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婉约词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译文|赏析《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此词抒写闺情,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
而且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描写细致,形象生动,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宋代:苏轼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及注释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
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
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世作品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
乳燕:雏燕儿。
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桐阴:梧桐树阴。
生绡(xiāo):未漂煮过的生织物,这里指丝绢。
团扇:汉班婕妤《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后常以喻指佳人薄命失宠。
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一时:一并,一齐。
清熟:谓睡眠安稳沉酣。
枉:空,白白地。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常承善【内容提要】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然而在苏轼的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婉约词约占一半以上。
苏轼作婉约词,有“诗庄词媚”的历史传统风格的长期薰浸,更有其不凡的人生经历,多样的感情轨迹所造就的创作心境。
苏轼的婉约词极富创新精神,孤鸿明月、思妇杨花、芳草佳人等形象,皆为他抒发各种情怀的对象。
由于他非凡的文学素养和…以诗入词‟的创作追求,更由于词人超脱旷达的个性,苏轼的婉约词相比于他人,特色更加鲜明。
情感真切,寓意深远,取材自由,柔中有刚。
在写法上构思新巧,善用比兴,语言凝练传神,结句常一语道破作者心境,似禅似道,令人回味无穷。
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就充分体现了苏轼婉约词的这些艺术特色。
前一首词以花喻人,尽杨花坠落之态,叙离人不舍之情,亦真亦幻,似虚似实,幽怨缠绵,余味无穷。
后一首词举杯邀月,幻天上不胜寂冷,寄人间天长地久,真情流露,溢于言表,托物言志,令人振奋。
在两宋之交婉约词向豪放词的过渡中,他的婉约词形成了独立的特色。
研究他的婉约词,对于他的思想人格,对于他的其他文学形式,乃至对于词的演变发展甚至整个宋代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特色寓意取材刚柔相济比兴【正文】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发展到两宋时达到了巅峰,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
《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顿时使北宋词坛异彩纷呈。
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①,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
苏轼的婉约词《西江月

【导语】《西江⽉•梅花》是宋代⽂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词,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作。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苏轼的婉约词《西江⽉•梅花》,欢迎阅读! 《西江⽉•梅花》 宋•苏轼 ⽟⾻那愁瘴雾,冰姿⾃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么凤。
素⾯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王朝云的爱情⽣活上还是很幸福的。
朝云是苏轼凄凉晚景中的慰藉,在苏轼被贬惠州时,她万⾥相随,陪伴苏轼辗转流离。
只可惜,苏轼暮年之时,朝云去世,作者看到惠州盛放的梅花时,突然觉得它就是朝云的化⾝。
“⽟⾻那愁瘴雾,冰姿⾃有仙风”,惠州的梅花虽处恶劣的环境中,却不怕瘴⽓的侵袭,因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么凤”,它的风姿神韵,引起了海仙的羡爱。
“素⾯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它天⽣丽质,不需要靠脂粉来妆饰,即使梅花凋谢,梅叶上都留有红⾊。
“⾼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上句点明悼亡的主旨,“⾼情”即朝云绝尘脱俗的精神内涵,只可惜,它“已逐晓云空”,这种“⾼情”已随着朝云的逝去⽽化为虚⽆。
意谓美⼈已逝,世上再也看不到此种“⾼情”;“不与梨花同梦”,苏轼再也不会梦见梅花了,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类的梦了。
“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来,⽽晓与朝同义,因此“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
词表达了对朝云的⼀往情深和⽆限思恋。
扩展阅读:苏轼的评价 苏轼在⽂、诗、词三⽅⾯都达到了极⾼的造诣,堪称宋代⽂学成就的代表。
⽽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化精神。
从⽂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先,苏轼的⼈⽣态度成为后代⽂⼈景仰的范式:进退⾃如,宠辱不惊。
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的两种处世态度⽤同⼀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往⽽不可。
苏轼写的婉约词经典十首

苏轼写的婉约词经典十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写的婉约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牌名: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春景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西江月·梅花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全词翻译及赏析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③,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籁籁。
[注释] ①贺新郎:苏轼创调。
又名《乳燕飞》、《金缕曲》、《金缕歌》、《风敲竹》等。
②槐阴转午:槐树阴影转移,已到午后。
③生绡:生丝织成的绢。
白团扇:由白绢做成,古代仕女常执之。
④手似玉:扇子和女子执扇的手都像玉一样的洁白。
⑤红巾蹙:形容榴花丰开,像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纹的红巾。
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有“山榴花似结红巾”句。
⑥浮花浪蕊:指轻艳浮华的花卉,如桃杏之类。
⑦秾:茂盛。
看取:看,取是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⑧西风惊绿:秋风惊落石榴花,留下满树绿叶。
⑨粉泪:女子的眼泪。
