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的声乐教学训练方法
男高音的高音技术要点

男高音的高音技术要点男高音的高音技术要点在歌剧发展史上,男高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男主角多为男高音歌唱家扮演。
下面,就和一起来看一看男高音的高音技术要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男声的发声技术在声乐里是最难的,原因在于男声训练不同于女声是按照生理规律去发展的,她们需要训练的假声正是女声天生最丰富的。
男声天生真声占优势,但是却要发展高难度的“真声里头混假声”的技术,这是逆着生理规律进行的。
二、“假打开”会造成“假美声”:歌唱的打开指的是咽部的打开,咽部的打开指的是喉咽部的打开,一般老师多讲“张开上口盖,提起小舌头”,其实是偏离了核心。
事实证明,小舌头抬得很漂亮喉咽部不一定能打开,而喉咽部打开充分了之后小舌头却一定是抬起的。
三、咽部打开是一个整体,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
四、咬字一定要用咬字器官的唇齿舌去完成,绝对不能要在咽部。
咽部只是人体最重要的共鸣腔,如果咬字放在这个部位就会造成咬字不清的“大舌头”和声音闷的现象。
五、男声技术的核心是“关闭”,所谓关闭其实就是在喉咽腔充分打开、咽壁站定前提下,一种集中声音、美化音色的方法。
关闭的起音点一定要在声带的前段边缘进行,咽部打开属于一种必须的辅助手段。
关闭时的共鸣更多的是运用鼻咽腔的共鸣,听起来有点尖锐、非常集中明亮才正确。
六、男声最难的是状态建立,非得下苦功夫不行。
没有好的发声状态,气息再好也发不出来明亮优美的声音来,而是一到高音就憋、就挤卡,造成高音困难的现象。
七、练气息如同往银行存钱,不是练多少就用多少,而是存本钱、花利息。
存的越多,用的却越俭省,存的越多、利息花起来越方便。
八、培养“喉外肌放松,喉咽部扩张(喉咽部扩张,整个口咽腔、鼻咽强会同时打开),用丹田发力的方式发声”的习惯。
注意“意守丹田”和“气沉丹田”的区别,正确的是前者,后者是典型的憋气的表现。
九、学习声乐找大块的时间是不现实的,一定要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来学习,比如:上下学、上下班、班空里、开会时、公交车上都可以利用。
男高音科学系统的训练及解决方法

男高音科学系统的训练及解决方法1 系统的中低声区训练音域不宽是男高音的生理特点,对于男性歌唱者而言,拓展高声并非易事。
声乐演唱者想要得到好的高音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只有在训练好中低声区的基础之上,才能很好的进入高声区。
然而,大多数男高音歌唱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某些歌唱者偶尔发出的高音听似不错,倘若要求他们完成一首完整的曲目演唱时,就很难完成高音部分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歌唱者的训练方法不稳定造成的。
因此,在训练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自然声区训练好的基础上,再试图往高声区部分发展。
如果不能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去扩展音域。
中、低声区在训练中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就很难训练出理想的高音。
男高音是比较难的,只有掌握了科学系统的方法才能解决好高音,一旦掌握了歌唱技巧的精髓,唱高音就会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
只有在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的前提下,不懈的学习和锲而不舍的追求,才会有收获与进步。
想要把男高音的高音区唱好,有一些原则我们需要遵循。
平时我们的发声练习一般从低唱到高,从简单的练声曲到有一定难度的练声曲。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低声区唱到变声区再到高声区,这样渐进发展的原则。
