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的药物配伍特点

合集下载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大承气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

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

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

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

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臭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

若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得达于四肢,则可见热厥之证;热盛于里,阴液大伤,筋脉失养,又可出现抽搐,甚至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之痉病;如邪热内扰,则可见神昏,甚至发狂。

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

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

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大承气汤实验研究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

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

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

14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卫承气汤)

14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卫承气汤)

14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卫承气汤)继续讲第2部分第1大类就是寒下,其实大家记个大承气汤就可以了,这个非常有名。

那么为什么叫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的治方的理论含义是它能够承胃气下行,承胃气,所以叫做承气,因为在承气汤系列里面它的力量最猛,可以说是无坚不破所以叫大承气汤,那还有其他的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很多,都是在大承气汤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

方子组成:大黄4两,用量不少,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大承气汤这个方子最大的特色是煎药比较麻烦,为什么呢学?煎的四味药要分三拨儿来煎,首先要放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先煮枳实和厚朴,取五升煎掉一半的水以后,然后再放大黄,大黄再煮一会,这属于后下,煎去两升,微火一两沸。

再放芒硝微煮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属于冲服,基本上不怎么煮了,属于先煎后内na,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黄后芒硝冲服。

最后,得下,余勿服。

如果说已经泻下了,剩下的药就不要吃了,这是我们第二次讲不必尽剂,不用吃完,这个语气上来得更强烈一些。

好那么大承气汤的功效是什么呢?从这个方法来推一下吧,首先它的处方的君药是大黄,大黄的主要功效是什么?当然泻下作用是有的,你可千万不能看到大黄只记得泻下,还有活血作用,况且在这里写的是酒洗,如果是酒大黄活血作用会更强,还有呢,但这里不是酒大黄,是酒洗的生大黄,跟酒大黄是不一样的,酒大黄是炙过的,生大黄清热作用是蛮强的,所以它是清热能够泻下,能够活血,而且能够祛邪,荡涤体内的实邪,所以用它来干什么呢,用它来助胃气下行,推涤实邪的,把这些实邪推涤到体外,当然这个表现形式就是泻下了啊。

好,接下来是枳实厚朴,枳实厚朴是常见的一组对药,就是他们俩就像兄弟一样,就是用枳实就用厚朴,用了厚朴就用枳实。

它们俩个放在一起作用是什么?它们俩个共同点首先就是能够下气,就是能够使气机下行,你要泻下法则不就是让气机下行气机通畅吗,对不对啊?六腑以通为顺呢?这个通,通降,气机往下面走的,所以枳实厚朴能够使气机下行,这就是所谓的承胃气,就是能够帮助胃气下走,所以叫承气汤嘛,所以承气汤里面核心是枳实厚朴啊,这个体现他的这个治方思想,那么有了枳实厚朴来加强大黄本身的泻下作用,这个泻下作是不是已经很强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这个芒硝呢?芒硝跟大黄跟枳实厚朴有什么区别呢?芒硝不是下气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芒硝能润、软坚,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清热,所以大便如果非常的坚实的时候用芒硝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芒硝在这里是清热软坚,来帮助泻下下的,那么这四味药在一起,我们就推测出来它有清热、荡涤实邪、软坚、下气的作用。

大承气汤全方只有四味药,却有两组君臣药,治疗这种便秘效果不错

大承气汤全方只有四味药,却有两组君臣药,治疗这种便秘效果不错

大承气汤全方只有四味药,却有两组君臣药,治疗这种便秘效果不错大承气汤被归为泻下剂,属于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它也能治疗“便秘”,但它治疗的便秘可不是普通的便秘。

一旦需要用大承气汤才能治疗的便秘,那么一定会满足四个条件,即“痞、满、燥、实”。

“痞”就是患者自己感觉前胸部和胃脘部常常有闷塞压重感,有时还会觉得喘不过气来。

“满”就是指患者脘腹部胀满,按下去时按的人会觉得患者的腹部有抵抗感。

“燥”指的是肠中有燥屎,干结不下,表现为腹部胀满,但又无法进行排便。

“实”指的是患者腹痛,而且拒按,大便不通,或者有清水排出,但腹痛依旧,且没有减缓的倾向。

严重的话,患者会胡言乱语、定时发热。

大承气汤就是治疗这些病症的首选方,全方虽然只有四味药,但它的治病效果却一点都不减。

大承气汤证是因伤寒之邪向内传化到阳明之腑,入里化热,和肠中的燥屎相结,导致腑气不通,大便不行。

肠腑之热,入里伤津,津伤则大便更加燥结。

有清水排出是因为腑热炽盛,燥屎内结不出,没有被吸收的津液从旁边流下。

所以这种现象看似是通的,其实不是。

这时候治疗就要采用“通因通用”的方法。

大承气汤包含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四味药。

大黄为君药苦寒可泄热,又能攻积通便,在祛除肠内邪热的同时又可迫使燥屎下行。

芒硝咸苦而寒为臣药,除了能泄热通便以外,在此方中它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润燥软坚,燥屎内结,非软不可下。