籁籁:纷纷落下的样子。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译文二】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
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及与传统婉约词的不同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及与传统婉约词的不同作者:谭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6期内容摘要:苏轼,宋代最有创造性精神的词人,不论是诗、文还是词,他都有别具一格的创作,然而我们眼中的苏轼似乎总被贴着“豪放派词人”的标签,其实在他一生创作的所有词作中,婉约词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些婉约词,与早期内容、题材相对狭窄单调的传统词相比,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欣赏研究,本文即在苏轼婉约词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析苏轼的婉约词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传统词艺术风格人们总习惯性地称苏轼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然而豪放词在他一生所作的三百多首词中其实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苏词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与当时其他的词人一样,都是婉约词作,宋朝文坛一直把创作婉约词作为主流,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婉约为正的创作观念,而豪放词则是词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产物,在这个方面,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此,许多以写豪放词闻名的大家,如苏轼、辛弃疾,也会有大量的婉约词作。
苏轼的婉约词由于受到其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以及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呈现出许多与传统词不同的“另一面”,有着极为鲜明的个人色彩,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苏式婉约”的清新明丽,突破了传统词作中的低俗趣味画堂春(寄子由)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兄弟苏辙的,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苏轼在密州,苏辙在济南,词的上片怀念了从前兄弟俩一起在柳湖泛舟的美好情景,随风而起的柳絮、金黄的麦子、明净透彻的柳湖、还有声声飘荡在耳边的采菱歌,下片则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虽然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但在苏轼笔下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凄苦孤寂之感,相反地,他通过对环境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的氛围,将自己的思念之情蒙上了一层积极乐观带有希望的色彩,整首词给人的感觉也变了。
苏轼最经典十首诗词

苏轼最经典十首诗词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饮食家。
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的风格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苏轼最经典的十首诗词,带领读者领略他的艺术魅力。
1. 《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名篇之作,通过描绘猎场上奔腾的马群和猎人的豪情壮志,展现了苏轼豪迈激昂的个性。
这首词寄托了苏轼爱国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要积极争取机会去表达自己抱负的抱负。
2. 《满江红·怒发冲冠》苏轼创作《怒发冲冠》时正是自己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因为对官场的腐败和不公平感到愤懑,这首词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这首词以慷慨悲愤之情的大气磅礴,展现了苏轼坚定不移的人生态度。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世佳作。
此词以清新、委婉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逝去的岁月和生活的感慨,寄托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4. 《赤壁赋》《赤壁赋》是苏轼最受欢迎的一篇散文作品,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篇赋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场景,同时表达了苏轼对友谊和忠诚的赞颂,展示了他儒雅风度和卓越的才华。
5. 《定风波》《定风波》是苏轼在被贬谪岭南时写的一首词,描绘了苏轼对逆境和艰难处境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苏轼内心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的理解。
6.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苏轼对长江壮丽景色的赞美之词。
这首词以雄浑激昂的语言,描绘了长江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苏轼对壮丽自然的敬畏之情。
7. 《念奴娇·春情》《念奴娇·春情》是苏轼的一首婉约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情人之间的温馨。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在现存的苏轼词中,仍然以委婉言情、风格优美的作品占据大多数。
这类作品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
婉约言情的词作是当时词坛创作的主流,苏轼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创作、然后有所突破的。
出于词人旷达之个性,同时也是受“诗化”词作的影响,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第一,这类词洗脱了“脂粉气”,从“倚红偎翠”的秾艳中走出,变得明丽净洁。
《洞仙歌》说: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就不仅仅用来写歌儿舞女,还可以用来表达对妻子的挚情。
夫妻之情在古人眼中是人伦的一项重要内涵,庄重而神圣。
用流行小调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是苏轼的一大创举,这同时说明苏轼已经破除了“诗尊词卑”的文体等级差别观念。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还使苏轼的咏物词看来另有寄托。
《水龙吟》咏杨花,写得仪态万方、柔情无限,词云:第二,这类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得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北宋婉约言情词,往往沉湎于一己的痛苦,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晏几道和秦观被称作“古之伤心人”,就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苏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刚直,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