唱歌是一门着急不来的事情,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只有当中低声区很规范,才能进行到高声区的阶段。
对于歌唱训练中所使用的音阶练习,一般来说是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或者是相反的顺序。
即歌唱的声乐练习可以从上到下进行,也可以从下到上训练。
然而,要在中间部分建立一个标准稳定的发声状态并非易事。
想要得要一个漂亮的高音,正确的中低声区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果在中低声区就出现了问题,高声区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与制约。
在打好中低声区的基础上,经过换声区,才能进入到高声区。
换声区是中低声区与高音区的连接部分。
如果换声区解决不好,也必定会影响到我们高音区的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间的部分虽然相对来说容易唱,但也要以一个标准的方式去唱,为高的部分铺平道路。
男高音技巧练习方法

男高音技巧练习方法男高音技巧练习方法男高音高声区虽然较多地在头腔共鸣中共鸣但决不是单一地使用头腔共鸣,在任何情况下演唱者都要感到从胸;腹中发出来,既上下共鸣腔都起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使用混合共鸣。
因此,在打开头腔共鸣的同时不能失去喉头的工作感和胸腔共鸣的作用,从而获得一个有胸腔支持的高音。
欢迎大家阅读!男高音技巧练习方法男高音的胸腔共鸣贯穿整个声区,即使到男高音仍要带有真声的色彩。
这样在转换声区时就很难做到融会贯通。
实践证明,在男高音的训练中出现的绝大部分技术困难和错误的发声,都与声区问题有很大关系。
高声区的建立难度是比较大的,要逐个音进行研究。
切忌孤立地着眼于个别器官的训练,要求把发高音的各种因素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具体的训练中,要对发声的各种因素进行逐项检查。
1、高声区的喉形:唱高音前头脑里首先要有高音的形象,耳朵里要有高音的音型、音色。
有了这种想像才能迅速而自然地获得动作上的想像,找到适合而有效的动作。
唱高音时要保持大打"哈欠"的感觉,即颌关节上、下充分打开、放松并回缩下巴,软腭尽力抬高、咽壁挺拔、坚固,喉头向后靠拢,底变空,咽壁扩得很大;音愈高,喉底愈向前下方张开(大舌根向前向下),胸骨舌骨肌明显地向中间收缩成一个点,与向外扩张的颈底周围的肌肉持对抗状态,从而将喉头稳定在高音所需要的低位置上。
2、高声区的共鸣:口、喉咽腔的充分打开,并非意味着完全打开了上部共鸣腔,歌声还必须有意识地将上口盖向前向上抬起(好似向前上方啃东西),笑肌也随之向上托,从而打开鼻腔、鼻咽腔,声音从鼻腔内振动引向筛窦,然后再扩展到额窦内振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腔共鸣(高位安放)。
获得了这种声音,但不能增加高泛音,有很强的穿透力,而且喉部不易疲劳并能持久。
歌者可以体会想打喷涕又打不出来、鼻根发酸的那一瞬间,鼻腔是打开的,还可以通过擤鼻涕、闻花,深吸气等感觉来体会鼻腔的打开。
高音虽然较多地在头腔共鸣中共鸣,但绝不是单一地使用头腔共鸣,在任何情况下歌者都要感到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来的,即上、下共鸣腔都在起作用。
男声唱高音有什么技巧

男声唱高音有什么技巧1.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保持直立的姿势,放松身体并保持平衡,有助于声音的流畅发出。
-用腹式呼吸,深吸气并让腹部扩张。
然后,缓慢呼气并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流,使其稳定而有力。
2.喉咙和喉结控制-当唱高音时,保持喉咙放松,并使声音从头部的共鸣腔体(如额头和上颚)产生,而不是从喉咙产生。
-控制喉结的位置,将其保持在平稳的状态,使声带更紧实和稳定。
这可以通过练习喉咙收缩和扩张的动作来实现。
3.音调和共鸣-使用头腔共鸣,通过感受声音在头部的振动来产生高音。
-发出“NG”或“N”的音调,帮助头部共鸣。
4.声音控制和放松-练习半音音阶,从低音到高音循序渐进地练习。
