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_第九章_发酵罐放大与设计
第九章 发酵罐放大与设计

) 2 (H L ) 2
2
3
2
操作参数的放大(续)
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 ∴
Q g WS D 2
V D3
HL D
1 WS 2 D2 ( ) 3 D1 WS 1
(VVM ) V L (VVM ) D 又∵ WS 2 P PD (VVM ) 2 WS 2 P2 D1 P2 D1 WS 2 P2 D1 2 3 ( ) ∴ (VVM )1 WS 1 P D 2 P D2 W P D2 1 1 1
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K La Qg 2 H L /3 VL
( K La ) 2 VL 1 2 Qg ( K La )1 ( )1 ( H L )1 3 VL
Qg ( Q ( g VL VL )2 )1 ( H L )1 (H L ) 2
2 3 3
Q ( g
5. 空气分布器
作用:吹入无菌空气,并使其分布均匀 型式: 单孔管:开口朝下,防止堵塞;管口距罐底 约40 mm 环形管:适用于细度极小且易溶于水的固体 发酵原料)
6. 换热装置
夹套式:5T以下用外夹套式,K传热系数=400-600kJ/m2 hr•℃
竖式蛇管:5T以上;K传热系数=1200-1890kJ/m2•hr•℃
以Ws(空气直线流速)相等的原则放大 ∵ ∴
WS 2 (VVM ) 2 P1 D12 VL 2 1 2 WS 1 (VVM )1 P2 D2 VL1
2 VVM 2 P2 D2 VL1 P2 D1 2 VVM 1 P1 D1 VL 2 P1 D2
操作参数的放大(续)
竖式列管(排管):传热系数较蛇管低,但冷却水流速较 蛇管大,适用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的地区。
第九章 第二讲分析

2(hb
1 6
D)]
④ 发酵罐总高度 H H0 2(ha hb )
⑤ 液柱高度
H L H 0 ha hb
⑥ 装料容积
V
VH V0
4
D 2 (H 0 hb
1 6
D)
⑦ 发酵罐的容积装料系数(%)
V V总
3. 附属结构的计算
(1)挡板数量和尺寸计算
(2)搅拌器的设计计算 根据已计算出的发酵罐的直径计算
放大。 3、以搅拌桨叶尖端线速度为基准的比拟放大。 4、以混合时间相等为基准的比拟放大。
1、以体积溶氧系数为基准的 比拟放大法
菌种的耗氧速率很快,溶氧速率能否与 耗氧速率平衡就成为生产成败的限制性 因素。
实验:
如果该试验是在菌体耗氧速率最高阶段进行的,
那么当耗氧最盛时,溶氧浓度达到溶氧供耗平
每日的产量:m0=50000/300=166.7 吨 每日所需发酵液的量:VL=166.7/(0.14×0.9)=1322.8 m3 假定发酵罐的装液系数为85%,则每日所需发酵罐容积:
V总=1322.8/0.85=1556 m3 取发酵罐的公称容积为250 m3,则每日需要6个发酵罐,发 酵周期为4天,考虑放罐洗罐等辅助时间,整个周期为5天。 则所需发酵罐的总数:n=5×6+1=31个
搅拌器相应的结构尺寸
4. 冷却面积的计算
(1)发酵过程的热量计算
① 通过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进行计算
Q 4.186Wc(t2 t1)
最大
V
式中:Q最大——单位体积发酵液单位时间传给冷却器的最 大热量,kJ/m3·h
W——冷却水流量,kg/h t1——冷却水进口温度,℃ t2——冷却水出口温度,℃
发酵罐的设计范文

发酵罐的设计范文发酵罐是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过程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酒精等行业。
它的设计对于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设计发酵罐时,需要考虑容器的材质选择。
常见的发酵容器材质有玻璃、不锈钢、塑料等。
其中,不锈钢是目前最常用的材料,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能够适应不同的发酵工艺和条件。
此外,不锈钢材质还易清洗,能够保证发酵过程的卫生安全。
其次,发酵罐的设计应考虑容器的形状和尺寸。
