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学分析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2024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3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2024/3/26
18
05
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
2024/3/26
19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介绍
气化法
气化原理及影响因素,气化条 件选择及应用实例
电解法
电解原理及影响因素,电解条 件选择及应用实例
10
03
仪器分析技术
2024/3/26
11
电化学分析法技术及应用
电位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待测物质的 含量,如pH计测量酸碱度。
电导分析法
利用溶液的电导性质与待测物质的浓 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如电导率仪 测量离子浓度。
02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 、医疗卫生、材料科学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 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课程目标及要求
2024/3/26
01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 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能力。
0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3/26
库仑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 进行分析,如库仑计测量电量。
极谱法和伏安法
通过电解过程中得到的电流-电压曲 线进行分析,如极谱仪和伏安仪测量 痕量物质。
12
光谱法技术及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 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 射的特征光谱进行分析,如原子 发射光谱仪测量金属元素。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码:08S1116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配合。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分析化学实验课既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又注意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主要设置3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典型的定量分析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加深巩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熟练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学会正确选择滴定类型及滴定操作。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确立“量”、“误差”、“偏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8反思研究】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工作习惯,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7综合育人】【毕业要求9交流合作】(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实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类型】基本操作练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移液管的使用。

3、学习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教学大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含仪器分析)一、分析化学部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适用专业:化学学院各专业授课对象:化学学院本科生教学学时:51学时。

课程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及其它多种信息,为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服务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常见分析化学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较深入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具有根据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及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为其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二、课程教学对象和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牢固树立量的概念,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掌握分析化学的分类。

1、了解定量化学分析的过程。

2、正确理解误差和偏差的区别,掌握各种误差及误差传递中极值误差的计算。

3、了解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产生、区别及消除、减小方法。

正确记录和使用有效数字。

4、理解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的区别,了解各种滴定方式。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5、理解物质的量与基本单元的关系,掌握滴定分析中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方法。

第2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2学时)1、掌握分布分数 d 和酸碱溶液中组分平衡浓度的计算;及MBE,CBE和PBE的列出,了解利用PBE推导溶液pH的计算公式。

2、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和强碱滴定强酸及滴定一元弱酸过程中溶液pH的计算,掌握选择指示剂的方法。

3、掌握强碱滴多元酸、混合酸至SP点pH值的计算;及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4、了解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B》是化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分析化学的延伸和深化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能够熟练进行常用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探讨,并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等;2.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静态与动态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等;3.学会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等;4.能够熟练运用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5.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准确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6.能够熟练使用分析仪器和设备,并能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分析化学发展及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2.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计量学基础-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3.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与技术-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技术-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4.分析仪器和设备-基本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分析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5.分析结果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实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践,并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处理实验数据。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分析化学B》,主编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等。

2.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小测验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全面且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技巧;2.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析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基础知识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意义1.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3 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知识2. 分析方法2.1 传统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2.2 仪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2.3 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3. 分析实验操作技术3.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3.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五、考核评价1. 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实验操作技术的评估。

2. 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全面。

2. 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3. 教师团队: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化学教学经验。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1.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改进。

2. 加强与实际应用领域的联系,开展实践课程,提高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八、总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是围绕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份教学大纲。

本文将介绍该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五个主要部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

正文:1. 样品制备与处理:- 样品收集与保存-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样品分离和富集技术- 样品溶液的调制与稀释- 样品化学处理方法2. 指标测定与判定:- 指标物质的选择与应用- 指标测定方法的原理与步骤- 指标测定的仪器与设备- 指标判定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指标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 色谱与质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 质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质谱仪的操作与数据解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4.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与装置- 常用电极的类型与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步骤与操作- 电化学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解释5. 光谱分析:- 光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的应用- 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与操作- 激光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 光谱数据的解析与分析总结: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五个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也为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相应指导。

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996年制订,2004年修订)课程编号:200121英文名:Experi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无机化学实验后置课: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分析等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刘晓庚等选定教材: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程概述: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木知识、基本技能、基木操作。