这样既使得燥屎得下,又不至于会损伤肠道。

芒硝、大黄同用既能苦寒泻下,又可润燥软坚,使得大黄荡涤肠胃邪热的作用更强。

积滞内阻,腑气不通,尽管用了攻下药,但气不通,则燥屎很难快速排出。

所以本方重用厚朴,与大黄同为君药。

厚朴味苦、辛,性温,长于行气,可消胀除满。

枳实为大黄的臣药,枳实的主要作用也是下气开痞散结,它可以助厚朴行气除痞满。

这两味药和大黄、芒硝相配伍,可泄热破气,使得燥屎得下。

全方最终可速泄热结。

本方的特点在于它由两对君臣之药相配伍组成。

可见大承气汤证燥结和气滞是并行的,它们的严重性是等同的。

大承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大承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大承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别名处方来源汉·《伤寒论》。

剂型汤剂;冲剂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加减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大便不通,频转失气,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厚,干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奔流,下利清水,秽臭异常,脐腹疼痛,按之有块,口干舌燥,脉滑而数;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居里实热证。

用于治疗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肝性脑病,化脓性阑尾炎,中风,癫狂,急慢性铅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感染性休克,脊髓损伤性气臌症,以及腹部手术的术前准备或术后腹胀,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肺炎,小儿虫积腹痛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先煮枳、朴,后入大黄,最后入芒硝。

灌肠剂:取浓汁200ml,作保留灌肠约20-30分钟,经4小时后可再作1次。

冲剂:每袋30g,每次1袋(如用于手术后通便则减半)。

用药禁忌1.凡表证未解者不宜使用。

2.孕妇忌用或禁用。

3.苔色黑而润者不宜用。

4.凡全身情况明显不良,肠梗阻属绞窄、坏死、坏疽、有穿孔先兆,或应用本方后局部病变反而加剧导致炎症扩散者,均当禁用。

5. 本方以峻下热结而通便为主,主要治疗胃肠实热积滞而致大便燥结阳明腑实证。

不宜用于虚寒证。

不良反应大承气汤虽为峻下剂,但一般无毒性反应。

如用量失当,可引起较重之腹痛腹泻。

临床应用1. 肠梗阻:用大承气汤加减方(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后下),莱菔子15g,黄芩15g)加水1000ml,煎至300ml,灌肠前将芒硝放入药液中溶解,置于输液瓶中经肛管滴入,每分钟80-100滴,1日1次,连续治疗3日,无效转手术治疗,治疗肠梗阻7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14-80岁,平均43岁。

对照组口服大承气汤,共92例,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14-75岁,平均41岁。

疗效标准:有效者为腹痛、腹胀消失,排气,排出水样便,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消失;无效者为灌肠后肛门仅排出药液,腹胀未缓解,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存在,须中转手术。

大承气汤的气味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浅析_黄常寨

大承气汤的气味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浅析_黄常寨
[1] 骆子牛.大承气汤灌肠在急重症中应用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1,32(3):
11-12. [2] 陈明等.伤寒名医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314. [3] 黄连根.大承气汤治失音[J].河南中医,2001,21(3):9.
(编辑:康瑞 收稿日期:09-05-07)
为特征,系由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
屎相结,腑气不通所致。当急下邪热积滞,以存阴液。
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方中大黄苦寒,气味
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功能攻积导滞,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泄热去实;芒硝咸寒泄热,软坚润燥导滞。
《内经》曰:“火淫于内,治以苦寒”,“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二药相伍,寒以胜热,苦以泻火,咸以软
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
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
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
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里热病症之热厥,痉病或发
狂。就其药味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浅析如下:
1 气味配伍规律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以“痞、满、燥、实、坚”
行气开痞 除满消胀 大承气汤多为 气味配伍解析
君臣佐使 君 臣 佐 使
方剂功效 峻下热结
佐 使
2 临床应用
2.1 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 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
舌苔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若兼
气虚者,宜加人参以甘温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
不足者,宜加玄参、麦冬等甘润以滋阴润燥。
2.2 脑出血 证属肝经热盛,燥屎内结,风动痰火,及
泻下行气并重,共奏峻下热结之功。吴鞠通称其为“辛
开苦降,咸以入阴”法。在煎服方法上,先煮枳、朴,

大承汽汤的配伍标准

大承汽汤的配伍标准

大承汽汤的配伍标准一、大承气汤简介大承气汤是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一个重要方剂,由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

该方剂具有峻下热结、开通腑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实证等症状。

二、大承气汤的配伍原则大承气汤的配伍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峻下而不伤正:大承气汤以峻下为主,但在峻下同时要注意不伤及正气。