一般而言,发酵罐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椭圆形或立方形,尺寸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圆柱形发酵罐具有较小的基底面积,体积利用率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的发酵过程;而椭圆形发酵罐能够减小搅拌时的死角和液流的旋转,有利于发酵物料的均匀混合;立方形发酵罐则容易进行工艺控制和操作。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形状和尺寸,以满足发酵工艺的要求。
同时,发酵罐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气体供应和排出的设施。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因此罐体需要有合适的进气装置,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常见的进气装置有机械式搅拌、气体通道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废气的排出,避免微生物产生过量气体而影响发酵过程。
此外,温度和酸碱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发酵罐时需要考虑温度和酸碱度的控制设备。
发酵罐通常会设置恒温装置,以保持适宜的发酵温度。
常见的恒温设备有水浴、电热传导等。
对于酸碱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添加酸碱溶液等方式进行调节。
最后,发酵罐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搅拌和控制系统。
搅拌过程有助于增加氧气传递、混合反应物料和促进产物的分散。
搅拌系统通常包括电机、搅拌桨和传动装置等。
对于控制系统,需要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对温度、酸碱度、溶解氧等过程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
总之,发酵罐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考虑容器材质选择、形状尺寸、气体供应排出、温度酸碱度控制以及搅拌控制系统等方面。
只有合理设计,才能满足发酵过程的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

kd=(2.36+3.30m)(Pg/V)0.56ωg0.7N0.7×10-9 =(2.36+3.30×2)(0.033/0.060)0.56×54.60.7×
3500.7×10-9=6.38×10-6mol·ml-1·min-1·atm-1(PO2)
第4页,本讲稿共42页
放大基准
1、以kLa(或kd)为基准 2、以P0/V相等为基准 3、恒周线速度 πND 4、恒混合时间 tm∝HL1/2D3/2/(N2/3d11/6) 5、Q/H ∝d/N 液流循环量/液流速度压头
第5页,本讲稿共42页
欧洲发酵工业中的放大准则
工业应用的比例(%) 所采用的经验放大准则
30
单位培养液体积消耗功
率相等
30
kLa恒定
20
搅拌桨叶端速度恒定
20
氧分压恒定
第6页,本讲稿共42页
一、几何尺寸放大
• 几何相似原则:H1/D1=H2/D2=A • 放大倍数m=V2/V1
m=V2/V1=π/4·D22·H2/ (π/4·D12·H1)=(D2/D1)3 • D2/D1=m1/3, H2/H1=m1/3
第10页,本讲稿共42页
• 1、以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放大
依据式(1)得ωg∝ (VVM)VL/(PD2) ωg∝ (VVM)D3/(PD2) ∝ (VVM)D/P 因为(VVM)2=(VVM)1 所以(ωg)2/ (ωg)1 =D2/D1×P1/P2 • 2、以空气直线速度相同的原则放大 依据式(2)得VVM ∝ ω g PD2 /VL
发酵工程与设备第九章、第一讲-发酵放大与设计

气体吸入量与液体循环量之比较低,对于耗氧 量较大的微生物发酵不适宜。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二) 罐体的尺寸比例
H----柱体高 (m) HL---液位高度(m) D----罐内径 (m) d----搅拌器直径 s----两搅拌器的间距 B----最下一组搅拌器距罐 底的距离 W----挡板宽度
H / D = 1.7 ~ 4 d / D = 1/2 ~ 1/3 W / D = 1/8 ~ 1/12 B / d = 0.8 ~1.0 (s/d)2 = 1.5 ~2.5 (s/d)3 = 1 ~2