这有助于培养声音的控制和准确性。
-练习声音的放松和去力,避免过度紧张或用力,而导致声音不稳定或尖锐的问题。
-学会使用气息来控制声音,练习断气练习,转而使用仅有限的气流来唱高音,而不是仅仅通过力量来强行发声。
5.技巧和训练方法-利用“夸张音域法”,即唱出一个比你正常能唱到的音高高一点的音调,然后慢慢下降到你的音域中。
这可以帮助扩展音域。
-参加声乐训练课程,学习正确的唱歌技巧,并通过定期练习和指导来不断提高。
6.长期坚持和耐心-唱高音是需要时间和坚持的一项技能,不要期望能够一蹴而就。
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和耐心,逐渐提高能够唱到的音高。
总而言之,男声唱高音需要一些特定的技巧和练习,并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提高。
通过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合适的喉咙和喉结控制,以及适当的共鸣和声音控制,男歌手可以克服唱高音的挑战,并以稳定而出色的高音表现。
男高音的关闭技巧

男高音的关闭技巧1、从小声训练开始。
小声但不是虚声,演唱时每个音必须有气息的支持,小声找到正确感觉后,再进行声音放大,这样高音的“准确性”高,保险性强,既保护了自己的嗓音,又学会了渐强控制的声音技巧,这条规律适合任何类型的男高音。
2、靠前靠后问题。
声音靠前是一切声乐训练的目的,靠前那是一种共鸣现象,是鼻咽腔共鸣的结果,通常所说的靠后是为了更好的使声音反射向前,靠后是靠前的手段。
在训练高音时,随着逐步向上的高音,自己的内心听觉要有“向后”、“向下”的感觉,这样身体用力对立又统一、平衡舒展,感觉不费很大的力气。
切不可人为的将声音故意向前推进,这势必造成声音紧、弊、细、卡,真假声打架等不良后果。
另外,声音的集中靠前不是一个点在振动。
若是一味地去找“点”,那你的嗓音将会出现问题,甚至引起病变。
所以,演唱者除刻苦练习之外,要勤于思考,不要做“舍本求末”的傻事!再次说明“靠后”是由于声音“换声”后,共鸣中的一种合理的自然现象。
因为中声区音色自然明亮,它更接近日常语言共鸣,进入高音区之后,咽腔和鼻腔共鸣的加入,使原本靠前的声音逐步置后,声音性质也逐步由真声向混合声过渡,母音也随之逐渐“变形”,其过程是符合科学性的。
3、母音训练。
前面主要提到高音,主要是通过母音变形训练的方法来获得,否则形成不了特有的男高音辉煌、金属般穿透的高音。
那么,哪些母音最适合男高音的高音训练呢?通过实践表明,意大利五个元音中i和e母音最容易使男高音获得高泛音。
卡鲁索、帕瓦罗蒂、多明戈等歌唱经验的介绍中,也都一致的选用以上两个母音,进行练习。
有了i和e母音高音体会后,可选择中其中最好的一个元音,再进行“转换、连接”练习,如i—e、i—u、i—a、i—o等。
4、坚持从高往低唱的原则。
这种唱法打破了传统训练模式和思维惯性,高低不仅指音的高低,而且更主要指声区的高低,过去大多数人认为,唱好了中声区就可以唱高音,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男高音声音的运行特点,一开始从高声区唱,可以较快获得混合声,高音进入干脆,声带挡气、闭合能力自然加强,高音命中率高,若从bb2切入,那么a2、ba2等以下高音也就能轻松获得;若从c3进入,那么c3以下高音就能自然获取。
男高音唱好高声部的三大训练技巧

男高音唱好高声部的三大训练技巧一、音准训练:音准是高音男声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唱高音的过程中,男高音往往需要唱到很高的音域,因此准确地命中音准变得尤为关键。
以下是几个有助于训练音准的技巧:1.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在训练过程中,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来帮助确定准确的音高。
唱歌时,与乐器上的音高进行对比,逐渐培养出准确的音准感。
2.听辅助音:在开始训练高音之前,先听一个辅助音,然后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辅助音的音高。
逐渐减少对辅助音的依赖,直至能够准确命中音准。
3.唱二声部:选择一首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曲,比如巴赫的合唱作品。