包括: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木仪器的使用、校准*。

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等仪器分析方法。

以及综合设计性分析测定测定方法。

木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化学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木实验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法屮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

掌握重最分析基本操作。

掌握光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的测最方法及相关的实验技能。

学习数据处理的乞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使学生明确地树立起“量''的概念,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学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独立完成实验和报告。

辅以教师讲解、示范、巡视指导、电视录像、笔试等。

15课时课时分各部分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部分分析天平的使用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掌握电光分析天平和电了分析夭平称量操作的一般程序,真接法和差减法称量操作,分析天平 性能的测试。

了解电光分析天平的构造、工作原理、安装调试、祛码校准以及使用规则。

了解固定重量称量 法。

教学内容:实验一仪器的熟悉、清点和洗涤(必做实验)(3课时)实验二天平的检定及称量练习(必做实验)(3课时)实验三 祛码的校准和(选做实验)(3课时)[注]标有**为选做实验第二部分重量分析法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掌握重量分析法原理及操作,包括沉淀的制备、陈化,倾注法过滤沉淀,沉淀的洗涤,沉淀的 包裹、烘干、炭化、灰化、灼烧和称重,以及上述操作时相关仪器的正确使用。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习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在实验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1)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理解实验操作中的原理和要点。

2.实践目标(1)学习使用常见的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2)掌握溶液制备、分离和测定的基本操作;(3)培养良好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1)分析化学概述(2)分析化学基本方程式(3)分析化学的误差和精密度2.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1)酸碱滴定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3)浊度法(4)物质定量法(5)光度法(6)原子吸收光谱法(7)色谱法3.实验操作技巧(1)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范(2)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3)实验前的准备工作(4)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释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的分析实验,并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和规律。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2.实验技能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3.理论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常见方法和技术的原理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2.实验室设备包括各种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3.实验试剂和样品提供各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和样品,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二、实践教学任务:分析实验是化学类专业高职牛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配合。

1、学习、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确立“量”的概念、“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有效数字” 的概念,了解并能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3、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及统筹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

4、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

三、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耍求:本课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

大致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课的任务:基本操作练习-一典型的定量分析实验一-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

通过随堂实验和集中实习两个方式来实现,其中随堂实验主要是基本操作和定量分析试验,集中实习主要是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1、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定量化学分析》等理论课屮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

2、规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加热和冷却方法,典型无机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半微量实验操作方法,滴定分析法(含酸碱、配位、氧化还原及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等。

3、具有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能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它信息源获取必要信息,能独立、正确地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鉴定等),独立撰写设计方案,具有-淀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6、耍求课前进行预习,弄懂实验目的与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 写出预习报告。

四、实践教学技能培养耍求:1、玻璃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

2、玻璃量器的校准。

3>精确称量(直接称量、递减称量、指定质量称量)。

4、常量分析屮各类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

6、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控制。

7、典型酸碱滴定。

8、典型氧化还原滴定。

9、典型配位滴定。

10、典型沉淀滴定。

11、典型重量分析。

7、纯净沉淀的制备及过滤、洗涤、干燥。

8、查阅定量化学分析手册及有关资料。

9、常量分析天平10、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常用容量分析玻璃仪器11>常用加热仪器:电炉、高温炉等五、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安排:六、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考核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操作考核分为随堂实验考核、仪器使用考核、分析基本项目考核和期末实验考核。

通过一系列考核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一般项目的分析操作,并能给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课程成绩表:对于随堂实验考核,由实验室专职负责老师统一为参加实验的所有学生统一打分。

对于仪器使用考核和基本项目考核,集中课题组全体老师参加,讨论确定10-15个关于基本操作技能方面的题目(如:指定称量0. 2000g某样品,将某一称量好的样品定量转移,用给定的标准酸碱测定未知的碱酸,在指定波长下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样品的含量等),每个老师负责两个题冃,学生随机抽题后,立即到负责该题冃的老师处进行考核,学生与老师1比1、而对面的考试。