用水量大
6、轴封、联轴器和轴承
上
下
传
传
动
动
1)轴封
作用: 使罐顶(或底)与搅拌轴间的缝隙密封; 防止泄漏和染菌
类型: 填料函 端面轴封
1 转轴 3 压紧螺栓 5 铜环
2 填料压盖 4 填料箱体 6 填料(石棉等)
填料函
构成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
缺点: 易渗漏,寿命短 对轴磨损较重 摩擦功率消耗大
雷诺(Reynolds),英国,流型判别的依据 雷诺实验(1883年)表明,流动的几何尺寸(管内径d)、 流动的平均流速u及流体性质(密度ρ和粘度μ)对流型的变化 有很大影响。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综合成一个无因次的数群 作为流型的判据。
Re=d·u·ρ/μ
d—管内径; u—流动的平均流速 ρ—流体密度; μ—流体粘度
VL —— 发酵罐内发酵液量(m3) Qc —— 发酵液循环量(m3/s) d —— 环流管二内径(m)
—— 发酵液在环流管内流速(m/s)
2)压比、压差、环流量间的关系
发酵液的环流量与通风量之比称为气液比。
A = Qc / Q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发酵罐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发酵罐设计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完成日期XXX指导教师XXX目录第一章啤酒发酵罐结构与动力学特征 (4)一、概述 (4)二、啤酒发酵罐的特点 (4)三、露天圆锥发酵罐的结构 (5)3.1罐体部分 (5)3.2温度控制部分 (6)3.3操作附件部分 (6)3.4仪器与仪表部分 (6)四、发酵罐发酵的动力学特征 (7)第二章发酵罐的化工设计计算 (8)一、发酵罐的容积确定 (8)二、基础参数选择 (8)三、D、H的确定 (8)四、发酵罐的强度计算 (10)4.1 罐体为内压容器的壁厚计算 (10)五、锥体为外压容器的壁厚计算 (12)六、锥形罐的强度校核 (14)6.1内压校核 (14)6.2外压实验 (15)6.3刚度校核 (15)第三章发酵罐热工设计计算 (15)一、计算依据 (15)二、总发酵热计算 (16)第四章发酵罐附件的设计及选型 (20)一、人孔 (20)二、接管 (20)三、支座 (21)第五章发酵罐的技术特性和规范 (22)一、技术特性 (22)二、发酵罐规范表 (23)参考文献 (25)发酵罐设计实例第一章啤酒发酵罐结构与动力学特征一、概述啤酒是以大麦喝水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和其他谷物为辅料经制麦、糖化、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酒精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我国是世界上用谷物原料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啤酒工业迄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啤酒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大幅度增长,发展到现在距世界第二位。
由于啤酒工业的飞速发展,陈旧的技术,设备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为了扩大生产,减少投资保证质量,满足消费等各方面的需要,国际上啤酒发酵技术子啊原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有很大进展。
尤其是采用设计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发酵和储酒容器。
这些大容器,不依靠室温调节温度,而是通过自身冷却来控制温度,具有较完善的自控设施,可以做到产品的均一性,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9 微生物工程 第九章 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④ 使不均匀的另一液相均匀悬浮或充分乳化;
⑤ 强化相间的传质;
⑥ 强化传热。
发酵罐的组成:
主要包括
釜体
搅拌装置
传热装置 轴封装置
其他的附件:
各种接管(为了便于检修内件及加料、排料)、 温度计、压力表、视镜、安全泄放装置等。
釜体:由筒体和两个封头组成。 作用:为物料进行化学反应提供一定的空间。 搅拌装置:由传动装置、搅拌轴和搅拌器组成。
④ 固定化发酵罐:
圆筒形的容器中填充固定化酶或固定 化微生物进行生物催化反应的的装置。
生物利用率高。
⑤ 自吸式发酵罐:
特点:不需其他气源提供压缩空气,搅拌器带有中
央吸气口。搅拌过程中自吸入过滤空气,适用于需
氧低的发酵。
与通用发酵罐的主要区别
① 特殊的搅拌器(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② 没有通气管。
叶尖端线速度
n1d 1 n 2d 2
n2 d 1 n1 d 2
放大方法
经验
放大法
量纲 分析法
时间 常数法
数学模型 放大法
某一变量与变化率之比
经验放大法
几何相似放大法
非几何相似法
(1)几何相似放大法:
放大后发酵罐的空气流量、搅拌转速和 消耗功率——操作参数的放大。
空气流
几何尺寸 的确定
右图为改进的 旋风式消泡器, 它可以和消泡 剂盒配合使用, 并根据发酵罐 内的泡沫情况 自动添加消泡 剂。
(5) 空气分布器
作用:吹入无菌空气,并使空气均匀分布。
形式:单管;环形管
空气由分布管喷出上升时,被搅拌器打碎成小气
泡,并与发酵液充分混合,增加了气液传质效果。
发酵工艺学课件第9章 发酵过程的放大

其他的比拟放大方法
(二)恒混合时间 混合时间的定义是把少许具有与搅拌罐内的 液体相同物性的液体注入搅拌罐内,两者达 到分子水平的均匀混合所需要的时间。 混合时间主要与发酵液的粘度有关,通常, 低粘度的液体混合时间要少于高粘度的液体。 另外,放大罐的体积越大,混合时间就越长。
其他的比拟放大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比拟放大虽然必须以理性知 识为基础,但也离不开丰富的实际运转经验, 特别是对于非牛顿流体发酵系统尤其如此。 直到最近,比拟放大的现状仍然如此。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原则(三)
(四)恒定剪切力恒定叶端速度放大 剪切力与搅拌桨叶端速度成正比,在恒定体 积功率放大时一般维持n3d2不变(n为搅拌桨 转速、d为搅拌桨直径)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方法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要对具体情 况做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需要来确定放大 准则,再选取合适的方法。具体的放大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原则(二)
(三)恒定传氧系数kLa放大 这个方法抓住了传氧这一关键因素,目前应用很 多。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1.小试中要测得准确的kLa值,选择合适的计算公 式。 2.注意各计算kLa公式在放大中参数的变化及适用 范围。 3.按照计算P0/Pg选择通气比,计算Vs求kL来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 Po/V与传质系数之间的确 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但Po/V相等并不意味着 kLa相等。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其他的比拟放大方法
(一)恒周线速度
丝状菌发酵受剪率、特别是搅拌叶轮尖端线速度的影 响较为明显。如果仅仅保持kLa相等或Po/V相等,可能 会导致严重的失误。在Po/V相等的条件下,D/T比越小, 造成的剪率越大,也有利于菌丝团的破碎和气泡的分 散,这对于产物抑制的发酵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 这类发酵体系,搅拌涡轮周线速度也被认为是比拟放 大的基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了解发酵罐的类型,掌握通用式发酵罐的 基本结构
了解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了解发酵罐放大设计的方法 了解重组菌生物反应器的特别要求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说明
竖立的蛇管、列管、排管,可起档板作用, 此外不另加档板。 一般装4块档板,可满足全档板条件。