先练习低声部,确保唱准,然后加入高声部,注意与低声部保持准确的音准。
二、发声训练:发声是男高音唱好高音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发声训练的技巧:1.腹式呼吸:男高音需要有强大的气息支持,腹式呼吸是提供足够气息的最佳方法。
坐直,深吸气时感觉气息进入腹部,然后用腹肌控制呼气过程。
2.用哼声练习:使用哼声来练习高音,集中注意力于声音的上升和下降。
注意在发声过程中保持松弛的颈部和口腔,避免过度紧张。
3.滑音练习:使用滑音练习来帮助训练高音的音准和连贯性。
以低音开始,用连续的滑音来到高音,然后再返回低音。
逐渐扩展音域,确保滑音过程中的音准和稳定性。
三、音色训练:男高音的音色要求明亮、富有穿透力,以下是几个培养良好音色的技巧:1.空腔法:使用空腔法来调整声音的共鸣区域,使其位于面部和头部感觉最强烈的区域。
在尝试高音时,通过模仿尖锐的狗叫声或啊的声音,使声音的共鸣位点后移到头部。
2.“嘟”嘴练习:通过将双唇轻轻凸起,嘴唇微微闭合的方式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形成明亮的音色。
练习时可以尝试使用发音清晰的辅音或音阶,注意保持嘴唇的轻松状态。
3. 多听高音男歌手演唱:通过多听高音男歌手的演唱,例如Opera,Pop等音乐风格,可以借鉴他们的发声和音色技巧,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特色音色。
练习这些技巧需要时间和耐心。
不断重复和坚持的训练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男高音的关键。
怎样训练男高音

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的训练技巧

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的训练技巧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的训练技巧男高音声部是男女所有声部中最难教也最难学的一个声部,有人戏称之为“难高音”。
文章着重就构建男高音声部的方法与要领,特别是解决高音技术这一核心问题,强调了“关闭”唱法中的十字要领是解决核心难点的金钥匙。
应遵循科学、正确的声乐教学方法原硕士论文发表,注重男高音实际演唱中的训练实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的训练技巧,欢迎阅读。
一、自然声区的训练男高音的自然声区也就是中低声区,是接近说话能够自然不费力就唱出来的声区。
教师应该用较长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这个声区,运用国际美声界采用的正确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低喉位发声习惯,即保持在深吸气位置上相对稳定的自然低喉头位置,无论是唱渐强、强音还是上行琶音音阶都应该如此。
加强声带肌肉训练时的负担能力(声带运用的程度上要最舒服、最省力、最柔和,同时把声带训练到能轻松附载有强弱变化的流动气息和混合整体最充分、最丰富、最大的共鸣共振而发声歌唱);整合身体各发声器官、肌肉群等,可调节或不可调节的骨骼空隙腔体做到该用的充分用上,不该用的完全甩掉,锻炼在歌唱中的身体充分协调运动的能力;建立歌唱通道的概念(歌唱时气息的通道、共鸣的管道、声音的过道都是身体内部的有关歌唱的通道);坚守“高位置”歌唱(从自然声区做起,再低的音也要有高位置即“头腔共鸣焦点”,再高的音也要有胸腔低支点,正确地训练整体歌唱发声进而达到声区统一)。
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正确发出基音的情况下做到声音自然、音量宏大。
二、换声区的训练男声由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时需要一种转换技巧——“关闭唱法”(Closed Tones)。
