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8,3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