每位学生在规定时间(一般0. 5小时)内完成规定的操作内容,当面打分,并指出其错处。

对于基本项目考核,为了将实验理论和实践相互贯通,由授课老师和实验负责老师互相配合,共同考核。

对于集中实训考核,由实习负责老师和校外实训基地老师结合学生在单位的表现统一给出集中实训考核成绩。

对于期末考试考核,同时开放所有实验室,课题组全部老师每四人负责一个实验室集中考核,考核人数为每个实验室8人,考试题目全部统一,对考核的全过程进行操作打分,对最终的实验数据结合操作统一阅卷打分。

七、对课程设计的说明1、本课程设计是在1998年修订稿的基础上于2008年3月再次修订, 此设计反映了本课程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集随堂实验、仪器考核实验、项目实验、集中训练、实验考试考核于一身,体现了本院近年来灵活多样的教学改革思路。

2、“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耍有比较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实验课主讲教师。

要对任课教师严格要求,要坚持对新上岗的教员和助教预先进行认真的培训。

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评分,并努力做好教书育人。

4、本次修订由孙国录执笔,定量化学分析教研室部分同志参加审定。

定量化学分析理论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定量分析课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教育、化学、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

定量分析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及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定量分析课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儿点:1、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2、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能运用综合知识对一些复杂样品进行分析测定。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索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与自学、辅导答疑以及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规定每章有代表性的作业定期完成并修改,期末进行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加强了教学方法的启发性、针对性、交互式和实效性,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改“单向式” 为“双向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由“学会” 到“会学”和“会用”,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课堂教授(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四、教材选择:定量化学分析,黄一石,化工出版社五、先修课程及相关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无机化学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即学生应具有四大反应平衡的理论知识。

相关课程有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等。

六、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方法及基本理论;(2)学握无机物定量分析中的基本概念;(3)掌握定量分析误湼和分析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因素。

(4)能对分析数据、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管理。

(5)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和化验室、检验室组织与管理能力。

(6)能对现场提出的一般非例行分析项冃通过查阅资料(标准)作出合理安排。

(7)具有借助“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和分析仪器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分析方法。

(8)有关常数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的能力。

通过定量化学分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定量化学分析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并树立准确“量”的观念。

七、课程知识版块及教学模块八、理论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 1.1分类与进展§ 1. 2定量化学分析的分类与进展§1.3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1.4课程的任务和要求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2.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 2误差及其减免§ 2. 3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方法§2.4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5置信度与置信区间§2.6数据评价方法§ 2. 7有效数字与运算规则第三章滴定分析法§ 3. 1滴定分析法概述§ 3. 2滴定分析法分类§ 3. 3标准溶液和基准物§ 3.4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法§3.5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第四章化学平衡§ 4. 1酸碱平衡与pH计算§4.2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4. 3氨竣试剂与配位平衡§4.4酸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4.5氧化还原平衡与条件电极电位§ 4. 6氧化还原反应的讨论§4.7沉淀的溶解平衡与条件溶度积常数第五章滴定分析原理§5. 1酸碱滴定曲线§ 5. 2配位滴定曲线§ 5. 3氧化还原滴定曲线§5.4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5.5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5. 6终点误差与直接滴定的条件§ 5. 7重量分析法的原理第六章滴定分析法应用§ 6. 1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6. 2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6. 3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 6. 4.沉淀滴定法的应用§6. 5.重量法的应用第七章复杂物质的分析§7-1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7-2试样的分解§ 7-3测定方法的选择§ 7-4试样分析实例------ 硅酸盐的分析九、考核方式定量化学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其考核分理论与实验考核。

理论考试除采用闭卷笔试之外,还要结合考核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效果,实验考核除实验的基本操作之外,还耍考核实验的综合能力,并以化学分析中级检验工的标准进行验收。

考试90%,作业10%。

十、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实践性环节1、定量化学分析基本操作训练:一周其基本任务为:培训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分析天平、完成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选择与使用;2、定量化学分析综合实验:三周其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定量化学分析基本技能,能按国家标准独立完成分析工作,并达到分析要求;3、分析中级工考证按照国家分析中级工要求,对学生进彳亍相关技能的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