在换声区运用关闭唱法要更加积极充分地打开喉咽腔、口鼻咽腔、头腔,而在硬腭外部上嘴唇以上做上面部表情肌抬起微笑收缩,使元音呈金字塔般顶尖逐渐集中靠拢,待元音穿过头腔共鸣这个“针眼”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任意“引线”,腔体打开,稳定气息流动,放声歌唱,由于音位高,吐字便仍然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高音的声乐教学训练方法第21卷第2期V o1.21No.2长春师范学院JournalofChangChunTeachersCollege2002年6月Jun2002男高音的声乐教学训练方法郑雅文(长春师范学院音乐系,吉林长春130032)[摘要]要得到一个有气息支持,圆润自如,有共鸣,有穿透力,高位置的美好声音,使用的训练手段是因人而异的,强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牵涉到一整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包括声音的位置,共鸣,呼吸,吐字,喉头等.[关键词]男高音,声乐教学,训练方法[中圈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02)O2一O1O5一O3如何唱好歌曲,如何永葆艺术青春,这牵涉到一整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它包括声音的位置,共鸣,呼吸,吐字,喉头等.而要把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在歌手本身自然发声状态的基础上,就必须经过一个严格的科学的训练过程,才能达到学生所期望的目的.一,在教学中对声音位置的训练声音的位置,在声乐教学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声音打到或安放到什么地方.男高音声音该安放在什么位置上才能产生一个有共鸣,有穿透力,圆润自如,明亮通畅的,而不是尖亮或者靠后发暗的声音呢?实质上这就是声音的走向问题.那么声音从噪子到口腔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走向呢?在口腔里如何安排低声区,中声区,换声区,高声区所在的位置呢?我们用图式来划分举例:(见图例一)这是一个扇形的声音走向图,随着声音由低到高,嗓子到口腔的声音走向从牙齿后面的硬腭处开始逐渐后倾,形成一个扇形状.但这个后倾决不能超越硬腭而抵达软腭,即小舌头处.在训练中要求声音的位置始终应该是靠前而不是靠后,这无论是在低音区,中音区还是在高音区.这里指的”靠后”是说不能把声音打到软腭处,因为软腭不仅不起共鸣作用,反而吸收声音,使声音憋在里面只剩下一点点无泛音的基音,发闷发暗,没有色彩,所以不论音高到何种程度,都必须打在硬腭处.我们要求声音位置始终靠前,但不是象有些学生那种自然唱法无位置的靠前.对一个没有经过声乐训练,也没有随意模仿别人唱法的学生来说,声音一般是比较靠前的,但这种靠前和过正规声音训练后所要求达到的靠前是两码事.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声音竖起来,有位置的歌唱,声音不要发白,发[坟稿日期]2002—02—06,[作者简介]郑雅文(1953一).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长春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从事声乐教学工作.?1O5?,紧,不是唱到嘴唇处,而要唱到牙齿后的硬腭处.随着音高变化,声音沿着硬腭,鼻窦处渐渐往后移动,移动的尺度是很小的,一直移到垂直线附近,声音的走向如同一把扇子.此时,学生千万不能认为这就是声音位置靠后,那样会引起概念模糊,给训练带来不利影响. 二,在教学中对中,低声区的训练中低声的训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训练部分,是学生不可忽视的.只有唱好中低声区的音,打好扎实的基础,才有可能在高声区获得良好的声音.中低声区的音域一般学生自然都有,但决不是有了这样的音域就可以直接练高音了,而只有把中低声区的音练得很自然,很流畅,毫不费劲,才有可能发展高音和暂时没有达到音域.在中低声区的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音量要控制,坚决避免声在低音处就唱得很大,塞满口腔,要为以后的高音留有充分的余地.要使声音轻松自如,毫不费劲地传送出来.对男高音来说,在中央C到,小字二组的C用最自然,最明亮的母音a和e训练较合适.