档板长度:自液面起,至罐底封头上部(圆 柱底)为止。
档板与罐壁间留缝隙,距离为(0.2—0.4) W,目的是去除死角。
4.消泡器
作用:破碎气泡,改善供氧,防污染。 消泡桨形式 内部 慢速:锯齿,梳状,孔板式(孔径10-20mm)。 快速:对底搅拌可在罐顶装半封闭涡轮消沫器, 单用电机。 旋风分离 外部 适于不易染菌的发酵工艺 叶轮离心式 消泡桨直径:L=(0.8-0.9)D,以不妨碍旋转为原则 与消泡剂合用
轴承
为了减少震动,中型发酵罐一般在罐内装有底 轴承,而大型发酵罐装有中间轴承,底轴承和 中间轴承的水平位置应能适当调节。 罐内轴承不能加润滑油,应采用液体润滑的塑 料轴瓦(如聚四氟乙烯等)。 轴瓦与轴之间的间隙常取轴径的0.4~0.7%。为 了防止轴颈磨损,可以在与轴承接触处的轴上 增加一个轴套。
Q ( g Q ( g VL VL )2 )1 ( H L )1 (H L ) 2
2 3 3
2
空气流量放大——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 ∴
Qg WS D 2
V D3
HL D
1 WS 2 D ( 2 ) 3 D1 WS 1
又∵
(VVM ) V L (VVM ) D WS 2 P PD
几何尺寸放大 空气流量放大 VVM相等 Ws相等 KLa相等 搅拌功率及搅拌转速的放大
几何尺寸放大
放大倍数m指罐的体积增加倍数,即
V2 m V1
H1 H 2 ∵几何相似,∴ D1 D2
则
V2 D2 3 4 4 ( ) m 2 2 V1 D1 D1 H 1 D1 D1 4 4
竖式蛇管(热交换强、蛇管设于罐内,不易清洁)
5T以上;K传热系数=1200-1890kJ/m2•hr•℃
竖式列管(排管):
传热系数较蛇管低,但冷却水流速较蛇管大,适用于气
温较高,水源充足的地区。
三、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1.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酵罐能否适合于生产工艺的放大要求 发酵罐能否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2) 生物反应器渗漏 防治措施: 90L 以下的发酵罐可采用磁力搅拌;对于体积 较大的发酵罐应采用双端面密封,且用作润滑剂 的无菌水的压力应高于生物反应器内的压力。 3) 取样泄漏 防治措施: 采用特殊的取样系统;灭菌处理
大肠杆菌发酵过程中,当发酵罐的通气量 为1:100,搅拌速度为400r/min时,在接种 后的4h内有511个大肠杆菌细胞从排气过 程中流出,在随后的1.5h中,有1267个大 肠杆菌细胞在排气过程中被带出。
轴封 通用式搅拌罐(满足供氧、通气、搅拌 ) 顶搅拌 底搅拌 磁传动 气鼓式(鼓泡式) 气升式发酵罐 内循环 无菌压缩空气作为提升力 循环式 外循环 管道式反应器:发酵液通过管道流动代替搅拌 带有中央 吸气口 固定化发酵罐 填充床(液体循环) 流化床(同通气搅拌) 自吸式发酵罐 :不需要空气压缩机,在搅拌器自吸入空气 伍式发酵罐 :发酵罐内设套筒,多用于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酵母
搅拌桨的层数: 根据 H/D及(s/d)n 的要求进行计算。一 般3—4层,底层搅拌 最重要,占轴功率的 40% ,所具叶片数最 多(6~8片)。
联轴器
大型发酵罐搅拌轴较长,常分为二至三段, 用联轴器使上下搅拌轴成牢固的刚性联接。 常用的联轴器有鼓形及夹壳形两种。 小型的发酵罐可采用法兰将搅拌轴连接,轴 的连接应垂直,中心线对正。
罐表面积
传热工程
A 1 V↑, ↓ V R
∴除了筛选耐高温菌株外,改善发酵罐的传热性能十分关
键。
3.发酵罐设计的基本要求
发酵罐能在无杂菌污染条件下长期运转。搅拌器轴 封严密,减少泄漏;结构紧凑,附件少;无死角, 内壁光滑;管道等尽可能焊接,少用法兰;可维持 一定正压;取样口易于灭菌,各部分能单独灭菌。
变速装置
试验罐采用无级变速装置。 发酵罐常用的变速装置有 三角皮带传动、圆柱或螺 旋圆锥齿轮减速装置。 其中以三角皮带变速传动 较为简便。
轴封
轴封的作用是使罐顶 或罐底与轴之间的缝 隙加以密封,防止泄 漏和污染杂菌。 常用的轴封有填料函 和端面轴封两种。
1)填料函式轴封
填料函式轴封是由填 料箱体,填料底衬套, 填料压盖和压紧螺栓 等零件构成,使旋转 轴达到密封的效果。
2)端面式轴封
端面式轴封又称机械轴 封。密封作用是靠弹性 元件(弹簧、波纹管等) 的压力使垂直于轴线的 动环和静环光滑表面紧 密地相互贴合,并作相 对转动而达到密封。
3.挡板