他写相思别离的婉约词,因此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
《蝶恋花》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正像木斋先生所说的,苏轼的词是立体的,多样的。
通过阅读木斋老师关于苏轼的文章以及苏轼的词作,我了解到,在豪放的代言之后,苏轼的词作也不乏温婉含情之作,或悼念亡灵,或感怀青春,或有感于旅途。
因为苏轼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使他的一些作品充满了明丽、妩媚的婉约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轼的婉约词
摘要:苏轼的婉约词虽然不能代表苏词的全貌,但它同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旷达风格一样,是苏词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婉约词题材广泛,言情、咏物、写景、怀古、赠人、纪行各种题材无不具备,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不仅如此,苏轼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内涵、气质,使他婉约词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继承;开拓
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包括男女之情、羁旅伤别、饮宴酬赠等,苏轼虽然沿用传统题材,但是赋予了传统题材以新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使他的婉约词别树一帜。
苏轼的言情词,不论是在爱情、婚姻的观念上,还是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都是比较进步和健康的。
较之以往婉约词人着力于抒情的真挚和细腻,苏轼却在真挚而细腻的真情之中渗透着严肃的态度,因而他的词作显得格外凝重和淳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苏轼的《满江红》,题下小序:“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
怪其丰暇得,余问之。
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
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
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
吾是以益安焉。
’乃令家童歌其所作《满江红》。
东坡嗟叹之不足,次其韵。
”词曰: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
何似伯鸾携德耀,单瓢未足清欢足。
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
肠断处,凭他续。
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
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这是一首表现夫妻情感的词,苏轼在词中高度颂扬了柳氏与丈夫董钺忧患与共的深厚感情,并用东汉高士梁鸿(即伯鸾)的妻子孟光(即德耀)来比拟她。
词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忧与喜总是相继出现的,经过忧喜交替的人生,正如风雨过后的“一江春绿”,更显得明净可爱。
他引梁鸿、孟光夫妇在单瓢不足的艰苦环境中,彼此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精神上依然愉快,强调在夫妻之间应该同甘共苦。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完全可以印证这一点。
苏轼还写过不少的思妇词。
如《三部乐·情景》:美人如月。
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
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
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
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
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
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
却低眉、惨然不答。
唱金缕、一声怨切。
堪折便折。
且惜取、少年花发。
此词写得哀婉动人,妇人相思成愁,懒于一切事物,而“却低眉、惨然不答”七个字就使得思妇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仿佛看出那种愁苦但又无法诉说的心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轼的这首词引人注意的是,最末一句指出要珍惜年少时光,这
就使全词在一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格调中结束,使人从愁苦中跳脱出来,而不是一味沉溺下去。
这正是苏轼婉约词超出柳永的高妙之处。
羁旅伤怀也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
苏轼一生爱惜人才,广交朋友,而且心胸豁达待人真诚,可谓朋友遍天下。
但宦海浮沉官场常有不测,他与朋友常因升迁贬谪而辗转江湖,所以有感而发,写过许多表
现深挚友情的词,如这首《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述古是苏轼的朋友,此词是苏轼的送别之作。
词中借景抒情,将其友谊作了委婉深细的传达,尤其是词的下片,写送别之后归来,顿感凄凉与孤单,思念已经离去的友人,彻夜难眠,以泪洗面。
这首词写得雅正质朴、感人至深。
多情自古伤离别,似乎离情别绪之词,就一定得哀婉凄切,但是由于植根于苏轼个性中的豁达与开朗,使他采用的也并非是一般婉约词哀婉凄切的笔触,而是灌注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人以情绪上的鼓舞和哲理上的启迪。
如《满庭芳·归去来兮》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几句意气潇洒,态度诚恳、达观,可谓哀而不伤。
此外苏轼还写过宫廷题材的婉约词,如《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是一首宫体词,但却是对宫体词的刷新。
宫体词的创作盛行于晚唐五代,写得富丽堂皇,语言亦雕绘精工,常以镂金结绣为能事。
而苏轼的这首宫体词,其艺术境界却格外清幽无尘,语言也典雅清新,并能表现出一定深度的情感内涵,宫体词固有的皇家气派被冲刷掉了,脂粉香味也淡化到了最低点。
读来正如唐圭璋先生说的“清凉自在,如涉灵境”。
苏轼的婉约词题材广泛,各种题材无不具备,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不仅如此,苏轼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内涵、气质,使他婉约词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版.
2.林语堂.苏东坡传.[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2版.
3.崔海正.东坡词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版.
4.赵仁珪.论宋六家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版.
5.沈萍.试论苏轼婉约词的审美特征.[j]江苏商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7.06第2期.
6.庞会香、宋方报.苏轼的婉约词探析.[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6第2.
7.陈开梅.试论苏轼的婉约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科
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