声音送到位置在图例(一)的第一区间内,这段音域声音的位置移动很小.口型随音高逐渐增大,下巴自然地放下,开口音a和闭口音e的声音位置要唱得相同,可用闭口音e练习高位置,用开口音a练习开口腔.从c.到e.的中声区要在a的母音中逐渐加入.母音的感觉来唱,以免声音发白,声音在口腔中的位置在图例(一)的第二区间内,比第一区间略往后移动一些,此时母音加O的感觉在心理上的因素要多于口腔内运用,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中声区应该用加O的感觉来唱,口型打开成O型状,仍继续用a母音唱,而不是猛的加O使母音音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闭口音e的练习时要求本来微闭的口型要适当打开一些,下巴略放下些,使闭口音唱得圆一些,避免出现挤和扁的声音.中低声区一般学生都具备,因此教学中要求不费劲地演唱是关键.任何一处肌肉都不能紧张,更不能人为地使劲帮忙,音量控制在本身具有能力的5O%~7O左右,只有这样,高音才能唱上去.通常所见的高音唱不上去,高音的方法没掌握是一个方面,而很大程度是中低声区的基础没打好.所以每天的训练首先应集中在中低声区,练通畅后再往上练高音.三,在教学中对换声区点,换声区的训练在教学中可见到,男高音声音从低往高唱,如继续使用中低声区的发声方法,在到一定的高度,必然感觉到困难,费劲,要么声音唱不上去,出现声嘶力竭的现象,要么喉头吊上去,挤出又尖又细,又白又干,没有共鸣的声音,这种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到了高音时必须用另一种方法来形成高声区.这样,在高声区和中低声区之间就必然会出现一个衔接这二个声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换声点.抒情男高音在换声点一般在f音上,也有在f.或g音上,大号戏剧男高音换声点常在f音上,也有在惫音上的.如何把换声点换好,使声区之间衔接无裂缝,不露痕迹,就必须在换声点下方的三个半音上作好准备,平稳过渡,这三个半音就是换声区.换声区中的这几个音是很难磨练的.练不好换声区,各声区之间就不能很好的过渡,高声区也不能很好的进人头腔,因此,换声区也是考验学生演唱水平和声乐技巧之处.在换声区的训练中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呢?它既不能照搬高声区的方法,那样声音显得不自然,又不能沿用中声区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必须介于二者之间.这时,要求声音在口腔中的位置比中声区更垂直一些,离上牙齿的距离略远一些.在图例(一)的第三区间内.声音安放在这样的位置是为高音区进人头腔作好准备,也和中声区起到了联接作用.,四,在教学中对高声区的训练——男高音的”关闭”唱法在男高音声乐教学中,高声区的训练是最难的,存在的问题也最多,训练男高音的高声区,想动用中低声区,换声区的方法来获得是不行的,如果不运用高声区的方法,即使唱出了高音,那声音的质量也是不如人意的.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呢?我们常可听到男高音在高声区运用”关闭”唱法来获得高音.男声不同于女声用真假声,男声只用真声,这样要获得高音就比女声困难,而”关闭”唱法则是男声获得高音的一种手段.何谓”关闭”唱法呢?”关闭”唱法实质上是一种掩蔽的发声方法,把声音变得暗一些,圆一些,用这种掩蔽的声音代替开放的声音,形象的说就是在明亮的母音外面加上一圈微暗的光圈,或者说在稍暗的母音中发出明亮的声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关闭”唱法.在”关闭”唱法的训练中,学生要清楚”关闭”的声音在口腔中的位置,此时声音的位置比中声?】O6?区,换声区略后一些,在图例(一)的第四区间内,但决不能超过硬腭.学生必须清楚自己硬腭的最后位置,声音只有打到硬腭处,进入头腔,才能得到高位置和良好的共鸣.最高音的位置只能在垂直线略后一点的硬腭处.在”关闭”唱法中采用的混合母音以u的母音成分为主,略带0母音成分,在训练中要求打开口腔唱u,口型开的大小视学生的具体情况,但下巴必须轻松自如地放下,这时气息通畅至关重要,否则气息一僵住,即使其它部位都调节好,也得不到一个理想的声音.另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了寻找最佳的掩蔽位置,也可选用闭口的e等母音来训练.