挡板的作用:改变液流方向,由径向流→轴向流,促使 流体翻动,增加传质和混合。 档板宽 :W/D= 1/12-1/8 (取0.1) 全档板条件:指在一定的搅拌转速下,在搅拌罐中增加 档板或其它附件时,搅拌功率不再增加,而旋涡基本消 失, 即要满足下式: (W/D)•Z =0.4 Z—档板数
2. 搅拌装置
搅拌的目的 打碎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即a↑ 产生涡流,延长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 造成湍流,减小气泡外滞流液膜的厚度,KL↑ 有利于混合及固体物料保持悬浮状态 搅拌的效果: 原生流→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层流及漩涡,原生流 速V原∝n 挡板作用:次生流→轴向运动、翻动,决定混合好坏, V次∝n2 搅拌效果评价:传质、传热及混合效果
2. 放大准则
通常根据实际发酵中主要影响因素来确
定,如:KLa、 P/V、nd等等。
3. 放大方法
经验放大法
几何相似法 非几何相似法
量纲(因次)分析法 时间常数法 数学模型法
几何相似法
在发酵罐的放大中,主要解决放大后生产罐的空气流量、
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消耗等三个问题,即操作参数的放 大设计。常用的放大方法有:
5. 空气分布器
作用:吹入无菌空气,并使其分布均匀 型式: 单孔管:开口朝下,防止堵塞;管口距罐底约 40mm 环形管:适用于细度极小且易溶于水的固体发 酵原料)
6. 换热装置
夹套式(结构简单、易加工、易清洁,热交换差)
5T以下用外夹套式,K传热系数=400-600kJ/m2 hr•℃
搅拌器的形式 :通用式发酵罐大多采用涡轮式搅 拌器 ,而又以圆盘涡轮搅拌器为主 。 桨叶类型:圆盘涡轮搅拌器有平叶式、弯叶式、 箭叶式三种。 叶片数量:至少三个,通常六个,多至八个。
α :弯>平>箭 ;β:弯 >箭>平
K La
PG α β k ( ) WS V
在相同的搅拌功率PG下, 粉碎气泡能力:平>弯>箭 翻动流体能力:箭>弯>平 综合传质和混合能力:弯叶最好
∵
∴
2 VVM 2 P2 D2 VL1 P2 D1 2 VVM 1 P1 D1 VL 2 P1 D2
空气流量放大——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K La Qg 2 / 3 HL VL
Q ( g ) 2 (H L ) 2
2 3
( K La ) 2 VL 1 2 Q ( K La )1 ( g )1 ( H L )1 3 VL
∴
(VVM ) 2 WS 2 P2 D1 P2 D1 WS 2 P2 D1 2 3 ( ) (VVM )1 WS 1 P P P D2 1 D 2 1 D2 W 1
S1
四、重组菌生物反应器
1. 与普通微生物发酵罐最大的区别: 带有严格防止重组菌外泄的部件 2. 重组菌泄漏途径: 1) 排气外泄 防治措施: 排出的气体应要经过加热灭菌或用微孔过滤 器除菌后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传质效果好(传氧性能好,KLa大) 。
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传热性能好,冷却能力强)。
功耗低(传递效率高,节能)。 采用不锈钢,耐腐蚀及可以高温灭菌。
应有基本控制系统(如T、pH、甚至DO2)。
具有消泡功能(机械消泡或补消泡剂)。
具有取样装置和冷却装置(防止水分损失)。
要求放料、清洗、维修等操作简便,劳动消耗低。 实验罐、中试罐应与生产罐有相似的几何形状, 以利于放大。
D2 H 2
2
D2 D 2
2
∴
H 2 D2 3 m H1 D1
空气流量放大——以VVM相等的原则放大
∵
∴
(VVM ) V2 (VVM ) D WS 2 P PD
(WS ) 2 D2 P 1 (WS )1 D1 P2
空气流量放大——以Ws相等的原则放大
WS 2 (VVM ) 2 P1 D12 VL 2 1 2 WS 1 (VVM )1 P2 D2 VL1
本章内容
一、发酵罐的概念 二、发酵罐的类型 三、发酵罐的结构 三、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发酵罐放大设计 四、重组菌生物反应器
一、发酵罐的概念
发酵罐: 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反应器统称为发酵罐
大型发酵罐
二、发酵罐的类型
发酵罐的类型与发酵类型、工艺类型和产物类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