方中药物既有峻下作用,又能养护脾胃,使泻下而不伤正。

2.寒热并用:大承气汤中既有寒性药物,如大黄、芒硝,又有热性药物,如甘草、桂枝。

寒热并用,使药物作用更加全面。

3.润燥兼施:大承气汤中大黄、芒硝具有泻下作用,同时配以当归、白芍等养血润燥药物,使泻下而不伤阴。

4.通腑兼调脾胃:大承气汤中药物既能通达腑气,又能调和脾胃,使脾胃功能得到恢复。

三、大承气汤的组成成分大承气汤的组成成分主要有大黄、芒硝、甘草、桂枝、当归、白芍等。

其中,大黄、芒硝为峻下药物,甘草、桂枝具有温中调胃的作用,当归、白芍养血润燥。

四、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大承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阳明腑实证:表现为高热、烦躁、大便燥结、腹痛等。

2.热结旁流证:表现为发热、口渴、大便燥结或腹泻、腹痛等。

3.里实证:表现为发热、头痛、腹痛、大便不畅等。

五、大承气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大承气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2.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3.服药后如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本方峻下,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正气。

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遵循医嘱。

总之,大承气汤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其使用需遵循配伍原则,注意药物组成及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治疗便秘——大承气汤

治疗便秘——大承气汤

治疗便秘——大承气汤#健康明星计划#大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

或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之所以叫“承气”是因为,大便的传导依赖人体气的下行,五脏六腑中“六腑”是空虚而气以降为顺的,大肠属于六腑中的一员,一方面承接着其他腑气的下行,另一方面也传导糟粕保持大便的通畅从而保持自身的空虚和自身气机的下行,进而保持六腑的通畅。

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受阻,一方面可能是六腑中的某些气机不顺影响到人体气机的下行导致大肠之气不能下行形成大便不同,也可能是大肠本身的功能受损,大肠传导无力导致大便不通,还可能是关系着人体气的升降运动平衡的肾、肝、肺、脾等脏的功能受损导致人体气的运动逆乱,气不下行,终使大便无法下行,形成大便不通。

如果怒气太过,肝郁气滞,肝失疏降,会导致人体之气的升降失常,形成便秘。

如果脾胃虚弱,人体气的运动同样受损,湿性黏滞会导致人体神疲乏力,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出或出而不爽。

如果肺气虚损,人体之气升降运动也会失常,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直接会影响到大便通畅。

出现排便无力,便后乏力等情况。

另一方面,如果饮食起居不慎,导致热积肠腑,津液损伤,燥屎内结,也会造成大便干结难通。

如果感受阴寒之邪,使阴寒滞留肠胃,也会出现腹痛便秘。

如果阴血亏虚,肠道失润,也是会出现大便干结而难解,出现大便不通。

所以形成便秘的原因十分复杂多样,虽然同是便秘,但是不同的人引起便秘的原因可能不同。

治疗的关键在于寻找出引起便秘的根本原因。

是肝气郁滞还是肺气虚损还是脾虚亦或是血虚等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

大承气汤呢,为峻下方剂,药力迅猛,主治燥屎内结,腑气不通的重症。

胃肠积热,耗伤了阴液,故而大便干结,所以大便难排,艰涩难解。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方名】 大承气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泻下剂-寒下
【组成】 大黄(12克) 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药剂
【趣记】 皇后只是笑
张仲景(《伤寒论》作者)
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临床应用现代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
【附方】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
附注上述三方皆为大承气汤类方。四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复方大承气汤由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气导滞、活血祛瘀作用增强,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瘀气滞引起的组织坏死。
文献方论 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阳邪入里,痞、满、燥、实、坚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调味承气汤不用枳、朴者,以其不作痞满,用之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也;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者,以其实而未坚,用之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也。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满、燥、实、坚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承气汤的药物配伍如何体现“通因通用”、“寒因寒用”
的?
1、通因通用是针对热结旁流之证,乃腑热炽盛,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之津从旁而下所致。

旁流是现象,热结是本质,治以寒下通之,即通因通用之法。

2、邪热积滞,闭阻于内,阳盛格阴于外,而成厥逆:或伤津劫液,经脉失养则痉;或热扰神明,心神浮越则狂。

其中厥只是表象,里实热才是其本质。

故四肢厥逆的同时,必有里热实证,故当治以寒下,即寒因寒用之法。

3、上述诸证各异,病机相同,为邪热积滞,阻于肠腑,故均用峻下热结之法。

4、方中大黄苦寒泻热,攻积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用为君药。

芒硝咸苦而寒,泻热通便,润燥软坚,协大黄则峻下热结之力尤增,以为臣药。

芒硝、大黄合用,既可苦寒泻下,又能软坚润燥,泻热推荡之力颇峻。

积滞内阻,致使腑气不通,则内结之实热积滞,恐难速下,故本方重用厚朴亦为君药,行气消胀除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