但是闭口音必须打开口腔唱,声音用开口音一样的掩蔽,微变暗些,即用开口的母音口型唱闭口的母音来寻找掩蔽的高声区.声音的掩蔽在换声点这个音上是最关键的.训练中要求在唱换声点前面的换声区时就要想到换声点这个音,作好准备,使声音能顺利地安放在掩蔽的位置上.要形成一个过渡,而不是等到换声点时才猛地去找掩蔽的位置,即使一下找到,声音实质已不理想,也容易把音色变得很暗.刚开始练习”关闭”唱法时,因为声音的位置不同,母音的变化,并要求掩蔽着唱,.这样会把声音唱得稍暗些,缺乏一定的光彩,但此时学生千万不能着急,这有一个过程,要习惯于这种掩蔽的唱法,即使暗一些也不能放开唱,这个过程是要花长时间的功夫去磨练的.等到能习惯地自然地把高声区的音掩蔽起来唱时,就可以逐渐减少母音u的成分,使声音明亮一些,不要让掩蔽的声音变得过分掩蔽,过分的掩蔽会使声音发闷,也传送不远.此外,掩蔽的唱法在高声区不同的音高上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的,并不是进入高声I就一直掩蔽的唱到最高音,对一般男高音来说,在f,g,a这三个音上完全的掩蔽,而在a,b这两个音上,就要在掩蔽的基础上向外开放着唱.训练时要求在唱这两个音时的口型不仅竖着张开,而且要在竖的基础上,以微笑状用力将颧骨提上去,使面部的肌肉和口型往横向打开,采用的混合母音中,u的母音成分逐渐减少,0的母音成分增加.而到b.和c.这两个音上又有所不同,训练时在这两个:上要求基本放开唱,这时的混合母音中要强调有a的成分,把u的母音成分大量减少,但是这个开放必须是建立在fga的完全掩蔽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u的母音基础之上的,它与中低声区的开放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它发出的开放声音效果和中低声区开放的声音效果也截然两样.开放的程度要视学生的控制水平如何,一定要控制在掩蔽的基础上开放,声音一失控就会变成喊叫或者出现破音.一旦能够在掩蔽的基础上将声音尽量开放地唱出来,那声音将是辉煌的,金属性的,又仿佛是在暗中发出的有气息支持,圆润自如,有共鸣位置的声音.此时的感觉好象声音突然脱离口咽腔而直接往额窦处飞去,声音的位置明显高了一截,进入头腔,这才是理想的高音,也就是”关闭”唱法产生的声=效果.五,在教学中训练必须掌握分寸在声乐教学中,训练的要求是很多的,作为学生,’必须对每一个训练要求准确的掌握,恰如其分.“真理跨越一步,便成了谬误”.声音训练也同样如此,很多正确的启发性语言,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经实践也有一定的效果时,千万不能夸张,把要求做过头,这样就有可能牵动其它的部位..改变发声状态,使面目全非,比例失调.所以在发声训练过程中,或者在改正发声中某些不正确的:疗法时,必须在训练顺利的情况下,不能把训练中的各项要求做过头,更不能钻牛角尖.如在注意歌唱的高位置时,要警惕气息跟着浮上来,不能一味地寻找高位置而不顾气息的稳定;在注意气息下沉时..又要防止位置掉下来;在加强声音的力度时,要注意声音不能塞满口腔;要求声音明亮靠前时,千:万不能忘记圆润的原则I要求声音进入掩蔽发声时决非导致声音发闷I要求打开喉咙发声时,又要防止声音朝后倒I要求气息保持时,则要警惕喉头跑上去,变成喉头控制……如此等等,举不胜举.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正确的要求做过头,就会导致一个相反的结果,这一点在训练中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其次,发声时全身各部位肌体的运动,如呼吸的深浅,口腔的打开,声音的共鸣位置,喉头的安放等等,都是在发声的一瞬间完成的,每个部分都不能孤立地去做.同时,作为学生,必须时时检验自己的声音,其实就是有经验的歌唱家,也对自己的声音作不问断的检查,调整,使声音永葆青春,这是因为在声音上的一些微小变化,短期内往往不明显,难以察觉到,但一种不好的倾向,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哪怕刚开始仅仅是一点点不良的倾向),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毛病,破坏声音的完整,一经习惯就难以改正.?107?。